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体虚外感证常用方剂
Ⅰ.气虚外感证常用方剂
1.玉屏风散
[主治病证]
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症见汗出恶风、面色 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等,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 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等易于伤风感冒而致病情反复,属于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防风6g,黄芪12g,白术12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玉屏风散用防风,黄芪相畏效相成,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
常用中成药:[玉屏风口服液] [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滴丸] [玉屏风丸] [玉屏风胶囊] [玉屏风软胶囊] [玉屏风袋泡茶]。
2.败毒散
[主治病证]
败毒散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效,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之表证,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身体烦疼、无汗、鼻塞身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憎寒壮热、身体烦疼、无汗、脉浮而按之无力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属于气虚、风寒夹湿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羌活6g,独活6g,前胡6g,柴胡6g,人参6g,茯苓9g,桔梗6g,枳壳6g,川芎6g,薄荷6g(后下),甘草6g,生姜2片。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注意事项]
方中人参一般可用党参代替,但如注明另炖兑服者则不宜易党参。(下同)
[方剂歌诀]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3.参苏饮
[主治病证]
参苏饮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之功效,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属于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人参10g,半夏9g,茯苓12g,陈皮9g,甘草3g,枳壳9g,葛根12g,紫苏9g(后下),前胡9g,木香6g(后下),桔梗9g,生姜3片,大枣4枚。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常用中成药:[参苏丸] [参苏口服液] [参苏片] [参苏胶囊]。
Ⅱ.阳虚外感证常用方剂
1.再造散
[主治病证]
再造散具有助阳益气、解表散寒之功效,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症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属于阳虚外感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黄芪6g,人参3g,桂枝3g,熟附子3g(先煎),细辛2g,羌活3g,防风3g,川芎3g,赤芍3g,甘草1.5g,煨生姜2片,大枣2枚。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2.麻黄细辛附子汤
[主治病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具有助阳解表之功效,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及暴哑。症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或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无力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感冒、支气管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暴盲、暴哑、喉痹、皮肤瘙痒等,属于阳虚感寒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麻黄6g,细辛3g,附子(炮)5g(先煎)。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Ⅲ.阴虚外感证常用方剂
加减葳蕤汤
[主治病证]
加减葳蕤汤具有滋阴解表之功效,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
[处方依据]
本方以身热微寒、咽干口燥、舌红、苔薄白、脉数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老年人及产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属于阴虚外感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玉竹9g,生葱白6g,桔梗5g,白薇3g,淡豆豉9g,薄荷5g(后下),炙甘草1.5g,大枣2枚。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注]葳蕤:中药名称,即玉竹。
Ⅳ.血虚外感证常用方剂
1.葱白七味饮
[主治病证]
葱白七味饮具有养血解表之功效,主治血虚外感风寒证,症见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咯血、衄血)之后,感冒风寒出现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老年人及产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属于阴虚外感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葱白9g,干地黄9g,葛根9g,麦门冬9g,淡豆豉6g,甘草6g,生姜2片。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注]外台:即《外台秘要》,唐代王焘著。
2.桂枝四物汤
[主治病证]
桂枝四物汤具有解肌发表、养血和血之功效,主治妇人经产血病、外感风寒,症见发热、头晕目眩、汗出、脉浮细或沉细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头晕目眩、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女性经期感冒、产后感冒等,属于经产血病、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当归6g,熟地黄6g,川芎6g,白芍(炒)9g,桂枝9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2枚。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桂枝四物汤即四物汤加桂枝倍当归(歌诀略去)。
附:半表半里证常用方剂
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中通常称为少阳病证,是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状,兼见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半表半里证的治疗根据《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阳为枢”即少阳有出入枢机的生理特点,确立和解少阳的立法原则,采用柴胡、青蒿、黄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清胆利湿、和胃化痰等作用的方剂来治疗。
治疗半表半里证的少阳证的处方称为和解少阳剂,即具有和解少阳、清胆利湿等作用,用以治疗半表半里证。和解少阳方剂的主要作用为和解少阳,某些方剂兼有和胃化痰等作用。主要用于邪犯少阳,胆胃不和引起的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
应用和解少阳剂应注意:①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②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皆不宜使用和解剂。③邪入少阳,病在半表半里,但有偏表偏里、偏寒偏热之不同,临证宜权变用之。和解少阳常用方剂是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
1.小柴胡汤
[主治病证]
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之效,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状,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妇人热入血室,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结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于少阳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柴胡10g,黄芩9g,人参9g,甘草6g,半夏9g,生姜3片,大枣4枚。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常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小柴胡胶囊] [小柴胡汤丸]。
2.蒿芩清胆汤
[主治病证]
蒿芩清胆汤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效,主治少阳湿热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闷,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肾盂肾炎、疟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等属少阳胆与三焦湿遏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青蒿6g,竹茹9g,半夏4.5g,茯苓9g,黄芩4.5g,枳壳4.5g,陈皮4.5g,滑石9g(包煎),甘草9g,青黛3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夹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注]碧玉:即中医方剂“碧玉散”,出自《伤寒直格》,由滑石、甘草、青黛组成,有清解暑热之功效,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