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计谋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进攻波兰的口实是谁制造的

1.海德里希其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1日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开始的,那么,德国是怎样找到入侵波兰的借口的呢?这里面牵扯到纳粹德国的党卫队头子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生于1904年,他的父亲是一所音乐学校的校长,母亲是歌剧院的演员,因此,他从小在音乐方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致后来当了盖世太保头子后,下班回到家里也经常用弹奏乐器来消除疲劳。

1920年,德国因连年战争和经济大萧条,到处是一片混乱,16岁的海德里希不得已出外谋生。他先是加入了一个自由团组织,后来又选择了当兵。他靠自己聪明过人的头脑成为海军训练学校士官生,毕业后成为一名海军少尉,两年后晋升为中尉。这一年他刚刚22岁。

海德里希从小就对政治怀有浓厚兴趣,能作为海军少尉对他来说,未来的路,无疑充满了希望。然而,两年后由于一个偶然事件得罪了上司,经海军有关部门一番审理之后把海德里希开除出了海军。

海德里希在社会上浪迹了一段时间后,经人介绍投奔了希姆莱。

希姆莱当时正决定重新组建党卫队保安处,与海德里希短暂的谈话,使希姆莱十分喜欢这个头发金黄的年轻人。于是便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海德里希,与此同时,还任命海德里希为冲击团上校队长。从此,海德里希平步青云,官儿越做越大。不过,党卫队的情报机构也是在海德里希的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成为纳粹德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可以说,没有希姆莱就没有海德里希,而没有海德里希,党卫队就不会有后来异常庞大的情报机构。

海德里希对党卫队保安处的工作很卖力,希姆莱比较满意。1934年,希姆莱就把这个投奔到自己门下还不到5年的年轻人放在了盖世太保的最高位置上。这一年的6月9日,希特勒的助手赫斯代表希特勒宣布,党卫队保安处是党内唯一的情报机构,不容许党内再有其他机构从事谍报活动,至此,海德里希在纳粹党内的情报机构中的地位更加巩固了。

1936年,海德里希经过努力,由他担任处长的党卫队保安处如愿以偿地扩充为保安局,海德里希任党卫队保安局局长。

在此之前,海德里希领导的党卫队保安处和卡纳里斯领导的军事情报局签订过协议,保安队的情报机构不插手国外情报事务。海德里希由保安处长升任局长之后便有了更大的野心,他不甘心仅在国内从事情报活动,他要插手国外情报。海德里希第一次直接插手国外情报事件,是派人捣毁了捷克境内的一个反纳粹的电台。

设立于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这个电台名为“黑色电台”,在当时是众多反纳粹的电台中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对此,希特勒恨得要命,必欲除之而后快。海德里希得悉主子的意图后,早已把他与从前的上级卡纳里斯签订的协议置之脑后。

海德里希通过在捷克的情报人员提供的线索,了解到“黑色电台”的负责人名叫福米斯。他原是德国一家广播电台的技术领导人,后与一个反纳粹组织的领导人施特拉塞一起跑到捷克去的。

这天,海德里希把保安局局长助理、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约克斯叫到办公室,让他想办法把远在捷克的专与德国人为敌的福米斯弄到柏林来。约克斯受领任务后化装成一个商人,与自己从事舞蹈事业的女友一同来到布拉格。

约克斯的确是一名干练的特工人员,他没费多大劲便找到了“黑色电台”的准确地点——一家旅馆的某个房问。但是他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带着自己的女友在布拉格玩了个痛快后,才向海德里希汇报已经找到目标。在得到海德里希行动的命令后,约克斯才悄悄地搬进了“黑色电台”所在的那家旅馆,并神不知鬼不觉地偷配了一把“黑色电台”所在房间的钥匙。

当天夜里,约克斯按照事先约好的暗号接来另一个名叫格奇的纳粹间谍。约克斯如此这般地向后来的间谍耳语了一番后,两人随即开始行动。他俩蹑手蹑脚地来到福米斯的房门口,约克斯把配好的钥匙快速插入锁孔。他们原以为主人不在,谁知里边随即传出福米斯的问话声,约克斯情急之下伪装成服务员的口气说:“给您的房间摆肥皂。”

毫无准备的福米斯刚一打开房门,约克斯和格奇便猛地向他扑了过去。福米斯感觉到大事不好,快速地把手伸进怀里,想掏出枪来。然而,约克斯的枪已经响了,福米斯当即倒在了血泊之中。之后,两个间谍又掏出磷粉洒在电台和其他物品上,再点上一把火,随即逃之夭夭。

