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纽子糖”·“喉诊片”·“捂”身汗
65
“纽子糖”·“喉诊片”·“捂”身汗
大人的零食是香烟,那小孩的呢?糖果无疑是那时的孩子们平日里最爱的头号解馋物了。
——“糖果”叫“纽子糖”、“粒头糖”发音“烈豆糖”。
那会儿,市面上的糖果大致分两大类,硬的,软的。硬的,一般一粒一分,比如话梅糖、桔子糖等,统称“硬糖”。软的,一般一粒一分半到两分,比如牛轧花生糖、大白兔奶糖等,统称“软糖”。那时的糖果不卖单粒,都是按斤两称着卖的。
说起这糖果呀,不多的回忆可不仅仅只是糖本身带来的甜蜜,更有别样的滋味留在了嘴里、存在了心头。
在那个根本没有“零食”一说的年代,糖果可是硬通货啊。走亲访友离不了它,逗引、哄骗小孩离不了它,壮大玩伴队伍、进行“拉帮结派”也离不了它。对大多数新场农村家庭来说,这粒小小的糖果也不是能够随随便便吃到的,一般都不太可能有存货。小伙伴之间的一句“给我吃一粒呀,否则不和你好了”,还是极富杀伤力的。你也说过?那要恭喜你,你的年纪也不小了。
——“给”发音“拨”。
——“呀”发音“嘎”:此处有乞求之意。
——“和”发音“特”:与。
——“好”:友好、亲近。
没有糖果吃,实在嘴馋怎么办?我们有招啊。
当时的大队卫生室就有一种专供小孩治疗感冒、咳嗽用的药片,我们叫它“喉诊片”。粉色的,圆形的,大大的,扁扁的,厚厚的,犹如现在的圆形钙片。最关键的是,它甜甜的。拿一片含在嘴里,慢慢用舌头舔、搅,慢慢用牙齿咬、嗑,再慢慢咀嚼、吞咽。在没有糖果的日子里,这不是很好的替代品嘛。
让人不如意的是,必须感冒、咳嗽了才能配给你。明明身体好好的,怎么才能让它“病”起来呢?就玩它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浑身无力。
——“不如意”发音“勿如意”,叫“不开心”发音“勿剋心”。
——“好好的”叫“侠好啦”发音“侠好喇”。
大人回家一看,一脸的蒙圈。出门时好好的,莫名其妙就突然之间生病了?!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敢不重视,怕耽误了会出大事。立马放下收工回来还拿在手里的农具,一搭小孩的额头,是有点烫的嘛,弯腰抱起来就朝大队卫生室奔。
——“莫名其妙”叫“好么哒哒”。
这么着,小孩骗完大人骗医生,就只是为了能吃上一片医生那里才有的“糖”。
骗人不好?这是自家心里的小秘密,不说出来谁知道啊。再说了,这“糖”,甜津津的,真的蛮好吃的呢。
吃完,抹尽,还不忘用小舌头把小嘴里外扫荡一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回味一番这玩意留存在嘴里的甜蜜和满足,心里乐开了花。感冒啊,咳嗽啊,你来得更猛烈些吧!
不过,也有“碰瓷”感冒“玩”过头了的。原因无他,没有咳嗽的感冒我家爷爷就未必背你去卫生室了,这片“糖”也就吃不到了。怎么了?我爷爷有独门绝技呀。
——“吃不到”叫“吃不着”发音“丘勿撒”。
爷爷会在当晚睡觉时“钦点”我和他一起睡。睡觉时会紧紧地环抱着你,连你的脸都不让冒出被子,美其名曰,“把寒气捂出来”。
你还别不信,这样浑身汗淋淋的睡上一夜,第二天早上一睁眼、一露头,嗳,脸不烫了,头不痛了,浑身舒坦了。乖乖,感冒被我爷爷“捂”好了!
这时的爷爷就会兴高采烈地咧开大嘴,“怎么样?‘大大’看感冒可以哇!”我还能说啥,“自作自受”啊。心里唯一不甘的是,“喉诊片”没的吃了。
——此处的“看”也指“治疗”。
——“自作自受”叫“吃饱饭没事干”发音“丘饱饭么事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