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国家中成药(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D

达肺草(1)

【处方】

苦杏仁 麻黄 诃子肉(炒)栀子(炭)青黛 白及 商陆 浮海石 蛤壳(煅)仙鹤草 矮地茶 百部瓜蒌仁

【性状】

本品草药部分为切碎的茎叶,粗粉部呈灰绿色;味咸而苦。

【功能与主治】

止血,化痰,顺气,定喘,止汗,退热。用于吐血,咯血,痰中带血,咳嗽,痰喘,气急,劳伤肺痿等症。

【用法与用量】

煎服(粗粉包煎)。一日1袋。

【规格】

每袋装36g(粗粉12g,草药24g)。

【贮藏】

密闭,防潮。

达立通颗粒(1)

【处方与剂量】

柴胡2.8g 枳实2.8g 木香2.8g 陈皮2.8g 清半夏2.8g 蒲公英4.2g 焦山楂2.8g 焦槟榔1.7g 鸡矢藤2.8g 党参1.7g 延胡索1.7g 六神曲(炒)2.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痞满证,症见胃脘胀满、嗳气、纳差、胃中灼热、嘈杂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与用量】

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于饭前服用。

【规格】

每袋装6g。

【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临床报道】

①达立通颗粒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将选取GERD患者186例随机分为PPI组(对照A组,61例,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1次/d)、PPI联合多潘立酮片组(对照B组,61例,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1次/d,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d)和PPI联合中药达立通颗粒组(试验组,64例,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1次/d,达立通颗粒,6g/次,3次/d),3组均治疗4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各组的整体疗效、局部疗效及不良反应。共183例完成试验,治疗后3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试验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局部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张庆,谭小平,王卫政,等.中药达立通颗粒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04):464-467]。②电针联合达立通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5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电针组、达立通组及西药组,每组各125例。电针组穴取足三里、中脘、内关、太冲、公孙,每日1次,共6周。达立通组予达立通颗粒6g口服,每日3次。联合组予上述电针及达立通颗粒治疗。西药组口服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阿米替林25mg,每日2次。评价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8周食管24小时pH<4及胆红素吸收值(Abs)≥0.14的总反流次数、长时间反流次数、立位时间百分比、卧位时间百分比及总时间百分比,并观察症状积分、内镜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各组的食管内酸反流、胆汁反流、内镜评分和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上升(均P<0.01);联合组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组(均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后48周上述指标在联合组和电针组无明显反复(均P>0.05),达立通组和西药组则明显反复(均P<0.05),联合组的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0.01)。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张超贤,郭李柯,郭宝瑞.电针联合达立通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中国针灸,2012,32(06):491-498]。

打虎壮元丸(1)

【处方与剂量】

沙苑子0.27g 蒺藜0.27g 天冬0.27g 蛇床子66mg 木瓜0.27g 豹骨(制)0.27g 川牛膝(酒制)0.23g 五味子66mg 杜仲(盐制)0.27g 木香0.13g 巴戟天0.27g 枸杞子0.13g 酸枣仁0.27g 熟地黄0.27g 茯苓0.27g 地骨皮66mg 砂仁(盐炒)0.27g 麦冬0.27g 地黄66mg 远志(制)66mg 肉苁蓉0.27g 阿胶珠0.27g 覆盆子(酒制)66mg 花椒66mg 肉桂66mg 车前子(盐制)66mg 附子0.13g 泽泻66mg 当归0.13g 石菖蒲0.13g 山药0.13g 川乌(制)0.13g 赤石脂(煅)66mg 补骨脂(盐制)0.27g 甘草60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红色的糖衣水丸,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微辛。

【功能与主治】

强肾,健脾,益胃,安神。用于腰膝酸痛,倦怠无力,食少便溏,健忘失眠,阳痿早泄。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粒,一日4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10粒相当于原生药材1.5g。

【贮藏】

密闭,防潮。

大败毒胶囊(67)

【处方】

大黄 蒲公英 陈皮 木鳖子 白芷 天花粉 金银花 黄柏 乳香(制)当归 赤芍 甘草 蛇蜕(酒制)干蟾(制)蜈蚣 全蝎 芒硝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

【功能与主治】

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血液不清引起的梅毒,血淋,白浊,尿道刺痛,大便秘结,疥疮,痈疽疮疡,红肿疼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粒,一日4次。

【规格】

每粒装0.5g。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临床报道】

大败毒胶囊联合异维A酸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入选的8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大败毒胶囊、异维A酸,对照组仅口服异维A酸,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62.50%。治疗组复发5例,对照组复发13例,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李瑞英,李铀.大败毒胶囊联合异维A酸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07):573-574]。

大补药酒(3)

【处方与剂量】

党参90mg~0.18g 杜仲(盐制)90mg~0.18g 黄芪(炙)90mg~0.18g 白芍(炒)72mg~0.14g 山药90mg~0.18g 甘草(炙)36~72mg 白术(麸炒)90mg~0.18g 川芎36~72mg 当归90mg~0.18g 黄精(制)0.25~0.5g 茯苓90mg~0.18g 玉竹(制)0.25~0.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微甘。

【功能与主治】

益气补血。用于气血两亏,倦怠,乏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大补阴丸(2)

【处方】

熟地黄 知母(盐制)黄柏(盐制)龟甲(醋制)猪脊髓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微甜带涩。

【功能与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大补阴丸(浓缩丸〈1〉、水蜜丸〈5〉)。

大柴胡颗粒(1)

【处方】

柴胡 大黄 枳实(炒)黄芩 半夏(姜制)芍药 大枣 生姜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和解少阳,内泄热结。用于因少阳不和、肝胆湿热所致的右上腹隐痛或胀满不适、口苦、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胆囊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8g。

【贮藏】

密封。

【注意】

个别病例出现腹泻。

大川芎口服液(1)

【处方与剂量】

川芎38g 天麻1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平肝息风。用于瘀血阻络,肝阳化风所致的头痛、头胀、眩晕、颈项紧张不舒、上下肢或偏身麻木、舌部瘀斑。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密封。

【注意】

重症患者请遵医嘱服用。

【禁忌】

外感头痛、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以及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大川芎颗粒〈1〉、大川芎片〈1〉。

大风丸(8)

【处方与剂量】

木耳3.4g 当归(酒制)1.6g 白芍1.1g 牛膝0.55g 木瓜0.55g 桔梗0.55g 杜仲(炒炭)0.55g 苍术(米泔水炙)1.8g 陈皮1.8g 远志(炒)0.8g 肉桂1.8g 独活1.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水丸;味辛、微苦、酸。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血,补虚祛风。用于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筋骨酸困。

【用法与用量】

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

密封,防潮。

大枫子油(1)

【处方】

大枫子油 硼酸 冰片

【性状】

本品为乳白色的半凝固液体;具冰片特有的香气。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润肤止痒。用于血燥风湿,红肿疙瘩,雀斑粉刺,酒渣鼻,风湿疥癣,鹅掌风。

【用法与用量】

外用。调匀,涂患处。

【规格】

每瓶装15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外用药,切勿入口。

大黄酊(3)

【处方与剂量】

大黄0.6~2.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液体;味苦。

【功能与主治】

健胃药。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4ml,一日3次。

【贮藏】

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大黄利胆胶囊(1)

【处方与剂量】

大黄0.4~0.6g 手参0.4~0.6g 余甘子0.4~0.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的颗粒或粉末;气微,味苦、涩。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食欲缺乏等症;胆囊炎、脂肪肝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2~3次。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大黄利胆片〈1〉。

大黄清胃丸(10)

【处方与剂量】

大黄3.4g 木通0.43g 槟榔0.43g 黄芩0.65g 胆南星0.29g 羌活0.29g 滑石粉1.2g 白芷0.29g 牵牛子(炒)0.29g 芒硝0.4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辛。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便。用于胃火炽盛所致的口燥舌干、头痛目眩、大便燥结。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大黄通便颗粒(3)

【处方与剂量】

大黄4~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香,味甜。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便。用于实热食滞、便秘以及湿热型食欲缺乏。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2~3次。

【规格】

每袋装5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大黄通便胶囊〈1〉、大黄通便片〈1〉。

大黄䗪虫丸(19)

【处方与剂量】

熟大黄0.36~1.4g 土鳖虫(炒)36mg~0.14g 水蛭(制)72mg~0.28g 虻虫(去翅足炒)54mg~0.22g 蛴螬(炒)54mg~0.22g 干漆(煅)36mg~0.14g 桃仁0.14~0.58g 苦杏仁(炒)0.14~0.58g 黄芩72mg~0.28g 地黄0.36~1.4g 白芍0.14~0.58g 甘草0.11~0.4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气浓,味甘、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破瘀,通经消癥。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

【规格】

每丸重3g。

【贮藏】

密封。

【禁忌】

①孕妇禁用;②皮肤过敏者禁用。

【其他剂型】

大黄䗪虫片〈4〉、大黄䗪虫胶囊〈2〉、大黄䗪虫丸(水蜜丸〈14〉、小蜜丸〈5〉、微丸〈2〉)。

大黄总蒽醌胶囊(1)

【处方】

大黄总蒽醌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色的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用于治疗湿热型黄疸肝炎。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粒装0.25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过敏体质者慎用;体弱年迈者慎用;体质壮实者也当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久服。②服药后出现皮肤过敏者停服。③服药期间忌食寒凉之品。④有感冒时停服。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大活络丸(98)

【处方与剂量】

蕲蛇39~77mg 乌梢蛇39~77mg 威灵仙39~77mg 两头尖39~77mg 麻黄39~77mg 贯众39~77mg 甘草39~77mg 羌活39~77mg 肉桂39~77mg 广藿香39~77mg 乌药39~77mg 黄连39~77mg 熟地黄39~77mg 大黄39~77mg 木香39~77mg 沉香39~77mg 细辛20~40mg 赤芍20~40mg 没药(制)20~40mg 丁香20~40mg 乳香(制)20~40mg 僵蚕(炒)20~40mg 天南星(制)20~40mg 青皮20~40mg 骨碎补(烫)20~40mg豆蔻20~40mg 安息香20~40mg 黄芩20~40mg 香附(醋制)20~40mg 玄参20~40mg 白术(麸炒)20~40mg 防风50mg~0.1g 龟甲(醋制)39~77mg 葛根30~60mg 豹骨(油酥)30~60mg 当归30~60mg 血竭14~28mg 地龙10~20mg 水牛角浓缩粉10~20mg 人工麝香10~20mg 松香10~20mg 牛黄3.2~6.3mg 冰片3.2~6.3mg 红参60mg~0.12g 草乌(制)39~77mg 天麻39~77mg 全蝎39~77mg 何首乌39~77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

祛风止痛,除湿豁痰,舒筋活络。用于中风痰厥引起的瘫痪,足萎痹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及跌打损伤,行走不便,胸痹等症。

【用法与用量】

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规格】

每丸重3.5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大活络胶囊〈1〉、大活络丸(浓缩丸〈1〉、小蜜丸〈3〉)。

大蓟止血片(2)

【处方与剂量】

大蓟草44~59g 干姜1~1.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用于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复旧不全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贮藏】

密封。

大力药酒(1)

【处方与剂量】

紫丹参0.1~0.41g 当归尾26mg~0.1g 莪术0.1~0.41g 续断(炒)0.1~0.41g 地黄0.15~0.6g 三七0.15~0.6g 三棱0.1~0.41g 五加皮0.15~0.6g 骨碎补(烫)77mg~0.31g 赤芍77mg~0.31g 大黄77mg~0.31g 乳香77mg~0.31g 没药77mg~0.31g 青皮(炒)77mg~0.31g 川乌(制)51mg~0.2g 白芷51mg~0.2g 红花51mg~0.2g 土鳖虫0.3~1.2g 茜草0.41~1.6g 自然铜(煅)0.1~0.41g 脆蛇21~84mg 牛膝0.15~0.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澄清液体;气香。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寒湿痹。

【用法与用量】

口服。新伤、轻伤一次5~10ml,旧伤、重伤一次10~20ml,一日3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身体虚弱者慎用。

【禁忌】

孕妇禁用。

大明胶囊(1)

【处方与剂量】

大黄1.4g 决明子1.3g 丹参0.54g 陈皮0.18g 人参90mg 茯苓90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褐色的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降浊,活血化瘀。用于热郁血瘀型高脂血症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14天为1个疗程。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低血压、慢性肠炎、身体羸瘦及出血患者慎用。

大七厘散(2)

【处方与剂量】

自然铜(煅)0.12~0.43g 地鳖虫(甘草制)0.12~0.43g 大黄(酒制)0.12~0.43g 骨碎补0.12~0.43g 当归尾(酒制)0.12~0.43g 乳香(煅)0.12~0.43g 没药(煅)0.12~0.43g 硼砂(煅)0.12~0.43g 血竭0.12~0.43g 三七0.1~0.39g 冰片52mg~0.1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粉末或易松散团块;气香,味微苦、略辛凉。

【功能与主治】

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外伤止血。

【用法与用量】

用黄酒或温开水冲服。一次0.6~1.5g,一日2~3次;外用以白酒调敷患处。

【规格】

每袋装1.5g。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大七厘丸〈1〉、大七厘片〈1〉、大七厘胶囊〈1〉。

大山楂丸(195)

【处方与剂量】

山楂3.6~22g 六神曲(麸炒)54mg~0.32g 麦芽(炒)54mg~0.3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或褐色的大蜜丸;味酸、甜。

【功能与主治】

开胃消食。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1~3次;小儿酌减。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大山楂片〈1〉、大山楂颗粒〈159〉、大山楂咀嚼片〈2〉。

大蒜油软胶囊(1)

【处方与剂量】

大蒜0.8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透明软胶囊,内容物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具大蒜的辛辣味。

【功能与主治】

健脾,化湿,祛痰。用于痰浊阻遏所致的高脂血症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1次。

【规格】

每粒装0.21g。

【贮藏】

遮光,密封。

大卫颗粒(7)

【处方】

金银花 连翘 黄芩 柴胡 紫苏叶 甘草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疏风透表。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肿痛等症;对病毒性感冒、高热者尤适用。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g,一日3次;小儿酌减。

【规格】

每袋装6g。

【贮藏】

密封。

大温中丸(2)

【处方与剂量】

厚朴(制)0.74~1.1g 苦参0.23~0.34g 陈皮0.44~0.67g 山楂(炒)0.74~1.1g 茯苓0.44~0.67g 白术(麸炒)0.3~0.45g 香附(制)2.4~3.6g 甘草0.3~0.45g 六神曲(炒)2.4~3.6g 青皮(炒)0.9~1.4g 苍术(麸炒)0.74~1.1g 针砂2.4~3.6g 白芍(炒)0.74~1.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糊丸;气微香,味苦、微辛。

【功能与主治】

健脾祛湿,理气消胀。用于脾虚湿阻,气滞腹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规格】

每50丸重3g。

【贮藏】

密闭,防潮。

大株红景天胶囊(1)

【处方】

大株红景天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红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和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血瘀阻证,症见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38g。

【贮藏】

密闭,防潮。

【注意】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口干、胃部不适。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大株红景天片〈1〉。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2)

【处方与剂量】

大株红景天16.7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棕黄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症见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及臂内侧,胸闷,心悸不宁,唇舌紫暗,脉细涩。

【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一次10ml,加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一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规格】

每支装①5ml;②10ml。

【贮藏】

密封,避光。

【注意】

①医护人员应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使用该药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患者(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②临床试验期间发现1例高血压史患者用药期间血压升高,分析患者用药后的血压升高可能与输液增加血容量有关,与试验药可能无关。③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受乳婴儿的影响尚不明确。④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⑤本品应单独使用,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⑥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量用药,不得超剂量、高浓度应用;儿童、老年人应按年龄或体质情况酌情减量;本品稀释前温度应达到室温并现配现用。⑦严格控制滴速,一般控制在50~60滴/min,耐受者方可逐步提高滴速,以60滴/min宜。⑧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本品使用前应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或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不得使用,如经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出现混浊亦不得使用。⑨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的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的救治措施。⑩对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本品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者在每个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禁忌】

孕妇禁用。

【临床报道】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选择1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或0.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QTd和HRV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的QTd和H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的QTd和QTcd明显缩短,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值的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明显升高(P<0.05),两组用药前后的差值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降低QTd及提高HRV的幅度大于对照组[闫立敏,王岩,栗玉彬,等.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09):2418-2419]。

代温灸膏(1)

【处方】

辣椒 肉桂 生姜 肉桂油

【性状】

本品为橘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

温通经脉,散寒镇痛。用于风寒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背、四肢关节冷痛;寒伤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虚寒泄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外用。根据病症,按穴位贴1张。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带症丸(1)

【处方】

牛羊角炭 蹄炭 白及

【性状】

本品为糖衣丸,丸芯显黑色;气腥,味臭。

【功能与主治】

止痢,止带,止血。用于赤白痢疾,崩漏带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0丸,一日3次。

【规格】

每50丸重7.5g。

【贮藏】

密封。

黛蛤散(1)

