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全家的希望
这是卫珹第一次来到国都,街上的小孩子们个个面色红润,嬉笑打闹着,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嬉笑打闹过后,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着今天先生教了什么,哪个皮猴子挨了先生的教尺,哪个孩子因为没有背下来文章被罚留在学堂抄写。
还讨论了长大想要做什么,有的说想去做捕快,腰间别着刀,多威风啊!
有的说想要学仵作,好为了那些无辜惨死的人找出凶手。
还有的说想自己开个店铺,那样家里就可以买一座很大很大的大房子了!
所有的孩子都在畅想着未来,卫珹不禁感慨,在自己的家乡,孩子只关心自己什么时候能吃上一顿肉,什么时候能去学堂读书习字,可以不用一年四季忙忙碌碌却也仅仅只够吃饱。
春天他们需要把发芽的树枝用布条包好,防止天冷冻坏了小芽,如果不下雨还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水浇树;夏天果树开始陆陆续续的开花,这时候还要祈祷老天爷不要下雹子,如果赶上时节不好老天爷降下一场雹子,那大半的花朵都会被砸掉,没有了花,就没有了果子,没有了花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要挨饿,秋天的时候开始摘果子,有的果子赶不上摘纷纷落了地,还要面临着收果子的压价,果子多了卖不上价,果子少了又不够卖还是没有钱,好不容易到了冬天,总觉得可以歇歇了吧,可是一大家子还等着柴火取暖,每天都要去山上捡柴,捡完了柴还要上树剪掉已经枯死不结果子的树枝。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卫珹其实并没有失忆,他记得自己的家乡,记得自己的家人,记得自己的名字,也记得那只毁了他们村子的凶兽。
卫铖原名赵铁蛋,本是距青丘数百里外的山林中一个小村子里的孩子。
凶兽闯进村子的时候,是卫珹刚开始上学的第二年,家里的钱只够给他教束脩,他买不起笔墨纸砚,只是在地上写写画画,后来家里省吃俭用给卫铖买了第一套笔墨纸砚,卫珹清楚的记得那年因为这些东西,自己家里半年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所以他拼了命的学习只希望自己出人头地,能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
夫子瞧着这孩子天赋极高,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便免了他的束脩,还经常偷偷给卫珹一些铜板,希望他能好好学习,以后争取能中举。
那时卫珹偷偷把铜板藏起来,他藏了好久,然后兴高采烈的去镇上的猪肉铺称了三斤猪肉,回家给家人开开荤。他兴高采烈的回到家,就见一家人愁眉苦脸的坐在那,父亲坐在台阶上垂头不语,母亲站在院子的桃树下默默垂泪。大哥和大嫂也站在旁边,眼睛都有些微红。
“父亲,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卫珹疑惑的开口问道。
“你嫂嫂有了身孕,你大哥说不想要,家里多了个张嘴吃饭的开销会大,你还在读书,家里负担不起这么多人的口粮。”卫父一脸忧伤的说道。
“整个村子就铁蛋这么一个读书人,家家都羡慕着咱家呢,孩子什么时候都会有的。”大哥激动的说着,他自己虽然也舍不得这个孩子,但是他知道,他的弟弟被先生免了束脩,肯定是个有大本事的人。就连夫子都说铁蛋的前途不可限量,他不能让家里人世世代代都困在这大山里。他想让铁蛋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好看。每年剩下不好的果子他都会拿到镇子上去卖,他听着过往的车队形容外面的世界,有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漠;还有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江南;更有波光粼粼的湖心小筑。这些他都没见过,他也没见过新疆的葡萄,塞外的蜜瓜,还有漂洋过海来的西洋酒,没见过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曾路过茶楼,听那里的说书先生讲过仙域,讲过十洲三岛。他也听过生洲那个地方,据说是在东海丑寅之间,接蓬莱十七万里,地方二千五百里,天气无寒暑,芝草常生地,上有仙家数万。他想象不出外面的世界有多好,他已经有了妻子,年纪也大了,没有了走出去的念头,但是铁蛋还小,他希望铁蛋中举,能谋个一官半职,那样家里的农田就能免了赋税,生活也会好起来。
“大明哥说的对,等过几年,阿珹再大些,我们再要孩子,孩子总会有的,如果耽误了铁蛋,那才是咱们家最大的损失。”卫珹的嫂子王氏说道。
“爹,娘,大哥,大嫂,你们看,我能赚钱了!”卫珹边说还边把手上的三斤猪肉晃了晃。兴奋着又说:“你们看,夫子会偷偷给我些铜板,而且夫子还说要教我抄书呢,听说抄书给很多铜板,一本书一百个铜板呢!”
此时他的哥哥嫂嫂父亲母亲都难掩心里的激动,纷纷落下了泪。赵父更是激动的直搓着手,连说了三个好字,他们家出了个有出息有学问的人,他也算光宗耀祖了,等以后去了那边,也能跟自己的老祖宗们吹吹牛了。
赵大哥和王氏最激动,这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啊,心里肯定的一万个不舍,幸亏自家兄弟有本事,还是读书人赚钱容易,这书一定要让兄弟好好读,一定要让他走出去,以后还要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去。
卫珹的姐姐叫赵思思,三兄妹自小感情就好,赵大哥叫赵明,是老大,赵思思是老二,卫珹最小,是二老的老来子,卫珹出生的时候赵明已经十二岁了,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哥哥姐姐带着卫珹玩,因此他是全家人捧在手心上的。其实以前他们都不叫这个名字,赵明原本叫赵大,赵思思叫大丫,卫铖叫赵铁蛋,出生的时候就生了场饼,算命先生说取个贱名好养活。村子里大部分人家都是这么叫的,所以整个村子叫大或者二的就有七八个,百分之六十的人家闺女都加大丫,喊人的时候经常是前面加个姓氏,比如:赵大丫。
这些名字是卫珹上学识字以后,给家里人取得字,没什么特别的含义,就是觉得总要有自己的名字吧,父母年纪大了,说半截身子埋黄土里的人,没必要取名字了,乡里乡亲的叫了一辈子,不好改了,卫珹只好作罢。
赵思思从外面回来就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在切肉,于是赶忙洗了手帮母亲做饭,问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卫母把大儿媳怀孕和小儿子以后也能赚钱的事和赵思思讲了一遍,赵思思开心的蹦了起来,吓了卫母一跳。
晚饭是糙米饭和一盆红烧肉炖土豆,肥瘦相间的肉块泛着油光,每一块肉都有着诱人的红色,散发着阵阵肉香,就连土豆都变了颜色,筷子一夹直接碎成两段,很是软烂。半碗糙米饭上面放几块土豆,然后把土豆用筷子夹碎,拌在饭里,在洒上一勺香喷喷的肉汤,搭配着红烧肉,一家子其乐融融,吃的眉开眼笑。
饭后卫珹拉着卫母的手,把买猪肉剩下的铜板给了母亲,叮嘱母亲给嫂嫂买些好的补一补身子,自己则进了屋子开始睡觉,他想明天早点起来和夫子学习如何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