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移动化:拇指时代
1973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部手机,1992年手机有了短信功能,2008年安卓系统出现,手机越来越智能,2013年智能手机的销量超过了功能手机。据《2020全球移动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将突破40亿,中国用户占比将超1/4。手机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截至2021年1月,全球手机用户数量为52.2亿,中国人平均每天上网5小时22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应用发展迅速,国内现有手机应用商店50多家。手机应用商店又称手机软件商店,这一概念最早由苹果公司于2009年提出。它是手机应用软件的服务平台,提供免费或付费手机应用软件的浏览和下载服务,同时为应用软件开发者提供开发工具及产品发布渠道,所有发布的应用均需获得出版机构或出版个人的内容许可,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支付方式购买相关应用。[13]2019年12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67万,本土第三方应用商店App数量为217万。手机网民经常使用的各类App中,即时通信类App的使用时间最长,占比为14.8%;网络视频(不含短视频)、短视频、网络音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类应用的使用时长占比分列第2~6位。[14]手机已经从小众媒体变为大众媒体,从边缘媒体变为主流媒体,从第五媒体变为第一媒体。
随着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开始发展、应用并推广,手腕类、头颈类、脚踝类、腰胯类这4种佩戴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使用。如谷歌眼镜,实现了拍照、录像、视频通话等功能,也可以发送网络邮件。谷歌眼镜还推出了名为“市民记者”的新闻采集平台iReport,用户通过谷歌眼镜拍摄素材后,可以直接向CNN的新闻热线提供所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谷歌眼镜这种新技术引发了第一认知视角的新革命。用户很容易以自己的第一认知视角来拍摄,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公众展示和传播信息,形成突发事件参与报道的新方式。此外,还有智能手表的广泛应用。智能手表跟手机相比,更适合推送一些短小的重要信息。
移动化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使网络舆论生存的演化速度更加实时化、迅速化。马航失联事件,在舆论高峰期间的移动终端即时搜索比例达到85%。这起事件发生之后,人们通过手机而不是PC机搜索信息,成为新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工具、可穿戴设备使记者网民化,也使网民记者化,网民成为潜在新闻报道人和舆论发酵者,移动互联网成为真正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