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神一样的对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树党羽,项梁谋立楚怀王

祸起萧墙

张耳、陈馀说破天都没能阻止陈胜称王,只好向陈胜建议说:“大王征调魏、楚两国的兵力西进攻打函谷关,却腾不出手来收复河北。我俩曾遍游赵国,了解那里的地形,也结识了不少豪杰,希望大王能给我们一支军队,让我们替大王夺取赵地。”

陈胜对张耳、陈馀不放心,所以就任命自己的老朋友武臣为将军,只让张耳、陈馀担任左右校尉,然后拨给他们三千士兵,北上攻赵。

武臣、张耳、陈馀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每经过一个县,就对县里的豪杰说:“秦朝用暴政残害天下,已达数十年之久。北方边境征用大批徭役修建长城,南方动用大量苦役戍守五岭,致使国内国外动荡不安,百姓原本就疲惫不堪,但食肉者仍旧按照人口征收苛捐杂税,以供军费开支,以致财力散尽,民不聊生。再加上严刑峻法,害得天下人人自危,不得安宁。如今陈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率先发难,已在陈县称王,并派精兵强将西进攻秦。方圆两千里的地方都纷纷响应,家家户户各自为战,将愤怒的矛头对准自己的敌人。县里的人斩杀他们的县丞,郡里的人斩杀他们的郡守郡尉,都来响应陈王。四方豪杰如不趁此良机建功立业,更待何时!天下苦秦久矣,凭借万民之力征讨无道昏君,雪父兄之仇,成就裂地封侯的大业,有志之士又岂能错过!”

一时间,各县豪杰纷纷投向武臣。武臣的队伍瞬间从三千人发展到数万人。随后,武臣自立为武信君。

武臣一鼓作气,顺利拿下赵地十座城池。然而,当大军行至范阳时,却吃了闭门羹。

范阳令由于慑于秦法,担心被灭族,所以不敢投降。眼看革命军就要踏平范阳,投降不是,不投降也不是,一时间急得直想抹脖子。

正当范阳令不知所措的时候,范阳人蒯通前来求见。

范阳令好奇地问:“先生找我何事?”

蒯通直言不讳地说道:“我听说您快要死了,所以前来吊丧。”

范阳令气得脸色铁青,浑身颤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蒯通话锋一转:“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要祝贺您,因为您有了我就能起死回生。”

范阳令刹那间怔住了,两眼满怀期待地看着蒯通。

蒯通缓缓道:“秦法严酷,没有人比您更清楚。您做了十年的范阳令,杀人父母,诛人子女,断人双足,黥人面目,数不胜数。然而那些慈父孝子之所以不敢杀您,是因为他们畏惧秦法。如今天下大乱,秦法无法施行,那些慈父孝子巴不得立刻将利刃插进您的胸膛来成就他们的名声,这就是我来哀悼您的原因。”

范阳令双腿一软,“砰”的一声跌坐在地上,面如死灰。

蒯通将其扶起,安慰道:“如今诸侯纷纷起兵叛秦,武信君攻打范阳在即,范阳少年无不争相杀您,然后提着您的项上人头去投靠他。如果您能尽快派我去拜见武信君,我便可以为您转祸为福!”

范阳令回过神来,向蒯通深鞠一躬,恳求道:“我这颗项上人头就拜托先生了!”

当天,蒯通便快马加鞭赶至范阳城外的武臣大营。

武臣听说蒯通是来给范阳令当说客的,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蒯通先入为主道:“如果将军认为只有战胜才能略地,攻克才能下城,那您就大错特错了!”

武臣不解,两眼直视蒯通,等待下文。

蒯通淡淡一笑,解释道:“如果您能听从我的计谋,我可以保证让您不攻即可降城,不战即可略地,一张传檄便可拓地千里。”

武臣突然来了兴致,极为恭敬地问道:“还请先生多多指教!”