【处方与剂量】

青黛0.55g 蛤壳5.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灰蓝色的粉末;味淡。

【功能与主治】

清肝利肺,降逆除烦。用于肝火犯肺所致的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1次,随处方入煎剂。

【贮藏】

密闭,防潮。

丹白颗粒(1)

【处方】

牡丹皮 大血藤 紫花地丁 三棱 莪术 败酱草 川芎 白芍 土茯苓 白英 白花蛇舌草 墓头回椿皮 当归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褐色的颗粒,并含有少量白色的颗粒或粉末;气香,味酸、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瘀,祛湿止痛。用于慢性盆腔炎属瘀热湿阻型者,症见小腹疼痛、带下色黄、带下异味、腰骶胀痛、经期腹痛、低热起伏、口苦咽干等。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8g。

【贮藏】

密封。

丹鳖胶囊(1)

【处方】

丹参 三七 三棱 莪术 桃仁(去皮)当归 鳖甲 海藻 杜仲(盐制)白术(麸炒)半枝莲 桂枝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色至棕褐色的粉末;气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属气滞血瘀证,症见小腹胀痛、腰骶酸软、带下量多、肛门坠胀、舌暗瘀斑。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38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服药期间忌吃生冷;②经期停药;③个别患者服药后偶尔出现轻微头晕,是否与服用本品有关尚不确定。

丹佛胃尔康颗粒(1)

【处方与剂量】

黄芪5~7.5g 白芍5~7.5g 延胡索4~6g 茵陈4~6g 柴胡2~3g 乌梅2~3g 黄连1~1.5g 党参4~6g 丹参4~6g 厚朴2~3g 佛手2~3g 鸡内金2~3g 三七1~1.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健脾和胃。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脾胃虚弱证引起的胃脘隐痛、食少纳呆、食后胀满等症状。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3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袋装10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丹葛颈舒胶囊(1)

【处方与剂量】

黄芪1.6g 党参2.5g 当归1.6g 丹参5.4g 赤芍1.6g 桃仁1.6g 红花1.6g 川芎1.6g 地龙1.6g 葛根2.2g 细辛0.54g 甘草0.5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的粉末及颗粒。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舒经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头昏、颈肌僵硬、肢体麻木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

【注意】

本品含有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定期复查肾功能。

【禁忌】

孕妇禁用。

丹归胶囊(1)

【处方】

黄芪 当归 丹参 党参 枸杞子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深棕色的颗粒;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益气补血,祛斑调经。适用于气血两亏所致的月经后期,黄褐斑,或月经后期伴黄褐斑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丹桂香颗粒(2)

【处方与剂量】

黄芪(炙)1.2g 桂枝0.8g 吴茱萸0.8g 肉桂0.8g 细辛0.17g 桃仁0.8g 红花0.8g 当归0.8g 川芎0.8g 赤芍0.8g 丹参2.4g 牡丹皮0.8g 延胡索0.79g 片姜黄0.8g 三棱0.8g 莪术0.8g 水蛭0.2g 木香0.8g 枳壳0.8g 乌药0.8g 黄连0.8g 地黄0.8g 甘草(炙)0.2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或味苦(无蔗糖)。

【功能与主治】

益气温胃,散寒行气,活血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痞满疼痛、食少纳差、嘈杂嗳气、腹胀;慢性萎缩性胃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8周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规格】

每袋装①8g;②6g(无蔗糖)。

【贮藏】

密封。

【注意】

有自发出血倾向者及有中医热证或阴虚火旺证者慎用。偶见轻度胃脘不适,一般可自行缓解。

【禁忌】

妊娠、月经过多者禁用。

【其他剂型】

丹桂香胶囊〈1〉。

丹红化瘀口服液(1)

【处方与剂量】

丹参17~35g 当归6.9~14g 川芎9~18g 桃仁6.9~14g 红花6.9~14g 柴胡6.9~14g 枳壳6~1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液体;气微,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视物不清、突然不见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的吸收期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密封。

【注意】

孕妇慎用;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丹红注射液(1)

【处方与剂量】

丹参1.5~60g 红花0.5~20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淡红棕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症见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ml,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2次;伴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时,改用0.9%生理盐水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规格】

每支装①2ml;②10ml;③20ml。

【贮藏】

密封,避光。

【注意】

①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在同一容器内使用;②本品为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其他剂型】

丹红滴注液〈1〉。

【临床报道】

共筛选出文献40篇,其中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篇、心肌梗死4篇、肺心病4篇、缺血性脑病8篇、脑血栓2篇、其他18篇。

①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5例。两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30ml每日1次,两组的疗程均为14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NIHSS评分均降低,且以观察组的上述指标降低更显著[血浆黏度(mPa·s):(1.54±0.62)比(3.10±0.58),Fib(g/L):(3.87±0.91)比(4.81±1.31),HCT:(0.46±0.04)比(0.54±0.05),TC(mmol/L):4.97±1.73)比(6.65±1.62),TG(mmol/L):(5.01±1.25)比(7.53±1.23),NIHSS评分(分):(2.31±1.15)比(10.23±2.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黏度(mPa·s):(1.54±0.62)比(3.01±0.72),Fib(g/L):(3.87±0.91)比(4.68±1.37),HCT:(0.46±0.04)比(0.52±0.04),TC(mmol/L):(4.97±1.73)比(6.34±1.71),TG(mmol/L):(5.01±1.25)比(7.51±1.30),NIHSS评分(分):(2.31±1.15)比(3.75±1.73),P<0.05或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102/105)比74.29%(78/105),P<0.01][李积军.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02):178-180]。②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为两组,丹红组(常规药物治疗+丹红注射液)60例,在患者接受PCI术前1~3日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丹红注射液(40ml+5%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手术当天PCI穿刺成功即加用丹红注射液1次,术后继续应用4~6日(围手术期共应用7日);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检测术前、术后的24小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及肌钙蛋白T(cTnT)浓度。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析术前、术后的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变化情况。丹红组介入治疗术后的CK-MB及cTn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9±10.23)与(25.12±11.91)μg/L,(0.079±0.007)与(0.132±0.011)μg/L,P<0.05]。PCI术后24小时丹红组的局部室壁运动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室间隔心尖段、前壁心尖段、下壁基底段及下壁中间段应变[(26.01±7.94)与(23.25±6.68),(20.91±7.55)与(18.79±8.45),(18.10±7.31)与(16.89±6.05),(21.16±6.42)与(18.37±6.54),P(0.05)]及应变率[(1.93±0.79)与(1.69±0.63),(1.86±0.72)与(1.63±0.68),(1.51±0.80)与(1.25±0.54),(1.50±0.45)与(1.33±0.32),P<0.05]均优于对照组[董静,陈韵岱,智光,等.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丹红注射液的PCI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0):2346-2349]。③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将1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输注,以14日为1个疗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以明显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黏度和红细胞集聚指数,降低肺动脉压(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郑曙光.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07):874-875]。

丹花口服液(1)

【处方】

金银花 连翘 土茯苓 荆芥 防风 浮萍 白芷 桔梗 皂角刺 牡丹皮 牛膝 何首乌 黄芩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涩。

【功能与主治】

祛风清热,除湿,散结。用于肺胃蕴热所致的粉刺(痤疮)。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饭后服,4周为1个疗程。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密封。

【注意】

服药后,偶见一过性胃脘部不适、轻度恶心纳差,或见口鼻干燥、全身燥热,继续服药症状可消失。

【禁忌】

孕妇禁用。

丹黄颗粒(1)

【处方】

黄芪 丹参 蒲黄 川芎 延胡索(醋制)全蝎 酸枣仁 首乌藤 龙骨 牡蛎 白芍 钩藤 白芷甘草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苦。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偏头痛,症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遇劳加重或夜间为甚,伴头晕、失眠。

【用法与用量】

饭后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规格】

每袋装5g。

【贮藏】

密封,防潮。

【注意】

兼有感冒和高血压者慎用。

丹黄祛瘀胶囊(1)

【处方与剂量】

黄芪0.6~1.8g 丹参0.6~1.8g 党参0.3~0.9g 山药0.3~0.9g 土茯苓0.4~1.2g 当归0.3~0.9g 鸡血藤0.6~1.8g 芡实0.3~0.9g 鱼腥草0.6~1.8g 三棱0.18~0.54g 莪术0.18~0.54g 全蝎0.3~0.9g 败酱草0.6~1.8g 肉桂60mg~0.18g 白术0.18~0.54g 炮姜92mg~0.28g 土鳖虫0.3~0.9g 延胡索0.3~0.9g 川楝子0.18~0.54g 苦参0.3~0.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微咸。

【功能与主治】

活血止痛,软坚散结。用于气虚血瘀,痰湿凝滞引起的慢性盆腔炎,症见白带增多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4粒,一日2~3次。

【规格】

每粒装0.4g。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丹黄祛瘀片〈3〉。

丹蓝通络口服液(1)

【处方与剂量】

丹参4.5g 绞股蓝总皂苷30mg 猕猴桃果汁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淡棕色至棕色的液体,有少量沉淀;具特殊香气,味酸甜。

【功能与主治】

化瘀通络,益气调中。用于改善气血两虚引起的心慌,胸闷,神疲乏力,气短,失眠,食欲缺乏等症状。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支,一日3次。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避光,密封。

【注意】

本品有少许沉淀,摇匀后服用。

丹苓补骨胶囊(1)

【处方与剂量】

熟地黄2.7g 骨碎补2.3g 补骨脂2.3g 淫羊藿2.3g 黄芪(炙)2.3g 茯苓2.3g 黄瓜子2.3g 丹参2.3g 自然铜(煅)2.3g 血竭0.9g 乳香(制)0.9g 没药(制)0.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红褐色的粉末;味淡、微涩。

【功能与主治】

补肾壮骨,益气健脾,活血止痛。用于脾肾不足、瘀血阻滞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见有腰膝酸痛、胫酸膝软、足跟痛等症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丹蒌片(1)

【处方与剂量】

瓜蒌皮1.3g 薤白0.6g 葛根2.1g 川芎0.78g 丹参2.1g 赤芍0.78g 泽泻2.1g 黄芪1.7g 骨碎补0.39g 郁金0.7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苦、涩、微酸。

【功能与主治】

宽胸通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用于痰瘀互结所致的胸痹心痛,症见胸闷胸痛,憋气,舌质紫暗,苔白腻;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

【规格】

①糖衣片片芯重0.3g;②薄膜衣片每片重0.3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产妇及便溏者慎用;②部分患者服药后可出现大便偏稀;③少数患者服药期间可出现口干。

【禁忌】

孕妇禁用。

【临床报道】

①丹蒌片对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将从4个中心选择的66例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蒌片联合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蒌片1.5g/次,2次/d;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蒌片模拟剂;两组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两组的心绞痛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包括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变化,包括胸闷、胸痛及其持续时间,胸闷痛发作频率,气短、疲乏、心悸、自汗、证候总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变化。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2%(26/32),显著优于对照组[43.3%(13/30),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胸闷、胸痛及其发作频率,hs-CRP、sCD40L、HCY、IL-6、MMP-9、MPO水平均降低。治疗组的VCAM-1水平降低,对照组的VCAM-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胸闷痛持续时间、疲乏程度、证候总评分,hs-CRP、sCD40L、HCY、IL-6、MMP-9、MPO、VCAM-1水平均降低(P<0.01,P<0.05)[王师菡,王阶,李霁,等.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08):1051-1055]。②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非血运重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选择因各种原因未能行血运重建治疗的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证的ACS患者70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标准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标准化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丹蒌片(一次1.5g,一日3次),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情况(用量、使用后的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绞痛积分,并对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包括胸闷、胸痛及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悸、气短、乏力及证候总评分)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及血生化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总有效率(85.29%)显著优于对照组(48.48%),P<0.01。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使用量、心绞痛积分、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及证候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情况(证候评分总有效率为79.41%)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候评分总有效率45.45%),P<0.01。两组治疗后的TC、LDL-C(P<0.01)及hs-CRP(P<0.05)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鲜玉琼,李岩松,夏静雯,等.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非血运重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2):129-133]。

丹鹿胶囊(1)

【处方】

鹿角 何首乌(制)蛇床子 牡丹皮 赤芍 郁金 牡蛎 昆布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棕褐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用于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属于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者,症见乳房疼痛、乳房肿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疗程为8周(经期停服)。

【规格】

每粒装0.5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临床试验中个别病例发生恶心、腹痛、呕吐、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多为轻度,可自行缓解或消失;②建议在饭后服用本品;③临床试验中有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出现轻度异常,尚不能排除与药物的关系,建议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本品;④临床试验中有患者出现轻度腰痛,尚不能排除与药物的关系;⑤乳腺炎症、乳腺恶性肿瘤及单纯良性肿瘤均非本品的适用范围。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丹鹿通督片(1)

【处方与剂量】

丹参6g 鹿角胶2g 黄芪6g 延胡索4g 杜仲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通督,益肾通络。用于腰椎管狭窄症(如黄韧带增厚、椎体退行性改变、陈旧性椎间盘突出)属瘀阻督脉型所致的间歇性跛行,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酸胀疼痛,舌质暗或有瘀斑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规格】

每片重0.6g。

【贮藏】

密封。

丹皮酚软膏(6)

【处方与剂量】

丹皮酚50mg 丁香油7μl(每克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软膏;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

抗过敏药,有消炎止痒作用。用于各种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红肿等各种皮肤疾病,对过敏性鼻炎和感冒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用法与用量】

外用。涂敷患处,一日2~3次;防治感冒可涂鼻下上唇处,鼻炎涂鼻腔内。

【规格】

每支装①10g;②12g;③15g;④20g。

【贮藏】

遮光,密闭,置阴凉处。

丹皮酚橡胶膏(1)

【处方】

丹皮酚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浅棕色的片状有孔橡胶膏;气特异。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止痛。用于扭挫伤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瘀斑、肢体功能障碍,也可用于缓解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用法与用量】

外用。清洁皮肤,揭去贴膏保护层,贴于患处。一日1贴,贴10小时后揭去。

【规格】

7cm×10cm。

【贮藏】

密闭,遮光。

丹七片(40)

【处方与剂量】

丹参2.3~3.8g 三七2.3~3.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浅黄棕色片;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浅黄棕色;气微,味微苦、甜。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5片,一日3次。

【规格】

①素片每片重0.3g;②薄膜衣片每片重0.32g;③糖衣片片芯重0.3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丹七胶囊〈4〉、丹七软胶囊〈1〉。

丹芪和血片(1)

【处方与剂量】

补骨脂3~4.5g 何首乌(制)3~4.5g 麦冬1~1.5g 党参1.2~1.8g 黄芪1~1.5g 白术(麸炒)1~1.5g 茯苓1~1.5g 苍术(麸炒)1.2~1.8g 重楼1.5~2.3g 香附1.5~2.3g 丹参1.5~2.3g 防风1~1.5g 墨旱莲1.5~2.3g 紫草1~1.5g 蒺藜(炒)2~3g 甘草0.6~0.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深褐色;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调和气血,滋补肝肾。用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所致的白癜风。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2~3次;儿童酌减。

【规格】

每片相当于原药材2.3g。

【贮藏】

密封,置干燥避光处。

丹芪胶囊(1)

【处方与剂量】

丹参0.72g 鹿茸0.11g 海藻0.72g 黄芪1g 川芎0.72g 绞股蓝0.72g 红花0.54g 西洋参0.11g 冬虫夏草0.11g 灵芝0.54g 何首乌(制)0.54g 枸杞子0.54g 三七0.11g 琥珀0.11g 珍珠36mg 山楂0.54g 川贝母0.11g 延胡索(醋制)0.1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至黄棕色的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补肾益气,活血通络。用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

热证实证禁用。

丹芪偏瘫胶囊(1)

【处方】

黄芪 丹参 赤芍 川芎 当归 红花 水蛭 土鳖虫 桃仁 人工牛黄 羚羊角 全蝎 远志 石菖蒲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粉末和颗粒;气微腥,味苦、微甘。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用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中经络恢复期,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斜、言语謇涩。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规格】

每粒装0.4g。

【贮藏】

密封。

丹芪舒心胶囊(1)

【处方】

当归 丹参 黄芪 白芍 熟地黄 阿胶 山茱萸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木香 香附(醋制)乌药 艾叶 柴胡(酒炙)陈皮 郁金 莪术(醋制)厚朴 茯苓 荆芥穗炭 延胡索(醋制)甘草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化血化瘀,益气通脉。用于胸痹、胸中憋闷、刺痛、心悸、气短、乏力、脉沉细等症;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3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4g。

【贮藏】

密封。

丹芪养血颗粒(1)

【处方与剂量】

当归4g 丹参4g 黄芪4g 白芍4g 香附(醋制)4g 熟地黄4g 阿胶4g 山茱萸4g 桃仁4g 柴胡(酒炙)2g 红花2g 牡丹皮3g 木香3g 乌药4g 莪术(醋制)2g 艾叶4g 陈皮3g 郁金2g 厚朴3g 荆芥穗炭3g 茯苓4g 甘草3g 延胡索(醋制)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养血活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3袋,一日2次。

