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阶层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东南沿海县域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基本思路

本课题力图运用国内外关于中等收入阶层或中产阶层的理论研究成果,从县域层面和实证角度对福建省福清市和龙海市的中等收入阶层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从中勾勒出东南沿海县域中等收入阶层的基本构成与特征,比较其经济地位差异,探究其社会流动状况与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机制,分析其阶层意识与社会心态,描绘其社会功能与发展趋势,期望能进一步丰富中等收入阶层的研究,并对东南沿海县域乃至全国其他县域的中等收入阶层的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提供基础,也期待为东南沿海县域乃至全国其他县域的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①中等收入阶层研究的理论取向与分析框架,包括中等收入阶层、中间阶层和中产阶层的主要理论,本课题的概念界定、分析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②东南沿海县域中等收入阶层的划分依据、规模及基本特征,其中包括中等收入阶层的人数规模、群体归属;中等收入阶层的基本特征,如职业分布、受教育程度与就业水平等。③东南沿海县域中等收入阶层的经济地位,包括个人与家庭的收入及家庭的财产分布状况、消费水平与消费构成等方面的比较分析。④东南沿海县域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流动,包括中等收入阶层代内流动、代际流动分析及其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机制研究。⑤东南沿海县域中等收入阶层的阶层意识与社会心态,包括阶层意识与社会心态形成的条件与障碍的实证研究。⑥扩大中国县域中等收入阶层的政策建议,包括影响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制度约束,以及扩大中国县域中等收入阶层的政策建议。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①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前人较少关注且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县域,全景式地考察东南沿海县域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特征、社会流动、阶层意识和社会心态等。②在系统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了东南沿海县域中等收入阶层的分析框架,并对中产阶层以及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作出界定,进而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中产阶层是指在社会整体阶层结构中居于中间地位且无论是生活水平、财产地位还是其他社会属性或者社会资源的占有均处于中等层次的社会群体。中等收入阶层是指在社会整体阶层结构中相对稳定的、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居于中间等级的社会群体。中等收入阶层是中产阶层从经济财富资源占有角度的反映,是中产阶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③借鉴李培林、张翼和周晓虹等人的方法,笔者选择比较容易操作且对目前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影响较大的三个指标作为测量中产阶层的指标,即收入水平、职业类别和教育资本。笔者将这三个指标都符合的人群定义为“核心中产阶层”,把其中两个指标符合的人群定义为“半核心中产阶层”,把只有一个指标符合的人群定义为“边缘中产阶层”;同时,把符合收入水平这一测量指标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阶层”。④界定了中产阶层收入指标、职业指标及教育指标的测量标准,并以家庭年人均收入为量度单位界定中等收入阶层的测量标准(在2005年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发布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定)。凡2007年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0000~166666.67元即为“收入中产”,也称为“中等收入阶层”;在0~19999元的人群界定为“收入低层”,也称“低收入阶层”;高于166666.67元的人群界定为“收入高层”,也称“高收入阶层”。⑤还对主观分层中的中产阶层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将党政干部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职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经营者阶层以及部分从事非体力劳动的商业或服务人员阶层和专职的乡村管理者阶层界定为主观中产阶层;并将问卷中“在您所在的市/县里,如果把人分成不同等级,您认为您是哪一等级的人?”这一问题选项为“中等”的人群也界定为主观中产阶层,并称之为“中层认同”。⑥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东南沿海县域之间以及县域内部中等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差异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代内流动差异与代际流动差异进行翔实、深入的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其社会流动的内在影响机制。

本课题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的重点:限于书稿的篇幅,也限于问卷数据某些方面的不足,本课题未能对东南沿海县域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差异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分析。同时,本课题关于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社会心态的研究也只能是抛砖引玉。例如,关于阶层之间社会网络的关系次数、密度、趋同性以及异质性等网络基本特征方面的比较未能展开分析;关于阶层之间社会心态差异的原因以及各地位群体之间社会心态的调适等也未能涉及,这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 转引自周晓虹主编《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1页。

[2] 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研究的理论取向及关注点的变化》,载李春玲主编《比较视野下的中产阶级形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47~48页。

[3] 陆学艺:《20年内“中产”就业者将升至四成》,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5-09/15/content_3494087.htm,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1月15日。

[4]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267页。

[5]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269页。

[6]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270页。

[7]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3页。

[8] 周晓虹主编《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8页。

[9] 周晓虹主编《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1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