蒯通侃侃而谈:“如今范阳令虽然准备整顿士兵,坚守城池,但他贪生怕死,贪恋富贵。原本想率领范阳士兵投降,但又忌惮您因为他是秦朝官吏,会像诛杀前十城的官吏一样杀他。而如今范阳县的少年又想杀掉他们的县令来抵抗您。到那时,恐怕您想拿下范阳,就要付出巨大代价。”

武臣脸色阴沉,缄默不言。

蒯通建议道:“如果您能给我一个侯爵的大印,让我拜范阳令为侯,范阳令必定以范阳投降于您。到那时,范阳少年就不敢擅自诛杀他们的县令了,而您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范阳。如果再让范阳令乘坐豪华的马车,到燕、赵郊外游览一圈,燕、赵的人见到投降的范阳令竟然受到如此优待,必定不战而降。这就是我所说的一张传檄即可拓地千里。”

武臣听罢,大为振奋,当即采纳了蒯通的计策。

范阳令不但得以保全,而且还被封侯,大为高兴。随即,按照蒯通的建议,到燕、赵郊外一日游。没过多久,有三十余城不战而降。

到达赵国都城邯郸时,张耳、陈馀听说陈胜的大军节节败退,并且还听说陈胜听信谗言,诛杀了一批为其攻城略地的将领。张耳、陈馀担心无端被诛,同时又记恨陈胜不听其计不用其为将,所以就对武臣说:“陈王在蕲县起兵,到达陈县就迫不及待地自立为王,并没有立六国后裔为王。将军神武,率三千人马便攻下赵地数十城,且独霸河北,不称王恐难震慑赵地。更何况陈王喜欢听信谗言,如果您带兵回去,难免不会遭受杀身之祸。如果您不愿称王,还可另立陈王的兄弟为王,再不然就立赵国后裔为王。希望将军当机立断,时不我待!”

武臣听张耳、陈馀这么一建议,心花怒放,立刻做出从谏如流的样子采纳了在赵地立王的建议。不过,肥水不流外人田,武臣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立为王,还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

生米煮成熟饭之后,武臣仍以臣子的身份将自立为王一事禀报给了陈胜,又解释说自己无心称王,但为了替他稳定赵地,迫不得已为之,还望他能多多体谅下属的难处。

陈胜得到消息后,大骂道:“武臣这个白眼狼,没想到竟然敢僭越称王!太吃里爬外了!张耳、陈馀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时,武臣、张耳、陈馀的家属全都在陈县,陈胜原本想将三人尽数灭族,但相国房君急急劝阻道:“暴秦尚未灭亡,如果尽诛武臣等人家属,无异于又生出一个暴秦。武臣称王,如今木已成舟,大王不如顺水推舟,对其加以恭贺,借以笼络其心,然后命其西进攻秦。待灭掉秦朝后,再慢慢收拾他们也不迟。”

陈胜听从房君计策,派人前往赵地恭贺武臣的同时,又将三人家属悉数迁往王宫,以保护为由,囚禁其中。

武臣见陈胜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还加以祝贺,于是准备听从陈胜的命令西向攻秦。

张耳、陈馀劝说道:“大王称王,并非陈王本意,只不过是将计就计来祝贺大王。待陈王灭掉秦国之后,必定加兵于赵。为今之计,大王应当南征河内,北徇燕、代,扩充自己的势力。如此一来,赵国南据大河,北有燕、代,即便陈王灭掉秦国,也不敢轻易攻赵。”

武臣当即采纳了张耳、陈馀的建议,派韩广攻略燕地,派李良攻打常山。

计策虽好,但让武臣意想不到的是,韩广和李良也并非善类。武臣此举无异于给自己挖了个坑。

自掘坟墓

赵军来势汹汹,所向披靡,韩广没用多长时间便平定了燕地。

燕国的贵族与豪杰向韩广建议说:“楚国早已立王,赵国也已立王。我们燕国虽小,但曾经好歹也是个万乘之国,希望将军能够自立为燕王。”

“我的老母亲还在赵国,如果称王,恐怕老母亲难以善终!”韩广不无担忧道。

“赵国眼下西有秦患,南有楚患,凭借他们的力量自保有余,但攻伐不足。更何况以楚国的强大尚且不敢擅自诛杀赵王的家人,赵国难道就敢擅杀将军的家人吗?”