【规格】

每袋装10g。

【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注意】

月经过多者慎用。

丹杞颗粒(1)

【处方】

熟地黄 酒萸肉 山药 淫羊藿 泽泻 肉苁蓉 牡丹皮 菟丝子 枸杞子 茯苓 牡蛎(煅)

【性状】

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色的颗粒;味酸、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补肾壮骨。用于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证,症见腰脊疼痛或全身骨痛,腰膝酸软,或下肢痿软,眩晕耳鸣,舌质或偏红或淡等。

【用法与用量】

温开水冲服。一次12g,一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规格】

每袋装12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丹青胶囊(1)

【处方】

青黛 紫草 牡丹皮 白鲜皮 苦参 土茯苓 地肤子 玄参 柏子仁 威灵仙 乌梢蛇 甘草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灰蓝至蓝褐色的颗粒和粉末;气特异,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用于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冬季型症属血热或兼血瘀证,症见皮肤红斑、鳞屑、清润肥厚、瘙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溲黄等。

【用法与用量】

饭后半小时用温开水送服。一次4粒,一日3次,疗程为8周。

【规格】

每粒装0.36g。

【贮藏】

密封,常温。

【注意】

①过敏体质者慎用;②服药期间禁忌辛、辣、酒、海鲜、羊肉。

【禁忌】

过敏体质者禁用。

丹参保心茶(1)

【处方与剂量】

丹参15g 绿茶5.7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袋泡茶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颗粒;气清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用于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辅助治疗,可缓解胸闷、心痛、心悸。

【用法与用量】

开水泡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2.5g。

【贮藏】

密闭,防潮。

丹参片(54)

【处方与剂量】

丹参9~1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气芳香,味酸、甜。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部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10g,相当于原生药10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丹参口服液〈6〉、丹参滴丸〈1〉、丹参胶囊〈2〉、丹参软胶囊〈1〉、丹参合剂〈1〉、丹参颗粒〈19〉、丹参膏〈4〉。

丹参舒心胶囊(25)

【处方与剂量】

丹参提取物0.6~1.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深棕色的粉末;味淡、微涩。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镇静安神。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悸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

丹参通络膏(1)

【处方】

丹参 荜茇 川牛膝 胡椒 花椒 藁本 伸筋草 山柰 高良姜 樟脑 冰片

【性状】

本品为黄绿色至黄棕色的具孔片状贴膏剂,膏布面具小圆孔;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气血瘀滞证之局部关节疼痛、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活动受限等。

【用法与用量】

外用,贴于患处。使用前将患处皮肤洗净,擦干,撕去盖衬,将膏面贴于患处,并使膏布的弹力方向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疗程为7天。

【规格】

7cm×10cm。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①临床研究中有27例患者(27/470)用药后出现皮肤局部刺激反应,多在用药2~3天贴药处局部皮肤发红、瘙痒,发生率为5.74%,自行缓解,个别患者需要停药或者对症处理。②有19例患者(19/470)出现用药后谷丙转氨酶(GPT)轻度升高,发生率为4.04%;5例患者(5/470)用药后GPT明显升高,发生率为1.06%,尚无法判断与药物的相关性。③有5例患者用药后血常规白细胞下降或上升,尚无法判断与药物的相关性。④皮肤过敏者、皮肤表面有破损的患者不宜使用。⑤肝功能异常者慎用。⑥每次贴敷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若贴敷后出现皮疹、红痒等症状,或遵医嘱。⑦目前的研究结果仅支持7天疗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连续使用不应超过7天。

【禁忌】

开放性伤口忌用;严重肝功能异常患者忌用。

丹参酮胶囊(1)

【处方与剂量】

丹参乙醇提取物1.9~2.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红色至棕色的颗粒或粉末。

【功能与主治】

抗菌消炎。用于痤疮,扁桃体炎,外耳道炎,疖、痈、外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炎,蜂窝织炎,骨髓炎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4次;小儿酌减。

【规格】

每粒装0.25g。

【贮藏】

遮光,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丹参注射液(69)

【处方与剂量】

丹参3~30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至棕红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ml(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支装①2ml;②10ml。

【贮藏】

密封,遮光。

【其他剂型】

丹参滴注液〈2〉。

【临床报道】

共筛选出临床研究文献16篇,均不在丹参注射液或丹参滴注液标准规定的适应证范围内用药,主要涉及的适应证为糖尿病肾病、急性脑梗死、高血压、急性胰腺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输卵管复通术后再阻塞、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重型肝炎、银屑病、慢性乙型肝炎等,多与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①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12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60例)和丹参注射液+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降糖、控制血压及调脂治疗,前列地尔组另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1次/d),联合治疗组另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1次/d)及丹参注射液(20ml,1次/d),总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TC、TG、LDL-C)、Cr、BUN、UAER、β2-M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前列地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方敏,来芳.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36-2438]。②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20例)、依达拉奉组(20例)及联合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组丹参注射液20ml、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联合治疗组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及依达拉奉注射液。于入院时及入院第15日时,检测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脑梗死面积,并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预后。入院时,丹参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梗死面积及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15日时,联合治疗组的梗死面积显著小于丹参组及依达拉奉组(均P<0.05),丹参组及依达拉奉组的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比较,联合治疗组第15日时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丹参组及依达拉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恢复良好的比率显著高于丹参组(P<0.05)。Log-rank检验显示,各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等.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01):58-60]。③丹参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嘱合理饮食;对照组治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次/d,1片/次;观察组在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基础上以丹参注射液20ml+2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显效率观察组为76.67%,对照组为5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胱抑素C(CysC)、尿m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金春明.丹参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难治性高血压的降压及保肾作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4):272-274]。④丹参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将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4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对两组的血淀粉酶、血钙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和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均下降、血钙水平上升,且治疗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唐潮浪,周华玲,齐江彤,等.丹参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0):5847-5848]。⑤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临床疗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55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小儿18例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休息、吸氧、抗感染、补液、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0.4ml/(kg·d),每日1次,共14日。观察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喘息缓解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并观察3组受试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喘息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喘息缓解时间(天):(2.3±0.8)比(5.2±1.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天):(6.8±1.5)比(8.4±1.1),均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的FeNO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9:(30.3±9.5)、(30.4±8.2)比(13.6±3.4),均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FeNO均明显降低,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变化更显著[×10-9:(18.6±4.7)比(24.0±6.8),P<0.01)][邢燕,张豫华,高丽.丹参注射液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保护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06):439-441]。⑥退黄合剂口服及保留灌肠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3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保肝、对症及单重血浆置换(P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退黄合剂(茵陈蒿30g,金钱草30g,郁金20g,大黄10g)每日3次口服及每日1次保留灌肠,同时给予丹参注射液80ml每日2次静脉滴注;两组的疗程均为28日。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取血测定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肠源性内毒素(ETM)的变化。治疗28日后,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比27.8%,P<0.01),脘腹胀满、倦怠乏力、口苦症状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0.0%、40.0%、30.0%比94.4%、83.3%、94.4%,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氨、总胆红素(TBIl)、ETM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WBC、RBC、TBIl、ETM、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109/L):(4.94±1.15)比(7.52±3.12),RBC(×1012/L):(4.13±1.40)比(3.78±1.10),TBIl(μmol/L):(103.8±47.2)比(230.6±102.1),ETM(kEU/L):(0.041±0.011)比(0.212±0.014),PTA:(54.51±13.1)%比(44.1±12.1)%,均P<0.05]。PLT(×109/L)在治疗组升高、对照组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9±45.4)比(66.9±37.4),P<0.05][刘光伟,费景兰,王春芳,等.退黄合剂口服及保留灌肠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04):206-208]。⑦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与安全性:将80名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药物不良反应(ADRS)等进行比较。丹参组比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的第2、4和6日,丹参组的TNF-α水平、IL-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史朝红,张近波,许国斌,等.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07):501-502]。

丹桃合剂(1)

【处方与剂量】

桃仁6g 牡丹皮6g 柴胡6g 蒲公英6g 忍冬藤6g 白芍6g 枳实3.9g 甘草2.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液体,久置略有少量沉淀;味苦、微甜。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清解郁热,行气止痛。用于缓解湿热蕴结所致的带下量多,小腹或腰骶疼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用2个疗程。

【规格】

①每支装10ml;②每瓶装200ml。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丹田降脂丸(1)

【处方】

丹参 三七 何首乌 人参 川芎 泽泻 当归 黄精 肉桂 淫羊藿 五加皮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浓缩水蜜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甘、苦、微涩。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健脾补肾,能降低血清脂质,改善微循环。用于高脂血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g,一日2次。

【规格】

每瓶装10g。

【贮藏】

密封。

【临床报道】

丹田降脂丸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选择112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采取低脂饮食,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田降脂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记录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治疗8周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TG、TC、LDL-C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肌酐(Cr)和尿素氮水平(BUN)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64,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有3例而对照组只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恶心、呕吐),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且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梁忠明,姜丽萍.丹田降脂丸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2973-2974,2975]。

丹葶肺心颗粒(1)

【处方】

麻黄 石膏 鱼腥草 前胡 苦杏仁 浙贝母 葶苈子 桑白皮 枳壳 丹参 川芎 太子参 甘草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心病(发作期)属痰热证,症见咳嗽喘促,痰黄黏稠,或胸闷,心悸,发热,口唇发绀,便干,舌红,苔黄或黄腻。

【用法与用量】

温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规格】

每袋装10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素体虚寒及寒痰停饮者慎用;②必要时配合使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措施。

丹王颗粒(1)

【处方】

丹参 王不留行(炒)土茯苓 三七 大蓟 玄参 蒲公英 桂枝 黄芪 皂角刺 没药(制)泽泻 鸡血藤 川牛膝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苦、微甜。

【功能与主治】

化瘀通脉,利湿清热,消肿止痛。用于脉络瘀阻,湿热蕴结所致的慢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浅静脉炎,症见肢体肿胀、沉重作痛、肌肤变化等。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3.2g。

【贮藏】

密封,避光,置阴凉干燥处。

丹溪玉屏风颗粒(2)

【处方】

黄芪 防风 白术(麸炒)

【性状】

本品为土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辛。

【功能与主治】

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发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30g,一日2次。

【规格】

每袋装15g。

【贮藏】

密封。

丹膝颗粒(1)

【处方与剂量】

丹参15g 牛膝12g 天麻3g 牡丹皮10g 赤芍12g 川芎5g 生地黄12g 淫羊藿9g 桑寄生12g 栀子6g 决明子6g 火麻仁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养阴平肝,息风通络,清热除烦。用于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络兼肾虚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强语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脑梗死恢复期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10g。

【贮藏】

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丹香冠心注射液(5)

【处方与剂量】

丹参10~16g 降香1~1.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瘀血闭阻证。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ml,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静脉滴注,一次10~16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

【规格】

每支装①2ml;②10ml。

【贮藏】

密封,避光。

【注意】

①偶见皮疹、皮肤红肿、瘙痒、恶心、呕吐、寒战、发热、头晕、头痛、腹痛、腹泻、心悸等;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②偶见局部静脉炎。③本品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④本品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或瓶身细微破裂,均不能使用。⑤月经期妇女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⑥过敏体质者慎用。⑦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用药要加强临床监护。⑧本品无用氯化钠溶液稀释的研究资料。

【禁忌】

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②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丹香葡萄糖滴注液(1)

【处方与剂量】

丹参6.4~16g 降香4~10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浅棕色或棕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活血理气。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梗死后遗症属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一次100或250ml,一日1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瓶装①100ml;②250ml。

【贮藏】

密封,避光。

【注意】

①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配伍使用;②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药液澄明者方可使用。

丹香清脂颗粒(1)

【处方与剂量】

丹参10g 川芎7.5g 桃仁7.5g 降香5g 三棱7.5g 莪术7.5g 枳壳5g 大黄(酒制)2.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用于高脂血症属气滞血瘀证者。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10g。

【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注意】

①体质虚弱者慎用;②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可自行缓解。

【禁忌】

孕妇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丹芎瘢痕涂膜(1)

【处方与剂量】

丹参60mg 当归30mg 川芎48mg 桃仁30mg 红花24mg 山慈菇36mg 五倍子12mg 苦参30mg 乳香(制)6mg 没药(制)6mg 冰片12mg 甘草30mg(每毫升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浅红棕色至红棕色黏稠状液体;气特异。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软坚止痒。用于减轻和辅助治疗烧烫伤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

【用法与用量】

外用。深Ⅱ度烧烫伤创面已愈合瘢痕尚未形成或瘢痕形成初期,按下述方法使用:涂药前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擦干,将本品均匀涂于患处,即形成药膜,次日揭去药膜。一日1次,5个月为1个疗程。每次涂药面积不得超过患者体表面积的8%。

【规格】

每1ml相当于饮片0.32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①本品适用于创面已愈合。②对乙醇过敏者慎用。③瘢痕表面涂药时,药膜要达到一定的厚度(0.3mm以上),涂药范围要超出瘢痕面积。④发生在非暴露部位、关节活动部位的瘢痕,表面涂药、待药成膜不黏手时,外敷纱布固定或用绷带包扎固定,防止因摩擦或活动时药膜脱落。包扎瘢痕处可每2~3天更换涂膜1次。⑤早期瘢痕用药治疗,痛、痒、紧缩症状减轻时,活动量应由少逐渐增加。禁止早期瘢痕用药当天大量活动,以免水疱发生。⑥揭药时应轻轻将药膜从边缘揭起取下,重新涂药。⑦禁忌瘢痕局部用力反复摩擦,以免发生水疱。

丹芎跌打膏(1)

【处方与剂量】

栀子40mg 丹参40mg 大黄40mg 姜黄40mg 红花40mg 赤芍20mg 牡丹皮20mg 川芎20mg 乳香20mg 黄柏20mg 白蔹20mg 没药20mg 冰片32mg(每克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软膏;具有辛凉的气味。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各种急性、亚急性软组织损伤。

【用法与用量】

视伤部大小,涂药适量,轻轻搽匀,然后再涂药2mm厚,用敷料包扎;对有皮损及感染的部位,常规消毒后直接敷药包扎;对6小时以内的中、重度软组织损伤,直接涂药2mm厚,加压包扎。每日换药1次。

【规格】

每支装①10g;②20g。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注意】

个别敷药后出现小红丘疹,宜对症处理。

丹芎通脉颗粒(1)

【处方】

丹参 红花 川芎 赤芍 延胡索 枸杞子 何首乌(制)香附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深棕色的颗粒;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理气,滋补肾阴。用于胸痹气滞血瘀、肾阴不足证,症见胸闷胸痛、心悸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g,一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规格】

每袋装5g。

【贮藏】

密封。

丹益片(1)

【处方与剂量】

丹参11g 益母草7.2g 马鞭草6g 牛膝3.6g 黄柏4.8g 白头翁3.6g 王不留行3.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用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属瘀血阻滞、湿热下注证,症见尿痛、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尿后滴沥,舌红苔黄或黄腻或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或滑。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疗程为4周。

【规格】

每片重0.47g。

【贮藏】

密封。

【注意】

现有数据仅支持用药4周的安全性,用药期间请注意对肝功能的监测。

丹萸片(1)

【处方】

淫羊藿 蛇床子 肉苁蓉 熟地黄 山茱萸 黄芪 茯苓 山药 丹参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呈棕色至棕褐色;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温阳补肾。用于命门火衰证,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弱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规格】

每片重0.5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丹萸颗粒〈1〉。

丹玉通脉颗粒(1)

【处方】

丹参 川芎 红花 降香 人工麝香等十一味

【性状】

本品为颗粒剂。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用于稳定型劳力性冠心病心绞痛Ⅰ、Ⅱ级,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症见胸痛或胸闷、心悸不宁。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6g。

【贮藏】

遮光,密封。

丹郁骨康丸(1)

【处方】

三七 鸡血藤 牛膝 续断 骨碎补(烫)枸杞子 丹参 当归 川芎 党参 白术 熟地黄 乳香(制)没药(制)延胡索(醋制)五加皮 大黄 郁金 木香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包衣浓缩水丸,除去外衣后显棕褐色;气微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肾健骨。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蚀)属瘀阻脉络证,症见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跛行,舌红或有瘀斑,脉弦涩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g,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l0g。

【贮藏】

密闭,防潮。

【注意】

①服药期间忌食醋、绿豆;②忌吸烟以及饮酒;③服药期间忌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禁忌】

患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肺、肝、肾疾病者以及孕妇禁用。

丹枣口服液(1)

【处方与剂量】

广枣3g 丹参9g 桑椹3g 红花1.5g 山楂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红色的液体;味甜、微酸。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用于冠心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密封。

【注意】

辨证属气虚、痰浊壅盛者慎用。

丹贞颗粒(1)

【处方与剂量】

牡丹皮6.5g 黄柏6.5g 地黄8g 赤芍8g 白芍8g 女贞子11g 墨旱莲11g 茜草6.5g 地榆14g 海螵蛸13g 地骨皮8g 枸杞子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微,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滋阴,清热,止血。用于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提前,月经量多、色鲜红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可服2个疗程。

