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实事求是——为中央党校题词(1943年)

毛泽东给中共中央党校的“实事求是”的题词,在党校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为中央党校题词

1933年3月13日,中央革命根据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后来的中央党校,在江西瑞金成立。1934年10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干部和部分学员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年底,中央决定在瓦窑堡恢复建立中央党校。1937年1月,中央党校随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成为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培养地委以上及团级以上具有相当独立工作能力的党的实际工作干部及军队政治工作干部的高级与中级学校”。

1943年,为了给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礼堂正面墙壁上,镶嵌着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的题词“实事求是”四个雄伟潇洒的大字,犹如画龙点睛,使中央党校大礼堂倍生光辉。从此,这一题词就成了党校学员乃至全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座右铭。

中共中央党校彭真传记编写组专门介绍了毛泽东题词的经过:

毛泽东这一题词是为中央党校新建大礼堂题写的。礼堂设计的重要设想之一是,两头各开一门,中间宽,正面墙壁请毛泽东题词并镶嵌在上面。1943年夏,毛泽东应彭真之请挥笔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为此,特烧制四块大方砖,把字体放大镌刻在方形砖上,镶嵌在礼堂正面墙壁上。

礼堂建筑规模宏大,平面为T字形,宽正面10丈,纵长13丈。礼堂两侧的长窗(分上下两层)高达1丈,内部开朗,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在舞台上讲话声音可传及最后一排听众,异常清晰。还有地炉设备。

建筑大礼堂的时候,全校人员参加劳动。从1943年7月开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用了100天的时间,于1943年11月7日竣工。

11月8日,中央党校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六周年,在新建大礼堂举行苏联照片展览,并演出平剧。

毛泽东一生中反复阐述“实事求是”这一基本观点。1941年7月,毛泽东在中央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专门以《实事求是》为题讲了一课。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一观念理解得如此深刻,同他青年时代在湖南受的影响有关。《毛泽东传(1893—1949)》记载: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这个命题本意是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1916年,在岳麓书院办学的校长,把这四个字制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经杨济昌介绍,毛泽东利用假期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这块“实事求是”的匾额自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多年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侵占延安后,党校大礼堂惨遭破坏。毛泽东题词的四块方砖被倒塌的墙壁埋住,因而得以保存。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以后,在清理党校大礼堂废墟时,意外地发现了毛泽东题词的四块大方形砖,仍然完好。原件现保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党校迁到北京,为了把毛泽东这一题词请回党校,校方让时任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校刊编辑室编辑的王聚武负责,经多方寻找,终于把毛泽东的题词找到。对原型拓片进行拍照后制版,送回党校。1955年8月,先在党校创办的校报《实事求是》上作为报名刊用。20世纪60年代初党校大礼堂建成后,毛泽东题词安放在礼堂进门的过厅正面。90年代,先是镌刻在中央党校大门内专门设计的石壁上,后移至礼堂广场前。

(《毛泽东题词题字珍闻》 李新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