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妖魔鬼怪的现实寓意

鲁迅评论《西游记》时这样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这个“人情”和“世故”,指的就是现实生活。所以,我们说《西游记》是“荒荒诞诞说鬼,真真切切说人”。书中的每一个神魔故事,都隐含着深刻的象征性寓意,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特定时代社会现实的隐喻。

既然是隐喻,作者没有明写,读者也不易看破。因而四百多年来,这部充满玄妙神机的作品,成了一个猜不透、猜不完的谜。古人称其为“海内一大闷葫芦”,今人则把它当作一份“世界上最长的密码”。

在时下谍战剧的“套路”里,所需破译的机密层级越高,密码设置就越复杂,揭秘就越困难。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则《西游记》就是机密层级高、加密手段多的“绝世秘密”,所以历代读者在破译时颇感艰难,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也不少,甚至还有人误入歧路,走上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歧途。

让我们来围观几个破译“西游密码”的典型案例。

比如,“盘丝洞—黄花观”的故事。

在电视剧《西游记》中,盘丝岭七位妖娆多情的蜘蛛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的看家本领是从肚脐眼里吐丝,织成丝绳缚人,然后搭成丝蓬遮住天光,任你再是厉害,一旦被罩住,断无逃脱的可能。她们的师兄——也是后台——黄花观的妖道是个蜈蚣精,人称“百眼魔君”,又称多目怪,长着一百只眼睛,每只眼中都能放出万道金光,令人头晕目眩。这厮还善下毒,先让人中毒疲软,丧失战斗力,再用金光罩住对方,害人性命。如此高招,百发百中。

蜘蛛精、百眼魔君这群妖怪暗指什么呢?

孙悟空大战百眼魔君

选自清佚名绘《清彩绘全本西游记》第73回“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谜底即是明朝后期的一个严峻社会现象:特务横行。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等特务机关在官场和民间广布暗探(百眼魔君),罗网森森(蜘蛛精),大家困在特务制度的“丝蓬”下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再比如,木仙庵树精的故事。

《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木仙庵三藏谈诗”,讲的是荆棘岭中一群树精、竹精与唐僧谈诗的故事。他们并无谋害唐僧之意,也不想阻拦唐僧取经,不过就是羡慕上国高僧的风采,最后竟遭灭门之祸,齐齐惨死于八戒的九齿钯下。

“荆棘岭”背后的寓意是什么呢?

这个故事曾引起后人许多议论,其中有一种观点让人感慨:树精、竹精们在深山里修行千年,但只热衷于谈文论艺,附庸风雅,根本不重视培育安身立命的真才实学,面对武功低劣的猪八戒,竟然没有丝毫自保的能力,最后只得引颈就戮,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这则故事正是在批判一种好玄谈、不务实,坐而论道、不接地气的空疏学风,揭示元明之际日趋僵化、窳败的儒学道统。

在《西游记》的研究中,最早使用解密之法的是胡适。在写于1923年的《〈西游记〉考证》中,他揭示了许多《西游记》神话里的隐含意义。比如,他认为流沙河的原型是新疆著名的八百里瀚海(位于今瓜州与哈密之间的葛顺戈壁,又称莫贺延碛大沙漠),火焰山是西域干旱气候的象征,通天河是雪山冰川的形象化身,唐僧“唐御弟”的身份来源于玄奘大师在高昌国与国王麴文泰的结义——“唐御弟”正是历史上麴御弟的翻版和再现。

因为胡适的启发,许多学者沿用解密之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港台学者王国光在其专著《西游记别论》(学林出版社1990年版)中,明确提出《西游记》是“一份最长的密码”,研究《西游记》即是破解密码,获取谜底。他对其中十三个主要除妖故事进行重点探究,并将之分别与宦官专权误国、特务(东西两厂)横行、皇亲特权、唯道独尊、“文豹隐雾”(指假隐士)等明代最为显著的社会现象对应坐实,揭示了作品的社会思想、哲学思想和丹术思想。他还运用征引、诠释、训诂等传统索隐学方法,提出了许多别出心裁的见解。其中断言驼罗庄蛇妖故事系讽贬明朝宦官为祸“酷矣”的说法,颇为精辟。试看其理由如下:

陀罗庄降蛇妖

选自清佚名绘《清彩绘全本西游记》第67回“拯救陀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1)作品言蛇妖“未归人道,阴气还重”,王国光先生解释为“古人以男为阳女为阴”。注意:这里的人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特指人道中的男女婚配之道。

(2)故事发生地“七绝山稀柿衕”(“柿”另有版本作“屎”),他解释说:“‘绝’字的一种含义即没有子孙后代”;“柿”“屎”与“寺”音通,“而古代称阉宦为‘寺人’”。

(3)蛇妖的武器是“两条信㮇”,即是一根软柄长枪,其实是蛇开叉的舌头,其按:古人称宦官“一簧两舌,妄言谬语”,又时常陪伴皇帝左右,“最易以唇枪舌剑屠戮生灵”,正寓意宦官的丑恶嘴脸。

对此“揭秘”,我完全同意。此外,我还想指出一点: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正值“宦官之祸酷矣”,讽刺、批判宦官专政乱国确是《西游记》应有之义,且不局限于蛇妖一个故事。其实,著名的乌鸡国故事也有这个意思。请看——

妖道谋害乌鸡国国王,将其尸首扔到御花园八角琉璃井井底,自己摇身一变,变成国王模样,篡夺了王位,接管了王子和后宫。可怜国民凡夫俗子肉眼不识,王后“踏踏实实”地与他做了三年夫妻。后来孙悟空剿灭妖道,真国王返阳重登王位,与王后破镜重圆。满城百姓一脸懵懂,这时文殊菩萨出场说出真相:原来是文殊菩萨为惩罚乌鸡国国王曾经的冒犯,派遣坐骑青狮下凡作乱,让他遭受三年浸泡之苦。与此同时,为防止青狮扰乱后宫,文殊菩萨对其实施阉割术,骟了雄狮,王后虽然与假国王做了三年夫妻,但有名无实,未损清白,依然冰清玉洁。

显然,这个故事的“谜底”也是宦官,因为宦官是被阉割过的男人,虽面对后宫三千佳丽,但唯有艳羡,不能侵犯。众所周知,宦官乱政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现象,在明代尤为严重。近代知名历史学家孟森就曾在其所著《明史讲义》中说道:“宦官无代不能为患,而以明代为极甚。”在吴承恩生活的时代,宦官权势极大,一手遮天,扰乱官场,祸害百姓,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于是,吴承恩借用嬉笑怒骂的小说笔法,隐晦地在书中对宦官专政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批判。

乌鸡国降妖

选自清佚名绘《清彩绘全本西游记》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另外,《西游记》里还写了好几个人间国度。其中比丘国国王听信白鹿精化身的妖道的谗言,为强健因纵欲亏虚的身体,居然要食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对此,学者已有多方考证得出结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确有帝王昏聩佞道,乱国害民,甚至戕食小儿也并非完全虚构。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近日福建抽税太监高寀谬听方士言:食小儿脑千余,其阳道可复生如故。乃遍买童稚潜杀之。”在《西游记》里,吴承恩把宦官改为君王,脑髓改为心肝,目的则由宦官复生阳具改为君王恣意纵欲,对明世宗等最高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和嘲讽。这样的设置和改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西游记》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作者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痛恨愤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