国家级新区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7年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成绩和2018年工作展望

一、上海浦东新区

img

图2-1 上海浦东新区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

(一)2017年发展成效

1.经济发展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2017年,上海浦东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937.96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6.26亿元,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03.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5%,民间投资增长20.2%。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0.5%和8.3%。实体经济进一步巩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4%,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9%。金融、航运、贸易等核心功能加速提升。战略招商取得突破,实到外资超过78.26亿美元,增长11.2%,占全市46%。亿元楼宇1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20个;亿元园区21家。新增上市公司16家,累计达到142家。

2.自贸试验区改革示范效应持续释放

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提高,2017年版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减少到95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上线运行。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成效,54项开放措施新落地服务业项目400个;共开立FT账户6.9万个,当年累计收支总额6.1万亿元;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累计收支总额9099亿元;自贸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累计达到605亿美元。配合全市发布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配合制定自由贸易港实施方案及运行规则。2017年浦东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007亿元,增长20%。104项企业准入区权事项实现“全网通办、一次办成”,74项实现“网上全程办理”,188项个人社区事务已实现“全区通办”。优化完善区镇职能,率先开展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

3.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力度持续加强

统筹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制定科创中心2020行动方案及推进举措。编制出台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首轮“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已竣工项目7个,已开工项目27个。创新效应持续显现,张江核心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超过12%。获得专利授权18753件,其中发明专利5900件。经备案登记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34家,在孵企业4410家,经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547家。

4.城乡发展和社会民生水平持续改善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推进,新增24所新优质学校,已成立20个学区、6个教育集团,参与学校229所;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建立北部医疗联合体,儿科医联体扩容至30家成员单位。重大项目方面,上海图书馆东馆和上海博物馆东馆已开工建设,上海大歌剧院完成概念设计方案征集,浦东美术馆、浦东群艺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区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就业和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新增就业岗位13.6万个,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6万元,新增养老床位1200张,全年区级征收安置房开工筹措172.4万平方米,实施动迁7552户,完成清盘地块82个,全面完成7838户居民在外回搬工作。美丽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在陆家嘴、塘桥等5个街道开展“缤纷社区”试点,在14个镇35个村开展美丽乡村试点。

5.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重大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完成。黄浦江东岸滨江22公里全线贯通开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集中开展城乡中小河道治理,大力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共整治违法建筑2329万平方米,整治违法用地7430亩,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治。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稳步提高,形成高效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居村“家门口”服务站覆盖2/3的居村。

(二)体制机制创新进展

上海浦东新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点改革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1.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

(1)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制定形成《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深化实施方案》,按照突出全面覆盖、突出优化方式、突出改革重点、突出系统集成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化解企业“办证难”问题。

(2)推进落实“六个双”政府监管创新。依托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上政务大厅等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制定形成“六个双”工作方案和规程,深入推进“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许可办理机制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监管协同机制。目前,“六个双”已在浦东监管部门实现全覆盖,在108个监管行业、领域实现全覆盖。

(3)健全以“三全工程”为重点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对涉及企业市场准入的104个区级审批事项实行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受理、审查、决定和发证,实现“全网通办,一次办成”。推进个人社区事务实现“全区通办”,对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民政救助等街镇社区服务中心受理的188项个人社区事务,实现从户籍地办理向就近办理的“全区通办”模式转变。

(4)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企业名称登记改革,推出企业名称负面清单、可选用名称库、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简化企业名称登记程序等6项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启动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改备案管理试点,推动化妆品国内国外同步上市;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将按产品实施细则发放许可证调整为按企业主体发证,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企业名称网上申报已达申报总量的80%,企业名称核准时间由5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提速40%。

2.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服务和引进制度。制定实施提高海外人才出入境和工作便利度的“九条措施”,成立首个以“海外人才局”命名的政府机构,推出放宽外国留学生直接就业等创新举措,深化外国人证件“五证联办、平行受理”服务模式。浦东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累计引进13批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19人,6批上海“千人计划”231人。

(2)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覆盖11家企业和16个新药品种,打通了药物创新研发的“最后一公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正式获批。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成为上海首家机场区域外空运货物海关监管场所,进入张江的空运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从2~3天缩短为6~10小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7%。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711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221家,经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34家。

