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定方连胜十阵武科场夺魁夸官三日(二)
书接上回,苏烈与程咬金在比武场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只见苏烈手持长戟,那戟在他手中宛如一条灵动的蛟龙,每次挥动都裹挟着凌厉的气势,划破空气,发出呼呼的声响。而程咬金挥舞着板斧,恰似下山的猛虎,每一招都刚猛有力,带着千钧之力,仿佛能将大地劈开。
他们的战斗激烈到了极点,兵器相交之处,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刺耳的撞击声接连不断,回荡在整个比武场。周围的举子们都被这精彩绝伦的战斗吸引,一个个目瞪口呆,完全沉浸在这场高手的较量之中。
苏烈和程咬金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他们在过往的岁月里历经无数战斗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二人实力旗鼓相当,无论是招式的精妙程度,还是对战时的应变能力,都难分高下。苏烈的长戟舞动得密不透风,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将自己护得滴水不漏,同时又能寻机向程咬金发起迅猛的攻击;程咬金的板斧砍得虎虎生威,每一次劈砍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让苏烈也不敢轻易小觑。一时间,梅花圈内尘土飞扬,二人的身影在尘土中时隐时现,宛如两位战神在进行一场殊死搏斗。
这场激战持续了许久,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余晖洒落在两人身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尽管战斗还未分出胜负,但苏烈和程咬金心中都对对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们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与自己相似的勇猛和坚韧,他们明白,自己遇到的不是普通的对手,而是可以惺惺相惜的知己。从这一刻起,二人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了一生的挚友,这也为他们日后在战场上的并肩作战埋下了伏笔。
杨广在一旁观看这场战斗,见二人战至百余回合仍难解难分,心中不禁担忧起来。他深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若是这两位猛将在比武中受伤,那对于他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于是,他赶忙下令鸣金收兵。
苏烈和程咬金听到鸣金锣声,各自停下手中的兵器。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然后各自抱拳行礼。苏定方说道:“程大哥的武艺,小弟佩服得五体投地。”程咬金也笑着回道:“贤弟也是武功高强,不愧是武圣人的高徒,愚兄同样钦佩不已。”
随后,二将圈马出了梅花圈,与牛进达会合,三人一同登上彩叁殿。杨广满脸笑容地走上前,对三人大加赞赏。他看着眼前的三位猛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在杨广心中,他正盘算着一个宏伟的计划,他认为这三位猛将若能为自己所用,必将成为自己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于是,杨广开口道:“今日一战,实在是精彩绝伦。孤欲赐你们高官厚禄,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苏烈、程咬金和牛进达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齐声答道:“谢太子殿下厚爱,但我们只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广心中暗自高兴,脸上却露出一副满意的笑容,说道:“好,既然如此,日后孤定当重用你们,让你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然而,杨广虽然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却另有一番盘算。他深知自己的父皇杨坚身体每况愈下,他觊觎皇位已久,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他想着,等父皇驾崩后,自己登上皇位,有了这些猛将为自己开疆拓土,定能成就一番霸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庞大帝国。
杨广越想越兴奋,他拿起笔,刷刷点点,钦点三人为前三甲,苏烈为武状元,程咬金为武探花,牛进达为武榜眼。苏烈、程咬金、牛进达对视一眼,三人上前给太子杨广行礼谢恩,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都渴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广一摆手,示意他们免礼,然后命苏定方夸官三日,以彰显他的荣耀,另外两人也各有丰厚的封赏。三人领命而去,哥仨下了彩叁殿,他们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下定决心要为大隋效力,一展自己的身手,保卫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变数。杨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花费如此大力气举办的这场比武大会,本意是为大隋江山招揽天下人才,却没想到最终却为他人做了嫁衣。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些他曾经看重的人才,有的成为了反王,与他分道扬镳;有的则成为了大唐名将,为新的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王朝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交织下逐渐走向衰落,最终灭亡。而大唐建立后,苏烈、程咬金、牛进达、秦琼、敬德等将帅在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的领导下,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们各自带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边境。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辞辛劳。士兵们的脚步坚定有力,他们心中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和平的向往,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抵达了前线。
