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播种·浇灌·修剪·成长
——读廉洁书籍,扬清风正气
二等奖
赖海生
读书思廉活动以来,我在工作之余闲暇之际,翻看了几本关于反腐倡廉的书籍,颇有感触和受益。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一本好书就像结交了一位好朋友,其中的点点滴滴,对我们的认识看法、言行举止、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般的影响。遨游于书中,细细读来,犹如品尝一杯清茶,不仅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也让人甘在喉中回味无穷。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于反腐倡廉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反腐倡廉工作是一个过程,宛如一棵树的成材,需要经历播种、浇灌、修剪、成长这些阶段。
播种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总开关”和“总闸门”,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其根本原因都是丧失了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有了灵魂。”因此,要想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首先,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心中播好理想信念的种子,深深扎于心灵深处,为自己点亮一盏明灯,指引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放飞梦想扬帆远航,拼击生命的长空。
这是一颗党性修养的种子。播好这颗种子,需要不断保持纯洁性,这既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提高威信、赢得信赖,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播好这颗种子,需要坚定政治立场,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经济、组织等纪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播好这颗种子,需要坚守精神家园,严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播好这颗种子,需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防微杜渐,时刻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是一颗生命追求的种子。不同的人生追求,播下不同的种子,将会经历不同的人生“风景”,演绎不同的生命真谛。罗克,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平凡的社区党支部书记,一辈子勤勉工作,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全心全意为民,数十年如一日,直到累倒在工作岗位永远离开了我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以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光彩。俗话说:“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指引自己自觉把个人的发展与事业和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把自身的利益融合到整个社会和群众的利益之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智慧力量;指引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醒人”,作风上的“正派人”,自觉做到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
浇灌
播下了生命的种子,要想让它生根、发芽、长叶,就需要恰当地加以浇水施肥,勤于呵护、善于呵护。
以德为“甘霖”。“厚于德”,在新时期广东精神中居于首位,足以说明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作用。古人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官德,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的“标尺”,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试金石”,是党风纯正的“风向标”。没有高尚的人格做基础和支撑,无论当官还是做人都容易“摔跟头”。当官或是一阵子的事,而做人是一辈子的事,生命的种子、理想之花,需要始终以德为甘霖精心加以浇灌,促使自己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信、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有权不谋一己之私;努力做到像汪洋同志所说的:“先做人后做‘官’,以人格支撑‘官’德、人品提升‘官’品,以‘官’风正促进民风正。”
以学为根本。达尔文说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破土而出的生命,要想不断适应新环境,要想茁壮成长,就必须把根深深植于学习的沃土之中,努力汲取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以学为本,就是要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立足本职岗位,发扬自身优势,自觉学习、抓紧学习、不懈学习;以学为本,就是要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长才、学以致用。
修剪
生命之书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枯枝败叶”、“毒瘤”或“病变”,应以负责的态度,及时对其进行修剪,及时给予其“医疗”,以维护肌体健康亮丽,千万不能任其随意发展,否则,将危及整体生命。
坚持重拳出击。近年来,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等一批高官相继被查处落马,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态势。我们要重视清除党内的“杂质”,对于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动刀”时就要敢于“动刀”,决不能心慈手软,要以惩处违纪违法行为力度的不断加大,来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同时,要辅之以警示教育,借助典型案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要警钟长鸣,从中吸取教训,自觉提高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打好“预防针”。与其等到出现“病变”才处置,不如事前就做好预防,提前打好预防针,这样不仅有利于抵抗“病毒”的入侵,还能增强自身抵抗力,起到更好的防控和保护作用。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应牢固树立“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教育引导,对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争做到早提醒、早打招呼,最大限度促使党员干部不犯和少犯错误。要强化源头治腐,积极探索创新,注重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紧紧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全面查找存在或潜在的风险点,及时实施廉政风险预警,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使党员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减少违纪违法“伤亡率”,提高干事创业“安全率”。
成长
广东人说得少、做得多、重行动、求务实。“敏于行”,既是广东的传统,也是新时期的一种要求,是与广东人相伴相生的。反腐倡廉之树要真正成长成熟起来,这种“敏于行”的精神不可或缺。
阮石珍,惠州市龙门县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面对上任时的“烂摊子”,他没有退缩,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管辖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文明村”。刘雨霏,主动请缨,全身心投入援疆支教工作,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深圳妈妈”的美誉。肖美红,韶关市一个区的图书馆馆长,她孜孜不倦工作,为“流动的文化使者和精神食粮的撒播者”这光荣称号奋斗不已,在小图书馆中闯出了新天地。他们,是“敏于行”精神的模范践行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以进取的精神,实干的态度,实现了生命的沉淀与升华。新时期,只有以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把本领用在“多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才能创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反腐倡廉是一个过程,但前程是光明的。相信经过用心播种,辛勤浇灌,及时修剪,反腐倡廉生命之树必能茁壮成长,开出灿烂的花儿,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潮州市饶平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