希特勒得悉捣毁了“黑色电台”后十分高兴,表扬了海德里希一番,这更加坚定了这个“金发野兽”插手国外情报的决心。

2.希姆莱作战计划

海德里希领导的党卫队保安局自从捣毁“黑色电台”,得到希特勒的嘉奖后,更是有恃无恐。他们在纳粹德国分裂捷克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与德国接壤,这里居住着260万日耳曼人,由于北部和西部的矿山和波希米亚森林都是极其富饶的土地,因而,德国纳粹党人早就对这块土地垂涎三尺。

住在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自由日子,德国的纳粹党人要把他们鼓动起来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是一个民族,而他们并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1923年,就有一些充满泛德意志主义的纳粹团体开始在那里活动了。在苏台德地区亲纳粹的团体中,有一个比较大的组织名叫“德意志祖国阵线”,1935年这个组织又改名为“苏台德德国党”。因此,纳粹德国要在捷克的苏台德地区煽起民众的情绪是很有一些基础的。

作为纳粹党和希特勒的马前卒,海德里希对希特勒的意图和苏台德的现状了如指掌,因此,早在1936年初,海德里希就在希姆莱的授意下通过德国驻布拉格使馆给苏台德德国党这个组织提供经济等方面的资助,并指导他们组织情报网,进行间谍活动。

1938年夏天,在海德里希等人的操纵下,苏台德地区的德国纳粹党人不断地渗透到苏台德各地区的组织中去,不但把所有这些组织变成了亲纳粹的,还把那些组织中的许多人变成了德国人的特务。新的德国特务们不遗余力地为德国保安局收集情报。为了把大量的情报及时地传送到德国去,保安局竟然派人在边境两端架设了电话线。

为了给希特勒在军事上入侵捷克找到借口,海德里希领导的党卫队保安局授意苏台德德国党到处寻衅滋事,叫嚷着要回到德国的怀抱。捷克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了反击,拘捕了一批闹事者。然而,捷克的命运早已不是掌握在捷克领导人的手中了。随着《慕尼黑协定》的签署,纳粹德国入侵捷克已经“合法化”。不久,德国军队就开到了捷克的土地上。

贪婪的希特勒占领捷克是借民族矛盾和疆土利益为幌子来实行侵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绥靖政策也帮了他一个大忙。使他及其走卒更加忘乎所以。

如果说海德里希领导的间谍们在德国入侵捷克的问题上最初还是站在幕后的话,那么,在希特勒准备对波兰发动他们称为“白色方案”的计划时,他们则是直接走上前台制造事端。这个事端的制造计划叫做“希姆莱作战计划”。

为了给入侵波兰找一个借口,希特勒命令希姆莱在德波边境制造一个事端,希姆莱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得意门生海德里希。海德里希接到任务后,很快就制定出一个绝妙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希姆莱作战计划”,该计划是这样设计的:

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前一天夜里,情报保安局的部队穿上波兰游击队员的制服,沿德波两国边境制造波兰入侵德国事件。他们的任务是在几分钟以内攻占格莱维茨的德国电台,并用波兰话对德国进行攻击。

海德里希意识到,要把这台戏演好,演得更逼真,就得动真格的,要制造出真正的流血事件来。

海德里希的脑海里马上想到了约克斯领导的党卫队突击队,这个党卫队突击队队长领导着保安局的一个特殊的情报部门,在该部门工作的都是一些特殊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主要是为保安处的外国间谍们伪造不同国籍的证件、护照、通行证等。在二战快结束的时候,这个部门还制造假币。总之是一个专门造假的部门。

于是,海德里希立刻找来党卫队突击队队长约克斯,向他布置了任务。这一次约克斯的主要任务是带上6个精明强干的党卫队员在规定的时间里对格莱维茨电台进行攻击。

海德里希向约克斯交待完任务后又着重强调,这件事不得同格莱维茨的任何一个德国机关或单位进行联系;执行任务的每一个人不得随身携带党卫队成员、安全局人员或警察等可看出是德国人留下来的证件。最后他凑到约克斯的耳边说:“事后在现场能留下几具波兰人的尸体则再好不过了。”