韩广一想,也是这个理,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在燕国自立为燕王。几个月后,赵王果然将韩广的母亲和家人全部护送到了燕国。

武臣先前背叛陈胜自立为王,如今韩广又背叛他自立为王,他也尝到了被人背叛的滋味。每天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武臣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下定决心攻打燕国。

说来,也该武臣倒霉,闲着没事喜欢在军营外瞎转悠,这一转悠不打紧,在燕国边境被燕军绑票。

韩广派人通知张耳、陈馀说:“赵王在我们手里,如果想救赵王,就与我们平分赵国,不然别怪我们撕票!”

张耳、陈馀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先后派遣十几批使者前往燕国与韩广磋商。韩广不由分说,来一个杀一个,直至杀到张耳、陈馀同意平分赵国为止。

张耳、陈馀也没辙了,准备答应燕国的要求。

这时,后勤部的一个无名小卒胸有成竹地对同伴说:“我可以替张丞相和陈将军游说燕人,让他们把大王和我风风光光地送回来。”

同伴揶揄道:“就你?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张丞相和陈将军派了十几个使者都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你能有什么本事可以把大王接回来呢?”

小卒毫不理会同伴的嘲讽,单枪匹马来到燕国大营。

小卒对韩广明知故问道:“大王知道我为什么要来这儿吗?”

韩广一脸不屑地回答道:“你不就是为了想救赵王嘛!”

小卒摇了摇头,回答说:“我是为了救大王您哪!”

韩广冷哼一声,不搭话。

小卒继续问道:“大王知道张耳、陈馀是什么样的人吗?”

韩广迟疑片刻,如实回答说:“贤明且有才能。”

小卒两眼直视韩广:“大王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吗?”

韩广冷冷道:“不是和你一样想救赵王嘛!”

小卒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韩广有些发毛。

“看来大王并不了解他们哪!”

“什么意思?”

“武臣、张耳、陈馀三人策马扬鞭之间便轻易攻克赵国几十座城池,他们谁不想南面称王,谁想一辈子只做卿相呢?做臣子与做君王能相提并论吗?”

韩广摇了摇头。

“只是由于顾及局势刚刚稳定,张耳、陈馀才没敢与武臣三分赵地,各自裂土为王,只是暂时按照年龄的大小立武臣为王,用以稳定赵国的民心。如今赵国已经完全平定,张耳、陈馀正想分地称王,只是时机尚未成熟。如今大王把赵王囚禁起来,张耳、陈馀名义上是为了救赵王,实际上却希望燕国早日杀掉赵王,然后平分赵地。本来一个赵国就难以对付了,更何况是两个贤明的君王联合起来共同声讨燕国诛杀赵王的罪责呢!如果您执意囚禁赵王,燕国离亡国之日恐怕不远了!”

韩广被惊得一身冷汗。待回过神来,立刻派人释放了武臣,还派人将武臣与小卒风风光光地送回了赵国。

武臣虽然暂时侥幸逃出了韩广的魔掌,但派去攻打常山的李良马上会给他带来致命的一击。

秦二世的反击

正当秦二世沉浸在帝位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愉悦感的时候,一位从东方归来的谒者让他极为扫兴。

谒者如实禀报说:“陛下,不好了,山东人都造反了!自立为王的恐怕都有一打了!”

秦二世大怒:“朕让你去山东公费旅游,你回来就开始忽悠朕!朕有那么好忽悠吗?”转而对侍卫吩咐道,“给朕拉下去砍了!”

从此,再有谒者回来禀报时,都会向秦二世汇报说:“不过是一些小毛贼罢了,官府正在全力缉拿,多数人已经被正法,陛下大可放心!”

