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文采风流谁得似
‘长安’大船的三层名曰雀室。这里确实是由几十个像麻雀一样小的格子间组成。
其实就是一个个囚室。用来装载战俘的房间。
三十一岁的王粲从来没受过这样的委屈。他仰头张望着高墙上的小窗,一丝月光泻下,照得他的小小空间如同阴森地府。
他在大汉也算是少年成名,才华横溢的人。出身于两世三公之家,初平四年,十七岁的王粲就受司徒征辟,被召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
后来他到荆州去投靠荆州牧刘表。建安三年,王粲替刘表撰写发兵檄文,执笔写了一篇《三辅论》,以示师出有名。旋即闻名遐迩。建安七年,刘表让王粲起草了《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劝解袁氏兄弟毋作阋墙之斗,应当联合御侮,此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有文彩,天下誉之为“词章纵横”。
建安十三年,刘表病死后,王粲力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附曹操。
本来王粲已经准备到曹营就任丞相幕府。可是家中有些事物要处理,就滞留在了荆南。就在他要去曹操江北大营就职时,周瑜的先遣部甘宁已经到达汉水,并烧毁了曹军骑兵步兵赖以渡江的所有竹筏和木筏。王粲亲眼目睹了这一切,非常吃惊。心中感觉到自己可能要目睹一场亘古未有的大战。他便悄悄记录了下战事的经过,并决定留在大江南岸,记录周瑜军的一切。
他虽然心慕曹操,但知道曹营不乏文采飞扬能记录战事经过的人,也知道曹丞相定会让这次大战的经过流传于史册。
可是东吴这边,兵少将寡,乌合之众,一旦战败,怕连个名姓都难留下。
王粲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文人士子,有责任记录下一切,为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
于是他悄悄地扮成百姓,流连于周瑜大营所在的赤壁一带。默默观察记录。
王粲有着非凡的记忆力。他不但过目不忘,还能写会画。这两天他看到周瑜的船只在江边和靠近南岸的江心频频出没,感到周瑜会有动作。尽管他觉得匪夷所思,这隆冬三九之际,顶着凛冽的西北风在江面练兵,若不是准备进攻,那是什么?他决定悄悄看看,若是有确凿的情报,他准备潜回江北向曹操报信。
本来带着两个书童已经驾着一叶扁舟准备渡江,不料周瑜早就布置了封江哨探,很快被东吴兵抓获,押解到长安船的雀室。江东的将领们并不认识他,他的行李中有大量的书籍。还有亲手画的周瑜江边布防图示。有这个证据,细作身份便确定了下来。才有吕蒙跑去报告周瑜。但直到此刻,王粲对自己的姓名仍旧守口如瓶,自称是附近的教书先生名叫王二。
周瑜走进雀室的时候,穿着黑色的披风,带着风帽。
加上室内光线很暗,一灯如豆,周瑜恰巧在暗影里,王粲没能看清他的脸。只觉得来人身材挺拔颀长,举止优雅飘逸,气度若霁月高风。
周瑜身后,一个小童端着食盘,吕蒙亲自端着一壶酒。
“仲宣先生一天未食,军旅之中,别无好物,请随便用一些充饥。”周瑜轻轻挥手,小童把食盘摆在了王粲的对面。接过吕蒙手中的酒壶给王粲倒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