在前线,他们面临着来势汹汹的突厥军队。突厥军队以勇猛善战著称,他们的骑兵在草原上纵横驰骋,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李靖沉着冷静地指挥着士兵布防。他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防御措施,让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在苏定方、程咬金、秦琼、尉迟恭、柴邵、李勣、张公瑾等名将的率领下,唐军将士们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们毫不畏惧敌人的凶猛,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大地,唐军将士们的英勇表现让敌人也为之胆寒。
然而,突厥军队人数众多,战斗异常激烈。尽管唐军将士们拼死奋战,但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并非易事。苏烈、程咬金等众将意识到,光靠武力强攻难以取胜,必须制定出智取的策略。于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决定派出一支奇兵,绕到突厥军后方,偷袭他们的粮草营地。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这支奇兵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出发。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避开了敌人的巡逻队,成功地潜入了突厥的粮草营地。到达营地后,他们迅速放起了大火。熊熊大火瞬间燃烧起来,照亮了夜空,突厥军队顿时大乱。他们的粮草被烧毁,军心开始动摇,前方的攻势也随之减弱。
大帅李靖见状,立即抓住战机,下令全军出击。苏定方、程咬金等一众武将一马当先,率领着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他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将突厥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突厥军队狼狈逃窜,边境的危机暂时得以解除。
李靖、李勣、苏烈、程咬金等将领声名远扬,他们成为了国家的英雄,受到了百姓们的敬仰和爱戴。他们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泛传颂,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故事。
战后,李靖、李勣、苏烈、程咬金带领军队凯旋而归。皇帝李世民龙颜大悦,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决定重重赏赐众位功臣。在庆功宴上,贞观天子亲自为他们敬酒,称赞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奉献。他赐予了他们丰厚的财宝和崇高的爵位,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让李靖、李勣、苏烈和程咬金等将帅骄傲自满。他们深知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他们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损失。因此,他们决定将部分赏赐用于救济灾民和加强边防建设。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生活,让国家的边防更加坚固。
同时,他们也明白,虽然此次打败了突厥,但边疆的威胁依然存在。只要边境不安宁,百姓就无法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苏烈和程咬金主动向唐二主李世民请缨,愿意继续留在边关镇守,保卫国家的安宁。
贞观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忠诚和担当,他被这些将领的精神所感动。他欣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对他们寄予了厚望。从此,苏烈和程咬金等众将帅成为了唐朝边境的守护神,他们日夜坚守在岗位上,为了唐朝边境的安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名字在民间传颂不衰,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多年后,李靖、李勣、秦琼、苏烈和程咬金、牛进达相继离世,但他们的精神却在唐朝军中传承下来。新一代的将领们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品质,坚守着边境的和平。
在一次抵御外寇的战役中,一位年轻的将军率领着士兵们奋勇作战。他灵活运用战术,巧妙地布置防线,让敌人陷入了困境。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士兵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敌军溃败而逃,唐朝边境再次迎来了安宁。
人们纷纷称赞这位年轻将军的智勇双全,而他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继承了苏烈和程咬金等将帅的遗志。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重任,他要像前辈们一样,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在庆功宴上,皇帝表彰了这位年轻将军的功绩,这位名将就是苏定方老将军的大徒弟裴行俭,字守约。皇帝为了纪念李靖、李勣、秦琼、尉迟恭、柴邵、张公瑾、苏烈和程咬金牛进达等将领的卓越贡献,追封他们为“护国神将”。从此,他们的英名永载史册,成为了后世子孙敬仰的对象。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翻过头来再说苏定方夸官。弟兄三人刚出考场,礼部官员还有另外五部官员便来到苏定方跟前。他们满脸笑容,为苏烈戴上帽插宫花,穿上十字披红,还给定方的战马披上了红绸。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人们欢呼雀跃,共同庆祝苏定方高中武状元这一荣耀时刻。
苏定方骑在马上,身姿挺拔,面带微笑,向人们挥手致意。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喜悦,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未来的坚定。他的两个兄弟程咬金、牛进达则跟在他的身后,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神情。他们为苏定方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与这样的英雄并肩作战而感到荣幸。
礼部官员高声宣布:“苏定方才华出众,文韬武略兼备。文章锦绣,经殿试评定,为今科武状元!”人群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的热情达到了高潮。
