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风范:唐翔千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我敬重的唐翔千

徐匡迪徐匡迪,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原市长、中国工程院原院长。

2023年是唐翔千诞生100周年,也是他逝世5周年,还是他创业70周年。在这一特殊的年份,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及唐君远文化研究会准备编辑出版一本纪念文集,请我为该文集作序。我记得2016年,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曾组织两位专业人士撰写他的传记,我为该传记作过序。我就在该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作为对他百年诞辰的纪念。

我和翔千先生是相知多年的老友,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期间,曾于沪港两地多有接触往来。给我的印象是,先生慈祥、忠厚,平易谦和。虽年逾古稀但对新事物依旧敏感、活跃,记忆力超强。其间有两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在1999年11月,由于他对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提议,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由我作为代表,授予他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颁发证书和证章。二是在20世纪末,由他发起成立以他父亲唐君远老先生名字命名的教育基金会,由于当时对境外人士举办此类基金会的法规及审批程序尚不明确,申报材料先送到了我这里。因为基金会是用于支持教育的,我就毫不犹豫地签发同意,并通过中央统战部转呈中国人民银行,在我亲自给戴相龙行长通电话后才获批准。

翔千先生是香港和祖国内地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人,也是一位积极的参与者和开拓者。我相信,翔千先生是以此为荣、以此自豪的。这并非是因为他担任了很多政治性和荣誉性职务,也不是因为他在港沪两地投资的企业都十分成功,而是因为他在实现人生目标及成就事业的过程中,他的人生不仅与香港演变成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息息相关,而且与祖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

一系列关乎香港发展前途的历史性事件,比如20世纪50年代香港纺织行业的勃兴、香港经济体的崛起、80年代《香港基本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也称《基本法》,后同。的起草、90年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直至香港回归祖国的盛典—翔千先生不但都深度参与,很多时候还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作为香港著名实业家,他曾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荣获“香港杰出工业家”称号。他爱国爱港,一生致力于民族工业的振兴与发展,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和顺利回归做出积极贡献。

内地改革开放以后,翔千先生亦曾创下了好多个第一,比如参与深圳的第一批补偿贸易,在乌鲁木齐创办新疆第一家合资经营的天山毛纺织厂,在上海办起第一家沪港合资企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等。

为此,他曾受到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和朱镕基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担任过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第七届、八届、九届常委。他在香港和内地获得过的职务和荣誉更是多不胜数,这当然是社会对他所做出的贡献的认可和回报。然而,作为一位名人和富商,在获得这些成就和荣誉之后,他不张扬、不骄奢,像普通人那样勤奋做事、低调生活、严谨处世。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节俭是有口皆碑的,一件夹克衫可以穿上十几年,坐飞机首选经济舱。我也听到过别人对他的评价,说他做生意有如“钢索吊灯笼”般稳妥,拿得起、放得下,宽容别人、甘愿吃亏。在我和他实际接触中,我确信这些评价是中肯的,准确的。

读了介绍翔千先生的文字资料并根据我与他的接触,有三点感想愿与大家分享:

第一,我为他强烈的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所感染。翔千先生出生在旧中国,虽然家庭富裕,但仍饱尝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他的父亲坐过日本人的牢,全家曾被迫弃厂逃难,流离失所。在沦陷和纷乱的上海,他艰难地度过青少年时代。因而深知“国家弱则民族衰,国家强则民族旺”的道理,因此无论在香港打拼,还是回内地发展,他都有一股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凭着非凡的勇气,他从收购一家小布厂开始,艰难地起步,到六七十年代,在香港的纺织业做得风生水起,不仅产品打入世界各地,还到毛里求斯等地投资办厂。作为工商界知名人士,他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对上海情有独钟,在沪港经济合作中,创下了许许多多令人称道的第一。1981年,他在当时的外商投资处女地的浦东建起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毛”),领取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00001号上海合资企业营业执照,开创了上海合资企业的先河。产品很快打入香港、欧美和日本市场。在“联毛”成立5周年之际,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亲临现场祝贺,充分肯定了“联毛”合资的成功。在“联毛”的基础上,他又发展成立了多家企业,成立了第一个中外合资的集团性公司,继而又成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上市公司。为进一步推进沪港两地的经济合作,1985年他与香港其他著名企业家一起,组成了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并任创会会长。江泽民同志、朱镕基同志以及香港知名人士董建华先生、李嘉诚先生等都先后参加过协会的活动。