(3)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制造业进一步扩大开放,54项扩大开放措施中有31项落地,累计落地项目2000多个,在中外合作教育培训机构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保税区关检“三个一”查验平台建成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上线运行,覆盖上海口岸95%的货物申报以及全部船舶申报,服务企业数超过20万家。

(4)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开设主体资格扩大至全市科技创新企业。发布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扩大了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度和透明度。金融要素市场体系日益健全,中债金融估值中心、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落户浦东,中信登信托登记系统上线运行,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债券通”)获批上线。新增持牌类金融机构总量突破1000家,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5%,超过全市金融业增加值一半。

3.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推进核心发展权统筹和区域管理权下沉改革。制定实施《关于浦东新区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统筹核心发展权,将镇的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镇园区转型发展、区域开发、公共设施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核心发展权由区级统筹。进一步下沉区域管理权,将人事考核、征得同意、规划参与、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建设、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绿化市容管理、房屋管理、农业服务、法治建设推进等方面的区域管理权充分下沉街镇。加大对街镇保障力度,从财政政策、机构编制、考核指标等多个方面推动人财物与事权同步下沉,做实街镇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职能。

(2)完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完成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和分中心两级平台,同时在服务对象最多、产生问题最多的区域设立联勤联动站,并将管理功能延伸到村居工作站,形成高效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新体系,公安、市场监管、城管、安监等条线力量集中入驻,实现指挥集中统一、信息互联共享、处置联勤联动。

(3)构建村居“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村居层面“家门口”服务站,有效涵盖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法律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和社区管理服务七大类服务资源,涉及19个区级部门的42个服务项目,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居民自我服务全面对接,社会治理重心进一步下沉。建成830个居村“家门口”服务站,覆盖2/3居村。

(三)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

1.着力化解存量债务,有效降低政府债务风险

2015年以来,上海浦东新区积极与银行、国资公司等债权人协商,通过利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等方式,开展存量债务置换和清理工作。截至2017年底,已基本完成上述工作,同时有效降低了债务总量和债务资金成本。

2.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债务规模

上海浦东新区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全部纳入限额管理,按照上海市政府下达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确保政府债务规模不突破核定的限额。每年根据已下达的债务限额,结合新区基本建设投资需求和财力情况,科学合理确定新增债券发行计划,报经新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上报市财政局。同时,制定年度偿债计划,偿债资金全部纳入年度预算。

3.制定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切实提高防控债务风险能力

新区财政部门已初步拟定了《浦东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报新区政府审议,提出了区分不同债务类型实施分类处置措施和适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有助于新区建立债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处置地方债务风险,维护地方财政和金融稳定。

(四)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

1.积极推进河道综合整治

启动浦东运河、外环运河等112.6公里骨干河道整治,已完成25公里。2018年一季度完成劣五类水体排摸并制定一河一策,上半年完成1020条段、425.8公里污染河道治理,年内基本完成47条骨干河道整治。在2019年底前完成566条断头河整治,已完成342条,剩余224条2018年全面开工。

2.不断强化污水、污泥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海滨、临港2座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永久排放管工程,2018年计划完成初步设计。2019年前完成污泥焚烧设施和川沙、周浦2座通沟污泥处理站建设;2020年前结合新英雄污水泵站启动惠南通沟污泥处理站建设。结合道路新、改、扩建,建设污水骨干管网约40公里,其中2018年计划完成约10公里。推进外高桥1#、2#、5#等非区管雨水泵站旱流截污设施建设,2018年启动,2019年底前完成。

3.加强工业企业排污监督执法

对“非集建区”内违法违规工业企业予以拆除。“104”和“195”范围内企业做到达标排放。

4.加强农业生产污染源治理

2018年底前完成4家规模化养殖场退养,全区保留4家规模化养殖场。农药化肥用量较“十二五”末减量20%,其中2018年计划减量4%。农业生产废弃物规范化处置率达到80%,2018年计划达到60%。

