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齐国陷入内乱(3)
这也正是齐桓公将已经被确定为齐国国君接班人的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的主要原因。
当然,宋襄公本人也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国君。
史料记载,宋襄公甚至在他当世子时,便准备将宋国国君之位让给自己的庶兄公子目夷。
一个有着让国之举的人,那一定是一个极仁义极贤德的人。
当然,历史也证明宋襄公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满口仁义道德的国君,只是齐桓公没机会读宋襄公的历史,因为宋襄公的仁义道德最终沦为一个笑话了。
齐桓公只知道宋襄公是值得希望的。
历史证明了齐桓公的这个选择没有错,当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发生大乱,理应成为齐国国君的公子昭跑到宋国后,宋襄公立即兑现了自己当初答应齐桓公的诺言,起兵讨伐齐国。
曾经有人劝过宋襄公:“主公不是最讲礼义的吗?齐国正值国丧,我们宋国此时去讨伐,这不是不讲礼义了吗?”
“胡说,仁义是有大小之别的,趁丧而伐虽不仁义,但寡人伐齐,是因为齐国出现逐世子、争君位、杀大臣、伤人民这样严重不讲礼制的事。
齐国的公子无亏不遵礼义,既不遵周礼更不遵商礼,这样的讨伐是大仁义。
为了大仁义当然可以适当不顾小仁义嘛。”宋襄公在理论上真的有一套。
在宋襄公心目中,齐桓公时代结束了,但他宋襄公时代到来了,齐桓公称霸的过程给整个春秋江湖一个样板:联合诸侯会盟,共同讨伐不敬。
所以他必须义无反顾地扛起维持国际秩序的责任,此时出兵干涉齐国内政,正是一个好机会。
公元前642年3月,宋襄公向天下发出通知,要求各诸侯出兵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继位为齐国国君。
但宋襄公实在高估了自己的号召力,因为大多数诸侯国根本没理会。
最终宋国只联合了卫国、曹国、邾国三国,在宋襄公的亲自率领下讨伐齐国。
公子无亏紧急召开朝会,他眼巴巴指望着上卿高傒和国懿仲出面保荐一下统军将领迎敌。
不管如何,这可是外敌入侵啊?
这也叫外敌入侵?
前来讨伐齐国的可是咱齐国世子公子昭带来的联军!
组织联军讨伐内乱的诸侯,这本就是主公生前制定的对外政策。人家来讨伐你,哪里有错?
高傒和国懿仲互相望了一眼,两人故意把自己搞得老态龙钟的模样,讲几句话都喘上几口粗气,表演给公子无亏的是这个意思:
别看咱哥俩,你没见咱哥俩都老成不这样了吗?连走路都不稳了,哪能领兵打仗?
表演给公子无亏看的,是咱哥俩都无办法统军了。
但内心两人早就心照不宣:无亏啊无亏,你快将你的亲信派出去迎战吧。只要你身边势力稍稍有所减弱,老夫便给你好看!
公子无亏和竖刁都在与群公子的内斗中受了伤,公子无亏还要负责调集军队。
在高傒和国懿仲都老得没法统军的情况下,公子无亏手头可用的唯有厨师鼻祖易牙!
就这样,公子无亏派易牙统军仓皇迎战,让竖刁负责戍卫都城临淄。
易牙做菜有一套,但统军打仗嘛,只能是嘿嘿了。
再加上公子无亏调集的齐军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因为军队也基本不服你公子无亏!
结果,齐军与宋国所率的联军一接触,齐军就大败而溃!
易牙见大势已去,知道再保着公子无亏那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丢下军队乔装出逃。
他也不敢回都城,直接逃到老家彭城开饭店去了。
齐军大败,宋襄公率着四国联军,带着公子昭直抵齐国都城临淄。
此时的都城临淄出了大事了!
国懿仲和高傒得知齐军战败,易牙不知去向,心知机会来了。
他们迅速联络了管氏、鲍氏等几大家族举兵攻进齐宫。
竖刁大怒,组织卫戍军抵抗,没想到卫戍军见是两位上卿大人亲自率军前来,纷纷弃戟而降。
可怜竖刁被砍杀,当场斩为肉泥。
公子无亏被擒,国懿仲、高傒为首的齐国公卿大夫们紧急开了个短会,统一了思想:
一是处死公子无亏,绞刑。且因为他是非法夺位,死后不给予谥号,也不入齐国公族庙堂。
二是热烈欢迎世子昭回国即位!
公子无亏苦心经营多年,为了齐国国君这个宝座他可是费尽心机,貌似最后还取得了成功,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绞绳套住他颈脖的那一刻,公子无亏开始恨起自己父亲齐桓公来:君父啊,您为何要把国君的希望留给儿子啊?
是的,公子无亏的失败并非是他没有能力,并非是他不贤德,根本原因就在于齐桓公为他的六个自己很欣赏的儿子,都留下了一个伟大君主梦的想象!
六个儿子,都会做梦,尤其是都会做美梦。
但只要是梦,总有成真的,也有梦醒后空一场的。
齐桓公的六个儿子伟大国君梦,首先梦醒后空一场并死于非命的,便是公子无亏。
但不管如何,公子无亏还算是将梦做成了真的,至少他当了几个月的国君。
这几个月来的国君当得很辛苦,一直处于斗争之中,与自己的众兄弟们火拼了两个月,还要张罗收殓齐桓公遗体,与被自己抢了君位的公子昭所率的诸侯联军交战。
公子无亏的最后,是在以高氏、国氏等大家族发动的政变中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公子无亏当然是一个悲剧,但他并不是第一个悲剧。
公子昭即位,即齐孝公。
但齐国的内乱还刚刚开始,齐桓公的儿子们的悲剧,也将一个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