海德里希给约克斯交待完最主要的任务后,又忙着给其他与之相关的一些负责人分配任务。有的负责置办行动中所需的波兰军服,有的负责把电台附近一带驻扎的武装部队撤走,有的率领兵卒化装成波兰进攻部队向电台发起攻击,还有的充当边防警察与“敌”激战,最后一个负责人的任务是把从集中营里拉来充当波兰人尸体的犯人运往将要出现的几个战场上。

约克斯从海德里希处回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6个党卫队员,包括一名懂波兰语的翻译乘车悄悄地来到了格莱维茨。他把人员分住在两家旅馆,随后,又带着人员侦察了电台周围的地形。

电台设在城外塔尔诺维茨公路旁,外面围着一道2米高的铁丝网,电台四周几乎没有警卫人员。

等各路人马报告说一切准备妥当后,海德里希又把几个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再一次商讨具体细节,看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一切都天衣无缝后就静待元首下达命令。

8月31日,希特勒向德国武装部队发布命令,9月1日4:45进攻波兰。海德里希随即指示他的各路“导演”们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8月31日下午4时,海德里希向约克斯下达了作战命令。

约克斯得令后,于下午7:45时带着那6名党卫队员乘车直扑电台。与此同时,早已停在奥佩恩别墅前的卡车也快速启动,把里边装着的刚刚弄死的囚犯们运往预定地点。

晚8时许,当电台的工作人员正和往常一样进行工作的时候,突然发现几个陌生人杀气腾腾地走了进来,冲向播音室。他们用手枪指着吓得不知所措的播音员,高喊着“举起手来!”还有的朝天花板乱开枪。

约克斯命人把电台工作人员绑起来,塞进地下室,然后让翻译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波兰语讲话稿对着麦克风进行播音,就这样,无数正在收听广播的德国人听到了波兰人的声音和夹杂其间的枪声。

这次事件的全过程只有4分钟。4分钟之后,约克斯就带着人马溜得无影无踪了。

电台门外,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具血淋淋的穿着波兰军制服的尸体。同一天晚上,另外几个地方的纳粹特工也按照海德里希的指令从波兰境内向德国边境进行佯攻。

9月1日,德国的所有报纸、电台、广播都无一例外地发了同一条新闻:波兰暴徒进犯德国。

同一天,德国数十万军队入侵波兰,二战的序幕拉开了。

3.波兰被占的隐情

德国策划的“希姆莱作战计划”的后果是导致波兰的灭亡。在纳粹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就是利用了捷克内部苏台德地区民族矛盾和英法两国因害怕战争,而一味采取绥靖政策的结果。那么,这次德国对波兰肆意的占领是否仍然有一些让其尤所顾虑的内因呢?1939年的最初几个月是英国政府感到心情相当愉快的一段时间,这是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所没有的。他们认为,由于本国的加速再武装,美国的重整军备计划和德国的经济困难已经使危险日益减轻。当时的英国政府甚至准备如开一次新的裁军会议,认为世界即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而这时,德国纳粹党人正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培养独立运动,促使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分裂。3月12日,斯洛伐克人在其领袖狄索神父到柏林谒见希特勒后,就正式宣布独立。之后,德国军队以保护国的身份进驻该国,并占领了这个国家。

占领了捷先斯洛伐克,德国继续东进的目标就是波兰。波兰是历史上占领德国失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最初希特勒并不想对波兰采取行动,因为波兰也像匈牙利一样曾经帮助希特勒威胁捷克的后方,所以也就促使捷克不得不向希特勒屈服,而波兰也乘机获得了一片捷克的领土。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步骤,才使得希特勒改变了他的意愿。

德国占领捷克后,英国曾经作出过反应,但是很快就采取了妥协的态度。英国政府曾经自动保证捷克可以不受侵略的威胁,但德国占领捷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却告诉下院说,他认为斯洛伐克的独立已经使这个保证失效,所以他觉得英国不再受此种义务的约束。英国没有理由“改变”自己的政策。但是,在几天内,张伯伦却作了一个完全的转变,这个转变让世界吃惊和愕然。英国政府突然决定阻止希特勒的任何进一步行动,并在3月29日主动向波兰表示愿意支援它来对抗“任何威胁波兰独立的行动,以及任何波兰政府认为有抵抗必要的行动”。