秦二世听罢,大为高兴,每天照常沉浸在温柔乡中。

直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冬,楚将周章率领数十万反秦大军逼近咸阳东南方向的戏水并准备向咸阳发动进攻时,秦二世这才大梦初醒——确实有人在造他的反。

周章,陈县名士,不但给楚将项燕做过观察星象的官员,还曾侍奉过春申君。陈胜打到陈县时,他毛遂自荐,声称自己熟读兵法,可以领兵作战。于是,陈胜封他为将军,派他西进攻秦。周章一路上招兵买马,到达函谷关时,战车已经达到上千辆,士兵也已达到数十万人。

听说起义军已经打到戏水,秦二世连忙召集群臣商讨退敌之策。秦二世一脸焦急地询问百官道:“这可怎么办哪?”

文武百官沉默不言。

秦二世更加焦急。

这时,少府章邯站了出来:“盗贼已经进逼咸阳,并且人多势众。如今再向周围郡县调兵勤王,恐怕已经来不及了。骊山囚徒众多,为今之计,只有赦免骊山囚徒,发给他们兵器,让他们来抗击,或许才能击退盗贼!”章邯以及群臣此时仍旧不敢在秦二世面前直接称造反之人为反贼,而称盗贼。

于是,秦二世大赦天下,任命章邯为将军,让他率领骊山十万囚徒,迎战周章。结果,周章大败,逃到曹阳。章邯乘胜追击,与周章大战于曹阳,周章兵败自杀,秦军士气大振。

章邯的出现无异给所向披靡的起义军一记狠狠的耳光,让过于乐观的他们幡然醒悟到秦军并非全是酒囊饭袋。

自从周章大败后,革命形势陡转,开始变得举步维艰。

陈胜败亡

吴广虽然被封为假王,地位极其尊贵,但他毕竟是个大老粗,尽管现在成了暴发户,但他的才能并没有随着地位的提高而提高。

人的一生,没钱没房没车没胸没颜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本事!

没本事很容易让人瞧不起。

吴广就非常被手下瞧不起。

吴广率军攻打荥阳时,久攻不下,眼巴巴地看着荥阳城,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整天被吴广领导,田臧等人感觉十分憋屈,于是私下商量说:“周章的军队已经被打败,秦军很快就会打到这里。我们围攻荥阳这么多天,却一直没有攻破。一旦秦军到来,恐怕就会被团灭!不如留下少量士兵围攻荥阳,率领大批精锐士兵去迎战秦军。假王一个暴发户,既没文化,又不懂得用兵,但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自信心爆棚,整天不可一世得不知道走路先迈哪只脚。如果和他商量,只怕不会被采纳。不杀他,又担心计划会失败。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送他去见佛祖!”

当天夜里,田臧等人趁吴广熟睡之时,冲进吴广营帐,将吴广当场拿下。

吴广一脸茫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被两名士兵反剪双手,按在地上。

田臧等人为了让吴广死得“明白”,还向吴广宣读了他们早已伪造好的一份诏书,然后砍杀了吴广。

这反倒让吴广死得更加不明不白!

擅自诛杀假王,非同小可。田臧等人立刻派人将吴广的人头送给了陈胜,并随意编造了一个诛杀吴广的正当理由。

陈胜捧着昔日战友的头颅,哽咽不止。他恨不得立刻将田臧等人抽筋剥骨、食肉寝皮,让他们给吴广陪葬。但转念一想,此时战况紧急,秦将章邯已率军直奔荥阳,斩杀大将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他断了这个念头。

起义仅仅几个月,陈胜便先后遭到无数人的背叛,然而人总是在背叛中成长。他擦掉眼泪,对侍者咬牙切齿地吩咐道:“传令,封田臧为令尹,并兼任上将,即刻发兵迎击章邯!”

