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具体对象的指向
我们会用名字去指向一个属性的人。然而对于大部分具体对象,它们是没有名称的,我们只能用具体对象的属性和属类来指向它。比如“红色的小花上停着一只蜻蜓”,我们关注这个“红色的小花ID1”,事件直接引用的是一个具体对象ID,而定义这个具体对象的信息包含了(具体对象=ID1,属类=小花)(具体对象=ID1,属性=红色)。
当我们用具体对象的属性和属类去指向一个具体对象,带来的问题就是可能造成和事件类的混淆。比如“小香槟特别喜欢红色的小花”,这里“红色的小花”指的就是一个对象类而不是具体对象。“凡是歧义存在的地方,自然语言就会演化出现区分的规则”,而且语法规则是在诸多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形成后我们甚至总结不出这种规则,却能本能地读懂听懂。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喜欢的是具体的对象,我们会用“一朵/那朵/这朵红色的小花”,如果没有这些前缀,那么指的就是一个对象类。在“自然语言习得”的那章中,我们构建的机制能让AI像人类儿童那样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这些细微的差别。
除了用对象的属类和属性去指向一个具体对象外,我们还可以用具体对象参与的事件去指向一个具体对象。这个我们在“从句”那节讨论。
在对话中,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会把最近句子中的具体对象作为语境信息。再次指向语境中已有的具体对象时就可以用代词或属类去指向。比如“红色的小花上停着一只蜻蜓,花是昨天刚开的”,这是用属类去指向;“小香槟摘了一朵红色的小花,她很喜欢红色”,这是用代词去指代。听的人判断对象类指代哪个具体对象的原则大致是这样的:听到一个对应对象类的词汇就会去语境中寻找属于此对象类的具体对象,而代词可以视为一种对象类,出现“他”我们会寻找语境中的男性,出现“她”我们会寻找语境中的女性,出现“它”我们会寻找语境中的其他生物或物体。语境中如果有多个同样属类的,原则上找最近出现的,但有时也会出现歧义,比如“红色的小花上停着一只蜻蜓,它很美”。所以表达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合适的抽象类进行指向,避免歧义,比如“红色的小花上停着一只蜻蜓,蜻蜓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