张伯伦内阁作出如此冲动的决策的因素是什么?人们无法考证,也许是迫于当时群情激愤的压力和张伯伦自己内心的怒火,因为他觉得受到了希特勒的愚弄和自己在众人面前像个小丑而感到羞耻。但这种不顾后果的草率决策不但没有制止住纳粹德国侵略的意识,反而促使它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根据战后人们得到的一些资料显示,当时由于英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步骤来取得苏联的支持,也没有事先征得波兰的同意,就突然地宣布要保护波兰的安全。波兰的贝克上校曾经说过,他是在两次弹去香烟灰的时间内就决定接受英国的保护的,他解释说,在他一个月前会晤希特勒时,对希特勒说必须归还但泽失地时的语气和态度实在难以承受,所以当英国的建议传达到他这里时,他认为这是还击希特勒耳光的好机会。

其实,在当时能够给予波兰直接支持,并可以避免战争的唯一机会是苏联对波兰的态度。如果苏联能够给予波兰直接的支持,那么,希特勒就不敢贸然出兵。但是,尽管情况是这样的紧迫,英国政府所采取的步骤还是拖拖拉拉,毫不认真。张伯伦对苏联具有强烈的厌恶心理,哈里法克斯也具有强烈的宗教性反感,他们两人对苏联的实力估计得太低,而对波兰当时的实力义估计得过高。

这时,希特勒已经感到英国人开始反对德国向东扩张,他害怕如果再耽误时间就有被阻止的危险,所以希特勒加快了其争取生存空间的行动。希特勒感觉到,英国人是头脑冷静、具有理智的,他们不会为了波兰而轻易投入战争的。同时,苏联是应该争取的对象。所以,希特勒决定暂时忍受对于共产主义的一切仇恨和恐惧,倾其全力来讨好苏联,使其保持中立。

希特勒这一着果然奏效。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给予苏联的冷遇,特别是当希特勒进军捷克之后,苏联再次提出建立联防同盟建议又受到冷遇之后,斯大林对西方自然心存怨恨。这一次英国政府和波兰政府单独达成安全保护后,不能不加深苏联对两人的疑虑和猜忌。有关人士当时分析说,一直倾向与西方合作以抵抗纳粹德国的苏联外长李维诺夫被解职,而接替他的人是宁愿和独裁者打交道的莫洛托夫,这已经向世人发出了警告。西方却没有作出相应的积极挽回的措施。

8月23日,德国外长李宾特洛甫飞往莫斯科,接着德苏两国就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这个条约的签订,必然增强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也就很必然地有了“希姆莱作战计划”的出台以及对波兰的占领。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其《第二次大战回忆录》中对于英国的投入战争有很精辟的评述。他在叙述了英国如何容许德国再武装和如何容许德国吞并奥国和捷克,以及如何同时又拒绝苏联的联合行动建议之后,写道:

“当所有的一切援助和利益都已经丧失殆尽之后,英国才开始牵着法国一同要保护波兰的完整。如果说在1938年为捷克而战,那还是很合理的,当时德国陆军能用在西线上的精兵可能只有6个师,而法国兵力则有67个师,但是当时大家认为这种做法是鲁莽的,不合理的,缺乏近代化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五六年来,我们所采取的都是绥靖政策,现在却于一夜之间作了一个突然的和完全的转变,决心在远比过去恶劣的条件下,接受一次显然即将爆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战争,这种做法显然是难以如愿的。”

4.背叛希特勒

英国媒体最近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备受希特勒信任的德国纳粹党卫军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曾经密谋背叛希特勒,率纳粹德国向盟军投降。希姆莱想背着希特勒与盟国达成和平协议,而且从二战欧洲战场结束前8个月就着手策划此事。

1944年8月31日,英国军情六处的负责人向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交上了一份截获的密码电报。这份电报是德国纳粹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发出的。虽然这份电报没有保存到今天,但这一定是一份绝密级的电报,因为丘吉尔首相当时亲笔回复了军情六处,称“希姆莱的电报由我保管并负责销毁”。

在整个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看过多达14000份破译的密电,但这份电报是唯一由他保存并销毁的,而这份电报,也是唯一一份由德国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发出的。

今人对于二战后期德国纳粹内部分化的情况虽有所了解,但对详情知之甚少,而这份紧急电报,是英国的一个专家研究小组对刚刚发现的一份与希姆莱有关的新文件进行研究后,找到的唯一一点他可能想在战争后期背叛希特勒的新线索。关于希姆莱试图背叛希特勒的全貌,至今尚不得而知,但这份新证据表明,希姆莱在战争后期试图与盟军达成协议的急切程度,比一般想像的还要急。

