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鲁滨逊:木心的前半生:1927-1956(知新文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乌镇:“予仍频忆江南古镇”

说起乌镇,现在已是举世闻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但对于木心而言,这里就是他的故乡,既是他的人生起点,又是他的最后归宿。木心少年时代从乌镇出发,经杭州、上海、纽约,最终又回归乌镇,用尽一生,为自己画就了一个圆满的人生轨迹。

一、由一首诗说起

一九二七年农历二月十四(公历三月十七日),木心木心(1927.3.17—2011.12.21),本传传主,原名孙璞,又名孙仰中,字玉山,有笔名罗干、吉光、高沙、裴定、马汗、桑夫、林思、司马不迁、赵元莘、杨蕊、阿辛、木心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改名为孙牧心,从此成为其通用名和正式名。本传除特别之处用相应的称呼外,行文中一律用笔名木心。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青镇一九五〇年,乌镇划归桐乡县,并与青镇合并,统称为乌镇。本书除此处特别标示为青镇外,为叙述方便,下文将统称为乌镇。(今桐乡市乌镇镇)太平桥畔的孙家老宅。

说起乌镇,现在已是举世闻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但对于木心而言,这里就是他的故乡,既是他的人生起点,又是他的最后归宿。木心少年时代从乌镇出发,经杭州、上海、纽约,最终又回归乌镇,用尽一生,为自己画就了一个圆满的人生轨迹。

乌镇在木心的心中,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作为游子的木心,和绝大多数诗人与文学家一样,常常将对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诉诸笔端,缀而成文。这些文章或寄托莼鲈之思,或纾解内心孤独,成为木心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佳作。

在木心有关故乡的诗文中,有这样一首诗有必要首先被提起:


少年朝食


清早阳光

照明高墙一角

喜鹊喀喀叫

天井花坛葱茏

丫鬟悄声报用膳

紫檀圆桌四碟端陈

姑苏酱鸭

平湖糟蛋

撕蒸笋

豆干末子拌马兰头

莹白的暖暖香粳米粥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

东坡、剑南皆嗜粥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

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吁,予仍频忆江南古镇

梁昭明太子读书于我家后园

窗前的银杏树是六朝之前的

昔南塘春半、风和马嘶

日长无事蝴蝶飞

而今孑身永寄异国

诗书礼乐一忘如洗

犹记四季应时的早餐

若《文选》王褒之赋曰

良醰醰而有味


美粥岂易得 煮粥犹填词

稀则欠故实 稠则乏精致

精明李清照 少游受评嗤

我谓秦七粥 稀稠亦由之


目前尚不知木心创作此诗的确切时间,但推测是在留美期间的晚期大体应该不会有错。诗作从日常写起,看似平铺直叙,其实诗人内心的桑梓之情在思绪的切换中层层递进。直到了“吁,予仍频忆江南古镇”一句,那份郁结终于按捺不住,一吐为快。

在这首诗中,木心通过“少年朝食”那一系列味蕾的记忆,打开了被封存于内心深处的故园之思。当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故乡的风物,特别是那些早已渗入木心血脉的文化基因就再一次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