苏定方感激涕零,他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恩师的教导。他想起了在家中日夜为他操劳的父母,想起了恩师们对他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教诲。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大隋和黎民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随后,苏定方在官员们的簇拥下,前往皇宫面圣。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想象着自己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开疆拓土;想象着自己能够为百姓谋福祉,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苏定方身着朝服,稳步走进金殿。他的身姿挺拔,面容庄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忠诚。当他走到殿中时,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郑重地行了军人的插手礼。
“小臣苏定方,拜见陛下!”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金殿中回荡,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开皇天子杨坚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卿平身。”他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威严,让人感受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
苏定方站起身来,再次向杨坚行礼,然后站到一旁,等待杨坚的指示。他的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知道,这一刻将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杨坚看着苏定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从苏定方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那是一种忠诚勇敢、坚韧不拔的气质。他知道,苏定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能够为国家开疆扩土,建立不世之功。他相信,苏定方能够守卫边关,不让四夷入侵中原,保护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
“卿,今日朕听闻你力胜十阵,文武双全,朕希望你将来能够率领大军,抵御外敌入侵,不让他们踏入中原残害百姓。”杨坚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苏定方听了,心中一喜。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展现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陛下放心,小臣一定不辱使命,保卫国家的安宁!”他说道,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仿佛在向皇帝立下了一份誓言。
杨坚点了点头,然后挥了挥手,示意苏定方退下。苏定方再次向杨坚行礼,然后转身走出了金殿。他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杨坚的信任和期望。
苏定方出了午门,众人簇拥着他,继续夸官。他们沿着长安城的主要街道前行,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欢呼雀跃。人们都被苏定方的荣耀所吸引,他们为有这样一位英雄而感到骄傲。
苏烈骑在高头大马上,面带微笑,向人们挥手致意。他的身后,是长长的队伍,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整个队伍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苏定方的荣耀和辉煌。
队伍来到了长安城中最热闹的集市。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苏烈下了马,走进人群中。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向他表示祝贺和敬意。他们眼中充满了敬仰和羡慕,他们希望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位英雄的风采。
苏烈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他关心百姓的疾苦,希望能够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还拿出一些钱财,分给了一些贫困的百姓,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百姓们对他感激不已,他们纷纷称赞苏定方是一位善良、正直的英雄。
考官的队伍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座道观前。道观里的道人们听说苏定方来了,纷纷出来迎接。他们身着道袍,手持拂尘,面容和蔼。他们为苏烈诵经祈福,祝愿他平安健康,功成名就。苏烈感激地向道士们拱手致谢,他感受到了道人们的善意和祝福。
考官结束后,苏烈回到了镇南王府。他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开心。他知道,自己的成功离不开众人的支持和帮助。他想起了在比武场上与程咬金的激烈对决,想起了与牛进达的并肩作战,想起了恩师们的教导和鼓励。他决定,以后要更加努力地为国家出力报效,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苏定方听闻下人禀报,心中微微一怔,不知师爷和师父们找他所为何事。他整了整衣衫,便随着下人前往前庭。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他不知道师爷和师父们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消息。
一路上,苏烈心中暗自思索,应该是师爷们和师父有事找自己商量。师爷们和恩师李道爷都是他极为敬重的人物,他们经验丰富,见识广博。此次相邀,想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议。他不禁加快了脚步,希望能尽快赶到前庭,解开心中的疑惑。
来到前庭,只见老王爷们和恩师李道爷正坐在堂上,神情严肃。苏公子上前施礼,老王爷韩擒虎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关切,让苏定方感到了一丝温暖。
“定方啊,此次叫你过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与你商议。”韩老王爷开门见山地说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凝重的气氛。
苏烈心中一紧,连忙问道:“老人家您请讲,孙儿定当竭尽全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无论是什么事情,他都愿意全力以赴去完成。
老王爷看了看李道爷,李道爷微微点头,老王爷便接着说道:“近日,城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迹象,韩擒虎说道,这事是你师父给我说的,等夸官完赶快离开霸水长安。这是我和你师父李药师还有那几个师爷商量后,决定的,三日后完事你不必在朝为官,速回信都关,不要在京城逗留。”