【规格】

每袋装5g。

【贮藏】

密封。

【禁忌】

大便溏泻者忌用。

丹珍头痛胶囊(1)

【处方与剂量】

高原丹参2.3~3g 夏枯草1.8~2.4g 熟地黄2.3~3g 珍珠母2.3~3g 鸡血藤1.8~2.4g 川芎2.3~3g 当归2.3~3g 白芍2.3~3g 菊花1.8~2.4g 蒺藜1.8~2.4g 钩藤1.8~2.4g 细辛0.45~0.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色或棕黄褐色的粉末;味微涩、微苦。

【功能与主治】

平肝息风,散瘀通络,解痉止痛。用于肝阳上亢,瘀血阻络所致的头痛,背痛颈酸,烦躁易怒。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粒装0.5g。

【贮藏】

密封。

【注意】

本品含有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肾功能。

【禁忌】

肾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

丹栀逍遥片(3)

【处方与剂量】

柴胡2.2~2.9g 当归2.2~2.9g 白芍2.2~2.9g 白术2.2~2.9g 茯苓2.2~2.9g 甘草1~1.4g 牡丹皮1~1.4g 栀子1~1.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赤褐色片;气香,味甘、苦、微辛。

【功能与主治】

疏肝健脾,解郁清热,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弱,血虚发热,两胁作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8片,一日2次。

【规格】

每片重0.35g。

【贮藏】

密封。

【注意】

孕妇慎用。

【其他剂型】

丹栀逍遥丸(水丸)〈6〉、丹栀逍遥胶囊〈1〉。

【临床报道】

丹栀逍遥丸对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的无排卵型不孕症患者促排卵的疗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二甲双胍+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中西医组加服丹栀逍遥丸,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口服来曲唑或注射尿促性素(HMG)诱发排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的胰岛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水平、睾酮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在改善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口苦口干、月经稀发、月经色量异常、舌脉方面效果显著(P<0.05,P<0.01)。中西医组的排卵率(86.1%,93/108)明显高于西医组(65.5%,74/113),临床妊娠率(60.0%,18/30)明显高于西医组(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芸,毛丽华.丹栀逍遥丸对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09):1191-1195]。

胆黄片(1)

【处方与剂量】

猪胆汁13g 黄柏0.18g 青黛0.1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灰绿色;味苦、微腥。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痰消瘰。用于阴虚痰火凝结所致的瘰疬痰核诸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规格】

片芯重0.25g。

【贮藏】

密封。

【注意】

定期复查血象。

胆康胶囊(1)

【处方与剂量】

柴胡2.2~2.7g 蒲公英4.3~5.4g 大黄1.8~2.3g 茵陈4.6~5.7g 人工牛黄0.48~0.6g 栀子3.5~4.4g 郁金2.2~2.7g 薄荷素油24~30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

舒肝利胆,清热解毒,理气止痛。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等胆道疾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

【贮藏】

密闭,防潮。

【其他剂型】

胆康片〈7〉。

胆乐胶囊(1)

【处方与剂量】

猪胆汁酸0.9g 陈皮0.9g 南山楂7.2g 郁金2.9g 连钱草7.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棕色的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理气止痛,利胆排石。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纳呆尿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

胆龙止喘片(1)

【处方与剂量】

猪胆粉0.23~0.3g 地龙0.9~1.2g 百部0.45~0.6g 乌梅0.18~0.24g 白矾0.27~0.36g 白芥子0.27~0.36g 生姜0.23~0.3g 氨茶碱0.12~0.16g 盐酸异丙嗪12~16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灰棕色;气微香,味苦、微辛。

【功能与主治】

止咳,平喘化痰。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

薄膜衣片每片重0.62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本品含西药成分,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②孕妇慎用。

胆木浸膏片(2)

【处方与剂量】

胆木96~19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褐色;气微,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结膜炎及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3片,一日3~4次。

【规格】

每片重0.5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胆木浸膏胶囊〈2〉、胆木浸膏糖浆〈1〉。

胆木注射液(1)

【处方与剂量】

胆木提取物以芦丁计为12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结膜炎及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ml,一日2次。

【规格】

每支装2ml(含胆木提取物6mg)。

【贮藏】

密封,避光。

胆宁片(1)

【处方与剂量】

大黄0.72g 虎杖11g 青皮4.3g 白茅根6.5g 陈皮4.3g 郁金6.5g 山楂1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甘、苦。

【功能与主治】

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食入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慢性胆囊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

【规格】

每片重0.36g。

【贮藏】

密封。

【注意】

服用本品后,如每日排便增至3次以上者,应酌情减量。

胆宁片(5)

【处方与剂量】

人工牛黄0.18~0.36g 水飞蓟素0.11~0.22g 盐酸小檗碱0.11~0.22g 延胡索0.11~0.22g 大黄0.11~0.22g 蒲公英0.9~1.8g 金钱草1.2~2.4g 薄荷油12~24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香。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湿,疏肝利胆。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石症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3片,一日3~4次。

【规格】

基片重约0.25g(相当于原生药0.66g)。

【贮藏】

密闭,防潮。

胆清片(1)

【处方】

虎杖 竹叶柴胡 栀子 香附(醋制)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或棕黄色;气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化湿热,疏肝利胆。用于慢性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证。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6片,一日3次。

【规格】

片芯重0.32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胆清胶囊〈1〉。

胆石利通片(1)

【处方】

硝石(制)白矾 郁金 三棱 猪胆膏 金钱草 陈皮 乳香(制)没药(制)大黄 甘草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微,味苦。

【功能与主治】

理气解郁,化瘀散结,利胆排石。用于胆石病气滞证,症见右上腹胀满疼痛、痛引肩背、胃脘痞满、厌食油腻。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片,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粒装0.45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其他剂型】

胆石利通胶囊〈1〉。

胆石片(1)

【处方】

牛胆水 火硝 鸡内金(炒)枳壳 香附 木香 延胡索 黄连 白术 吴茱萸 高良姜 山楂 建曲 青皮

【性状】

本品为素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呈浅棕黄色;气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

舒肝利胆,行气止痛。用于气滞所致的胁痛,症见胁痛腹胀,阵发绞痛,痛引肩背,胃脘痞满,厌食油腻;胆石症和肝内胆管结石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规格】

①素片每片重0.5g;②薄膜衣片每片重0.52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使用本品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结石嵌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②有手术指征者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嵌顿等手术指征者建议及时手术治疗;③合并胆囊及胆道感染者应注意加用抗感染措施;④病情严重者宜注意加用其他治疗措施。

胆石通胶囊(1)

【处方与剂量】

蒲公英9.9~15g 水线草9.9~15g 绵茵陈9.9~15g 广金钱草6.6~9.9g 溪黄草6.6~9.9g 枳壳3.3~5g 柴胡3.3~5g 大黄5~7.5g 黄芩3.3~5g 鹅胆粉0.12~0.1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粉末;味略咸、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右胁胀痛、痞满呕恶、尿黄口苦;胆石症、胆囊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65g。

【贮藏】

密封。

【注意】

孕妇慎用,忌烟酒及辛辣油腻的食物。

【禁忌】

严重消化道溃疡、心脏病及重症肌无力者禁用。

胆石通利胶囊(1)

【处方与剂量】

金钱草3.5g 茵陈3.5g 郁金1.4g 陈皮2.3g 黄芩0.68g 乳香0.53g 硝石1.2g 白矾0.53g 大黄0.68g 三棱0.68g 栀子0.68g 甘草0.38g 没药0.5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显黄棕色至深棕色的颗粒及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胆,化瘀排石。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4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胆石通利片〈3〉。

胆舒胶囊(1)

【处方与剂量】

薄荷素油0.3~0.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油润颗粒;具特异香气,味辛、凉。

【功能与主治】

舒肝理气,利胆。主要用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属肝胆郁结,湿热胃滞证。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粒装0.45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胆舒软胶囊〈11〉、胆舒片〈1〉、胆舒滴丸〈2〉。

胆舒排石颗粒(1)

【处方】

金钱草 栀子 茵陈 黄柏 大黄 决明子 厚朴 香附 枳实 法半夏 木香 川芎 牡丹皮 山楂桃仁 红花 生晒参 桂枝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湿,行气化瘀,利胆排石。用于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属于湿热兼气血瘀阻者,症见右上腹胀满疼痛、纳差、便秘、泛酸、恶心、口苦、咽干等。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日3次,一次1袋,2个月为1个疗程。

【规格】

每袋装8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胆酸止咳片(2)

【处方与剂量】

粗胆酸(含总胆酸)0.96~1.4g 前胡0.36~0.54g 陈皮0.24~0.36g 甘草0.24~0.3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至暗棕色;味苦。

【功能与主治】

止咳化痰。用于支气管炎和感冒引起的咳嗽。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

【贮藏】

密封。

胆香鼻炎片(14)

【处方与剂量】

猪胆汁膏0.18g 广藿香6.7g 白芷6.7g 苍耳子5.4g 鹅不食草4.6g 荆芥3g 金银花3g 野菊花3g 薄荷脑18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褐色;气微香,味苦、辛。

【功能与主治】

消炎清热,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用于慢性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胆香鼻炎胶囊〈1〉。

胆益宁片(1)

【处方与剂量】

梅根24~36g 胆酸钠1.2~1.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褐色,上有白色斑点;味苦、涩。

【功能与主治】

疏肝止痛,清热利胆。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胆囊和胆道结石。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规格】

每片含胆酸钠0.1g。

【贮藏】

密封。

当飞利肝宁胶囊(1)

【处方与剂量】

水飞蓟11g 当药1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黄褐色的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利湿热,益肝退黄。用于湿热郁蒸所致的黄疸,症见面黄或目黄、口苦尿黄、纳少乏力;急、慢性肝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规格】

每粒装0.25g。

【贮藏】

密封。

【注意】

忌酒及油腻食物。

【其他剂型】

当飞利肝宁片〈2〉。

【临床报道】

①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湿热内蕴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湿热内蕴证患者230例,符合全分析集(FAS)的患者227例,其中当飞利肝宁胶囊组(试验组)113例、安慰剂组(对照组)114例,疗程均为12周。以治疗后的肝/脾CT比值变化、肝/脾CT比值复常率以及中医证候评价有效性,以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评价安全性。两组治疗后的肝/脾CT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肝/脾CT比值复常率为47.79%(54/113),优于对照组的22.81%(26/1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6.11%,对照组为5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脘腹痞闷、口干口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并且试验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GPT)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的GPT较治疗前也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其他肝功能及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李朝敏,龚枚,李明权,等.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113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2012,53(01):38-41]。②替比夫定片联合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将6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片,每次6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当飞利肝宁胶囊,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和24周时观察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肝脏瞬时弹性改变。治疗后的12及24周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肝功能、肝脏瞬时弹性及HA、LN、PCⅢ、CⅣ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的24与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肝功能,肝脏瞬时弹性及HA、LN、PCⅢ、CⅣ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12及24周的HBV-DNA定量和肝功能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肝脏瞬时弹性和HA、LN、PCⅢ、CⅣ水平治疗后12及24周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沈建军.替比夫定片联合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15,56(22):1946-1948]。③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6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替比夫定片,每次600mg,每日1次;当飞利肝宁胶囊,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替比夫定胶囊600mg,每日1次;葡醛内酯片0.2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用药4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36和48周时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4和48周时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并观察转阴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24、36和48周时的组间GPT、GOT、TBI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12、24、36和48周比较GPT、GOT、TBIL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的HBV-DNA转阴率为67.65%,对照组的HBV-DNA转阴率为67.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和48周两组患者的HBV-DNA载量均明显下降(P<0.05)[亓民,张国强,王灵菊,等.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4例.中医杂志,2012,53(20):1770-1772]。

当归补血口服液(1)

【处方与剂量】

当归2.6g 黄芪6.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黄棕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辛。

【功能与主治】

补养气血。用于气血两虚证。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当归补血丸(大蜜丸〈9〉、水蜜丸〈4〉)、当归补血颗粒〈1〉、当归补血胶囊〈1〉。

当归腹痛宁滴丸(1)

【处方】

当归油

【性状】

本品为肠溶滴丸,除去肠溶衣后显棕黄色。

【功能与主治】

解痉止痛。用于妇女痛经,产后宫缩痛,感染性腹泻引起的急性腹痛,小儿秋季腹泻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顿服10~15粒;或日服2次,一次10~15粒。

【规格】

每丸重20mg。

【贮藏】

密闭。

【注意】

服用时不宜破碎,以免影响疗效。

当归红枣颗粒(3)

【处方】

当归 红枣

【性状】

本品为浅黄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健脾益气。用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虚食少。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规格】

每袋装15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当归寄生注射液(1)

【处方与剂量】

当归0.15~0.8g 槲寄生0.15~0.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络,祛风湿,镇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脊椎炎,腰膝劳损,腰腿痛,痛经,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

【用法与用量】

穴位痛点注射。每穴注射1~4ml,一日或隔日1次,一次3~4个穴位或遵医嘱。

【规格】

每支装2ml。

【贮藏】

密封,避光。

当归浸膏片(1)

【处方】

当归浸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应显棕黄色,不应显焦黑色。

【功能与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贮藏】

密封。

当归苦参丸(2)

【处方与剂量】

当归4g 苦参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

【功能与主治】

凉血,祛湿。用于血燥湿热引起的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注意】

忌食烟、酒、辛辣物。

【其他剂型】

当归苦参丸(水蜜丸)〈4〉。

当归龙荟丸(2)

【处方与剂量】

当归(酒制)1.6g 芦荟0.77g 栀子1.6g 黄芩(酒制)1.6g 大黄(酒制)0.77g 人工麝香77mg龙胆(酒炙)1.6g 青黛0.77g 黄连1.6g 黄柏(盐制)1.6g 木香0.3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黄绿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功能与主治】

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当归龙荟胶囊〈1〉、当归龙荟片〈3〉。

当归南枣颗粒(8)

【处方与剂量】

当归6~12g 大枣2.8~5.6g 何首乌0.7~1.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黄棕至棕褐色的颗粒;气香,味辛、辣后甜。

【功能与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月经期综合征所引起的头痛,呕吐,失眠,胁痛及习惯性便秘等症。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规格】

每袋装10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当归南枣片〈1〉、当归南枣胶囊〈1〉。

当归拈痛丸(1)

【处方与剂量】

当归0.74g 葛根0.74g 党参0.74g 苍术(麸炒)0.74g 升麻0.74g 苦参0.74g 泽泻1.1g 白术(麸炒)1.1g 知母1.1g 防风1.1g 羌活18g 黄芩18g 猪苓18g 茵陈18g 甘草1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灰褐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用于湿热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或足胫红肿热痛;亦可用于疮疡。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规格】

每18丸重1g。

【贮藏】

密封。

【注意】

孕妇及风寒湿痹者慎用;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其他剂型】

当归拈痛合剂〈1〉、当归拈痛颗粒〈1〉。

当归片(57)

【处方与剂量】

当归5.4~7.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浅棕色;气香,味甘。

【功能与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当归丸(浓缩丸〈6〉、小蜜丸〈1〉)、当归颗粒〈1〉。

当归芍药颗粒(1)

【处方】

白芍 当归 川芎 白术 茯苓 泽泻

【性状】

本品为浅黄色至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养血疏肝,健脾利湿,活血调经。用于血虚、肝郁、脾虚型的原发性痛经。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3g,一日3次。经前3天开始服药,连服10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规格】

每袋装3g。

【贮藏】

密封。

【注意】

孕妇慎用。

【禁忌】

感冒发热者忌用。

【其他剂型】

当归芍药片〈1〉、当归芍药胶囊〈1〉。

当归调经颗粒(14)

【处方与剂量】

当归6~9g 熟地黄0.4~0.6g 川芎0.2~0.3g 党参0.4~0.6g 白芍0.4~0.6g 甘草0.2~0.3g 黄芪0.4~0.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香,味甜、辛、微苦。

【功能与主治】

补血助气,调经。用于贫血衰弱,病后、产后血虚以及月经不调,痛经。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规格】

每袋装10g。

【贮藏】

密封,防潮。

【其他剂型】

当归调经片〈1〉。

当归丸(12)

【处方与剂量】

当归2.2g 黄芪(炙)7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微甜。

【功能与主治】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丸。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当归养血口服液(1)

【处方与剂量】

当归3.4~5.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可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气清香,味甘、微苦。

【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血,健脾滋肾,祛湿活络。用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所致的精神疲倦,头昏眼花,失眠健忘,食欲缺乏,夜尿频多,腰膝酸软,关节酸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次。

【规格】

每瓶装①250ml;②500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①孕妇慎用;②对乙醇过敏者慎用或遵医嘱。

【禁忌】

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当归养血丸(9)

【处方】

当归 白芍(炒)地黄 黄芪(炙)阿胶 牡丹皮 香附(制)茯苓 杜仲(炒)白术(炒)

