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结,若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爱华黄爱华,女,1962年生,温州市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戏剧教育研究所所长。历任民盟杭州市委会第九、十、十一届常委(1997—2012),杭州市第九、十届人大代表(1997—2007),杭州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2007—2017),杭州市政协文教体卫体委员会委员、杭州市政协政务咨询团成员。

初识叶剑秋律师,在她跨入律界不久,第一印象是敏思好学,沉静如秋荷,一如她的小名“阿静”。十余年光阴荏苒,叶剑秋律师已然是温州首家百人所——北京德恒(温州)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世界温商发展服务中心执行秘书长、温商家族法律工作室首席律师,且被推举为温州市鹿城区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常委,还是温州市鹿城区婚姻家事法律服务协会会长、温州市首届优秀女律师、温州“最美平安妈妈”、浙江省巾帼建岗标兵。从一位初出茅庐的律政俏佳人,到如今拥有众多头衔和荣誉的温州著名女律师,我作为见证人,很欣喜地看到了她的进步和成长。而从她总是步履匆匆、无时不在工作状态的忙碌的身影,看到的则是她成长背后的艰辛和努力。

作为睿智理性又善解人意的知名女律师,叶剑秋律师的主打领域是婚姻家庭法律服务。她所秉持的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公理正义的坚守,在一切以利益为衡量标准的经济社会是需要情怀的,而且难得的是她一直坚持了下去,并做成了品牌。当叶剑秋律师把她长期在婚姻家庭法律服务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案例汇集成《若结,若离——女律师笔下的典型婚姻案例实录》,发来电子稿请我写序时,我最初的态度是略带为难的,因为我非法学界人士,怕不能很好地品味本书的精髓。不过,作为人文专业并一直关注社会婚姻家庭问题的女性,特别是周围同学、朋友及后辈在婚姻家庭中的遭遇和困惑,都促使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去细读此书。当我兴致勃勃地抽每天临睡前的时间慢慢读完全部书稿,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更为叶剑秋律师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和济世情怀深深打动,也似乎觉得有了想说的话。

《若结,若离——女律师笔下的典型婚姻案例实录》是一部基于法律知识和案例讲解的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的实用性法律书籍。全书共分七章,每章由四至五篇案例文章组成,如《家庭暴力的血雨腥风——以法律的名义对家暴说“不”》《亲子鉴定的悲欢离合——一切为了孩子,一切源于孩子》《夫妻财产的争夺之战——婚姻是一场征途,途中没有风景》《婚外恋情的疯狂之殇——因为爱,所以恨》《子女婚嫁的爱与哀愁——何处安放父母心》《涉外婚姻的爱恨情仇——改变你,还是改变我》《家族争产的风起云涌——赢了世界,输了你》等,题目采用正副标题,一目了然地把该章的论题和主旨直观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了深入浅出地讲述故事、明晰法理、传播法律知识,叶律师对书稿的结构做了精心布局。即每章开头有一篇“前序”,前面是对名人名言或文学作品的题引,然后是对本章节文章的内容和精髓的提炼,相当于“导读”。而每个章节内的每一篇,前面都有一篇题记或前言,中间部分是娓娓道来的案件实录;文末有后记,进一步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阐释,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法理与人性兼顾,合情合理,入脑入心。读者可以按目录顺序跟着叶剑秋律师走进她笔下的婚姻家庭世界,听她讲故事、谈感受,讲法论法;也可以按主题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跳着读,从各种案例中寻找让自己困惑的法律问题的答案。全书具体形象地记录了叶剑秋律师亲自代理的有关婚姻家庭问题的33个典型案例,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都用的是化名,并且在案情上作了处理,但这些发生在身边看似平常的婚姻恋爱和家长里短,却引人入胜,让人读罢不得不掩卷沉思。

原来,看似单纯的婚姻家庭问题,提高到法律层面,就不仅是“夫妻性格不合而离婚”这么简单了。围绕夫妻要求解除婚姻关系的,就有夫妻财产分割、亲子鉴定、孩子抚养权、婚外恋、涉外婚姻等问题,更有集中了各种家庭矛盾的家庭暴力、子女婚嫁、家族争产等复杂的问题。温州是个山灵水秀又极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又曾经是中国率先改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市场经济发达,还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指20世纪80年代温州地区出现的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业,从而形成的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和模式。。由于温州模式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为主,这样就诞生了一大批家庭式经营的家族企业、夫妻作坊,它们遍布工业园区、城郊结合区和大街小巷,甚至“温州老板”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有钱人的代名词。不过,曾几何时,民间高息借贷在温州蜂起,银行抵押、资金链断裂、连环担保引起的“金融危机”强烈冲击着温州社会经济,一时间“老板跑路”“跳楼”字眼充斥坊间,多少家庭岌岌可危。温州虽然地处东南一隅,但温州人吃苦耐劳又积极进取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温州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温度计”,经济浪潮的起起落落,总是最先在温州反映出来。现代社会两性观念的开放和商品经济的起伏动荡,使传统道德信念动摇、婚姻家庭观念撕裂。市场经济社会里都市欲望、人性的弱点及伦理道德的缺失,使婚外情、家庭暴力、家族争产等一幕幕人间悲剧频繁上演,这是婚姻家庭类案件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社会因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因是过去很多中老年女性自我意识不强,在家庭中地位不高。她们不遵从自己内心的要求,而习惯于屈从他人,甘心于做全职太太的多。丈夫在生意场上打拼,赚钱养家,妻子做贤妻良母在家相夫教子、照顾老人,这种模式和观念曾经非常普遍。但是,殊不知在现代社会,女性没有经济收入就很难有经济地位;随着容颜的老去,在婚姻中极有可能成为任人欺凌的弱者。尽管中国的婚姻法是保护妇女儿童的,但是被离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毕竟绝大多数还是妇女。所以女性同胞务必自尊、自爱、自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在书稿中,叶剑秋律师以大量的案例,阐明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命运及帮她们维权和争取利益的过程,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深思。

之所以说叶剑秋律师是个有情怀的律师,还在于她把《家庭暴力的血雨腥风——以法律的名义对家暴说“不”》放在第一章。在第一篇《“爸爸,请不要再打妈妈……”》中,她以一个12岁女孩令人心碎的来信作为开头,继而悲愤地写道:“如果不是从事律师职业十多年之久,我决然想不到,在当今文明的21世纪,法治逐步健全的现代社会里,居然在我的身边、我的周围,还存在如此之多、如此之惨的家庭暴力。”这是富有温度的语言,已经超越了法理层面的冷静分析,而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阴暗面的追问和诘难了。出于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叶剑秋律师在专注于婚姻家庭案件的业务之余,还积极投身妇女维权的社会公益事业。令人欣喜的看到她主创的“法律助家和”公益品牌项目惠及众多妇女同胞,彰显了温州鹿城妇联人的责任和风采。

叶剑秋律师作为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该书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既文笔生动,又通俗易懂,把原本枯燥的法律问题用案例故事和夹叙夹议的方式,说得既富于趣味又具有审美价值,不愧为才女之作。

是为序。

2017年12月24日,平安夜,于杭州

摄影:徐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