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国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观念问题

武斌

(沈阳故宫博物院)

现在,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显学,许多研究文献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描述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繁荣的历史,讲述了许许多多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人和事。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这些人和事的故事。

这些“人”,都是行走在丝绸之路上,或为开辟、发展和繁荣丝绸之路做出贡献的人。几千年中,漫漫长路上,行走的人何止成千上万,其中又有多少人埋骨黄沙,葬身海底,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是极少数。而正是在这极少数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有络绎不绝的商旅、肩负国家使命的使臣、怀揣信仰的宗教人士、负笈远行的学子、远征戍边的武士,以及旅行家、航海家、艺术家等,他们或经过大漠流沙,或翻越崇山峻岭,或踏破惊涛骇浪,不畏牺牲,历经艰辛,艰苦卓绝,冒险犯难,以自己的热血和忠诚,以自己的梦想和情怀,走出了奔向远方的路,开辟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路。丝绸之路的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是人的故事,这些开辟了和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都是全人类的文化英雄。

这些“事”,都是涉及各民族之间、各种文化之间相遇、交往、交流、融合的事,都是世界文化大交流、大碰撞、大融合的事。我们看到,在几千年的丝绸之路上,民族的大迁徙、物种的大交换、产品的大交换、技术的大转移、宗教的大传播、艺术的大交流,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丰富多彩的文化大戏。正是通过这样的大交流、大融合,各民族的文化彼此接近了、了解了、相知了,各自也都丰富了、发展了。所以,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遇、相知、交流和融合的历史,也就是世界文化大发展的历史。所以,丝绸之路在沟通东西方文明、实现欧亚大陆各民族物质、技术、宗教、艺术、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需要特别强调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这样来回望丝绸之路的历史,讲述丝绸之路的故事,其绵长、其宏大、其丰富多彩、其跌宕起伏、其可歌可泣、其精彩绝伦、其风光无限、其叹为观止,都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是人类所走过的最华美的“路”。我们,人类的历史,世界的文明,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从丝绸之路上走来。

我们从丝绸之路上走来,并不是形单影只。我们并不孤单,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与世界同行,与其他民族和文化同行。笔者对于丝绸之路的认识,首先就是认为,丝绸之路并不是单一的自东徂西的路线,而是遍布欧亚大陆的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这个交通网络,既有从东到西的几条干线,也有围绕这些干线形成的许多支线,还有从北到南的若干线路;既有踏过流沙、翻越雪山的陆路,也有万顷波涛的海路,还有纵横万里的草原之路。这样的交通网络,就把整个欧亚大陆联系起来了。有了这样的交通网络,就实现了各民族最早的联系和交流,实现了各文化间最早的互联互通和文明共享。

对于丝绸之路的第二点认识是,我们现在把汉代张骞通西域作为丝绸之路的开端,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不是从张骞以后才有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人,就有了路。有了人类的活动,就有了走向远方的梦想,就有了探索交通道路的努力,因此就有了“彩陶之路”“玉石之路”“草原之路”及以后的“青铜之路”等,因此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汉代丝绸之路的大畅通正是在此前数千年人类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我们的前辈充分认识到这样开辟交通的探索的重要性,所以许多学者,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或是亲身经历,或是得自传闻,或是研究文献,都不厌其烦地一而再地描述各种交通路线。这些关于中外交通史的重要文献,不仅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丝绸之路提供了直接的基础性材料和依据,更让我们体会到前辈们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情怀和寄托的梦想。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关于丝绸之路的第三点认识,也是我们看到的,丝绸之路是不断发展着的,这种发展既有纵横向的延伸,也有交流内容的丰富与扩大,而丝绸之路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交通技术的更新与提高。交通技术的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技术创新之一,从最初的步行到马和骆驼的驯化使用,到双轮马车的创制;从独木舟到单桅船再到多桅大帆船,每一种技术的进步都加快了人类的脚步,都延伸着走向更远的路。工业革命首先起源于动力系统的革新,使交通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新的交通工具真正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了。这是我们今天仍然感受到的。而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更为扩大,人们也有了进一步走向更遥远世界的动力和愿望。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发展繁荣的历史,也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历史是与文明的历史共生的,同行的。

