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中国传统:房子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房子是怎么来的

小建的爸爸妈妈都是建筑设计师,所以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受爸爸妈妈的影响,小建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房子。他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像爸爸妈妈一样,成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好多好多漂亮的房子。

暑假到了,小建的表妹圆圆从老家来了。有人陪着玩,他可开心了,迫不及待地给圆圆展示起家里风格各异的房子模型,讲各种房子的故事。

在小建家里,从最早的草房子到各种民居的代表,再到现代化的新式楼宇,各式各样的房子模型摆满了客厅。书架上几乎都是关于房子的书,墙壁上挂满了房子的照片和绘画。圆圆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她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一打开就看到一首有趣的儿歌:

搬块砖,叠块砖,我的房子盖得高。

砌块砖,加块砖,我的房子不会倒。

盖上大屋顶,再开一扇门,欢迎都来我家玩。

最早的草房子

圆圆反复念了好几遍,觉得歌谣虽然简单,却说得挺对。她问:“小建哥哥,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房子呢?”

小建正摆弄着一个房子模型,回答说:“当然啦,无论谁都离不开房子,房子可重要了。而且咱们国家这么大,从南到北,不同地区的房子也各不相同。房子和气候、地域、文化等紧密相关,里面的学问可大啦!”

圆圆点了点头,说:“小建哥哥,你说得对。在我们村里,盖房子的时候都要从山里挑选最好的木头,然后,大人们把一整根木头分解成盖房需要的部件,做很多准备工作。动工之前,会选个好日子再开工。在盖房的日子里,主人家还要做许多好吃的,让来帮助盖房的人吃得饱饱的。”

干栏式房屋

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内,系仿造。这种房子一层常用来存放杂物和养殖家畜,二层用来居住,适宜于我国南方气候潮湿的地区。

北京猿人生活的山洞,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内。

圆圆问:“小建哥哥,你知道最早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

小建抬起头,自豪地回答:“当然知道啦。在远古时候,人们生活在洞穴或树上的巢里。那时候,洞穴或巢就相当于人们的房子。”

“啊,住在洞穴里,住在树上!”圆圆听了,瞪大了眼睛。

“是啊!后来,人们发明了工具,慢慢学会了建造茅草屋、木头房、砖瓦房。房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功能也越来越完善。”

房子的演变

早在夏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筑土构木,建房架屋”了。在南方潮湿多雨的地方,人们用木头或竹子搭建房子,底层用来存放杂物,圈养牲口,二层用于起居生活。而在干燥的北方,人们用木头搭建房屋的主体构架,然后用和泥或者夯土的方式筑墙,盖成房屋。到了秦汉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建造工艺和材料也有了发展,开始用砖和瓦建造房屋,所以我们有“秦砖汉瓦”的说法。

我国传统民居的几种基本结构在汉代都已经形成,一般住宅所需要的门、堂、院落及辅助建筑都已经出现。随着各个朝代的不断发展,房子也实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朴素到华丽的转变,形式越来越丰富,材料和工艺也越来越先进。

今天,人们使用各种先进的建筑材料,建造的房子也越来越神奇。现在有一种房子,冬天不用供暖,夏天不用空调,一年四季都是同样的温度,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