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为精神卫生共同奋斗的7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1939年9月—1945年9月前后现代精神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马弘 于欣

1914年,原华西协和大学设置医科,由外籍内科医师讲授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1919年,受洛克菲勒基金会邀请,来自美国的安德鲁·伍兹医生(Andrew H.Woods)到新成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建立神经科并主持工作;1922年开设了精神病学课程,正式将现代精神病学引入中国。伍兹医生和接替他的雷曼医生(RS Lyman)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神经精神科医师:程玉麐(1927年在协和做神经精神科住院医,1928年留校任教)、魏毓麟(1928年在协和神经科做医生,1930年去美国宾州大学费城总医院留学,1931年返回北京协和医院)、粟宗华(1932年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毕业后赴协和医院进修)、凌敏猷(1932年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到协和医院脑系科专修神经精神病学3年)、许英魁(193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住院医师和助教)、黄友岐(1935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赴协和医院脑系科进修3年)等,他们对江苏南京、北京、上海、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的精神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925年从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张静吾医生,应该是我国第一位在国内从事神经精神科工作的中国人,他当时工作在北京德国医院即现在的北京医院。我国第一位女性神经精神科医师是桂质良医生,她毕业于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1929年回国后在武昌教会综合医院工作,1930年赴北京道济医院(现北京市第六医院)工作,1932年出版了《现代精神病学》,这是国内出版最早的精神病学专著。

1933年,魏毓麟任北京精神病疗养院院长;1935年,凌敏猷在湖南湘雅医学院开设神经精神科专业课;1936年程玉麐在原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开设了精神病学课程;1938年,粟宗华担任上海红十字第一医院神经精神科主任。1938—1946年,抗战期间,程玉麐在四川成都三大学联合医院开设精神病床,开始胰岛素昏迷和发热治疗;1940年,创建成都中央大学精神病房,培养了伍正谊、刘昌永、陶国泰、陈学诗、洪士元等医生。程玉麐编写的我国第一本中文神经病学教材,奠定了我国的神经精神科教学的基础。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被迫停办,许英魁应聘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担任主任、教授,并兼任北平市精神病疗养院医务主任。

1947年,经国民政府卫生署批准,程玉麐医生在南京借用中央医院14病区开设精神病床50张,在中央医院大门增挂“卫生部南京精神病防治院”并亲任院长,此即为我国第一家公立神经精神专科医院(现南京脑科医院)。虽然条件艰苦,但程玉麐等医生所开展的治疗相比国外只晚3~4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所出版的精神卫生书籍涉及精神科医疗、护理和大众教育。1935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的《精神病理学名词》涵盖了德、英、法、日、中五国语言的注解,堪称我国第一本多语精神病学词汇对照表。由于战乱,不少精神病院陆续关停。到1949年,精神卫生机构尚不到10所,精神科床位仅1 100张,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专业医师不到100人,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