第四点认识,丝绸之路最初是因为商贸活动而开辟的,商贸活动以及追求商业利润的努力是人类开辟道路交通最初和最持久的动力,各国各民族的商人是丝绸之路上人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也是贡献最大的一个群体,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城镇都是因他们的活动而繁荣,甚至就是这些商人建立起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商人持续千百年行走在丝绸之路上,实现了物种的大交换、商品的大交换,让各民族充分分享了一切文明的先进成果。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丰富精美的物产源源不断地传播世界各地,西方的香料、玻璃和奇珍异宝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商人们不仅传播着物质文化的成果,还在各民族之间沟通文化信息,成为各民族相互了解和认识的最初渠道。因此,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之路、物质交流之路,更是各民族各文化相遇、接触、交流与融合之路。我们已经看到,在丝绸之路上,除了物产和物种的大流动,还有技术的转移、艺术的交流、宗教的传播,丝绸之路的本质是文明的对话,是各民族文化的互联互通,是人类文明的共享。

第五,丝绸之路并不是中国专属的路,而是各民族在不同时代共同努力、共同开发的结果,在历史上,既有中国人积极向外探索和开拓,也有西方人自西徂东的冒险与开发,更有草原民族为开辟和发展草原之路所做的贡献,丝绸之路本身就是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成就。

对于最后一点认识,还需要做一些补充。我们认为丝绸之路是世界上各民族共同努力开辟的,是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成就,并不是否认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独特作用。丝绸之路以“丝绸”这种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来命名,就是强调中国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意义。跨文化贸易的发展、商品的流动是丝绸之路最原初的动力,也是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内容,而在工业革命以前,在欧亚大陆上,世界的贸易体系、世界性的跨文化贸易和商品流动,实际上在很长时间里是以中国商品为主导的。中国社会强大的生产能力,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丝绸之路首先是中国的物产、中国的物质文化走向世界的道路。我们可以把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把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也纳入论述的范围,并且认为它们是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和发展,就是因为,欧洲人发现新航路的最初动机,包括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是为了寻找从欧洲通往中国的新航线,直接到中国来进行贸易。而大航海时代最大的成就之一,是欧洲与中国建立了直接的航线,各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直接开到了中国的港口,把丰富和精美的中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也是把中国的商品直接运往了美洲。无论是在欧洲还是美洲,中国的商品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追捧,并且引起持续一二百年的“中国风”。

