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运营必备:防踩坑秘籍
如果你问运营,在运营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运营会说:“背锅。”那么比背锅还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呢?运营会说:“经常背锅。”这其实就是运营的日常——踩坑和背锅。大家若想在运营岗有所成就,待得更稳、更长久,一定要学会如何避免踩坑。我把之前踩过的一些坑做了汇总,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1.运营可能会踩哪些坑
(1)技术的坑
技术的坑主要体现在写Bug上,我们在运营产品过程中,听到用户反馈最多的就是Bug了,而这个坑都是运营来填的。我在做手游运营时,几乎每次版本更新后都要临时修复一些Bug,热加载更新出去。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个充值Bug,版本更新后,充值界面一直在打圈圈,无法充值,当时正赶上大活动,客服的电话都被打爆了,技术一直在排查,始终找不到原因,从下午五点开始到晚上十一点才解决,错过了黄金时间,那一天的损失可以给部门发一个月工资了。此坑指数5颗星。
上面那个坑损失了收益,下面这个Bug直接造成用户流失。有次版本更新后,上传到渠道,有一些用户反馈安装不了,经过测试,要卸载旧版本才可以安装,无法直接覆盖掉旧版本。当时,看着后台那么点日活用户,一是怪自己上线前,没有亲自测试;二是技术怎么能写出这样的Bug呢?让原本不多的用户,变得更加稀少。此坑指数4颗星。
技术的坑还有配错数值。当时要上一个大活动,每月一次拉充值的那种大活动,前期在公众号、论坛、Q群都进行过预热,也放出了活动期间新出的“英雄”,用户胃口被调动起来,都持币待购中,结果活动当天竟然没有找到活动入口。而且还是周六,大清早就被客服打电话吵醒了,说用户参加不了活动,赶紧又找了技术,发现上线时间配错了,活动没开启,为了安抚用户,又把活动延长了几天。此坑指数3颗星。
(2)产品的坑
产品的第一个坑,就是不听话。运营反馈的建议,经常当作耳旁风,这个坑自始至终就没有避免。我负责一个工具类APP运营的时候,公司对收益的要求很高,为了收益可以牺牲用户体验的那种。然而,产品是有情怀的,觉得产品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运营又是背KPI的,自然是看重收益。提的需求100%都是与提升收益有关的,比如主页增加一个Banner广告,用来推CPC的广告;引导页加个下载选项进去,降低用户获取成本等类似的功能。结果项目会时,统统pass掉。理由是不一定有效果,而且会伤害用户体验、降低留存,这就无解了。此坑指数4颗星。
逼不得已,后面就搬出公司老板来施压,硬生生地把需求做了进去,你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不,还有坑在等着我们。我们知道,广告的收益和展现次数是有关系的,CPM的广告就是按照曝光来计费的。当时提了一个全屏广告的需求,在用户有网络切换时,每小时弹出一次,鉴于用户查看手机的频次比较高,预计这个广告收益不会少。结果上线后,发现收益几乎没有变化,功能测试也都正常,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后来找产品一问,那个弹出频次被改成了一天一次!此坑指数2颗星。
(3)运营的坑
接下来重点来了,产品运营过程中,大部分坑都是自己挖的,这里也捡几个当时自己挖的坑,给大家示范一下标准的挖坑动作。有一次,同事在忙其他事情,没有时间上传产品,我一看正好自己没事做,就说:“我来帮你吧。”然后我就去上传了,后来就没再过问了。上线那天,发现当日的新增少了很多,一查,主要是我帮忙上传包的那个渠道少的。这就奇怪了,登开发者后台,看到那个包被拒了,原来是上传时选错包了,传了另外一个渠道的包,被拒后又没看到。然后,那个月的奖金也没有了,此坑指数5颗星,毕竟已经造成金钱的损失了。
还有的坑是自己对效果预估不足带来的。有一次,在论坛上线了一个踩楼活动,那个论坛刚开不久,觉得做个踩楼活动拉升点人气,参与人数应该不多。就规定,凡踩楼的用户均可获得一个礼包码,里面的奖励很丰富,折算成人民币5元。结果,活动上线不到半天就有几百层楼了,要私信挨个发礼包码,根本发不过来。而且一直有人踩楼,多是被其他用户推荐慕名而来的,人气的确起来了。那一天我什么事情都没做,光私聊发兑换码就发到了晚上11点,以后再也不做那种全员有福利的活动了,要么是数量限制,要么是指定楼层获取。此坑指数3颗星。
