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章 铮臣欲哭,国公纯臣
好手段!
陛下当真好手段!
一招以退为进,居然让他杨涟成了孤家寡人。
本来若是皇帝直接票拟重用熊廷弼的诏书,群臣必定反对。
加了中旨发出来,群臣驳斥重点的便是中旨,而不是关于重用熊廷弼的诏书,等皇帝撤回中旨,群臣看到皇帝后退一步了,自然不敢再驳斥正规流程的旨意。
陛下,当真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郎?
杨涟有些迷茫。
就在此刻,兵科值房外,又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踏踏踏~
杨涟抬头视之,原来是去而复返的周朝瑞。
他眼睛一亮,心想:难道是周朝瑞想明白了,想要和他一道坚持到底?
“思永,我便知你亦是直言敢谏,不惧死生的清流之士,如今去而复返,尚未晚矣。我等再署名驳斥,教天下人知晓,我六科之中,有敢谏敢死之臣。”
周朝瑞原本是带着笑容进来的,但听着听着,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不过片刻之后,他脸上还是挤出一点尴尬的笑容,说道:“文孺误会了,我此番前来,非是要与你一道驳斥内阁票拟,而是有个好消息,要告知与你。”
好消息?
杨涟愣了一下。
“难道是陛下迷途知返,同意熊廷弼请辞?”
周朝瑞硬挤的笑容也渐渐消失。
咳咳。
他尴尬的咳嗽一声,摇头道:“非也,是陛下知晓文孺你实乃敢谏之臣,感佩你的为国尽忠的胆识,遂擢升你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擢升?
杨涟并不开心。
“陛下以为给我擢升,便能堵住我的嘴?我杨涟一心为国,难道便是为了升迁吗?”
杨涟眼中泪水积蓄,可怜兮兮哭着说道:“陛下辱我!”
周朝瑞麻了。
他自己的老婆都没这么难哄。
如果说升官是侮辱的话,那他希望这个侮辱来多一些,他承受得起。
周朝瑞叹了一口气,说道:“文孺一心为国,天下人皆知,我等亦知,然治大国如烹小鲜,非是迅猛可成,过犹不及的道理,难道文孺不知?”
其实周朝瑞对杨涟还是有些抱怨的。
毕竟之前经筵日讲,正是因为杨涟出口,给新君一个彻查贪腐的由头。
你杨涟是清廉,然而...
同党中人,屁股能说干净,实在是没有几个。
你是死贫道不死道友,我们怎么办?
如今见杨涟对此事不肯罢休,有将事情闹大的意思。
周朝瑞总有一种心慌慌的感觉。
鬼知道陛下要拿这个做什么文章?
“新君御极,若是连样都没打好,日后难以斧正。”
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若是形成了,要改就难了。
周朝瑞眼珠一转,说道:“当下之事,斧正陛下所为,不是最紧要的,当务之急,乃是罢免方从哲。”
周朝瑞循循善诱,说道:“若是当朝内阁首辅是一个清流敢言,敢得罪君上的人,陛下的中旨,又如何能过得了内阁?方从哲尸位内阁,致使陛下可以肆意乱来,只有先扳倒了方从哲,我大明才会好起来。”
“这...”
见杨涟有意动之色,周朝瑞趁热打铁,言道:“陛下毕竟方才登基,欲掌权,欲处国事,此皆人之常情,我等此刻过度触怒,反而招致雷霆之怒,不若放开手去,让陛下知晓国事之难,出了纰漏,日后大明朝自然要倚重我们了。”
譬若陛下力挺熊廷弼,而辽东局势依旧改观不了,反而愈加糜烂。
那陛下你就错了,日后得听我们的话了。
“此绥靖之策罢了。”
国事之重,岂容新君胡来?
这是在拿大明朝的万方百姓开玩笑!
“还请文孺稍加忍耐,待倒方之后,内阁首辅更换有能之人,再行正道,岂非事半功倍?”
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
现在他们这些小角色,如何承担得起陛下的雷霆之怒?
“罢了罢了。”
杨涟颇有些意兴萧瑟的摇了摇头,叹道:“我终究不是海刚峰啊!”
...
之后数日,除了弹劾方从哲的奏章越来越多之外,紫禁城中皆无事发生。
泰昌元年九月十五日。
卯时一刻。
紫禁城外,此刻还一片漆黑,天上甚至还能看见星辰与圆月悬空。
距离朱常洛移灵尚有七日。
慈庆宫正殿,朱由校接见了成国公朱纯臣。
朱纯臣是明代开国功臣朱能后裔。朱能在靖难之役中立功,永乐四年封成国公,世袭罔替至今。
勋贵之中,除了英国公一脉,便属成国公一脉尚有些许影响力。
朱纯臣身着一袭绛红纻丝祭袍,麒麟补子上的金线在烛光下灼灼生辉,两道浓眉似蘸饱墨汁的狼毫横扫额间,眉峰斜飞入鬓,衬得那双虎目愈显炯亮——只是瞳仁里蒙着层挥不散的阴翳,像是经年累月被酒气熏染的琉璃盏,明光犹在,却失了锐气。
“陛下还请节哀。”
朱纯臣一身国公祭袍打扮,可不是来唱戏的,而是替朱由校出城发引祭告上苍神灵。
这是移灵前七日的仪式,到了出殡前一日,朱由校要率百官行“遣奠礼”,祭告天地、太庙、社稷。
换句话说,朱纯臣是提前出去打前站。
“朕躬安。”
朱由校假模假样的擦了擦眼眶,实际上上面一点泪水都没有。
“此去祭告,有劳国公了。”
朱纯臣赶忙说道:“为陛下分忧,实乃臣份内之事,何称多劳?”
英国公张张维贤得皇帝重用,权势日隆。
朱纯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所谓既不想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和英国公府一比较,他成国公府可就太落寞了。
“如今国家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国公乃朕体己之人,朕必重用。”
皇帝的这番话,让朱纯臣悬着的心放下去了。
若是能提督京营,将张维贤的差事夺过来就好了。
届时再驱赶营兵,虚报兵额、冒领军饷,一年少说可以吃几十万两的空饷。
成国公府数年的用度,就有了!
朱由校当然不知道这家伙的想法,但对朱纯臣的为人,他还是有些了解的。
此人就是墙头草,谁强往谁倒。
至于忠诚?
谁家忠臣,会开门迎闯贼?
以至于闯王入京之后,京师童谣云:‘朱家旗,倒头插;成国公,不如瓦。’
对于朱纯臣,朱由校肯定是要用的。
并且,是往死里来用!
至于交心...
那还是算了。
再与朱纯臣敷衍两句,朱由校便打发他出城祭告了。
此刻天尚未全亮。
朱由校正准备查看今日锦衣卫上报的秘奏,魏朝这个时候在殿外说道:“陛下,方阁老求见。”
朱由校一愣。
但很快便知晓方从哲今日来作甚了。
毕竟孙如游与李汝华入阁之后,朱由校对内阁的大事小事,皆一清二楚。
内阁关于大行皇帝的谥号、庙号之争,终于他这个皇帝介入了?
朱由校眼神闪烁,心中的一盘大棋缓缓开始落子。
方从哲,到你给朕冲锋陷阵的时候,到了!
...
PS:
明日的追读关乎本书是否能上第三轮推荐,麻烦读者朋友们动动发财的小手,明天一定要追读到最新章节(读到最后一章,停留个10-20秒算个追读)。
本书因为要查阅许多资料,是故写得很慢,但明日,作者君加更一章,以感谢读者朋友们的支持。
另外,请看官老爷们追读、月票搞起来,不然历史新书前十都没有了(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