所以,从中国学者的角度来看,更强调的是丝绸之路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道路,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交流、对话、融合的道路。通过丝绸之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在中国得到传播,中华文化接受、吸收和融合了各种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中华文化在不同时期、在海外不同地域所发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这个角度来叙述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更强调了中华文化所包含的世界文化的内容,更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价值和意义。据此我们认为,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而且还包含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包含着对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正是在丝绸之路上展开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漫长历史中,在与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流、激荡、交融中,才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和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中华文化也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所享有的文化成果,它还通过丝绸之路,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到其他地区,给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以一定的补充、丰富、激励或刺激。正是在中华文化持续向域外传播的过程中,才使得中华文化具有了世界性的价值和意义,在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斯文·赫定说过,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名称”。“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怎么就“很能说明问题”,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笔者认为,丝绸之路给予我们的首先是一种历史观,一种文化观。以丝绸之路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来认识我们的历史,认识我们的文化史,就会看到,即使在遥远的古代,世界上的各民族、各文化也不是相互封闭的、隔绝的,而是相互联系、沟通和交流的。考古学家苏秉琦说:“开放、交流是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总结丝绸之路的历史,总结以丝绸之路为中心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我们看到,从文明发端开始,虽然中华文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独自创生的,是一种中华民族先民在很少受外来文化因素影响下创造的原生型文化,但是从那时起,中华民族就一直寻求与外部世界的交通与联系,在早期文化的形态中已经具有了与其他民族文化联系的某些信息和线索。到了秦汉以后,随着丝绸之路交通的进一步开辟,交往的扩大,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人员交往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我们看到,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先人便为走向世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自张骞出使西域,至甘英、法显、玄奘、鉴真、郑和等,历代行人不避艰难险阻,越关山、渡重洋,与各国各族人民建立起政治的或经济的或文化的联系,搭起友谊的桥梁。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参与着世界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域外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也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中国内地,为中华文化所接受、所吸收、所融合,充实、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容,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激励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历史上,从秦汉开始,中国出现了几次大的中外文化交流高潮,也有不断流入的涓涓细流,共同描绘出中外文化相遇与交流、融合与激荡的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历史漫长而内容丰富的丝绸之路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是世界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奇伟壮丽的文化景观,一个人类文明共生与交融的伟大经验。展示与解读这个巨幅的历史画卷,总结中国与其他民族文化相遇、对话、交流与互动的历史经验,会使我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特性与品质的认识、对于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内涵的理解、对于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景的展望,都有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站在中华文化的本位立场上来解读和总结丝绸之路上进行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首先我们认识到,文化发展的根本的或内在的动力就是要保持文化的开放性,或者说,这个历史使我们认识到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性就是“开放性”。中国自古以来,虽然有过短暂的闭关锁国,有过对外来文化的国家行为的抵制和抗拒,有过文化保守主义的一再涌现,但从总的历史进程来看,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华文化是保持着对外来文化的欢迎态度,保持着全面的开放的态势。开放性使中华文化保持了一种健全的文化交流态势、文化传播和文化输入机制,而这正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中华文化延续几千年而道统不绝,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仅见的,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它保持着全面开放的态势,在大规模向外传播的同时也大规模地吸收、输入域外各国各族文明,因而处于不断接受新鲜的刺激之中,处于动态的、变化的环境之中。流水不腐,中华文化这种积极的输出和吸纳运动,使自己获得了鲜活的和强大的生命力。即便是在近代西方文化大规模和强有力冲击的时候,中华文化也能通过自身的“重整反应”而使自己走向现代化。

文化的开放性使得中华文化具有了世界眼光、世界意识、世界观念和世界性的文化价值。世界眼光、世界意识对于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有了世界眼光、世界意识,了解世界文化发展大趋势,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成就,就不会闭关自守,夜郎自大,而是从世界的眼光认识自己,反省自己,促进自己与时俱进,与世界的时代同行。这样,中华文化就不是偏于东亚一隅的地域性文化,不是游离于世界文化发展大势之外,而是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接纳了其他民族文化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将自己的文化创造传播于世界各地,因而中华文化也就具有了全人类文化的共同价值。

所以,开放性、世界眼光是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长盛不衰、持续发展、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的内在原因、内在动力。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品格。

而丝绸之路所给予我们的还在于一种“世界观”,一种“世界眼光”。现在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已经与古代大不相同了。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民族之间的往来和经贸、政治、文化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无论从其规模和广泛性,还是从其基本态势和发展水平来说,与此前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特别是近几十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各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作为整体的人类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有了共同的价值基础,因而文化的普适性和共同性更为突出,就在形成一种属于全人类共同文明财富的“世界文化”。在歌德、马克思的思维视野中,所瞩目的便是这样的世界文化。

我们今天的见识和掌握的世界文化知识,要比前辈们广阔得多。现代的传播媒介,把整个世界都端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可以了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对其他各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学技艺也都可以知之详尽。这样广博的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大大开阔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胸怀,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积极地吸收、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的成就,更使我们学会了在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下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整体参照系中创造我们自己的文化。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发展方向也会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风东渐为烈之时,胡适就提出未来世界文化发展在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不是西方文化一家独大,不是全球都“化”到西方文化中去,而需要的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创造,各民族都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全球化文化的创造之中去。许倬云说:“我们这一代,尤其不在西方文明圈内的地方,有责任也有权力,将各种与西方文化不同的观念与制度认真地评估与阐释,务使各处的人类都可在‘和而不同’的共存中,为未来人类的共同文明塑造多彩多姿的多元体系。”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第3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现在,各国学者们都在关心着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条件下世界文化走向问题,都在讨论未来的世界文化的可能性。互联互通和文化共享是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所在。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现代世界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古老的丝绸之路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丝绸之路精神获得了新的生机,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出新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