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基本规定
3.0.1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方式的选择应与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拓方式、开采技术条件及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方式选择受复杂的、综合的因素影响,运输能力与对象是首要的,但应适应煤矿井下地质、煤层条件。因此,运输系统方式选择是直接影响矿井生产安全可靠的关键。
3.0.2 井下辅助运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及《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 50399的有关规定。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及《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 50399的有关条款进行,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本规范第3.0.3条、第3.0.4条具体提出了井下辅助运输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
提高辅助运输机械化水平,增加辅助运输能力,减少辅助运输环节及转载次数,提高辅助运输效率,提高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应充分考虑设备、物料的整机、整件和集装箱(组)式运输,减少换装环节,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运输费用。
井上下辅助运输系统应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系统,承上启下,系统中各环节的衔接设计也极为重要。
3.0.3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适应井下运输线路布置、巷道特征。
2 满足运输物料品种、特性、运送量及人员运送要求。
3 满足双向运输要求。
4 煤巷及半煤岩巷的煤和夹矸等宜进入回采煤流系统运输,岩巷掘进的矸石有条件时宜在井下处理。
3.0.4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应与矿井提升运输系统相衔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井提升时,需要时井底车场应设置车辆转运或换装设施。
2 斜井提升时,宜采用连续运输,系统需要时,在井下应设置车辆转运或换装设施。
3 平硐运输时,宜采用连续运输方式。
3.0.5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的牵引机车和驱动绞车应具有可靠的制动系统,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保险制动和停车制动的制动力应为额定牵引力的1.5~2倍。
2 必须设有既可手动又能自动的保险闸。
3 保险制动和停车制动装置,应为失效安全型。
本条规定为强制性条文,是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七十八条,主要针对单轨吊车、卡轨车、齿轨车和胶套轮车的牵引机车和驱动绞车的制动力、保险闸、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的有关规定。无论在平巷或有一定倾角的巷道中上行或下行运行,安全可靠的制动系统及其失效安全型的保险制动和停车制动装置是其在井下正常工作的必备条件,必须严格执行。
3.0.6 井下辅助运输选用的电机和电气设备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和瓦斯喷出区域运行的设备,应选用矿用防爆型。
2 在瓦斯矿井的井底车场、总进风巷和主要进风巷可选用矿用一般型。
3 井下其他运行巷道和硐室应选用矿用防爆型。
本条规定为强制性条文。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四十四条表10作了井下电气设备选用规定。
不同瓦斯等级的矿井或矿井的不同地点,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危险程度差异很大,根据爆炸危险场所危险程度的不同,应该使用不同防爆性能的防爆设备,才能防止因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或电弧引起的瓦斯或煤层事故。同时从经济效益与使用方便的角度考虑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形式的防爆设备。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不是防爆设备,只能用于低瓦斯矿井的井底车场、总进风巷和主要进风巷。
矿用增安型电气设备,虽然在温升、绝缘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但设备内部一旦出现事故时,其防爆性能完全丧失,因此,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和瓦斯喷出区域、瓦斯矿井的总回风巷、主要回风巷、采区回风巷、工作面和工作面进回风巷不能使用,以防其防爆性能丧失引起瓦斯和煤尘事故。
当前在较多的中、小型矿井井下辅助运输系统中使用的斜巷提升绞车不论在何使用场合,其电气设备多为非防爆型,应严格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选用。
3.0.7 防爆柴油机车牵引必须配备防爆监控和安全保护装置,当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柴油机产生的高温或火花等危险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并在事故发生之前自主停止发动机运转。
本条规定为强制性条文。原煤炭工业部在20世纪80年代曾颁发《煤矿用防爆柴油机车技术检验规范》,以后陆续颁布了《矿用防爆柴油机通用技术条件》MT 990等相关行业标准。本条文针对防爆柴油机车在井下运行时的监控和安全保护提出规定要求,以确保防爆柴油机车在井下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3.0.8 井下辅助运输对各类运输系统进行技术经济方案比较时,应进行设备能耗的比较。
随着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实现系统化,提高机械化,进行各类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是必要的。根据《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发改能源〔2007〕1456号)对煤矿设计部分要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选用经过能效认证的安全、高效、节能和环保设备。因此,在技术方案中应增加设备能耗(电耗、油耗)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