田臧接到王命后,派部将李归继续围攻荥阳,然后亲率精兵与秦军大战于敖仓,结果不幸战死。

秦将章邯转而率军解救荥阳,李归等人战死。

章邯再领兵围攻许昌,许昌守将伍徐战败,逃回陈县。随后,章邯发兵进攻陈县,上柱国房君战死。

陈县是楚国的老巢,如果老巢被端,楚国将随之灭亡。于是,陈胜亲自督战,与秦军厮杀,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最终败走汝阴。

章邯穷追不舍,楚军作鸟兽散。

专车司机庄贾载着陈胜狼狈地向城父方向窜逃。

兵败如山倒,曾以燎原之势引燃全国的革命之火忽明忽暗,变得微弱不堪。现如今,楚国大势已去,得之不易的富贵,转眼即将消逝。

陈胜微闭双眼,一滴浊泪从眼角滑落,顺着脸颊缓缓流下。

突然,“啊”的一声惨叫,庄贾手起刀落,陈胜的头颅滚落到地上。

庄贾看着陈胜血淋淋的人头,阴阴一笑,随即捡起,扔进马车,然后驱车奔向章邯大营。

此时,离起事才不过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陈胜作为“革命第一人”,他的覆灭对于全国的反秦人士造成沉重的打击。随着秦军的崛起,革命之路变得更加艰辛,其结果更是不容乐观。

部将吕臣听说陈胜被杀,立刻在新阳招兵买马,组建了一支苍头军,然后径直杀回被秦军占领的陈县。秦军败退后,吕臣顺利占领陈县,并重新建起张楚政权。

吕臣听说庄贾就躲在陈县,大怒,派兵掘地三尺将他找了出来,然后将其剁成肉酱。

陈胜刚起兵时,陵县人秦嘉原本自己拉起了一支革命队伍去攻打郯县,陈胜听说后,便派武平君畔去统领郯县周围的起义军。

秦嘉心里极不乐意,心想,我自己的队伍,凭什么让你领导!你算哪根葱哪瓣蒜?

等到武平君到达郯县不久,他便假传陈胜的命令除掉了武平君。

一听说陈胜被杀,秦嘉便迫不及待地拥立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楚王。

随后,秦嘉率军抵达方与,准备与驻扎在定陶的秦军决一死战。秦嘉势弱,自忖难敌秦军,于是派公孙庆出使齐国,游说自立为齐王不久的田儋合力攻打秦军。

公孙庆还没开口,田儋就斥责道:“我听说陈王战败,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向我请示就自立为王呢?”

公孙庆反驳道:“当初大王称王时,不是也没有向楚国请示嘛!楚国为什么要向齐国请示呢?更何况楚国首先起事,本来就应该号令天下!”

田儋一时语塞。

不过,田儋是一个能动手、尽量不吵架的人。他知道自己说不过公孙庆,于是冷冷地看着公孙庆:“我看是你的嘴硬,还是我的刀硬!”还没等公孙庆反应过来,田儋便一刀结束了公孙庆。

巧遇张良

刘邦起义不久,就被泗水郡的郡监给盯上了。郡监发兵围攻丰县,结果被刘邦击退。

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幸运之神往往会抛弃坐以待毙的人,而眷顾主动出击的人!

随后,刘邦便命雍齿留守丰邑,亲率大军攻打泗水郡郡守,郡守战败被杀。

正当刘邦在前方节节胜利的时候,后院失火了。

被陈胜派出去攻城略地的魏人周巿,率军赶到丰邑城下时,对雍齿说:“丰邑,原本是魏国的地盘,魏王还曾经迁徙到此处。如今我们已经收复了魏国数十座城池。如果你愿意投降魏国,魏国就封你为侯,仍然让你镇守丰邑。如果你不投降,待我们攻破丰邑之后,就立刻血洗丰邑!”