5.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

2018年前全面完成全区403处机关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和治理工作,其中356个通过专项雨污水分流实施,27个结合房屋大中修、动拆迁等实施,20个拟落实产权主体改造。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59个结转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并力争年底前完成378个新开工小区改造。2018年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019年完成建设。

6.综合采取其他治理措施

结合“无五违”创建,2018年底前完成违法建筑拆除。并推进违法排污治理,做到“非集建区”违法排污企业拆除。区域企业达标排放。完成约330公顷土地减量化,其中2018年完成约120公顷。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关停不符合产业导向的违规企业。2020年前完成约1.1万户城中村居民动迁,现已完成约1600户,2018年计划完成约800户。2019年底前完成新一轮污染源普查,全面排查沿街商铺、工业企业、居民小区等各类污染源,其中2018年计划完成场外清查。

7.加强长效管理

按“河道名录、河道管养、河长责任、水质监测、监督考核”五个全覆盖要求,提高河道养护定额,将养护经费上收一级,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国有企业集团参与“河道设施、水面保洁、河道绿化、河道轮疏”四位一体综合养护。2018年一季度完成养护招投标工作。将区河长办与中小河道指挥部合署办公,充实队伍建设,强化区河长办推进、监督、考核职能,将水环境治理工作全面纳入区河长办工作范围;同时做强做实街镇河长办,统筹镇属管理力量,全面推进区域内水污染治理各项任务。已建设施参考市政定额标准养护维修;新建设施探索建管养一体模式。对已批已建的入河排污口建立档案并定期监测,超标排放按日计罚。对非法设置排污口予以处罚。同步规范雨水排放口设置,要求设置在常水位以上,发现雨污混接等行为从严从重处罚。综合采取抽水试验、CCTV检测、系统排摸等措施对市政雨污水管网进行雨污混接排查;结合管道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对发现的市政混接点及时整改。

img

图2-2 上海浦东新区中国商飞公司

(五)2018年工作展望

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将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扩大服务功能,创造品质生活,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核心功能提升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各项任务。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新起点上实现新作为,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更好的精神状态,率先构筑战略优势,打响上海品牌,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为上海和全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1.聚焦自由贸易,突出制度供给,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更加突出系统集成和改革联动,着力在优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市场主体活力上下功夫、见实效,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重点落实好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等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2.聚焦提升张江科学城建设集中度和显示度,强化创新驱动,推进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向纵深发展

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积极主动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重点聚焦“两大区域、五大支撑体系”,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强“磁效应”和“场效应”,加快构筑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基本框架。大力推进张江科学城“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全面深化“双自联动”,强化张江与临港“双区联动”,持续推进科学城与金融城“双城联动”,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综合环境。

3.聚焦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扩大服务功能,推进区域核心功能能级加快提升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围绕构建以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注重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抓好战略招商和精准招商,进一步巩固发展实体经济,增强区域核心功能,努力抢占价值链中高端,持续提升浦东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持续提升核心功能能级水平,加快培育新兴领域功能,聚焦浦东优势产业,优化创新链、做长产业链、形成价值链、培育生态链,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

4.聚焦大民生格局构建,创造品质生活,推进更高水平上的城乡发展一体化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一张蓝图、两个抓手、五大领域”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更高水平上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构建涵盖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的大民生格局,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城乡更有温度、更加美好。全面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产业转型。

5.重点改革任务思考

突出制度创新,强化系统集成,力争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1)加快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加快推进“四个集中”改革,推进所有部门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所有企业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在临港、张江试点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审批改革,实现“一窗受理、一门办结”。“六个双”综合监管机制实现全覆盖、精准化。深化“三全工程”建设,实现“四个一”“一次办成”。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

(2)深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大人才高峰建设力度,研究制定新区人才高峰建设政策。推动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常态化、规模化运作,功能由空运普货扩展到快件。深化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拓展药品试点企业,争取医疗器械试点项目落地。加快推动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保险。

(3)加快推进“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建立以“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为核心的境内关外制度体系和集约化监管的管理体制。推进通关便利化,着力压缩从进境到海关放行的整体通关时间。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争取在外资评级服务、外轮理货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增值电信、职业技能培训、旅游服务等领域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推进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研究制定投资类企业准入正面引导清单,完善金融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