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刑侦铁三角

◇◆◇

本案的残忍程度让一些侦破人员怀疑潘汉辉和梁碧霞是否涉入了黑帮活动——赌博和贩毒。在珍妮弗接受第一轮讯问时,关于非法赌博的怀疑就被提了出来。警探问珍妮弗,据她所知,父母是不是在家里藏了大量现金。但是这方面的怀疑很快就被排除了。虽然警方通常不会在拿到有力证据之前就轻易排除某个作案动机,但是,案发现场的各种蛛丝马迹都和这一怀疑不吻合。事实是,57岁的潘汉辉和53岁的梁碧霞再清白不过,他们真的只是一对勤恳工作的越南裔中产夫妇而已。

但案情显然有蹊跷。如果说潘汉辉和梁碧霞是无辜的受害者这一推断成立,那么案发现场的情况就违背了所有侦破人员的经验。如果贼人意在洗劫潘家财产,完全可以速战速决,拿钱跑路,为什么要暴力行凶呢?这完全有悖常规。公众最害怕的可能是这样的案件:罪犯根据屋宅的外观猜测住户贫富,然后任选一家,入室抢劫。但对警察来说,这样的案件闻所未闻。有经验的刑警会告诉你,99%的案件都有明确的作案动机,有个由头——走漏风声让人知道保险柜里装满了现金、家有珠宝、床垫下藏了数千大洋,或是买了顶级跑车。但是,如果犯罪动机是劫财,准备动手的窃贼都会确保家里没人。说到底,盗窃犯最多面临六个月监禁,而凶杀犯则会获判无期徒刑。

如果说,潘家夫妇二人不是无辜的,也就是说两人中有一人可能和黑帮有牵连,那么犯罪动机可能就会是报仇或是杀鸡儆猴。

案件侦破工作有自己的一套规则,遵循规则是为了规避所谓“确认偏误”的现象,即警探试图寻找线索去佐证自己对案件的既有推断。不管侦破人员遵循何种规则,他们仍然会本能地产生判断。在珍妮弗长达八分钟的、歇斯底里的报警电话录音里,能听出来就连911接线员都提出了质疑:“他们认识你父母吗?和他们有什么牵连吗?”接线员不解地问道:“他们就这样走过来把你绑起来了?”

《环球邮报》11月9日的报道描述了这起骇人的凶杀案在社会上引发的震惊和诧异:“宁静的万锦市郊鲜有毫无来由的暴行……但这个晚上他们杀死了一名女性,重伤了她的丈夫,他们的女儿双手被捆,魂不附体。周围邻居都胆战心惊,他们不知道一个似乎和犯罪没有丝毫关系的家庭怎会招来杀身之祸。”

万锦市位于大多伦多地区的约克郡,人口约30万,占约克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市郊治安非常好。整个约克郡在2009年(即案发前一年)只有14起入室案——这里的入室案指的是罪犯破门而入并意图施暴,其中万锦市仅占6起。“从我们早期的调查工作来看,这起案件似乎……完全是歹徒临时起意的行为。”时任约克郡警察局长的阿曼德·拉·巴尔热这样告诉媒体。案件情节十分恶劣——一户“寻常”人家的女主人平白无故地在自家被杀害——局长怒斥了“卑劣”的作案手段。拉·巴尔热局长对公众承诺,警方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捉拿真凶——多达24名警员被调集投入侦破工作,随着后续调查信息不断涌入,案件侦破人员数量迅速减少。本案一名律师说,加拿大警察局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一般刑侦工作开始时只会部署少数几个警员,随着工作推进,在需要的时候再追加人手,而本案的侦破工作部署正好相反。

通常在恶性刑事案件(如凶杀、严重性侵、绑架)发生后,公众会“强烈要求破获案件,逮捕并惩治凶犯”。加拿大警方会特别设立一个“重案管理”部门,配备由三位资深刑侦人员组成的“指挥铁三角”,为案件调查提供全方位指导。设立指挥铁三角不仅是为了做出最英明的决策,同时也是为了领导部门内人数众多的侦破人员。

位于万锦市海伦街的潘宅(开庭时所示证物)

负责指挥本案侦破工作的是探长拉里·威尔逊,他是指挥铁三角中经验最丰富的一位,在重大凶杀案侦破中身经百战。负责日常战略指挥的是警探比尔·库尔蒂斯。库尔蒂斯警探负责指挥过五起凶杀案的侦破工作,并参与过多达80起谋杀案件的侦破工作,其中就有万锦市著名的克里斯利特尔案。退伍军人出身的他脾气耿直,平日衣冠楚楚,烟不离手。很多同事都觉得这人很难相处,因为他直言不讳,执着较真,不留情面。指挥铁三角的第三人是警探艾伦·库克——前缉毒侦探,也曾在情报局工作,人送绰号“曲奇”。他和黑手党成员(尤其是卡拉布里亚的光荣会黑手党成员)合作的卧底工作经验弥补了他凶杀案侦破经验不足的缺陷。别人可能觉得很难和库尔蒂斯警探合作,但库克警探不会。库克警探和库尔蒂斯警探在长年的刑侦合作中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潘家入室凶杀案的侦破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库克警探和库尔蒂斯警探两人共同度过了案发后不眠不休的48个小时。

