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韭菜
小时候的春夜,下了一场雨,我妈去菜地里割了一把韭菜,再去鸡窝里掏几个鸡蛋。把鸡蛋煎一煎,再把切成段的韭菜倒进去炒一炒,即是一盘韭菜炒蛋。
春天长出的第一茬韭菜,谓之头刀韭。
头刀韭是极珍贵的,因其十分鲜嫩。第二茬,第三茬,渐渐老去,有了渣子。老掉了的韭菜,吃起来柴柴的,失去了鲜味。
出名要趁早,吃韭菜也要趁早。古人说,春之早韭,秋之晚菘。清明过后,我妈就不怎么割韭菜了。鸡窝里的蛋,攒下来去集市上卖掉,换回来一块碎花棉布,给我做一件新衣裳。
一年之中,不过做两三件新衣裳,每次做新衣,我都像过节一样喜悦。
现在,天天穿新衣裳,日日是好日,也不觉得有多喜悦了。那一颗惜物之心,已经渐渐丢失了。
很久没吃韭菜,想吃一盘韭菜了。
青葱一样的韭菜,切成段,放在白瓷盘子里。炒什么好呢?菜市场转了一圈,买回来一斤螺蛳,挑出肉,做一道韭菜螺蛳肉。
清明的螺蛳,个头大,肉也厚。一盘韭菜炒螺蛳,吃出了春天的好滋味。
剩下的韭菜,剁碎了,和肉糜一起拌匀,包了几十个饺子。晚上只剩下一个人在家时,就吃几个饺子对付一顿。
我妈总嫌我日子过得太潦草。一日三餐,随随便便就应付过去了。我妈不知,有时看书入了迷,便废了寝,忘了食。
三十好几的人了,仍像小女孩一样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周末在家,窝在沙发上看小说。孩子她爹穿件白衬衣,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我妈见了,总佯装责备我几声。私下里,却是暗暗欣喜的。自己的女儿有人宠有人爱,十指不沾阳春水,终究是一件令她感到快慰的事。
住到城里以后,我妈在楼顶上种了一畦韭菜。从楼底下的花园里挖了泥,一袋袋运到楼顶上,放在白色泡沫盒里,做成一个个简易花盆。除了韭菜,还种了青菜、香葱。
那天去楼顶上晒衣服,看见青菜抽了薹,开了花,一片金灿灿,还有几只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飞去。恍然觉得自己回到了乡下,回到了童年。
晒好衣服,顺带割了一把韭菜,“噔噔噔”下了楼。
晚上打几只鸭蛋(乡下自家的土鸭蛋,冰箱里一年四季不断),鸭蛋打碎、调匀,韭菜切碎了,撒在蛋液里。
一碗韭菜炒蛋,吃下去两碗白米饭。
韭菜的香,正好去掉了鸭蛋的腥气。那种香气,令人无端生出惆怅与惘然。春天就这样娉娉婷婷地走远了。窗外,海棠花辞枝,已是一幅初夏的光景。
餐桌上的青蔬,又将换新的一拨了。
青蔬两个字,有一种格外的古朴和贞静。
那天去逛街,路过一家餐厅,门口挂了一块木牌子,牌子上写着“青蔬”。热闹的街市,忽然变得寂静起来,一扇木门,似乎把周遭的喧哗之声隔绝开来了。推开木门走进去,原来是一家素食餐厅。茄子、菜心、莴苣、春笋、山药、豆腐……每一道都是色泽青碧、雪白的菜。盛在古朴的盘子里,美则美矣。店内的餐饮形式是自助的,吃多少取多少,吃完了把空盘子端到指定的地方,即可获赠一张优惠券。
那个店里的女孩子,笑嘻嘻地说:“我们提倡一种简约、朴素、健康、返璞归真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一箪食,一瓢饮,亦不改其乐。
几盘青蔬,亦吃出了人世的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