【性状】

本品为暗棕色的水蜜丸;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提前、经血量少或量多、经期延长、肢体乏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3次。

【贮藏】

密封。

当归益血膏(4)

【处方与剂量】

当归5.1g 熟地黄0.33g 白芍(酒制)0.33g 川芎(酒制)0.16g 党参0.33g 黄芪(炙)0.33g 阿胶0.16g 茯苓0.33g 甘草(炙)0.1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稠厚半流体;具当归的香气,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滋补气血。用于贫血,头晕,心悸健忘,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虚、体弱。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其他剂型】

当归益血口服液〈1〉。

当药片(2)

【处方与剂量】

当药1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暗黄棕色;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祛湿。用于急、慢性肝炎属湿热黄疸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2次;或遵医嘱。

【规格】

片芯重0.3g。

【贮藏】

密封。

党参固本丸(1)

【处方与剂量】

党参2g 天冬4g 麦冬4g 地黄4g 熟地黄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至黑褐色的水丸;气微,味甘。

【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阴,补肺滋肾。用于肺痨咳嗽,虚热盗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规格】

每50丸重3g。

【贮藏】

密封。

党参养荣丸(1)

【处方】

党参 白术(麸炒)甘草(炙)肉桂 陈皮 五味子(制)白芍(麸炒)熟地黄 黄芪(炙)当归 远志(制)茯苓 大枣(去核微炒)生姜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味甘、微辛。

【功能与主治】

益气,补血,养心。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党参养荣丸(水丸)〈1〉。

荡涤灵颗粒(5)

【处方】

黄连 地黄 甘草 虎杖 赤芍 石韦 琥珀 黄芪 知母 猪苓 车前子(炒)当归 地龙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气微,味甘、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用于由湿热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0g,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20g。

【贮藏】

密封。

荡石胶囊(1)

【处方与剂量】

苘麻子2.3g 石韦1.8g 海浮石2.3g 蛤壳2.3g 茯苓4.3g 小蓟2.3g 玄明粉1.5g 牛膝2.3g 甘草0.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微咸。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水,通淋排石。用于肾结石,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结石。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粒,一日3次。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荡石片〈13〉。

导便栓(1)

【处方】

猪胆膏 醋酸氯己定

【性状】

本品为浅棕色栓剂。

【功能与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

直肠给药。便秘时使用,一次1粒;或遵医嘱。以塞入肛门内约3cm深处为宜。

【规格】

每粒含总胆酸200mg。

【贮藏】

密封,遮光,置30℃以下。

导赤丸(12)

【处方与剂量】

连翘0.32g 黄连0.16g 栀子(姜炒)0.32g 木通0.16g 玄参0.32g 天花粉0.32g 赤芍0.16g 大黄0.16g 黄芩0.32g 滑石0.3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大蜜丸;味甘、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1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

每丸重3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导赤丸(水蜜丸)〈3〉。

得生片(3)

【处方与剂量】

益母草4.5g 柴胡0.75g 当归1.5g 川芎0.38g 白芍1.5g 木香0.3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片;气微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

调经养血,理气化痰。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血瘀气滞,癥瘕痞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得生丸(大蜜丸)〈5〉、得生胶囊〈5〉。

灯台叶颗粒(2)

【处方与剂量】

灯台叶2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或淡棕黄色的颗粒;气芳香而清凉,味甜、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咳痰;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10g(相当于原生药7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灯台叶片〈1〉。

灯心止血糖浆(1)

【处方与剂量】

川灯心草10g 绒毛龙穿草10g 铁苋菜10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黏稠液体;气微香,味甜、微涩。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用于痔疮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产后恶露不净、计划生育术后阴道出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其他剂型】

灯心止血胶囊〈1〉。

灯盏花素片(67)

【处方与剂量】

灯盏花素0.1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片,或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淡黄色;味淡或微咸。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痹阻,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及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片(规格①、②),一次1片(规格③),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

①素片:每片含灯盏花素20mg;②薄膜衣片:每片含灯盏花素20mg;③薄膜衣片:每片含灯盏花素40mg。

【贮藏】

密闭,避光,置干燥处。

【注意】

①不宜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患者;②个别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停药后自行消失。

【其他剂型】

灯盏花素分散片〈4〉、灯盏花素咀嚼片〈1〉、灯盏花素滴丸〈3〉。

灯盏花素注射液(6)

【处方】

灯盏花素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的疏松块状物。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5~10mg,一日2次,临用前,用注射用水2ml溶解后使用。静脉滴注,一次20~50mg,一日1次,用250ml生理盐水或500ml 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规格】

以野黄芩苷计①10mg;②20mg;③25mg;④50mg。

【贮藏】

避光,密封。

【注意】

使用本品后,偶见全身发痒、胸闷、乏力、皮疹、心悸等现象,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请即停药并对症处理,症状即可消失。

【禁忌】

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其他剂型】

灯盏花素注射液〈24〉、灯盏花素氯化钠注射液〈1〉、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1〉。

灯盏生脉胶囊(1)

【处方与剂量】

灯盏细辛18g 人参3.6g 五味子3.6g 麦冬6.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阴,活血健脑。用于气阴两虚、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症见痴呆、健忘、手足麻木症;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饭后30分钟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可连续。巩固疗效或预防复发,一次1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18g。

【贮藏】

密封。

【禁忌】

脑出血急性期禁用。

【临床报道】

①灯盏生脉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纤维蛋白水平的影响:将120例患脑梗死(病程为14日~6个月)同时伴有高血脂、高纤维蛋白血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纤维蛋白水平变化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水平均有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治疗后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于金栋,吕丽柯,曹世强,等.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广东医学,2012,33(19):2997-2998]。②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3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16例。对照组患者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阿司匹林100mg或氯吡格雷75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两组均治疗6个月。随访至发病后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血管事件发生率、mRS评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1、3和6个月时的病死率及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病死率[5.09%(11/216)与3.24%(7/2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管事件发生率[10.19%(22/216)]较治疗组[4.63%(10/216)]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mRS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9,P=0.03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TC、T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TC、TG、LDL-C水平随访12个月时较治疗前降低(P<0.05)[蔡业峰,乔寒子,卢鸿基,等.灯盏生脉胶囊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前瞻性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12):1366-1370]。③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常规西药口服加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日,停用丹参注射液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灯盏生脉胶囊和丹参片口服。口服药物均使用2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于观察前后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雍学芳.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广东医学,2011,32(13):1764-1766]。④灯盏生脉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低分子量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代他汀调脂等;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共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及血浆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调节血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碧莹,邰炜彦,王治乾,等.灯盏生脉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广东医学,2014,35(10):1615-1616]。⑤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将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神经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2粒/次,3次/d)。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180日)检测血脂(TC、LDL-C、HDL-C)、CRP、D-D、FIB,并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改善血脂、降低CRP、D-D、FIB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9.84%、总有效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和74.60%)[林向,于惠玲,杨凌杰,等.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广东医学,2013,34(12):1925-1927]。

灯盏细辛颗粒(2)

【处方与剂量】

灯盏细辛9.6~1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绿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苦、微涩;或气微香,味苦、微涩(无蔗糖)。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痹阻,胸痹心痛;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①5g;②3g(无蔗糖)。

【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其他剂型】

灯盏细辛合剂〈1〉、灯盏细辛软胶囊〈1〉、灯盏细辛胶囊〈3〉。

灯盏细辛注射液(2)

【处方与剂量】

灯盏细辛0.3g(每毫升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用于瘀血阻滞,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口眼斜,言语謇涩及胸痹心痛;缺血性中风、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4ml,一日2~3次;穴位注射,每穴0.5~1.0ml,多穴总量6~10ml;静脉注射,一次20~40ml,一日1~2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本品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故静脉滴注时不宜和其他酸性较强的药物配伍。如药液出现混浊或沉淀,请勿继续使用。

【规格】

每支装①2ml;②10ml。

【贮藏】

密封。

【临床报道】

①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人群特征及合并用药情况:选择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灯盏细辛且主要诊断为脑梗死的2484例患者的用药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脑梗死合并疾病、灯盏细辛常用合并用药。结果显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6∶1),年龄>46的中老年人为多,疗程7~14日占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常见合并用药可分为7类: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钙通道阻滞剂(桂哌齐特)、脑保护剂类药物(吡拉西坦)、改善脑循环药(前列地尔)、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疏血通注射液、血栓通),合并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等。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好转率达到97.60%[黎元元,程豪,谢雁鸣.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合并用药的真实世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51-3554]。②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冠心病结局的影响:从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提取数据,共获得2325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的住院信息,其中768例为使用灯盏细辛的患者、1557例为未使用灯盏细辛的患者。该文基于倾向评分法,平衡大量混杂因素的影响,同时应用3种logistic回归方法对比分析冠心病的治愈率。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已知的72个混杂因素如年龄、入院病情、病危天数等,3种logistic回归方法回归系数均为负值,且检验P<0.05,从统计学意义上讲,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冠心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未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由于该研究是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且倾向性评分方法无法对未知的混杂因素进行分析,因此该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卢鹏飞,曾宪斌,谢雁鸣,等.基于倾向评分法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冠心病结局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21-3128]。

滴耳油(5)

【处方】

核桃油 黄柏 五倍子 薄荷素油 冰片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澄清的液体;具冰片的香气,味辛、凉。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肝经湿热上攻,耳鸣耳聋,耳内生疮,肿痛刺痒,破流脓水,久不收敛。

【用法与用量】

滴耳用。先搽净脓水,一次2~3滴,一日3~5次。

【规格】

每瓶装3g。

【贮藏】

避光,密封。

滴通鼻炎水(6)

【处方与剂量】

蒲公英0.12g 细辛5mg 黄芩60mg 麻黄50mg 苍耳子50mg 石菖蒲60mg 白芷25mg 辛夷25mg(每毫升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澄清溶液;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祛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伤风鼻塞,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鼻渊(鼻窦炎)等病。

【用法与用量】

外用滴鼻,一次2~3滴,一日3~4次;或外用喷鼻,一次喷1~2下,一日3~4次。

【贮藏】

置阴凉处。

涤痰丸(1)

【处方与剂量】

牵牛子(炒)0.96g 大黄3.1g 黄芩0.9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褐黄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开郁化痞。用于痰火郁结,气急疯痫,湿热咳嗽,胸满作喘,痰涎壅盛,大便燥结。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1次。

【规格】

每50丸重3g,每袋装6g。

【贮藏】

密闭,防潮。

【禁忌】

孕妇禁用。

地奥心血康胶囊(1)

【处方与剂量】

地奥心血康0.3~0.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浅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含地奥心血康100m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地奥心血康片〈1〉、地奥心血康软胶囊〈1〉。

【临床报道】

①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皮素(ET)、NO水平的影响: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疗程为3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4、8和12周测定SOD、MDA、ET、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SOD和NO水平升高,MDA和ET水平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王正龙,石蓓,刘志江,等.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82-784]。②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细胞凋亡因子及其心功能的影响:将5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AMI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地奥心血康软胶囊,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Fas及其配体sFasL变化,以及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左室前后径、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Fas、sFasL均降低,心功能指标均改善(P均<0.05),但以治疗组血清sFas、sFasL降低明显(P均<0.05)[王冬梅,石蓓,赵然尊,等.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对AMI患者行PCI术后血清细胞凋亡因子及其心功能的影响.山东医药,2011,51(5):1-3]。

地骨降糖丸(1)

【处方与剂量】

郁金2.2g 地骨皮0.69g 紫苏子58mg 龟甲(制)29mg 地龙29mg 水蛭2.2g 冬虫夏草0.3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灰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滋阴润燥,化瘀通络。用于阴虚血瘀所引起的消渴;2型糖尿病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丸,一日4次。

【规格】

每丸重0.3g。

【贮藏】

密封。

【注意】

忌食辛辣;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糖。

【禁忌】

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

地黄润通口服液(1)

【处方与剂量】

地黄30g 蜂蜜1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液体;气微,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滋阴清热,宁心安神。用于阴虚火旺证之心烦不寐或多梦易醒,头晕耳鸣,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心悸健忘等症;亦可作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症候者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肾功能不全者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地黄叶总苷胶囊(1)

【处方】

地黄叶总苷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及粉末;气微,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滋阴补肾,凉血活血。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症属气阴两虚证者,症见蛋白尿、血尿、面色无华、少气无力、手足心热、腰痛、水肿、疲倦乏力、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弱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日2次,一次2粒,疗程为8周。

【规格】

每粒装0.2g。

【贮藏】

避光,密闭。

【临床报道】

①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疗效:将86例CK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予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予肾炎康复片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柳文晶,王群元,刘清,等.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脏病44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13,35(3):408-410]。②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60例慢性肾炎患者在常规控制血压、控制感染、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加用地黄叶总苷胶囊,2粒/次,口服。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24小时尿蛋白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继红,邹永艳,刘戴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3,2(14):115-116]。

地锦草片(4)

【处方与剂量】

地锦草18~30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辛。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痈肿疮疔。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10片,一日3次。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地锦草胶囊〈2〉。

地龙注射液(2)

【处方与剂量】

广地龙2~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棕黄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平喘止咳。用于支气管哮喘所致的咳嗽、喘息。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ml(首次1ml),一日1~2次。

【规格】

每支装2ml。

【贮藏】

密封。

【注意】

过敏体质者慎用。

【禁忌】

孕妇、低血压或休克患者禁用。

地麦消渴胶囊(1)

【处方与剂量】

黄芪0.96g 知母0.72g 地黄0.96g 麦冬0.96g 天花粉0.48g 五味子0.72g 山药0.24g 黄精0.24g 葛根0.48g 乌梅0.4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粉末;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清热生津。用于气阴两虚,里热内盛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可改善其口渴多饮、倦怠乏力、心烦、便秘等症状。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

【规格】

每粒装0.35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忌油腻、辛辣等糖尿病患者的非常规饮食。

地牡宁神口服液(1)

【处方与剂量】

熟地黄4.5g 枸杞子3.6g 龙骨(煅)3.6g 牡蛎(煅)3.6g 女贞子(酒制)2.7g 酒萸肉1.8g 五味子(酒制)1.2g 山药2.7g 知母3g 玄参1.8g 甘草(炙)1.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滋养肝肾,理气养血。用于缓解女性更年期肝肾阴虚所致的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眩晕、健忘、失眠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密封。

【禁忌】

妇女肝郁火盛者禁用。

地芍消渴颗粒(1)

【处方与剂量】

地黄5.2g 赤芍5.2g 黄连1g 麦冬3g 桑叶3g 葛根3g 黄精3.g 丹参4.8g 牛膝3g 黄芪4.8g 淫羊藿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气微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滋阴清热,益气活血。用于阴虚热盛兼血瘀证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可改善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烦躁易怒、肢体麻木等症状。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袋,一日4次。

【规格】

每袋装5g。

【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注意】

①在医生指导下用药;②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地榆槐角丸(2)

【处方与剂量】

地榆炭0.83g 槐角(蜜制)1.3g 槐花(炒)0.83g 大黄0.41g 黄芩0.83g 地黄0.83g 当归0.41g 赤芍0.41g 红花0.1g 防风0.41g 荆芥穗0.41g 枳壳(麸炒)0.4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涩。

【功能与主治】

疏风凉血,清热润燥。用于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闭,防潮。

【注意】

忌食辛辣。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地榆槐角丸(水蜜丸)〈1〉。

地榆升白片(1)

【处方与剂量】

地榆30~60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除去包衣后显浅褐色至浅棕褐色;味微涩、微苦、微甜。

【功能与主治】

升高白细胞。用于白细胞减少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

【规格】

①糖衣片片芯重0.1g;②薄膜衣片每片重0.1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地榆升白胶囊〈10〉。

【临床报道】

①地榆升白片治疗抗结核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抗结核化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抗结核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加服鲨肝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临床症状(乏力、头晕、地热)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WBC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主要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尤辉.地榆升白片治疗抗结核化疗白细胞减少症80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11,51(47):86-87]。②系统评价地榆升白片治疗和预防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3月;手工检索其他血液病相关杂志。对纳入的地榆升白片治疗和预防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研究6篇,meta分析显示白细胞降低分度例数上,地榆升白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4,95%CI(1.31,1.81),P=0.24;RR=1.21,95%CI(0.65,2.23),P=0.5],但与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比无显著性差异[RR=1.21,95%CI(0.65,2.23),P<0.05][张蕊,唐尧,于磊,等.地榆升白片预防及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系统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9):719-722]。③地榆升白片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36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根据既往用药史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3~5种敏感的抗结核药行常规基础化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地榆升白片(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痰结核杆菌涂片阴转、胸片X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率、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末的痰结核杆菌涂片阴转率、病灶吸收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的空洞闭合率及血清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现地榆升白片的相关毒副作用[何建,向启云,杜德兵.地榆升白片辅助治疗MDR-TB近期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山东医药,2011,51(3):35-36]。

地贞颗粒(1)