战争后期,随着德国战败的结局越来越清晰,德国纳粹内部不团结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其实,希姆莱一直在经营着自己的势力,构筑着通向最高权力之路。为此,他一手组建了纳粹党卫军,并亲自任首脑。要加入党卫军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个人要对纳粹德国绝对忠诚,而希姆莱为党卫军制定的座右铭是:“忠诚是我的荣誉。”不过,现在看起来,曾被希特勒骄傲地称为“忠诚的海因里希”的希姆莱,却比任何其他纳粹领导人都更不忠于希特勒,在纳粹德国存在的最后8个月中,他就一直在试图背叛希特勒,特别是在只是听说希特勒疯了的传闻后,更是公开地向盟军示意投降之心。这也导致希特勒在地堡中临死前的政治遗嘱中开除了希姆莱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由于那份电报已经被丘吉尔销毁,现在世人只能对这份电报的内容进行猜测。不过,推断也是很有道理的。

在二战后期,德国军队全线败退,纳粹德国朝不保夕。在此情况下,作为纳粹德国二号头目的希姆莱已经意识到大势已去,但最高领导人希特勒却仍试图作最后一搏。如果说希特勒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幻想的话,那么,在位置下面的人,包括希姆莱在内的德国高级将领,都已经感到,纳粹德国真的是大势已去了。于是,希姆莱决定背着希特勒,酝酿与盟军达成秘密协议,而这份电报,就是他向一位中间人发出的。希姆莱试图让后者代表他向英国提出试探性的和平建议。丘吉尔一直坚决反对与德国人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收到这份电报后,他一定急于澄清英国欲与纳粹德国达成和平协议的传言,因为这极有可能会破坏盟国与二战中最重要的盟友苏联的结盟。于是,丘吉尔自己毁掉了这份电报,他想确保德国人不再进行试探性接触,所有关于此事的线索也因之灰飞烟灭。

上述推断还有其他间接证据来做旁证。1944年8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已经暗示他们准备做中间人,让德国与苏联单独达成和平协议,日本驻柏林大使在9月初进见希特勒时,曾经直接提出了上述建议,但遭到了希特勒的当场拒绝。

希姆莱并不知道日本方面提出的德国向斯大林提出双边停战的建议,但他显然也已经意识到德国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当年9月12日,他也与希特勒会面,讨论了向苏联或者英国提出试探性和平建议的想法,他当时想得更多的是与英国达成类似的和平协议。显然,他得到的是与日本大使一样的回答,因为希特勒对此根本不感兴趣。

希特勒一直认为,谈判只可能由实力占优的一方提出,德国现在的处境提出谈判只能是枉然。当时,他只想发动一次大的攻势,彻底扭转战争对德国不利的局面。他的想法是在地处法国北部、比利时东南部及卢森堡北部的阿登高地发动一次全面攻势,将英国与美国军队“赶进大西洋”,然后,用缴获的新武器,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到了1944年秋天,盟军已经完成了对德国东西边界的合围,第三帝国的灭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与希特勒不同的是,希姆莱再也不准备抵抗下去了,他还想要自己的脑袋,还想领导后希特勒时代的德意志帝国,如果有可能,继续对布尔什维克主义作战。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希姆莱需要与西方的英国达成协议,正如那份8月份发出的电报所表明的,他已经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了。

只是,那时希特勒仍是纳粹德国的元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希姆莱每走一步都需要极为谨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一直扮演着两面派的角色,表面上,他仍是“忠诚的海因里希”,暗地里,他加紧了与盟国试探性的接触,以求达成秘密和平协议,然后“率众起义”,他不想自己与希特勒一起,走到自毁之路的尽头。

1944年12月,德军在阿登高地发动了一次很大的攻势,但这次战役并没有改变纳粹德国的命运,希特勒试图将英法盟军赶出欧洲大陆的如意算盘完全失败了。剩下的路已经没有了,只有顽抗到底。希特勒当时叫嚣着:“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可以失败,但我们将会让世界一起做陪葬!”