警方第一轮讯问结束,侦破人员的意见分化成两个阵营:一方认为,案发现场、珍妮弗的行为,以及她描述的事件经过太可疑、太不可信;另一方则很难想象这个天使般的小女生会和这起凶残狡诈的谋杀案有任何瓜葛。

指挥铁三角中最具案件分析能力的侦破专家威尔逊探长不想在现阶段做出任何推断。他保持中立,等待获取更多的信息。库尔蒂斯警探分析案件中规中矩,他同样持观望态度,虽然有自己的怀疑但不愿贸然下结论。目前警方掌握的信息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令人费解,库尔蒂斯警探想要更多的线索。有侦破人员说,重案管理部成员就当晚的案发经过常常高声争执不下,而库尔蒂斯警探却矢口否认,他说:“每个侦破人员都会有自己的意见。我们不是在争吵,而是在讨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分析手上掌握的所有线索,找出一个破案方向。”

库克警探可以说是警察中的警察。他风度翩翩,擅长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面对部门内的两种意见,他完全不忌讳亮出自己的观点。他说他从最初就觉得事有蹊跷。“我早知道这案子有内鬼,”他这样告诉我,“我一开始就觉得她是凶手。谁会闯进民宅,开枪打死两个人(库克警探说这话时还不知道潘汉辉能否幸存),然后留下一个活口做目击证人呢?你想,她都没躲起来就活了下来。别人都被开枪打死了,就她一个人只被绑起来,为什么呢?人家为什么单单不杀她呢?”随后库克警探又罗列了无数理由,说明为什么歹徒不会随便挑一户人家入室行凶:“可能歹徒没留意的时候主人回家来了,这家人可能没钱,户主可能有枪。这个案子违背我们所有的现场经验,完全说不通。”

其实,侦破人员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的爱听信人,有的爱怀疑人;有的觉得证人撒下了弥天大谎,有的不这么认为。虽然斯莱德警探坚持说,自己在讯问过程中尽力保持中立,不带任何偏见,让事实说话,但从监控视频来看,他是相信珍妮弗的。当然事情也并非如此简单。一位侦破人员解释说(应本人要求,不便透露此人的姓名),第一轮讯问中,“相信”一个人其实是非常理想的策略。“有时候能让当事人开口就是最大的收获,”他说,“就算说谎也比一言不发更有利于案件侦破,因为谎言可以被戳穿。如果当事人什么都不说的话,调查工作……就比较痛苦了。”

11月9日,案发第二天,媒体蜂拥而至,参加位于纽马克特市的约克郡警察局总部仓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正如斯莱德警探所言,本案万众瞩目,新闻发布会的实况向全加拿大直播。约克郡警察局长阿曼德·拉·巴尔热登上临时搭建的讲台发表声明。他神情肃穆,显然也被案情震惊。“昨晚的入室凶杀案性质恶劣,凶犯对我们的社区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局长说道,“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就在平民百姓自己家里,三名歹徒突然闯入,威胁他们的生命……一般入室行凶案的受害人多少都与各种犯罪行为有牵连……但在这起案件里,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受害人涉嫌任何犯罪活动……”

巴尔热局长继续说道:“受害人是一对无辜的夫妇,这让我心情很沉重。感谢上帝,男主人大难不死……否则,我们此刻调查的就是两起命案了。”

警方称他们认为凶犯可能是被受害人的高端汽车吸引而至,但他们也指出,凶犯并没有抢车。这样的矛盾,让发布会上见多识广的刑事案件记者也觉得费解不已。警方说现场没有任何破门而入的迹象,也就是说,当晚受害人家里的大门没有上锁。警方拒绝透露凶犯劫获钱财的具体数目,未在发布会上公布的线索还包括:警方在梁碧霞的钱包里发现240加元现金,在潘汉辉的钱包里发现60加元现金,另外珍妮弗的钱包里还有20加元现金,这些钱凶犯分文未取。当天发布会上公布的凶犯描述完全基于珍妮弗的证词:

一号凶犯:男性,黑人,年龄在28至33岁之间,身高5英尺7英寸,中等身材。

二号凶犯:男性,黑人,31岁,身高5英尺8英寸,身材偏瘦,头戴深色帽子,脸上蒙着方巾。

三号凶犯:男性,瘦削,说话带加勒比口音。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记者紧接着赶到案发现场附近,周围的邻居向记者倾诉了他们的恐惧。住在潘家街对面的梁先生说:“我现在紧张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你想想,这事发生在一个正经人家里。”

安保公司在案发社区内大搞宣传攻势,希望能揽得大笔住宅安保系统的订单。这起发生在万锦市的凶杀案不仅仅吓到了小区里的邻居。案发第二天,加拿大全国各大报纸头版都登出了骇人的标题《女子在自家莫名遭歹徒枪杀》,凶杀案的恐怖细节让有家有口的读者不禁倒吸一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