雍齿一向看不起刘邦这种无赖,更不甘心屈居刘邦之下,所以周巿一招降,他就投降了。

刘邦听说父老乡亲都背叛了自己,心碎得跟饺子馅似的。

父老乡亲的背叛在刘邦的内心深处留下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以至在他称帝多年后仍旧隐隐作痛。

丰邑是自己的根据地,丰邑不能丢。于是,刘邦发兵攻打丰邑,但连攻数日,却一直未能攻下。

被迫与父老乡亲厮杀,刘邦痛心不已,一连病了数日。

突然有一天,他听说秦嘉和楚王景驹正在留县,于是亲自赶往留县,想要向他们借兵攻打丰邑,但在半道上,他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张良。

张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曾在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三朝当过宰相,父亲张平又在韩厘王、韩悼惠王时担任两朝宰相,张良祖上可谓“五世相韩”。父亲死后二十年,韩国被秦国灭掉。当时张良还小,没能赶上在韩国做官。

韩国灭亡时,张良家中依旧富有,而且有三百个奴仆。为了花重金寻觅刺客,报灭国之仇,弟弟去世的时候都没舍得厚葬。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张良听说秦始皇巡游的队伍将要经过博浪沙时,他散尽家财,觅得一位大力士,准备与他一起行刺秦始皇。

当秦始皇到达博浪沙时,埋伏在高处的大力士使出全力,瞄准最豪华的一辆车子,将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铁锤推下。只听见“砰”的一声,那辆车子被瞬间撞飞,车上的人当场丧命。然而,丧命的人并非秦始皇。

被刺杀出了经验的秦始皇,为了安全起见,时常更换乘坐的马车。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坐在哪一辆车里。

一代帝王竟然成了当时最大的被刺杀专业户,这让秦始皇十分恼火,于是他下令全国通缉刺客。

张良隐姓埋名,逃到了下邳。

有一天,张良在下邳的桥上散步,突然遇到一位穿着粗布麻衣的老头。

老头将张良上下打量一番,诡秘一笑,然后挑衅似的将鞋甩到了桥下,并说:“小伙子,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都一大把年纪了,没想到还要出来“搞事情”!

张良心想,现在的老人变坏了!

原本想削他,但张良看他弱不禁风,所以忍住了,一溜烟跑到桥下把鞋给他捡了上来。

老头伸出脚,笑道:“来,给我穿上!”

张良顿时血气上涌,两手握成两个小铁锤,就差动手了,又想了想,反正捡都捡了,也不差给他穿上,权当做好事了,于是跪下给老头穿上了。

老头拍了拍鞋,扬长而去。

张良一脸茫然。

走了一里地,老头又折了回来,并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天后的黎明,在这里等我!”

张良虽然不知道老头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五天后还是如期赴约。

那天,张良一大早就到了,但发现老头竟然比自己来得还要早。

老头将张良数落一番:“与长者相约,你竟然还来这么晚!像不像话?”随即警告张良过五天再来,然后转身就走。

又过了五天,这次张良起得比鸡都早,所幸比老头早到了一会儿。

老头这次很满意。不过,他并没有夸奖张良,反而责备说:“你为何不学伊尹、太公之谋,反倒效仿荆轲、聂政之流行刺君王呢?”

张良心里“咯噔”一声,没想到他早已猜出自己的身份。听老头这么一说,心中羞愧难当。

老头见张良知错,便从怀中掏出一本书递给张良。张良接过,一看,大吃一惊,没想到竟然是《素书》!

老头指了指兵书,说:“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身而退。”

张良没想到老头竟然将如此贵重的兵书交给自己,一阵感动,连忙向老头深深地鞠上一躬。

老头嘱咐道:“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如果传给了不合适的人,必遭天谴。如果有合适的人不传,也必遭天谴。”

张良一脸真诚:“倘若有合适的人选,弟子一定传给他。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弟子宁愿埋于墓中,也不会外传!”

老头点了点头,笑道:“读完这本书你就能做帝王师了!再过十年,你就会飞黄腾达。到十三年时,你我可在济北相见。那时,如果你在谷城山下看到一块黄石头,那就是我!”然后,转身离开。

张良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个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隐士黄石公,人称“圯上老人”。待回过神来,连忙跪下,朝黄石公远去的背影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张良得到兵书如获至宝,每天手不释卷。没过多久,便精通其义,倒背如流。

十年后,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张良集结了一百多号人准备响应陈胜。听说陈胜遇害,张良又去留县投奔景驹,没想到竟然会与刘邦相遇。

两人一见如故,张良每次以《素书》向刘邦献计时,刘邦总能领悟,并且对其言听计从。

此前,他每次向他人献计时,从来没有人能够领悟,更鲜有人对其言听计从。

遇到知音,让张良欣喜若狂。他不禁对刘邦盛赞道:“沛公大概就是上天派来拯救万民的吧!”