第二,我为他具有的远见卓识和创新精神所钦佩。唐先生给人的印象是厚道朴实、踏实稳健,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思想敏锐,具有超前意识的人。如果说他在香港和内地举办纺织企业的成功,多少还有点家族背景和人脉因素的话,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进军高科技的电子行业,则完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走过来的。1997年,他风尘仆仆回上海,选址松江,投资4 000万美元,进军电子高新技术行业,成立美维电子有限公司和美维科技集团公司。他对集团确定的目标是“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经过努力,美维很快成为上市公司,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后又与美国大公司合作,生产供苹果、三星等著名品牌电脑、手机用的线路板,为上海和国家的电子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还记得这样一件往事,20世纪90年代后期朱镕基同志当总理后,在一次全国“两会”期间见到唐先生时,半开玩笑地问:“你怎么60多岁还‘变脸’,一转身跳到电子这一行了?”唐先生笑嘻嘻地回应道:“你不也是60多岁又跳了一级做总理吗!”这一次,朱镕基同志看到唐先生写给他的信后,将他的生益科技作为特例批准上市。后来,唐先生在电子行业克服了各种困难,从香港的美加伟华,到东莞、苏州、西安的生益科技,再到上海的美维电子,一路艰难地走来,大获成功。生益科技成了国内生产履铜线路板的龙头。公司曾多次获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驰名商标”“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国家标准化4A级企业”等荣誉称号,成就了唐先生从纺织巨头到电子大王的华丽转身。

第三,我为他尊师重教,培育英才,无私捐助教育事业的大爱之心和善举所折服。唐先生的家族原有重教和善济的传统。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向香港中文大学和新亚书院捐款,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名誉博士和新亚书院董事会主席。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他热心教育事业,重视人才培养,无私捐资兴学的生动写照。该基金会源于1987年他在母校大同中学设立的奖学奖教金,旨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培养优秀学生。后经多次增资以及基金会的良好运作,目前总资产已超过2亿元。至2022年,共奖励师生8万多人,他和唐家的资助经费达到4亿元。除上海30多所中学外,资助范围扩展至他的家乡无锡以及常州、西安、北京。奖励的种类有优秀师生君远奖,优秀贫困学生君远奖,在沪就读的新疆、西藏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君远奖等。奖励资助从中学延伸至职教、大学,在复旦大学设立本科生海外交流学生奖,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研究生唐尤淑圻奖、讲席教授基金和密西根学院学生奖励基金,在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设立少数民族师范生奖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从国家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需要出发,积极参与国家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2010年起,他与上海大学和江南大学分别签订协议,设立专项基金,各捐资4 000万元,合作创建翔英学院和君远学院。他曾两次写信给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同志,就有关想法和情况向她报告:“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虽年事已高,但是我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工程师的培养仍深有感情。”刘延东同志收到信后即批复给教育部认真研究,称赞“唐先生耄耋之年仍倾情关心祖国教育事业,这种精神值得发扬光大”。由于唐先生的义举和对国家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2012年,他获得“中华慈善奖”。他还获得两届“上海慈善奖”,以及上海、无锡、常州多个教育和慈善的其他奖项。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也因此获得2009年首届“上海慈善奖”、2012年“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2014年和2019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级。由于年龄原因,翔千先生多年前就辞去了基金会理事长职务,由他的长子唐英年先生接任理事长。但他生前仍然时时关心基金会的建设,他每次来上海时,总要找会长、秘书长商量工作,同理事会成员,特别是年轻理事见面。在这里我也衷心祝愿基金会越办越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今,唐翔千虽然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长存,他的崇高品质将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是为序。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