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数字经济、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学

何谓数字经济?通常的定义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经济。所以,数字经济又称互联网经济或者新经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数字经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1995年,全球著名的新经济学家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出版被公认为关于数字经济的第一本著作《数据时代的经济学:对网络智能时代机遇和风险的再思考》(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直指数字经济的核心问题。至少从这本书开始,唐·塔普斯科特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四分之一世纪已过去。如今,数字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其绝对值和在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21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居世界第二位;增速同比上升9.7%,位居全球第一,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2倍多,标志着数字经济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不仅如此,数字经济正在与前沿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包括区块链、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物联网,日益显现其巨大的生命能量,全方位地影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制定。

如果对数字经济加以深入观察与思考,不难发现,数字经济还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生产要素、生产过程、市场竞争和垄断模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周期,还有世界财富分配规则。

因为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交互作用导致了“数字化浪潮”。在这个浪潮下,人类迄今为止的人文和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学首当其冲;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秩序也因此而发生动摇。所以,数字化酝酿的人类文明的转型大幕已经悄然拉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志毅的《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的撰写和出版就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包括如下几点:其一,提出数字经济学的若干理论假设;其二,解析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其三,构建数字经济学的框架;其四,探讨数字经济学的思想和哲学基础。

刘志毅的《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最大限度地覆盖了关于数字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所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数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产权理论、资本理论、货币理论、价格理论、增长理论、均衡理论、创新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信息理论;进而,扩展到数字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算法理论、价值网络理论,甚至社会学和复杂科学的比较研究。所以,刘志毅的《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展现了他宽阔的学术视野。没有这样的学术视野,踏入数字经济学领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因为,数字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数字经济学势必跨越人文科学和技术科学。所以,刘志毅在本书的最后部分阐述数字经济学是经济学的范式转换的观点是正确的。

本书不局限于理论与学术,正如作者在前言所写:本书有“帮助企业家和创新者在未来的数字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一种更加深刻和宏大的格局,也建立一种更加具备实践价值的方法论”的使命,所谓实现“新时代的商业启蒙”。

2020年是数字经济的第四个十年伊始。没有任何悬念,数字经济在其第四个十年间将会爆炸式增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中提供了关于全球互联网交通指标:2002年每秒是100GB,2007年每秒2000GB,2017年每秒46000GB,而到了2022年,每秒则将达到150700GB,是2017年的3倍多。

数字经济的发展和趋势,最终影响着数字经济学的拓展和成熟。对此,刘志毅有着清醒的认知,这本《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仅仅是数字经济发展史中的早期成果。而继续下去,需要相当的使命感,刘志毅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希冀在有生之年能够尽我所能地推动这个领域的成果探索,这也算是我短暂一生中的小小使命所在。”我期待,更多的读者也会期待。

最后,特别要说,本书的关键词“信息、秩序、价值与共识”,确实触及了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学的深层结构,而且是支撑数字时代的核心要素。

朱嘉明

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