两人原本都是来投靠景驹的,后来一合计,你有军队,我有智谋,干吗还要跑去给别人当小弟呢?还不如两人联手创业,大干一番呢!

商定后,刘邦带着张良回到了沛县。

得到张良,刘邦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从以前渺不足道的小虾米逐渐蜕变成了一条不容小觑的大鲨鱼,并开始在群雄逐鹿的惊涛骇浪中翻云覆雨。

谋立楚怀王

就在广陵人召平奉陈胜之命平定家乡时,他听说陈胜战败,不知所终。更加让他忧心如焚的是,秦军此刻正浩浩荡荡地杀向广陵。

与来势汹汹的秦军硬碰硬,无异于以羊投狼。

就在召平手足无措的时候,他突然计上心头。

他立刻命人前往江东,以陈王的名义矫诏拜项梁为上柱国,命其立刻渡江西进攻秦。

上柱国,乃楚国武官官职,其级别仅次于令尹(楚国无相国,以令尹统领百官)。上柱国原是保卫国都的最高军事长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楚国的最高军事长官。

项梁接到任命诏书后,大为振奋。

事实上,项梁并不在乎诏书是真是假,因为假作真时真亦假。有了这份诏书,他就可以正大光明地以楚国上柱国的名义杀出江东。

当天,项梁便迫不及待地召集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准备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

一路上,项梁不断地招兵买马。途经东阳时,他听说当地的起义领袖陈婴业已举兵反秦,于是派人约他一起攻秦。

陈婴,原是东阳令史,为人诚实谨慎,在县里的口碑非常好,因此被人称为忠厚长者。陈胜起义时,东阳子弟斩杀了县令,聚集了几千人,想要选一位领袖带领他们一起干革命,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让陈婴来干。

陈婴推辞说:“我算哪根葱哪瓣蒜哪,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众人不答应:“这个领袖,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谁让你人气高呢!”

陈婴见大家坚持,只好妥协。没过多久,陈婴手下就聚集了两万人。大家见其他县都纷纷称王了,一时眼红,就怂恿陈婴称王。

出头椽儿先朽烂。陈婴不是个爱出风头的人,连革命领袖都不想当,更别说称王了,于是整天窝在家里犯嘀咕。

陈妈妈了解情况后,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你们陈家,就没听说过你家祖上出过什么贵人!如今突然显贵,不吉祥。不如投靠他人,如果大事成功了,还可以封侯拜相。如果大事失败了,也容易逃跑!”

这才是亲娘!

陈婴这哥们儿八成是金牛座,不太喜欢冒险,认为老妈说得很有道理。但投靠谁呢?他回到卧室,躺在床上,闭目沉思良久,突然一跃而起,跑出家门。

来到县衙,他乐不可支地召来众将士,朗声说道:“项家世世代代在楚国为将,如果我们想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莫过于依附项梁将军。有项将军带领我们干革命,还怕没有出头之日吗!”

众将士细细一想,感觉还挺有理,于是就跟随陈婴归附了项梁。

没过多久,英布、蒲将军等人也率军前来归附。此时,项梁的士兵已经达到六七万人。

项梁原本打算继续西进,没想到却被驻扎在彭城东边的秦嘉拦住了道。

项梁十分生气地对秦嘉说:“好狗不挡道!给爷让开!”

秦嘉反驳道:“今天我还就不让了,你咬我呀?”

项梁见秦嘉不识抬举,十分生气,便对众将士说:“陈王首先起事,现在生死不明,秦嘉这个挨千刀的,竟然背叛陈王,拥立景驹为王,太大逆不道了!今天,我非弄死他不可!”