苏定方心中一惊,他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紧急。他原本还想着等夸官结束后,在京城多留几天,好好孝敬一下师爷和师父们,然后再回冀州。如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这么急么?我想等完事在京城多孝敬孝敬您们几天在回冀州。如今这……”苏定方有些犹豫地说道,他的心中充满了不舍。
韩老王爷和李道爷众人一听哈哈一笑,孩儿啊,以后有得是时间孝顺我们的,就怕你到时候要烦我们了。苏烈一听连忙摇手,不嫌烦不嫌烦。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但心中却充满了对师爷和师父们的敬爱。
老帅韩擒虎说道,好了好了不说了,该吃饭了,边吃边聊。苏定方说声好。他知道,师爷和师父们一定有他们的考虑,他应该听从他们的安排。
老王爷和李道爷对视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平南王贺若弼、
圣手剑仙玉面剑客徐德言、双枪大将定彦平纷纷来到镇南王府。韩老帅一声令下,下人赶忙忙碌起来,不多时,好酒好菜陆续上桌。
众人分宾主落座,一时间,镇南王府内热闹非凡。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酒香四溢。这一顿酒,一是为了庆祝苏定方在武举中一举夺魁,成为武状元,他的荣耀让在座的老少英雄都倍感欣慰;二是大家难得相聚,正好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彼此的见闻和心得。
三原李靖率先开口,神色凝重地说起长安城的异象:“近来,我发现京城之中兵马调动频繁,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实则暗潮涌动。而且,我夜观天象,发现紫薇星乏暗,这绝非吉兆啊。”众人听了,都不禁皱起眉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李道爷也点头附和:“不错,我也察觉到了异样。如今局势不明,定方啊,你夸完官后还是赶快离京,不要在长安任职了。”
苏定方听着各位长辈的话,心中满是感激,同时也有些许忧虑。他深知这些长辈们都是为了他好,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察觉到常人难以发现的危机。
接着,这些老人家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家传的武艺、兵法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苏定方。他们详细地讲解如何用兵,怎样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敌军情况排兵布阵,还分享了许多天文地理知识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典故。
苏定方全神贯注地听着,每一个字都牢牢地记在心里。他心中感慨万千,自己何德何能,能得到这些军中大老的青睐,让他们自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孝顺这些老人家,绝不能辜负他们的一片心血。
在交流过程中,定彦平拿起双枪,亲自为苏定方演示了一套精妙的枪法。那双枪在他手中犹如两条灵动的银蛇,上下翻飞,枪影闪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苏定方目不转睛地看着,仔细揣摩着其中的招式和发力要点。
徐德言则在一旁讲解剑道的精髓:“剑乃百兵之君,讲究的是轻灵迅捷,以意驭剑。定方,你看这剑招,看似飘逸,实则蕴含着刚猛之力。”说着,他抽出佩剑,展示了几个凌厉的剑式,剑风呼呼作响。
韩老帅也分享了自己在战场上的指挥经验:“用兵之道,在于知己知彼,灵活应变。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作为将领,一定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苏定方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长辈们深入探讨。这一番交流,让他受益匪浅,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武学和兵法境界的大门。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也渐渐有了几分醉意。馋席撤下,下人又端上了香茗。大家品着茶,继续聊起天下时局。从朝堂上的权力争斗,到民间的百姓疾苦,从边疆的战事纷争,到各地的风土人情,话题无所不包。
不知不觉,夜色已深,众人这才各自回房休息。
书不重续,第二天、第三天接着夸官。这两天里,苏定方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中巡游,接受着百姓们的欢呼和祝福。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但心中却一直惦记着长辈们的叮嘱。
三天过后,夸官完毕。太子杨广听闻苏定方要离开,心中有些不舍。他找到苏定方,试图挽留:“苏卿,你才华出众,武艺高强,正是我大隋需要的栋梁之才。留在京城,孤必当重用,让你施展抱负。”
苏定方恭敬地行礼,婉言谢绝:“太子殿下厚爱,臣感激不尽。但臣家中尚有老父,且如今局势不明,臣想先回乡安顿,日后若有机会,再为国家效力。”
杨广见留也留不住,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孤就给你保留一个军籍。若国家有难,还望苏卿能挺身而出。”
苏定方再次谢恩,辞别太子殿下,出了偏殿,回到镇南王府。这一晚,他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想起在长安的这段日子,结识了众多英雄豪杰,得到了长辈们的悉心教导,心中满是温暖。但一想到明天就要离开,又有些不舍。
第二天,苏定方早早地起了床。他整理好行囊,来到前庭,向各位长辈辞行。师父师爷们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们看着苏定方,眼中满是关切和不舍。
韩老帅走上前,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定方啊,回去的路上要多加小心。记住,不要骄傲放纵自大,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苏定方重重地点点头:“孙儿记住了,多谢师爷教诲。”
李道爷也嘱咐道:“定方,日后若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找为师。你天赋异禀,只要潜心修炼,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苏定方眼眶微红:“师父放心,孙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徐德言、定彦平以及其他长辈们也纷纷上前,叮嘱苏定方一些注意事项。苏定方一一应下,心中满是感动。
最后,苏定方和各长辈撒泪分别。他转身走出了镇南王府,出了霸水长安,踏上了官道,回奔冀州府。
一路上,苏定方的心情有些复杂。他既期待着能早日回到家乡,见到父亲,又对未来的未知充满了担忧。但他知道,无论前方等待着什么,他都要勇敢地去面对。
一两日,两三日,这日就到了山西、河南、河北三省搭界处。苏定方正骑着马往前走,忽然听到前面传来激烈的打斗之声。他心中一紧,连忙策马向前,想要看看究竟是谁和谁在打斗,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