【处方】

地骨皮 女贞子 墨旱莲 五味子 沙苑子 合欢皮 甘草 郁金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微咸、微苦、微酸。

【功能与主治】

清虚热,滋肝肾,宁心养神。用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属阴虚内热证,症见烘热汗出、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干、便秘等。

【用法与用量】

饭后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天3次,8周为1个疗程。

【规格】

每袋装5g。

【贮藏】

密封,防潮。

【注意】

①忌食辛辣,少进油腻;②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③临床试验期间,1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肝功能(GPT)异常,结论为无法判断是否与药物有关,故肝病患者慎用或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伴有月经紊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1个月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地仲强骨胶囊(1)

【处方与剂量】

熟地黄3.8~5g 菟丝子(盐制)4.5~6g 莲子2.3~3g 杜仲(盐制)3~4g 枸杞子3~4g 女贞子3~4g 山药(麸炒)3.8~5g 茯苓3~4g 发酵虫草菌粉0.75~1g 芡实3~4g 牡蛎(煅)0.99~1.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其内容物为深灰色的粉末;气香,味淡。

【功能与主治】

益肾壮骨,补血益精。用于骨质疏松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粒装0.33g。

【贮藏】

密封。

滇白珠糖浆(1)

【处方】

透骨香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液体;味甜、微涩。

【功能与主治】

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用于眩晕痰瘀交阻证,症见头晕、胸闷、腹胀、舌暗苔腻、脉弦滑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

【规格】

每瓶装100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滇桂艾纳香胶囊(4)

【处方】

滇桂艾纳香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用于瘀血阻滞,月经过多,经期过长,产后恶露不绝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25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滇桂艾纳香片〈1〉。

滇女金丸(1)

【处方】

黄芪(炙)熟地黄 川芎 香附(醋制)三七(熟)白术 杜仲(盐制)陈皮 砂仁 小茴香(盐制)益母草 地榆 牛膝 荆芥(炒)木香 白芍(酒制)山药 党参 续断(酒制)阿胶珠 当归 茯苓 桑寄生 麦冬 海螵蛸 益智仁(盐制)肉苁蓉 延胡索(醋制)白薇 黄芩 艾叶(醋炙)丁香 肉桂 酸枣仁(炒)甘草(炙)椿皮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水蜜丸;味甜、微苦、略麻辣。

【功能与主治】

补肾养血,调经止带。用于肾亏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带下量多,腰腿酸软,小腹疼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g,一日2次。

【规格】

每袋装5g。

【贮藏】

密封。

颠茄片(53)

【处方与剂量】

颠茄浸膏30~150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浅棕色或棕色片。

【功能与主治】

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30mg,一日30~90mg;极量,一次50mg,一日150mg。

【规格】

每片含颠茄浸膏10mg。

【贮藏】

密封。

【禁忌】

青光眼患者禁用。

【其他剂型】

颠茄口腔崩解片〈1〉。

癫狂龙虎丸(1)

【处方】

牛黄 巴豆霜 白矾 朱砂

【性状】

本品为朱红色的糊丸;气微,味辛、苦。

【功能与主治】

攻邪祛痰,开窍醒神,镇惊安神。用于痰迷心窍,神识皆乱,叫骂不寐,毁物殴人,或精神抑郁,哭笑无常。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丸,重症一次10丸;或遵医嘱。

【规格】

每100丸重3g。

【贮藏】

密闭,防潮。

【注意】

忌食猪肉。

【禁忌】

孕妇及体虚者禁用。

癫狂马宝散(1)

【处方】

马宝 琥珀 龙涎香 珍珠(豆腐炙)人工牛黄

【性状】

本品为灰白色的粉末;气微香,味甘、咸、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镇静安神。用于痰热蒙闭心窍引起的精神错乱,疯狂打闹,躁动不安,羊痫疯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0.5~1g,一日2次。

【规格】

每瓶装1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

孕妇禁用。

癫痫康胶囊(1)

【处方与剂量】

天麻0.6g 石菖蒲1.5g 僵蚕0.9g 胆南星0.9g 川贝母0.3g 丹参0.99g 远志0.9g 全蝎0.6g 麦冬0.9g 淡竹叶0.6g 生姜0.6g 琥珀0.3g 人参0.3g 冰片0.1g 人工牛黄0.1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棕色的粉末;气清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

镇惊息风,化痰开窍。用于癫痫风痰闭阻,痰火扰心,神昏抽搐,口吐涎沫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

癫痫宁片(1)

【处方与剂量】

马蹄香3~6g 牵牛子1.2~2.4g 钩藤1.2~2.4g 石菖蒲3~6g 甘松1.2~2.4g 千金子90mg~0.18g 薄荷脑1.8~3.6mg 缬草3.7~7.4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特异,味苦。

【功能与主治】

豁痰开窍,息风安神。用于风痰上扰癫痫症,发作时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喉中痰鸣,口吐涎沫或眼目上视,少倾清醒等症;或用于癔症、失眠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

【规格】

每片相当于原药材3g。

【贮藏】

密封。

癫痫平片(1)

【处方与剂量】

石菖蒲2.1~3g 僵蚕0.54~0.76g 全蝎0.54~0.76g 蜈蚣0.36~0.5g 石膏7.1~9.9g 白芍2.1~2.9g 磁石(煅)3~4.2g 牡蛎(煅)1.1~1.5g 猪牙皂1.1~1.5g 柴胡2.1~2.9g 硼砂0.7~0.9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片,或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气香,味微咸。

【功能与主治】

豁痰开窍,平肝清热,息风定痫。用于风痰闭阻所致的癫痫。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7片,一日2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规格】

每片重0.3g。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癫痫平胶囊〈2〉。

点舌丸(1)

【处方】

西红花 红花 雄黄 蟾酥(制)乳香(制)没药(制)血竭 沉香 硼砂 蒲公英 大黄 葶苈子 穿山甲(制)人工牛黄 人工麝香 珍珠 熊胆 蜈蚣 金银花 朱砂 冰片

【性状】

本品为朱红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深黄色至黄棕色;味苦凉、微麻舌。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各种疮疡初起,无名肿毒,疔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规格】

每10丸重1.25g。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貂油治裂软膏(1)

【处方与剂量】

貂油20mg 藏茄流浸膏0.1ml  樟脑5mg 维生素E 5mg(每克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乳白色至淡棕色软膏。

【功能与主治】

润肤治裂。用于冻疮早期皮肤红肿。

【用法与用量】

外用。涂患处。

【规格】

①每盒装50g;②每支装60g。

【贮藏】

密闭。

【注意】

变质有酸败气味者忌用。

【禁忌】

冻疮破溃者忌用。

吊筋药(1)

【处方与剂量】

栀子7.8g 红花0.98g 苦杏仁2g 桃仁2.4g 芥子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红黄色带白点的粗粉;稍有油腻气。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用于内气扭伤,局部肿痛。

【用法与用量】

外用。用白酒和面粉或鸡蛋清调敷患处,或敷于手心和足心处,一次15g。

【规格】

①每瓶装30g;②每袋装500g。

【贮藏】

密闭,防潮。

【注意】

本品系外用药,不可口服。

跌打按摩药膏(2)

【处方与剂量】

樟脑77mg 薄荷脑43mg 水杨酸苯酯35mg 辣椒松节油提取物33mg(每克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微黄色至淡橙红色的半透明条状固体。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止痛解痉。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软组织劳损,风湿性关节痛。

【用法与用量】

外用。取适量涂搽患处,一日2~4次。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跌打榜药酒(1)

【处方】

三七 无名异 土鳖虫 鸡骨香 泽兰 薄荷 木鳖子 荜澄茄 栀子 独角莲 三棱 草乌 洋金花南刘寄奴 芥子 莪术 红花 姜黄 甘草 假蒟 山柰 徐长卿 重楼 油松节 大黄 朱砂根 虎杖 九里香 驳骨丹 大茶药 小罗伞 鹰不泊 两面针 肉桂 田基黄 乌药 韩信草 骨碎补 生天南星 火炭母 赤芍 苏木桃仁 当归 鹅不食草 功劳木 膜叶槌果藤 樟脑 蛤爪草 生姜 黑老虎根 自然铜 高良姜 麝香壳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

【功能与主治】

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积瘀肿痛。

【用法与用量】

外用。涂搽患处。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跌打风湿酒(3)

【处方与剂量】

五加皮87mg 红花69mg 骨碎补0.14g 细辛51mg 桂枝51mg 地黄69mg 宽筋藤0.14g 千斤拔0.14g 当归69mg 莪术84mg 怀牛膝69mg 栀子69mg 九里香0.28g 过江龙0.28g 枫荷桂0.14g 陈皮51mg 泽兰69mg 苍术51mg 麻黄36mg 木香51mg 羊耳菊0.14g 海风藤0.14g 甘草87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苦、甘。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撞伤,风寒湿痹,积瘀肿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ml,一日2次;外用搽患处。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禁忌】

孕妇禁用。

跌打风湿药酒(3)

【处方与剂量】

三棱(醋制)30~48mg 乳香48~77mg 没药48~77mg 川芎(酒蒸)36~58mg 当归48~77mg 莪术30~48mg 皂角刺36~58mg 骨碎补30~48mg 牡丹皮30~48mg 威灵仙48~77mg 赤芍30~48mg 五灵脂48~77mg 薏苡仁48~77mg 桂枝48~77mg 羌活48~77mg 独活36~58mg 木瓜42~67mg 防己30~48mg 白鲜皮30~48mg 秦艽30~48mg 防风30~48mg 补骨脂42~67mg 杜仲42~67mg 巴戟天36~58mg 天麻(制)42~67mg续断24~38mg 牛膝42~67mg 半夏(制)30~48mg 川乌(制)42~67mg 香附(四制)19~30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苦、辛辣。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风,化瘀止痛。用于跌打撞伤,积瘀肿痛,手脚麻痹。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16ml,一日2次,饭前服;外用可涂搽患处。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孕妇勿服,勿搽腹部。

跌打红药片(14)

【处方与剂量】

三七0.4g 红花96mg 当归96mg 川芎96mg 白芷96mg 土鳖虫96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味甜、微辛、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止痛,祛瘀生新。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瘀血肿痛,风湿麻木。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2次;儿童减半。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经期停服。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跌打红药胶囊〈6〉。

跌打化瘀散(1)

【处方与剂量】

三七0.16g 血竭46mg 桃仁24mg 大黄70mg 三棱78mg 莪术78mg 乳香94mg 没药94mg延胡索94mg 细辛24mg 肉桂78mg 土鳖虫78mg 自然铜(煅)94mg 骨碎补0.12g 杜仲94mg 牛膝0.12g 川芎94mg 当归94mg 地黄94mg 枸杞子78mg 独活94mg 羌活94mg 秦艽0.12g 冰片2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凉。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外用。一次2g,用白酒适量调成稀糊状,包敷患处,用敷料固定,每日用白酒湿润,每3日换药1次。

【规格】

每袋装2g。

【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注意】

孕妇慎用。

【禁忌】

皮肤破损处忌用。

跌打活血散(21)

【处方与剂量】

红花1.3g 当归0.6g 血竭0.14g 三七0.21g 骨碎补(烫)0.6g 续断0.6g 乳香(炒)0.6g 没药(炒)0.6g 儿茶0.41g 大黄0.41g 冰片41mg 土鳖虫0.4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至红褐色的粉末;气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闪腰岔气。

【用法与用量】

口服,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次3g,一日2次。外用,以黄酒或醋调敷患处。

【规格】

每袋(瓶)装3g。

【贮藏】

密封。

【注意】

皮肤破伤处不宜敷。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跌打活血胶囊〈1〉。

跌打扭伤灵酊(4)

【处方】

破天菜 吹风散 五味藤 桂枝 两面针 生草乌 了哥王 九龙川 大风艾 薄荷油 冰片 樟脑

【性状】

本品为淡绿褐色的澄清液体;气香。

【功能与主治】

祛风止痛,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扭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酸痛。

【用法与用量】

外用。搽患处,一日4~5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孕妇慎用。

【禁忌】

伤口禁用。

跌打扭伤散(1)

【处方与剂量】

黄毛耳草0.3g 干姜0.15g 栀子0.2g 桃仁0.2g 绒楠0.2g(每克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带有油质的粉末;气微香,味苦、微辛辣。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各种扭伤、外伤肿痛。

【用法与用量】

外用。用酒或40%乙醇调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规格】

每袋(瓶)装10g。

【贮藏】

密闭,防潮。

【注意】

外用药,勿内服。

跌打片(3)

【处方与剂量】

三七0.15~0.46g 当归78mg~0.23g 白芍0.12~0.36g 赤芍0.15~0.46g 桃仁78mg~0.23g 红花0.12~0.36g 血竭0.12~0.36g 北刘寄奴78mg~0.23g 骨碎补(烫)78mg~0.23g 续断0.78~2.3g 苏木0.12~0.36g 牡丹皮78mg~0.23g 乳香(制)0.12~0.36g 没药(制)0.12~0.36g 姜黄58mg~0.18g 三棱(醋制)0.12~0.36g 防风78mg~0.23g 甜瓜子78mg~0.23g 枳实(炒)78mg~0.23g 桔梗78mg~0.23g 甘草0.12~0.36g 木通78mg~0.23g 自然铜(煅)78mg~0.23g 土鳖虫78mg~0.2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微腥,味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闪腰岔气。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规格】

每片重0.34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跌打丸(大蜜丸〈91〉、小蜜丸〈4〉、水蜜丸〈1〉)。

跌打七厘散(1)

【处方与剂量】

人工麝香2.7~8.1mg 三七27~81mg 血竭54mg~0.16g 没药(醋制)0.11~0.33g 红花0.16~0.48g 冰片5.4~16mg 朱砂0.13~0.39g 乳香(醋制)0.18~0.54g 当归(酒制)0.27~0.81g 儿茶0.13~0.3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粉末或易松散的块状;气香,味微苦涩、辛、有清凉感。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0.5~1g,一日2~3次;亦可用酒送服。外用,调敷患处。

【规格】

每瓶(袋)装1.5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本品含朱砂,不宜长期服用;②儿童一般不宜使用,对高热急惊患者要严格控制疗程;③服用本品超过1周者应检查血、尿中的汞、砷、铅离子浓度,检查肝、肾功能,超过规定限度者立即停用。

【禁忌】

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患处溃疡者忌用。

【其他剂型】

跌打七厘片〈2〉。

跌打伤科酒(1)

【处方】

九节茶 泽兰 牛大力 毛麝香 大驳骨 徐长卿 两面针 山白芷 宽筋藤 黑老虎根 山桂花根 大叶紫珠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苦、涩。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积瘀肿痛,筋骨扭伤。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3次。外用,搽于患处。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禁忌】

孕妇禁用。

跌打生骨颗粒(1)

【处方与剂量】

战骨4g 肿节风4g 自然铜0.75g 丹参3g 延胡索3g 牛膝1g 杜仲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微,味微苦、涩。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用于骨折。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1次。

【规格】

每袋装10g。

【贮藏】

密封。

【注意】

骨折早期整复,有效固定后再服药。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跌打生骨片〈1〉、跌打生骨胶囊〈2〉。

跌打损伤散(4)

【处方与剂量】

当归1.1g 红花0.88g 骨碎补(烫)0.88g 苏木0.44g 儿茶0.55g 续断0.88g 自然铜(煅)0.55g 大黄0.55g 桃仁(炒)0.33g 阴行草0.55g 雄黄0.33g 栀子0.88g 白芷0.55g 威灵仙0.55g 冰片0.22g 方海0.55g 琥珀0.2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粉末;气凉,味苦、微辛。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扭伤、挫伤、瘀血疼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包,一日2次,黄酒为引。

【规格】

每包装5g。

【贮藏】

密闭,置干燥处。

【禁忌】

孕妇禁用。

跌打损伤丸(9)

【处方与剂量】

大黄(醋制)0.84~1.3g 刘寄奴0.42~0.63g 红花0.31~0.47g 当归0.31~0.47g 香附(制)0.31~0.47g 莪术(醋制)0.2~0.31g 青皮0.2~0.31g 枳实(炒)0.2~0.31g 川芎0.2~0.31g 降香0.2~0.31g 赤芍0.2~0.31g 槟榔0.2~0.31g 自然铜(煅)0.1~0.16g 延胡索(制)0.1~0.16g 牛膝0.31~0.47g 桃仁0.42~0.63g 苏木0.2~0.31g 土鳖虫(酒润)0.2~0.31g 威灵仙0.2~0.31g 三棱0.2~0.3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或黑色的小蜜丸;味先甜后苦涩。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规格】

每5丸重1g。

【贮藏】

密封。

【注意】

月经期停服。

【禁忌】

孕妇禁用。

跌打万花油(2)

