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参考文献
[1][14][16][18]倪文杰,张卫国,冀小军,等。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
[2]COWIE A P.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M].4th 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3]现代汉语辞海编委会。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2.
[4]徐冠华。重视基础研究推动原始创新[J].中国科技奖励,2001(2):4.
[5]吴海江。科学原创与科学积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5):47.
[6]陈雅兰,韩龙士,王金祥,等。原始创新的影响因素与演化机制探究[J].科学学研究,2003(4):433.
[7]973计划基础研究共性重大问题战略研究组。对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J].中国基础科学,2004(2):7.
[8][9]叶鑫生。源头创新:原始性+唯一性[N].科学时报,2001-05-27.
[10]杨宁。基于原始创新的一流大学[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1(5):10.
[11]张婵爱。加强原始创新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0):36.
[12]邹承鲁,陈述彭,陈平原,等。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2(8):21.
[13]韩宇,李正风。基于研究创新概念辨析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基础科学,2001(3):34-35.
[15]辞海编辑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7]刘仲林。中国创造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9]孙慕天。作为科学哲学概念的创新:发现与创新的关系辨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4.
[20]AMIDON D M.Innovation strategy for the knowledge economy:the ken Awakening[M].Boston:Butterworth Heinemann,1997.
[21]路甬祥。创新与未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2]王永杰,陈加宏,陈光,等。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学研究,2000(2):46.
[23]苏屹,周文璐,吴雷。自主创新的创新过程与概念辨析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2):24.
[24]赵辉。自主创新概念解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13):278.
[25]徐冠华。中国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几点建议[R/OL].[2019-11-11].http://www.china-nea cn/site/content/36609.html.
[26]于绥芬。关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64-65.
[27]维纳。控制论[M].赫季仁,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28]徐冠华。关于自主创新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6(4):4.
[29]白春礼。原始创新:基础研究之魂[J].中国基础科学,1999(1):4.
[30]郝凤霞,张春美。原始创新思维的源泉:百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知识交叉背景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9):55.
[31][42][44]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2][35][36][41][43][45][46]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3][34][37][38][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0]齐芳。中科院为什么要成立哲学研究所[N].光明日报,2020-0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