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秦国自古以来民风比较彪悍,《诗经》的《秦风》里没有那么多浪漫的信天游,基本上只有战争诗和政治诗。《蒹葭》是《秦风》里的唯一一首爱情诗,写的还是一片水乡风光。《蒹葭》出现在《秦风》里,我总觉得比较突兀,像是一个唱《楚辞》的楚国姑娘嫁到秦国去了似的。
这首诗是典型的“一唱三叹”,同一个意思,换个韵脚唱三遍,是《诗经》的特点,所以我只要讲第一章就可以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个画面,这个音节,很经典。“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节奏出现了一个转折,“伊人”出现了。在一片苍茫的背景下,一个小小的身影出现在水边,点缀在画面的一个角上,而这个角马上成了焦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我的船本来已经顺流而下了,蓦然回首,发现我的那个心上人“在水一方”,出现在了我的上游。我赶紧调转船头,去追随她。这个逆水行舟,可是不容易啊,而且路怎么还那么长,我一个不注意,怎么就漂得离她那么远呢?“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继续逆流而上,却怎么也接近不了她的身边。她究竟在河的什么位置呢?怎么好像在水的中央呢?
怎么都接近不了爱人的身边,这种爱情的心理是很真实的。不过我还是觉得这首诗挺诡异的。这姑娘到底站在什么地方呢?怎么就至于接近不了呢?据说有考据家画了一张图,说这个姑娘站在什么位置,大概相当于未名湖的湖心岛,我觉得也不靠谱儿,就算是湖心岛,也是可以接近的。我理解,这个“伊人”,可能是一个幻影,并没有在这里,甚至可能已经死了。是诗人太想念她,产生了幻视,才会看见她就站在河边,但是驾着船过去,又追不上她。如果非要说这个姑娘是鬼或者是神的话,那么这首诗应该跟原始巫术有一定关系。
据说在人的潜意识里,水象征阴阳的分界,所以做梦梦见去世的亲人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水的意象。他从水里冒出来,其实就是从你的潜意识里冒出来了。因此,很多神话,很多宗教故事,跟生死有关的,都会出现水面的意象。《蒹葭》也有可能是这种情况,类似一首宗教歌曲,或者一首记梦的诗。
这首诗的美,是一种恍惚的、朦胧的,带一点悲剧色彩的美;是一种执着追寻之后,仍然求之不得的缺憾美;是《关雎》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一句的敷演。爱情追求圆满,但并不需要圆满,求之不得,往往是审美的开始。圆满不在了,但是我们的互相欣赏还在,我们对爱情的执着还在,这就是缺憾的审美性。
《蒹葭》出自《诗经》,但是这种唯美的描写,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尤其是这种灵异的人设,让我觉得它带有《楚辞》的风格。这种在缺憾中的执着,对缺憾的审美,也是一个君子的自我修养。
在此,我简单推荐一下《诗经》的正确打开方式。所谓“诗”,就是歌词,《诗经》就是一部古代的歌词集。这本歌词集是孔夫子删定的,用来教育贵族子弟,里面的歌词都是比较正统的,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那种《中外名曲三百首》。《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就是所谓的民歌,但是这个民歌,跟真正民间演唱的歌曲,还是有差距的。《风》诗大概就相当于春晚上的“民族歌曲大联唱”,跟我们平时唱的流行歌曲,那还不是一回事。我们真正唱的流行歌曲,基本上是不可能上春晚的。《雅》诗相当于文化部的春晚,是一些抒发高级知识分子感情的艺术歌曲。《颂》诗是礼仪用乐,相当于《歌唱祖国》之类。《雅》诗又分为两种,比较接近《风》诗的叫“小雅”,相当于文化部春晚上的爱情歌曲;比较接近《颂》诗的叫“大雅”,相当于文化部春晚上的爱国歌曲。所以,你如果想找《诗经》里的爱情诗的话,主要要到《风》诗里去找,也可以看一点儿《小雅》。看《风》诗的时候,请自行想春晚民族歌曲的调子。
在《风》诗里面,又有《周南》《召南》两部分,是周公和召公的领地里的民族歌曲,所以比较高大上,写的都是已婚妇女圆满的爱情。其中,《周南》写的主要是有优势的贵族女性,《关雎》就是《周南》的第一篇;《召南》又谦卑一点,主要写的是男尊女卑。剩下的各国民族歌曲,写的就不一定是已婚妇女,写到了很多不圆满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