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画坛巨匠 戈 雅
戈雅(1746—1828),欧洲18世纪伟大的画家。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代表作有《裸体的玛哈》《着衣的玛哈》《阳伞》《巨人》等。
戈雅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阿拉贡自治区的首府萨拉戈萨附近的小村,父亲是农民,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14岁时,一位教士发现了他的绘画才能,鼓励他父亲将他送往萨拉戈萨,随何塞·鲁赞·伊·马尔蒂尼斯学画4年,1763年到马德里投靠同乡宫廷画师弗朗西斯科·巴依也乌,两次投考圣费南多皇家美术学院,都没有被录取。
1769年戈雅随一队斗牛士去意大利旅行,参加了帕尔玛美术学院的绘画竞赛,得了二等奖。此后,他从师于一位那不勒斯画派的画家何塞·鲁赞·伊·马尔底涅斯。到1770年左右,戈雅又在德里·比拉尔圣母教堂和萨拉戈萨附近的卡尔特吉教团的阿乌尔·德伊僧院画了若干幅宗教画。那些画表明,他已经相当好地掌握了巴洛克的传统,也说明了他对大块明暗风格的爱好。我们还可以感觉到戈雅作品的影响力和突出的表现力。
1773年再次回马德里,结婚并定居。戈雅的生活有了改变。通过巴依也乌,戈雅从孟格斯那里接受了为皇家圣巴巴拉织造厂绘制第一批葛布兰花毯图样的任务。其草图明显受当时宫廷指导的古典主义风格影响。后来他可以进出宫廷,并研究委拉斯贵兹的作品,将宫廷收藏的委拉斯贵兹的作品翻刻成蚀版画,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曾经自称自己有三位老师:委拉斯贵兹、伦勃朗和自然。
绘制葛布兰花毯画图样对戈雅的今后的艺术之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图样或画稿并不需要像油画所必须具备的那种学院派的完整性,这就使得年轻的戈雅可以更直率、更真挚地表现自己的幻想。
作于1778年的《陶器市场》相当明显地显示了戈雅艺术的主要特点。绘画表现的鲜明性、人物同背景的完美融合、构图的丰富性,为每一个仿佛信手拈来的人物增添了温柔气息的灵活用笔,使每个农妇如同贵妇一般有尊严,使每件陶器富有夏尔丹静物式的家常趣味的18世纪优雅气派,所有这一切都是戈雅径自创造的,虽然也并未脱离欧洲的、委拉斯贵兹的、威尼斯的和法国的极尽精致的传统。但是,在这幅画里,已经感觉到戈雅独一无二和无与伦比的手笔:在画面上看得到一种信心、果断,一种出人意料东西的存在;每一个人物都是生动感人的,而且也是各有千秋的。戈雅温情脉脉地爱着他所描绘的人们,但也不无一点倨傲的笑意。他创造了一篇童话,并且把它纳入了诗的形式。
1780年,戈雅由于画作《基督受难图》被聘为圣费南多皇家美术院成员,1785年成为副院长,1789年国王任命他为宫廷画师,在此期间他画了许多宫廷成员及贵族的画像,明显受委拉斯贵兹画风的影响,当时西班牙是一个宗教法规严厉的国家,禁止描绘裸体,他敢于画《裸体的玛哈》(玛哈是西班牙语“姑娘”的意思),由于被人告密,第二天要来检查,他连夜绘成《着衣的玛哈》,成为传奇。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将《裸体的玛哈》印成邮票,成为集邮界热门的收藏品。
1792年,戈雅开始创作带有色彩的蚀版画,用风俗画的方式讽刺教会和国家,1803年完成创作了版画组画《狂想曲》,用各种稀奇古怪的人物代表来进行讽刺。
1799年,戈雅被任命为宫廷首席画师。1800年,国王卡洛斯四世让他为自己全家画像。1808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后,戈雅于1814年创作了《1808年5月2日(起义)》和《1808年5月3日(枪杀)》两幅油画。后来又画了许多关于战争、死亡、疾病的主题。
1824年,戈雅辞去宫廷画师职务,独自在法国波尔多疗养。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仍然创作了《波尔多的卖牛奶姑娘》。戈雅最后在波尔多去世,遗体于1900年运回西班牙,安葬在马德里郊外的圣安东尼·德·拉·弗罗里达教堂,这座教堂的壁画都是他创作的。
意大利的美术史学家文杜里评价戈雅:“他是一个在理想方面和技法方面全部打破了18世纪传统的画家和新传统的创造者……正如古代希腊罗马的诗歌是从荷马开始的一样,近代绘画是从戈雅开始的。”
戈雅的许多作品收藏在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