【处方与剂量】

野菊花9.1mg 乌药2.4mg 水翁花6mg 徐长卿2.4mg 大蒜4.8mg 马齿苋2.4mg 葱4.8mg金银花叶2.4mg 黑老虎4.8mg 威灵仙2.4mg 木棉皮2.4mg 土细辛2.4mg 葛花4.4mg 声色草2.4mg 伸筋藤3.2mg 蛇床子2.4mg 铁包金3.2mg 倒扣草2.4mg 苏木3.2mg 大黄2.4mg 山白芷3.2mg 朱砂根2.4mg 过塘蛇3.2mg 九节茶2.4mg 地耳草3.2mg 一点红2.4mg 两面针3.2mg 泽兰2.4mg 红花3.2mg 谷精草2.4mg土田七3.2mg 木棉花4.4mg 鸭脚艾2.4mg 防风2.4mg 侧柏叶2.4mg 马钱子2.4mg 大风艾2.4mg 腊梅花2.4mg 墨旱莲1.6mg 九层塔1.6mg 柳枝1.6mg 栀子1.6mg 蓖麻子1.6mg 三棱(醋制)1.6mg 辣蓼1.6mg莪术(制)1.6mg 大风子(仁)1.6mg 荷叶1.6mg 卷柏1.6mg 蔓荆子1.6mg 皂角1.4mg 白芷1.4mg 骨碎补0.8mg 桃仁0.8mg 牡丹皮0.8mg 川芎(制)0.8mg 化橘红0.8mg 青皮0.8mg 陈皮0.8mg 白及0.8mg 黄连0.8mg 赤芍0.8mg 蒲黄0.8mg 苍耳子0.8mg 生天南星0.6mg 紫草茸0.6mg 白胡椒0.4mg 香附(制)0.4mg肉豆蔻0.4mg 砂仁0.4mg 紫草0.4mg 羌活0.4mg 草豆蔻0.4mg 独活0.4mg 干姜0.4mg 荜茇0.4mg 枫香脂3.2mg 冰片3.8mg 薄荷油6.4mg 松节油5.7mg 水杨酸甲酯3.8mg 樟脑油3.2mg 桉油2.4mg 丁香罗勒油1.7mg 肉桂油0.16mg 茴香油1.6mg(每毫升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油状液体;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

止血止痛,消炎生肌,消肿散瘀,舒筋活络。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撞击扭伤,刀伤出血,烫伤等症。

【用法与用量】

外用。搽敷患处。

【规格】

每瓶装①10ml;②15ml;③25ml;④50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本品可能引起瘙痒、刺痛、皮疹(如红斑、丘疹、水疱)等,可致过敏性皮炎,极个别有全身不适。本品为外用药,严禁内服。

【禁忌】

①孕妇禁用;②婴幼儿禁用;③皮肤破溃、皮损或感染处禁用;④对本品及所含的成分(包括辅料)过敏者禁用。

跌打药酒(4)

【处方】

当归 赤芍(制)刘寄奴 三棱(制)土鳖虫(制)三七 红花 泽泻 泽兰 川芎(制)牡丹皮 桃仁莪术(制)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澄清液体;气香。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酸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外用,搽患部。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跌打镇痛膏(1)

【处方】

土鳖虫 生草乌 马钱子 大黄 降香 两面针 黄芩 黄柏 虎杖 冰片 薄荷素油 樟脑 水杨酸甲酯 薄荷脑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片状橡胶膏,久置后膏背面有轻微泛黄;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

活血止痛,散瘀消肿,祛风胜湿。用于急、慢性扭挫伤,慢性腰腿痛,风湿关节痛。

【用法与用量】

外用。贴患处。

【规格】

每贴①10cm×7cm;②10cm×400cm。

【贮藏】

密封。

【注意】

本品可能引起瘙痒、刺痛、皮疹(如红斑、丘疹、水疱)等。

【禁忌】

①孕妇禁用;②婴幼儿禁用;③皮肤破溃、皮损或感染处禁用;④对本品及所含的成分(包括辅料)过敏者禁用;⑤对橡胶膏过敏者禁用。

跌打止痛片(1)

【处方与剂量】

菊三七(制)1.6~2.6g 红花1.1~1.8g 当归1.1~1.8g 土鳖虫0.52~0.87g 马钱子(制)0.11~0.18g 合欢皮1.1~1.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芳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

【用法与用量】

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6~10片,一日3次。

【规格】

每片重0.5g(相当于原药材0.3g)。

【贮藏】

密封。

【注意】

切勿超量服用。

跌打止痛散(1)

【处方与剂量】

红花0.66g 大黄(酒制)0.44g 儿茶0.44g 三七0.44g 骨碎补(制)0.44g 乳香(炒)0.66g 马钱子(制)0.33g 当归0.66g 甜瓜子0.66g 自然铜(煅)0.66g 穿山龙0.66g 赤芍0.66g 麻黄0.3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褐色的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5g,一日2次。外敷用黄酒调敷。

【规格】

每袋装3.5g。

【贮藏】

密闭,防潮。

跌打止痛液(1)

【处方】

铁棒锤 老鹳草 祖师麻 生草乌 青风藤 透骨草 当归 川芎 芸香草油 冰片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清凉及特异的香气。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用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肌肉筋脉瘀血肿痛。

【用法与用量】

外用。将患处洗净,涂搽,一日3次,一次2~5ml(或适量),按摩至发热。

【规格】

每瓶装①20ml;②50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严禁入口,严防触及眼、鼻、口腔等黏膜处,皮肤损伤处不宜使用。

【禁忌】

孕妇及对乙醇过敏者忌用。

跌伤灵贴膏(4)

【处方】

运动创伤浸膏 乳香(制)没药(制)薄荷脑 樟脑 冰片 水杨酸甲酯

【性状】

本品为淡红棕色的片状橡胶膏;具特异芳香气。

【功能与主治】

活血止痛,祛瘀生新。用于各类闭合性运动创伤,如肌肉、韧带、关节损伤。

【用法与用量】

贴患处。

【规格】

①4cm×6cm;②5cm×6.5cm;③7cm×10cm;④10cm×16cm。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孕妇慎用;用后奇痒及出现红疹时停用。

丁公藤风湿药酒(3)

【处方与剂量】

丁公藤4.8~11g 桂枝0.14~0.32g 麻黄0.18~0.4g 羌活14~32mg 当归14~32mg 川芎14~32mg 白芷14~32mg 补骨脂14~32mg 乳香14~32mg 猪牙皂14~32mg 陈皮62mg~0.14g 苍术14~32mg 厚朴14~32mg 香附14~32mg 木香14~32mg 枳壳94mg~0.21g 白术14~32mg 山药14~32mg 黄精38~86mg菟丝子14~32mg 小茴香14~32mg 苦杏仁14~32mg 泽泻14~32mg 五灵脂14~32mg 蚕沙30~68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红棕色溶液;气香,味微苦、甘。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3次。外用搽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搽患处。

【规格】

每瓶装500ml。

【贮藏】

密封。

【注意】

孕妇禁内服,可外搽患处,但忌搽腹部。

丁公藤注射液(7)

【处方】

丁公藤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

驱风,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ml,一日1~2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支装2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禁忌】

孕妇禁用。

丁桂儿脐贴(1)

【处方与剂量】

丁香0.67g 肉桂0.44g 荜茇0.2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圆形软膏;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

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外用。贴于脐部,一次1贴,每24小时换药1次。

【规格】

每贴重1.6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脐部皮肤有炎症者或皮肤过敏者慎用;用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丁桂温胃散(1)

【处方与剂量】

丁香0.3~0.75g 肉桂0.3~0.7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

【功能与主治】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性胃脘痛及寒性腹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0.6~1.5g。外用,将药粉少许,放于膏药中,贴患处。

【规格】

①每袋装500g;②每盒装6g。

【贮藏】

密闭,防潮。

【其他剂型】

丁桂温胃胶囊〈1〉。

丁蔻理中丸(2)

【处方与剂量】

丁香0.85g 豆蔻0.85g 党参2.5g 白术(麸炒)2.5g 干姜2.5g 甘草(炙)2.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大蜜丸;气香,味辛、苦、微甘甜。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补脾健胃。用于脾胃虚寒,脘腹挛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每丸重6g。

【贮藏】

密封。

【注意】

忌食生冷、油腻。

【禁忌】

感冒发热者禁用。

【其他剂型】

丁蔻理中丸(水丸)〈16〉。

丁硼乳膏(7)

【处方与剂量】

丁香罗勒油(相当于丁香酚)21~28mg 硼砂75mg~0.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白色乳膏;有类似于丁香的香气。

【功能与主治】

消炎止痛。用于急、慢性牙髓炎,牙龈炎,牙龈溢脓、红肿,口腔炎等。

【用法与用量】

涂患处或涂在牙刷上刷牙。一次1g(乳膏长度1~1.5cm),一日3~4次,在口中滞留3~5分钟后清水漱口。

【规格】

每支装①36g;②65g。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坏死性牙龈炎或急性牙龈炎患者不宜采用刷牙方法,可将乳膏涂搽患处。

【禁忌】

对硼砂、丁香油及丁香酚过敏者禁用。

丁细牙痛胶囊(1)

【处方】

丁香叶 细辛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色至黄褐色的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疏风止痛。用于风火牙疼,症见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齿龈肿痛,得凉痛轻;口渴喜饮,便干溲黄。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日3次,一次4粒,饭后用白开水送服,疗程为7天。

【规格】

每粒装0.45g。

【贮藏】

密封,防潮。

【注意】

有空腹服用后出现轻度胃部不适感。

丁香风油精(3)

【处方与剂量】

桉油0.46g 丁香酚0.15g 薄荷油0.12g 樟脑10mg 香精油0.1g 叶绿素1mg(每克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淡绿色的油状液体;气特异,味凉而辣。

【功能与主治】

清凉散热,止痛止痒。用于感冒头痛、蚊虫蜇咬、晕船晕车,亦可用于龋齿止痛。

【用法与用量】

外用。涂搽于太阳穴或患处,一日2~3次。治疗龋齿痛时,可蘸以小棉球,嵌入蛀牙内。

【规格】

每瓶装3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定搐化风丸(1)

【处方与剂量】

全蝎0.29g 僵蚕(炒)0.14g 蝉蜕0.14g 防风0.14g 羌活0.14g 麻黄14mg 桔梗78mg 半夏(制)0.14g 黄连87mg 大黄0.15g 甘草87mg 人工牛黄9.6mg 朱砂48mg 人工麝香1.4mg 冰片9.6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朱红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镇惊,散风化痰。用于小儿脏腑积热,关窍闭塞引起的急热惊风、痰涎壅盛、昏睡、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二目直视。

【用法与用量】

薄荷、钩藤汤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1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

每丸重1.5g。

【贮藏】

密封。

定喘膏(2)

【处方】

血余炭 洋葱 附子 生川乌 天南星(制)干姜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或纸上的黑膏药。

【功能与主治】

温阳祛痰,止咳定喘。用于阳虚痰阻所致的咳嗽痰多、气急喘促、冬季加重。

【用法与用量】

温热软化,外贴肺俞穴。

【规格】

每张净重①10g;②20g。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定喘止咳糖浆(1)

【处方与剂量】

麻黄3g 杏仁3.9g 厚朴3g 陈皮3g 柴胡2.1g 紫苏叶3g 甘草2.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澄清黏稠液体;气芳香,味甜。

【功能与主治】

宣肺平喘,理气止咳。用于风寒喘咳、胸腹胀满,亦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ml,一日2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贮藏】

密封。

【禁忌】

风热喘咳、口渴苔黄者忌用。

【其他剂型】

定喘止咳胶囊〈2〉。

定喘止嗽丸(1)

【处方与剂量】

罂粟壳1.8g 石膏0.88g 麻黄0.88g 苦杏仁(炒)0.88g 陈皮0.88g 五味子(醋制)0.7g 砂仁0.45g 甘草0.88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甜而微辛。

【功能与主治】

润肺,定喘,止嗽。用于阴虚肺热,久嗽痰喘,胸满呕逆,咳痰稠黏,夜卧不安,烦躁口渴。

【用法与用量】

梨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禁忌】

感冒咳嗽者禁用。

【其他剂型】

定喘止嗽丸(水蜜丸)〈1〉。

定坤丹(2)

【处方与剂量】

人参0.22g 鹿茸(酒制)0.22g 熟地黄1g 当归(酒制)1g 西红花32mg 红花0.29g 三七0.28g 阿胶0.22g 鹿角霜0.54g 白芍(酒制)0.32g 枸杞子0.32g 益母草54mg 鸡血藤膏0.28g 五灵脂(醋制)54mg 茯苓44mg 白术(土炒)0.32g 茺蔚子54mg 川芎(姜炙)32mg 香附(醋制)54mg 柴胡44mg 乌药32mg 延胡索(醋制)54mg 黄芩(酒制)22mg 砂仁22mg 杜仲(炭)44mg 姜炭44mg 细辛16mg 川牛膝32mg肉桂22mg 甘草(炙)54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甘后苦、涩。

【功能与主治】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用法与用量】

口服;①一次1丸,一日2次(每丸重6g);②一次0.5~1丸,一日2次(每丸重10.8g)。

【规格】

每丸重①6g;②10.8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本品含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定期复查肾功能;②伤风感冒时停服;③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禁忌】

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定坤丹口服液〈1〉。

定坤丹(10)

【处方】

红参 鹿茸 西红花 三七 白芍 熟地黄 当归 白术 枸杞子 黄芩 香附 茺蔚子 川芎 鹿角霜阿胶 延胡索等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先甜而后苦、涩。

【功能与主治】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0.5~1丸,一日2次。

【注意】

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伤风感冒时停服。

【规格】

每丸重10.8g。

【贮藏】

密封。

定心丸(2)

【处方与剂量】

党参0.28g 茯苓0.56g 地黄0.56g 麦冬0.56g 柏子仁0.84g 石菖蒲0.56g 甘草(炙)0.28g 远志0.56g 酸枣仁0.56g 黄芩0.28g 当归0.56g 五味子0.14g 琥珀0.14g 朱砂0.12g 虫白蜡0.14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辛。

【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烦躁失眠,健忘怔忡,惊悸多梦。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每丸重6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定心丸(水蜜丸)〈3〉。

定眩丸(1)

【处方】

地黄 牡丹皮 钩藤 茯苓 山药 山茱萸 当归 珍珠母 菊花 僵蚕(炒)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甘、苦、微寒。

【功能与主治】

滋补肝肾,清热化痰。用于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心悸失眠,手面麻木,潮热盗汗,痰多胸闷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闭,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东方活血膏(1)

【处方】

生川乌 生草乌 红花 川芎 乳香(制)没药(制)羌活 独活 穿山甲(制)当归 血竭 全蝎 自然铜 天麻 狗骨 木鳖子 黑木耳 雄黄 白矾 檀香 冰片 金银花 石膏 蘑菇 金针菇 儿茶 细辛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膏药。

【功能与主治】

驱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肩臂腰腿疼痛、肢体麻木。

【用法与用量】

外用。用少许白酒或乙醇搓搽患处至局部有微热感,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每贴膏药贴7天。

【规格】

每张净重10g。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

孕妇、丹毒患者禁用。

东方胃药胶囊(1)

【处方】

柴胡 黄连 香附 白芍 法落海 枳实 大黄 延胡索 川芎 地黄 牡丹皮 吴茱萸 薤白 木香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的颗粒和粉末;味苦。

【功能与主治】

舒肝和胃,理气活血,清热止痛。用于肝胃不和,瘀热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嗳气、吞酸、嘈杂、饮食不振、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以及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闭,防潮。

【注意】

①忌食辛辣、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②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③本品不宜久服,服药3天后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④孕妇慎用;⑤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过敏体质者慎用;⑦痰热壅肺者慎用。

【禁忌】

①肺心病急性期应配合其他治疗手段;②对本品过敏者、咳喘兼外感患者禁用。

东乐膏(1)

【处方】

大黄 马钱子浸膏 乳香 没药 冰片 玄明粉

【性状】

本品为淡咖啡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扭伤、挫伤所致的腰腿痛,关节肿痛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用法与用量】

将皮肤洗净擦干,贴于患处或痛点。每日换药1次,7日为1个疗程。

【规格】

6cm×9cm。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本品可能引起瘙痒、刺痛、皮疹(如红斑、丘疹、水疱)等,极少数人有橡胶过敏反应。

【禁忌】

①孕妇禁用;②婴幼儿禁用;③皮肤破溃、皮损或感染处禁用,开放性损伤禁用;④对本品及所含的成分(包括辅料)过敏者禁用;⑤对橡胶膏过敏者禁用。

东梅止咳颗粒(1)

【处方与剂量】

桑叶3.7~7.5g 东风桔5.3~11g 枇杷叶3.7~7.5g 水蜈蚣3.7~7.5g 岗梅3.7~7.5g 土牛膝3.7~7.5g 甘草0.5~0.9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祛痰,止咳,疏风清热。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多痰,支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1g,一日1~2次。

【规格】

每袋装11g。

【贮藏】

密封。

东山感冒片(1)

【处方与剂量】

山芝麻2~2.8g 东风桔1~1.4g 鬼针草3.7~4.9g 三叉苦2.8~3.7g 岗梅2.6~3.5g 葫芦茶2~2.8g 羊耳菊1.9~2.5g 对乙酰氨基酚0.45~0.6g 马来酸氯苯那敏9~12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规格】

