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FDI影响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经验分析
2.1 中国制造业初始市场结构
2.1.1 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
关于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分析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一般认为,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过低,生产要素过于分散。
从表2-1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都很低,在所分析的521个四位数代码的制造业行业中,CR4不到30%的行业有349个,占分析行业总数的67%,销售收入占77.3%;CR4不到20%的有259个,占所分析的行业总数的49.7%,销售收入占58.4%。CR4在80%以上的行业只有15个,仅占3.4%,销售收入仅占7.0%。从前8位集中率来看,CR8在30%以下的行业有268个,占分析行业数的51.4%,销售收入占60.8%;CR8在20%以下的行业有155个,占分析行业数的29.8%,销售收入占47.1%。CR8大于80%的行业有42个,仅占8.1%,销售收入仅占2.1%。
表2-1 1995年中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状况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1995年我国521个制造业行业中,属于原子型市场结构的占了64%以上。这表明我国制造业行业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分散型市场结构占主导地位,产业组织结构呈现高度分散化特征。
2.1.2 中国制造业的进入壁垒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府决策是决定新厂商能否进入汽车市场及具体进入方式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央政府下放投资权和管理权,全国各地纷纷开始投资汽车项目,新建了大量汽车工业企业。在此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的进入壁垒并不高。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规模经济壁垒较低、绝对成本优势不明显和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1992年以前,我国多数产业中,中小企业居多,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见表2-2),使得中国制造业因为规模经济而形成的进入壁垒较低。
表2-2 中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1978—1991)

资料来源:马建堂.结构与市场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90.
在中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而构筑的进入壁垒很低,因为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研发投入长期偏少,科技投入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由于中国技术实力的差距,无法形成有效的绝对成本优势,新进入企业很容易就达到原有企业的技术水平。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由于制度、技术和管理能力等的限制,我国制造业产品差异化起步晚、起点低,发展动力不足,产品差异化程度很低。加之我国制造业品牌规模小,品牌集中度低,品牌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得中国企业通过品牌构筑起来的进入壁垒抵御外来者的能力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