于是,项梁亲率大军攻打秦嘉。秦嘉不敌,败逃至胡陵。

项梁追击至胡陵,秦嘉虽然势弱,但仍做困兽斗,不过还是被项梁斩杀。与此同时,景驹也在逃往梁地的途中被杀。项梁随即兼并了秦嘉的部队,然后将军队驻扎在胡陵。

此时,秦将章邯驻扎在栗县,准备与项梁决一死战。项梁派硃鸡石、馀樊君迎战章邯,结果馀樊君战死,硃鸡石败走胡陵。项梁屯兵薛县,硃鸡石又狼狈地逃往薛县,项梁一气之下,将其斩杀。

前不久,项羽奉命攻打襄城,但襄城诸将士拼死守卫,以致久攻不下。项羽十分生气,待攻下襄城后,将城中将士悉数坑杀,随后又领兵赶往薛县,与项梁会合。

不久,项梁确定陈胜已死,便召集四方将领到薛县议事,刘邦收到消息后也匆匆带着张良赶往。

这时,一位满头白发但精神抖擞的老者拄着拐杖去见项梁。此人正是谋士范增。

范增,居鄛人,年过七十,擅长奇谋,平时隐居在家,很少出门。他听说项梁此刻正在薛县,于是便去拜见。他对项梁说:“陈胜不失败,天理不容!想当初,秦灭六国,楚国最为无辜。自从楚怀王被骗到秦国并客死在秦国之后,楚人至今还非常怜悯他。楚人南公曾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是陈胜起事时,却不拥立楚王后裔,反而自立为王,所以他才不能长久。将军从江东起兵以来,楚国将领之所以纷纷归附,就是因为你们项家世世代代在楚国为将,相信您一定会拥立楚王后裔为王!希望将军能够早日顺从民意!”

项梁当即采纳了范增的意见。

自楚国被灭之后,楚王后裔被杀的被杀,没被杀的也都不知身在何处,想要找到楚王后裔,谈何容易!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项梁找到了。

找到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的时候,他正在草原上替地主放羊。

项梁一把夺过他牧羊的皮鞭,哀叹道:“公子,这都火烧眉毛了,你还有心思在这儿放羊!”

熊心压根儿不知道眼前这个身穿铠甲的人是谁,所以一脸茫然,迟疑片刻,淡淡回道:“只要不火烧羊毛,与我何干!”

项梁也不与他废话,直接扛上车,带回了军营,并立为楚王,定都盱眙。与此同时,项梁则自封为武信君,封陈婴为上柱国。

就这样,熊心从一个牧羊人一跃成为一国之主。他的王号与他爷爷一样,都称“楚怀王”,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民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悲情牌。

楚国再度复国,士气大涨。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前景却也不甚明朗,因为由秦将章邯所统领的大批秦军正杀将而来,其所到之处,起义军无不败亡。一场事关秦楚未来命运的战争正在悄悄酝酿。

楚国已经称王,韩国为什么不可以称王?这让复国心切的张良看到了希望。

张良急切地找到项梁,并劝他说:“武信君既然已经拥立了楚怀王,而韩国诸位公子当中,横阳君韩成最为贤能,可立为王,然后派他收复韩国,可为秦国多树敌人!”

项梁同意了,将韩成拥立为王,并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

此刻,韩国虽然尚在秦军手中,但韩国毕竟有了君王,韩地便可慢慢收复,想到此处,张良不禁热泪盈眶。他暗暗发誓,他一定要辅佐韩王成重建韩国。

当张良把打算追随韩王成的消息告诉刘邦时,刘邦大失所望,犹如被人斩断左膀右臂一般。不过,他并没有挽留张良,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张良,重建韩国是张良数十年来朝思暮想的梦想,他必须无条件地支持他。

项梁拨给张良与韩王成一万多士兵,让他们向西攻取韩国故土。虽然艰难地夺下几座城池,但很快又被夺去。韩军只能在颍川一带打游击战,没有丝毫作为。

不过,恰恰是韩王成的毫无作为,给张良和刘邦的二次合作创造了机会。很快,他们二人会再度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