每片重0.32g(含对乙酰氨基酚50m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器及高空作用等;②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对解热镇痛药过敏者慎用。

【禁忌】

素体阳盛者、感冒初期及实热证者禁用。

冬白梅片(3)

【处方与剂量】

天冬0.75g 麻黄(蜜制)0.38g 乌梅0.75g 防风0.56g 五味子0.75g 黄芩0.75g 白果仁0.75g 平贝母0.7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微,味微苦、酸。

【功能与主治】

敛肺定喘,止咳化痰。用于气管炎咳痰黄白相兼,肺寒化热,寒热错杂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

【贮藏】

密封。

【禁忌】

糖尿病患者禁用。

冬凌草片(9)

【处方与剂量】

冬凌草18~4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绿棕色至绿褐色或棕色至棕褐色;味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咽止痛。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声嘶;扁桃体炎、咽炎、口腔炎见上述症候者及癌症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5片,一日3次。

【规格】

①薄膜衣片每片重0.26g;②糖衣片片芯重0.25g。

【贮藏】

密封。

【禁忌】

①有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者禁用;②孕妇禁用;③无瘀血证者禁用;④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其他剂型】

冬凌草胶囊〈5〉、冬凌草糖浆〈9〉、冬凌草滴丸〈1〉。

冬青补汁(1)

【处方与剂量】

女贞子(酒制)5.4g 金樱子肉5.4g 大枣5.4g 桑椹2.7g 菟丝子1.4g 黄精(蒸制)1.4g 锁阳0.96g 熟地黄0.96g 胡芦巴0.96g 淫羊藿0.96g 五味子0.4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黏稠液体;味甜。

【功能与主治】

温补肝肾,滋阴益精。用于肝肾不足,头昏目眩,小便频繁,腰膝酸软,高血压,神经衰弱。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g,一日3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禁忌】

经期、妊娠期患者禁用。

冬茸补肾胶囊(1)

【处方与剂量】

人参0.4g 淫羊藿0.8g 冬虫夏草40mg 巴戟天(盐制)0.16g 肉苁蓉(酒制)0.16g 阳起石(煅)80mg 仙茅(酒制)0.2g 锁阳40mg 雄蚕蛾0.12g 黄芪(炙)0.2g 狗肾(炒制)80mg 驴肾(炒制)0.2g 羊肾(炒制)0.12g 鹿茸(酒制)40mg 熟地黄80mg 枸杞子0.2g 鹿角胶0.24g 山药(麸炒)0.12g 五味子(醋制)60mg 甘草80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褐色的粉末;气微香,味淡。

【功能与主治】

补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面色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急,大便溏泻,精神倦怠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

【规格】

每粒装0.4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高血压患者慎用,不宜久服。

【禁忌】

孕妇及月经期禁用。阴虚火旺、下焦湿热者忌用。

冬菀止咳颗粒(1)

【处方】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法半夏 辛夷 苍耳子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宣肺止咳。用于风寒袭肺证,症见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咽痒、恶寒、发热等;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5g。

【贮藏】

密封,防潮。

【禁忌】

寒性咳喘禁用。

冻疮未溃膏(7)

【处方】

干辣椒 樟脑 颠茄流浸膏

【性状】

本品为土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具辛辣感。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用于未溃冻疮。

【用法与用量】

贴患处。

【规格】

①5cm×7cm;②7cm×10cm。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禁忌】

对花粉过敏者禁用。

冻疮消酊(4)

【处方与剂量】

桂皮油6μl  红花80mg 冰片40mg 樟脑0.12g(每毫升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黄色的澄明液体;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痰,止痒止痛,消肿。用于冻疮、压疮。

【用法与用量】

外用。搽患处,每日数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禁内服;勿涂搽皮肤溃烂处。

【禁忌】

糖尿病及忌糖患者禁用。

冻干蜂王浆胶囊(11)

【处方】

蜂王浆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乳白色至淡黄色的颗粒和粉末;具蜂王浆特有的香气,味酸涩、辛辣、微甜;极易吸湿。

【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血,补虚扶正。用于气血不足,身体衰弱,倦怠食少,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8粒(0.125g/粒)或2~4粒(0.25g/粒)或1~2粒(0.5g/粒),一日1~2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粒装①0.125;②0.25g;③0.5g。

【贮藏】

密封,冷藏。

【注意】

过敏体质者慎用。

【其他剂型】

冻干蜂王浆散〈3〉。

冻可消搽剂(1)

【处方与剂量】

辣椒流浸膏30μl  干姜50mg 樟脑80mg 冰片20mg(每毫升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的液体;有冰片、樟脑的特异臭气。

【功能与主治】

辛温驱寒,温通血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未溃烂的冻疮。

【用法与用量】

外用。温水洗后取适量搽于患处,一日1~2次。

【贮藏】

密封,遮光。

【注意】

不可内服。

【禁忌】

实证、热证患者禁用,皮肤破损处禁用。

洞天长春膏(1)

【处方】

党参 黄芪(炙)熟地黄 狗脊(制)女贞子 覆盆子 何首乌(制)牛膝 当归 陈皮 南沙参 杜仲(盐制)川芎 百合 茯苓 山药 白术(麸炒)甘草(炙)泽泻 白芍(麸炒)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稠膏半流体;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健脾开胃,养肺生津。用于体质虚弱,病后亏损,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15g,一日1~2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偶见局部充血、发痒、丘疹样皮疹,停药后自行消失。

【禁忌】

开放性损伤者禁用。

都梁丸(1)

【处方与剂量】

白芷(酒炖)10g 川芎2.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浅黄色至棕黄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辛、苦。

【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用于风寒瘀血阻滞脉络所致的头痛,症见头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遇风寒诱发或加重。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注意】

忌食辛辣食物。

【其他剂型】

都梁软胶囊〈1〉、都梁滴丸〈2〉。

【临床报道】

都梁软胶囊联合氟桂利嗪与单独使用氟桂利嗪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疗效:将64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每日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都梁软胶囊联合氟桂利嗪组(治疗组)32例,单用氟桂利嗪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都梁软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39%,较对照组的65.62%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头痛程度的缓解上优于对照组(P<0.05)[梅海云,胡法富,周秀丽,等.都梁软胶囊联合氟桂利嗪预防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9):2302-2304]。

独活寄生合剂(2)

【处方与剂量】

独活4.4~5.9g 桑寄生2.9~3.9g 秦艽2.9~3.9g 防风2.9~3.9g 细辛2.9~3.9g 当归2.9~3.9g 白芍2.9~3.9g 川芎2.9~3.9g 熟地黄2.9~3.9g 杜仲(盐制)2.9~3.9g 川牛膝2.9~3.9g 党参2.9~3.9g 茯苓2.9~3.9g 甘草2.9~3.9g 桂枝2.9~3.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

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用于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规格】

每瓶装①20ml;②100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孕妇慎用。

【禁忌】

肾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

【其他剂型】

独活寄生颗粒〈1〉、独活寄生丸(大蜜丸〈22〉、水蜜丸〈1〉)。

独活止痛搽剂(3)

【处方与剂量】

独活挥发油10mg(每毫升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微黄色的澄清液体;具独活挥发油的特异香气。

【功能与主治】

止痛,消肿,散瘀。用于小关节挫伤,韧带、肌肉拉伤及风湿痛等。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涂搽患处,一日2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独角膏(4)

【处方】

白附子 乳香 没药 附子 红花 阿魏 白及 五倍子 樟脑 木鳖子 血竭 紫草 炮山甲 当归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或纸上的黑膏药;气腥,味臭。

【功能与主治】

化毒消肿,活血止痛。用于疔毒恶疮,瘰疬鼠疮等。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贴敷患处。

【规格】

每张净重5g。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独角莲膏(2)

【处方与剂量】

白附子0.91g(每张含药量)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或纸上的黑褐色膏药。

【功能与主治】

消肿拔毒。用于疔毒疮疖,手足皲裂。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

每张净重5g。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独圣活血片(2)

【处方与剂量】

三七1.5g 香附(四炙)3g 当归2.5g 延胡索(醋制)3.8g 鸡血藤5g 大黄1.3g 甘草0.7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苦、辛。

【功能与主治】

活血消肿,理气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胀及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规格】

①薄膜衣片每片重0.41g;②糖衣片片芯重0.4g。

【贮藏】

密封。

【禁忌】

孕妇禁用。

独一味片(3)

【处方与剂量】

独一味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或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深棕色;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后的刀口疼痛、出血,外伤骨折,筋骨扭伤,风湿痹痛以及崩漏、痛经、牙龈肿痛、出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7日为1个疗程;或必要时服。

【规格】

①薄膜衣片每片重0.28g;②糖衣片片芯重0.26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如胃(脘)不适、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口干等,有肝生化指标异常的病例报告;全身性反应,如疼痛、水肿、乏力、潮红、过敏反应等;皮肤,如皮疹、瘙痒等;神经系统,如头晕、头痛等;心血管系统,如心悸、胸闷等;其他,如有鼻出血、黑便、紫癜的病例报告。②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使用。③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④用药后一旦出现潮红、皮疹、瘙痒、心悸、胸闷、憋气、血压下降等可能与严重不良反应有关的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禁忌】

①对本品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②孕妇禁用。

【其他剂型】

独一味胶囊〈1〉、独一味滴丸〈5〉、独一味颗粒〈21〉、独一味丸〈2〉、独一味分散片〈11〉、独一味咀嚼片〈6〉、独一味泡腾片〈1〉、独一味软胶囊〈14〉。

杜记独角膏(1)

【处方】

独角莲 全蝎 巴豆霜 蜈蚣 密陀僧 黄连 当归 五倍子 大黄 三棱 厚朴 生川乌 香附 白芷猪牙皂 红大戟 黄柏 羌活 桃仁 莪术 生地黄 独活 麻黄 木瓜 天花粉 枳实 细辛 杏仁 蕲蛇 芫花生草乌 肉桂 槟榔 玄参 防风 蓖麻子 甘遂 穿山甲

【性状】

本品为乌黑色发亮的块状黑膏药。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解毒敛疮。用于风湿痰瘀阻络,关节肿痛、屈伸不利;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见上述症候者。亦可用于痰毒瘀阻、疮疡不敛、瘰疬痰核。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摊于布上,贴于患处。

【规格】

每块净重①10g;②50g。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杜蛭丸(1)

【处方】

杜仲(盐制)巴戟天 淫羊藿 黄芪 当归 水蛭(烫)赤芍 益母草 地黄 白薇 石菖蒲 伸筋草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水蜜丸,表面光滑;味微苦、咸。

【功能与主治】

补肾益气活血。用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斜、语言謇涩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g(25粒),一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规格】

每25粒重5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①产妇慎用;②少数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轻度恶心、胃胀。

【禁忌】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杜仲补天素片(1)

【处方与剂量】

杜仲(盐制)0.12~0.25g 菟丝子(制)0.12~0.25g 肉苁蓉0.12~0.25g 远志(制)0.12~0.25g 当归(酒制)0.12~0.25g 莲子0.12~0.25g 泽泻0.12~0.25g 牡丹皮0.12~0.25g 白芍0.12~0.25g 淫羊藿28mg黄芪0.24~0.5g 熟地黄0.24~0.5g 山药0.24~0.5g 茯苓0.24~0.5g 白术0.24~0.5g 陈皮64mg~0.13g 砂仁64mg~0.13g 女贞子56mg~0.12g 金樱子56mg~0.12g 山茱萸12~25mg 巴戟天12~25mg 柏子仁12~25mg 党参0.24~0.5g 枸杞子0.24~0.5g 甘草0.12~0.2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的片芯显深棕色;气微,味酸、微甘。

【功能与主治】

温肾养心,壮腰安神。用于腰脊酸软,夜多小便,神经衰弱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4片,一日2次。

【规格】

每片重0.27g。

【贮藏】

密封。

【注意】

感冒伤风应暂时停服。

【其他剂型】

杜仲补天素丸(水丸)〈1〉、杜仲补天素胶囊〈1〉。

杜仲补腰合剂(1)

【处方与剂量】

杜仲1~1.4g 党参0.54~0.72g 当归0.54~0.72g 枸杞子0.53~0.7g 牛膝0.54~0.72g 补骨脂0.6~0.8g 熟地黄0.78~1g 菟丝子0.54~0.72g 香菇0.54~0.72g 猪腰子32~42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澄清液体;气腥,味微咸。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益气血,强腰膝。用于腰腿疼痛,疲劳无力,精神不振,小便频数。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0~40ml,一日2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杜仲降压片(3)

【处方与剂量】

复方杜仲流浸膏2.3g 钩藤2.3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微,味涩、微苦。

【功能与主治】

补肾,平肝,清热。用于肾虚肝旺之高血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规格】

每片重0.3g。

【贮藏】

密封。

杜仲颗粒(14)

【处方】

杜仲 杜仲叶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用于肾虚腰痛,腰膝无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高血压。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2次。

【规格】

①每袋装5g;②每瓶装120g。

【贮藏】

密封。

杜仲平压胶囊(1)

【处方与剂量】

杜仲叶24~36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的颗粒及粉末;气微,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降血压,强筋健骨。用于高血压,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2~3次。

【规格】

每粒装0.3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杜仲平压片〈10〉、杜仲平压分散片〈1〉。

杜仲双降袋泡剂(1)

【处方与剂量】

杜仲叶1.4~2.1g 苦丁茶0.6~0.9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回甜。

【功能与主治】

降压,降脂。用于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

【用法与用量】

开水泡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规格】

每袋装3.5g。

【贮藏】

密封,防潮。

杜仲药酒(1)

【处方与剂量】

杜仲0.21~0.41g 白芍42~84mg 五加皮0.13~0.25g 狗脊42~84mg 熟地黄99mg~0.2g 桂枝42~84mg 党参84mg~0.17g 骨碎补42~84mg 白术84mg~0.17g 金樱子42~84mg 女贞子84mg~0.17g 鸡血藤42~84mg 淫羊藿84mg~0.17g 川牛膝42~84mg 茯苓84mg~0.17g 当归17~34mg 菟丝子42~84m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温补肝肾,补益气血,强壮筋骨,祛风除湿。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弱,风寒湿痹,阳痿早泄。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次;或遵医嘱。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

孕妇慎用。

杜仲壮骨胶囊(2)

【处方】

杜仲 人参 三七 细辛 乌梢蛇 金铁锁 川芎 当归 秦艽 独活 白术 狗骨胶 桑枝 石楠藤淫羊藿 木瓜 续断 附片 大血藤 威灵仙 寻骨风 黄芪 防风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的颗粒;气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养肝壮腰,活血通络,强健筋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腰膝疼痛,畏寒喜温。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2~4粒,12~13岁一次2~3粒,8~11岁一次1~2粒,一日3次,用酒或温开水送服。

【规格】

每粒装0.5g。

【贮藏】

密封。

【注意】

①本品含有马兜铃科植物寻骨风,不宜长期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定期复查肾功能;②儿童及老年人一般不宜使用;③服药期间停食酸冷。

【禁忌】

肾病患者、孕妇、新生儿、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其他剂型】

杜仲壮骨丸(水丸)〈1〉。

肚痛丸(3)

【处方】

豆蔻(去壳)干姜 砂仁 荜茇 厚朴(姜制)罂粟壳 肉桂 枳实(麸炒)木香 乌药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辣、略苦。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停寒气滞,腹中冷痛,胸胁胀闷,呕逆吐酸。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0粒,一日2次。

【规格】

每20粒重1g。

【贮藏】

密闭,防潮。

【注意】

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禁忌】

孕妇禁用。

断血流片(2)

【处方与剂量】

断血流41~81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苦、微涩。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及多种出血症、单纯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

【规格】

薄膜衣片每片重0.35g。

【贮藏】

密封。

【其他剂型】

断血流胶囊〈8〉、断血流颗粒〈2〉、断血流滴丸〈2〉、断血流分散片〈5〉、断血流口服液〈2〉、断血流泡腾片〈2〉、断血流软胶囊〈4〉。

盾叶冠心宁片(1)

【处方】

盾叶薯蓣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苦、微甜。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养血安神。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属气滞血瘀证,高脂血症以及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对胸闷、心悸、头晕、失眠等症有改善作用。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规格】

每片重0.16g。

【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注意】

急性发作时可加服硝酸甘油片。

多动宁胶囊(1)

【处方与剂量】

熟地黄2.7~4.5g 龟甲2.7~4.5g 远志1.8~3g 石菖蒲0.45~0.75g 山茱萸1.4~2.3g 山药1.4~2.3g 龙骨2.7~4.5g 茯苓1~1.8g 黄柏1~1.8g 僵蚕1~1.8g 化橘红0.45~0.75g(每日用量)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棕色至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微苦、微辛。

【功能与主治】

滋养肝肾,开窍,宁心安神。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儿童多动症之多动多语、冲动任性、烦急易怒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粒装0.38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