再有一些坑是沟通不畅导致的。运营要和设计沟通作图、和技术沟通配数据等,但凡一次沟通不到位,也会踩到坑。有一次,产品内要上一个新活动,配合这次活动要做一些Banner广告,活动是周五上线,等周五我找设计要图时,设计一脸蒙,什么图?我说不是给你文案需求了吗?设计说没有啊。一看聊天记录,那个需求文档没有发送成功,我也很无奈,赶紧临时提了需求,挤进了排期,赶在活动上线前上了线。此坑指数2颗星。
(4)公司的坑
此坑若有,一般皆为“天坑”,运营只能摆手。第一个是数据缺失的坑。对运营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数据了,没有了数据支撑,任何手段都看不出来效果,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而很多公司,在成立初期没有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没有埋点、没有统计,甚至连日活数据都没有,我之前为计算出自家APP的日活有多少,想过不少办法,最终根据收益和单用户的价值(行业平均值)来预估出了日活,拿给老板看,老板的反应是,怎么这么少?此坑指数5颗星,而且无解。
公司还有个坑是职责不清。运营到了这样的公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问老板要做些什么?老板说自己安排。然后运营就做起商务的工作、市场的工作、产品的工作,甚至设计的工作。此坑指数3颗星,这个坑不见得是坏事,其实也很锻炼人。
上面简单讲了几个踩坑的例子,实际上运营过程中可能踩的坑远远多于上面几个例子,有时候踩到坑会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这都能出问题。
2.如何避免踩坑或者迅速脱坑
(1)提前计划、预演,把每个环节想到位
这是避免踩坑的第一法则。我发现运营踩到的坑,很多是预计不足导致的,马虎大意是运营的一大敌。所以,我对运营的要求是做事细致、有责任心。举个产品内上线活动的例子,作为一个运营事件,做不好一定会出现岔子,也就是坑。活动上线,要保证用户参与活动的流程顺畅,需要运营提前去亲自测试几遍,从头跑到尾,如果中途有哪个环节卡住了,赶紧提交Bug,提前发现这个坑,埋掉后再进行下一步。
活动流程没问题后,要确定上线的时间、谁来操作上线;上线后,用户在哪里可以看到活动。把这一套都预演一遍,顺利后,就可以极大地降低踩坑的概率了。当然,不要有万无一失的心态,等活动上线后,也要时时盯着,不能大意。
(2)安排到人,好甩锅
权责到人是避免背锅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是自己的锅就没办法了。我们在做计划时,会把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文案谁负责、素材谁设计、后台谁维护、用户谁负责等,大点的公司,一个事件都是多个人配合完成的,每个人各自负责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时就可以找到人。
比如素材上的日期错了,那么就是设计的错。设计说,给的文案就是错的,那么就是文案的错;文案说,策划说的是这几天,那么就是策划的错;策划说,的确是我的错!最终就找到人了。因为运营事件大多是运营牵头的,如果权责不清晰,一旦出现问题,老板第一个找的人就是运营,运营不知道是哪块导致的,只能自己来背锅了。
(3)墨菲法则,该发生的迟早会发生
这里讲的是心态了,身为运营,对于日常踩坑要泰然一些,很多情况是我们想得很周全了,做得很完善了,依然会出现坑。有几次,我在家休息时,客服打电话说,哪里又出问题了,久而久之都习惯了。曾经最奇葩的一次是某施工队,挖断了电缆导致部分用户无法登录。相信大家踩过无数坑之后,也都习以为常了,不要纠结于过去,把明天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这是运营面对踩坑时,最好的一种心态了。
以上列出了一些运营工作日常的坑,还有几个简单的脱坑技巧,那些还没有踏入运营岗的人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那些已经踩到很多坑的运营,与君共勉。还是祝愿大家,少踩坑、多涨薪,未来的COO、CEO都是你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