希特勒孤注一掷的叫嚣也许会引起一般纳粹分子的共鸣,但希姆莱却已经不再狂热了,他对形势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德国完蛋了!1944年12月底,纳粹党卫军情报头子沃尔特·施伦贝格手下的一位联络官从上司那里听说,希姆莱正试图与盟国中的某国达成一项单独的和平协议。现在可以证实,这个“某国”其实就是英国。

但是,希姆莱如果想与盟国达成任何和平协议,他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声誉,要知道,他可是希特勒“最忠诚的党卫军战士”。为了取得西方盟国的信任,他开始频繁地露面表现自己,他要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1945年1月,一位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犹太人的瑞士调解人在盟国和希姆莱之间进行游说和调解,希姆莱同意以25万美元为代价,在一个月内释放1400名犹太人。然而,到了2月份,1200名犹太人被释放,但他并没有要钱。不过,由于深知希特勒不会允许他这样做,希姆莱请美国和瑞士的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应突出希特勒的“人道主义姿态”。华盛顿当时也肯定准确判断出了希姆莱想要寻求达成和平协议的愿望。

尽管希姆莱在此事上做足了手脚,但当希特勒得知他一直想灭绝的犹太人被释放时,仍大发雷霆,并立下令:绝不能放走一个犹太人!这也是只有1200名犹太人,而不是1400名犹太人侥幸逃生的原因。事已至此,希姆莱的努力看来是白费了。1945年1月,他被希特勒贬到其他职位,当上了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官。希特勒将他另用的理由是利用了他的身体状况,称他因长期生病,已不适应现在的工作,而把他安排到柏林北部的一个党卫军医院休养。由此,希姆莱从内心感到他和元首之间的隔阂正在加深。一种背叛的心也就越来越强烈。希姆莱已经在计划自谋生路的方法。

希姆莱为了提高自己在西方盟国面前的发言权以及所谓的新形象,下决心同意与来自世界犹太人大会的一名代表在一个秘密地点会面。在这次会面中,他同意释放关押在拉文斯布里克的犹太妇女,这显然是与希特勒的旨意背道而驰的。

1945年2月到5月期间,希姆莱多次与瑞典红十字会副主席康特·弗尔克·贝纳多特会面,经过这些会谈,他所计划的德国向西方投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1945年4月22日,歇斯底里的希特勒公开承认德国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并表示自己将随第三帝国的消亡而消亡。第二天傍晚,当希姆莱再次与贝纳多特会面,并请求他向西方盟国转达德国愿意投降的意思时,希姆莱自己策划德国投降的计划,在盟国看来实际已经没有多少背叛的意味着。

希姆莱的最后提议晚了一步。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通过BBC向全世界发布消息说,希姆莱制定了向英和美国无条件投降的计划,并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无耻的背叛”。随后,希姆莱被希特勒剥夺了一切职务。对于希特勒来说,发现自己一直认为绝对忠诚的希姆莱竟然也背叛他,是对他最大的打击,他终于感到自己已经是四面楚歌,于是,他也准备了结自己的生命。果然,两天之后,他也死了,尽管现在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的传言。

希特勒死后,德国元帅邓尼茨接替他短暂地当了几天第二帝国的元首。他知道希姆莱是不可靠的,因此拒绝了希姆莱入阁的要求。想继续掌权的希姆莱美梦破灭后,刮了刮自己的胡子,戴上自己的独眼黑眼罩,穿上一名党卫军士兵的军服,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

但是,他并没有跑掉,两周后,他就落入了英国军队手中。1945年5月23日,他咬碎了镶在一颗假牙里的氰化物胶囊,自杀身亡。

关于希姆莱的死,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当时希姆莱带着他的一帮亲信从弗伦斯堡逃向马恩。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当一班人马疲惫不堪地来到易北河口时,面对滔滔的河水,他们不得不扔掉了汽车,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加入了逃亡者的行列。但是当他们来到布莱梅港口时,认真的英国士兵对他们产生了怀疑。英国士兵发现这些人的身份证非常新也非常好,按理说,像这样逃难的人员不应该有如此崭新的证件。于是,他们被带到了兵营里监禁了起来。希姆莱受不了监狱的生活,于是他撕下蒙在眼睛上的黑布,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英国士兵听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希姆莱,立刻向上级报告。蒙哥马利元帅立即派人赶到这里,对希姆莱进行了审问和搜查。当一名军医给希姆莱检查口腔时,发现牙齿中间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就命令希姆莱把口腔对着灯光。这时,希姆莱突然掉转头,合上嘴,牙齿用力一咬,只听见他的嘴里发出一声轻微的响声。希姆莱的身体抽动了几下,就不动了。他咬碎了藏在口腔内的毒药管。

英国医生和士兵急忙给希姆莱灌进了大量的呕吐剂,并进行洗胃,但希姆莱还是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