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活字
相比起志怪故事,夏原吉更喜欢报纸隔日所写的数学知识,虽然现在大部分都是数学计算的内容,还未涉及几何。
术算正是夏原吉的长处。
比起以往的珠算,夏原吉十分中意朱悟净所写的“筑基”算法。
数学种子(阿拉伯数字)以及诸多数学符号组成的算法,优点是可以笔算,同时也适合心算。
夏原吉不是一个空谈的腐儒,但也是读书人,比起拿着算盘打得哒哒响,还是这种可以在心中演算,以及持笔急书的算法更合他的胃口。
事实上,随着朱悟净创建报纸,并在上面连载数学之道,不少市井商人都开始使用数学种子进行计算。
虽然一些大规模的计算还是使用算珠,但一些简单的计算,已经逐渐转变为“筑基”算法。
同时,报纸开始收费之后,因为前三天的免费赠送,让金陵城的百姓知道了报纸这新奇玩意,再加上连载的《西游记》以及每个数学小故事前的胡编乱造的故事很精彩,导致报纸被市民所接受。
甚至有城外的村落每日购置一张报纸,而后让会识字的人在村中念着,村民们聚在一起,听个新鲜。
还有一些勋贵,也会购置报纸,但不会自己阅读,而是让识字的仆人念给自己听。
一些清高的读书人自然看不上这些粗鄙的文章,尤其受不了报纸浓重的油墨味,还有不小心就会沾上墨迹的缺点。
无论如何,这些都不影响大局。
朱悟净创办的报纸本就不是给这些读书人准备的。
今天。
许平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热火朝天的印刷工坊被,无数工匠按照朱悟净所定制的流程进行印刷,每个人都专门负责一件活,数个人分别在蜡纸上抄写报纸文字,而后由专人递送到后方的印刷处。
用木头制造的誊写印刷机早已准备好,工匠们将蜡纸放在印刷机上,将其压在粗糙的纸张上,而后用猪鬓毛制成的刷子一刷,一份报纸就印好了一面。
按照目前的效率,这间报社每日可以印刷六千份报纸,完全可以供给给金陵城。
在这些印刷工坊的一处空房间,放着一个庞然大物。
那是一台木头制成机器,由横竖两个部分相交组成,平着的部分是一个可以推动的平台,正中间是可以放上印板的结构,以及斜着的压纸格。
竖着的部分则是由螺旋杆和手柄组成。
只要推动手柄,螺旋杆就会移动,下方连接的压板就会往下压。
这正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印刷机————古腾堡印刷机。
现在被朱悟净称为“活字印刷机”。
“世子请看,这个印刷机准备好后,可以由两个成年男子操控,一个负责推动手柄,另一个负责操控压板,将印好的纸张取下,并放上新的纸张。”
“这一台印刷机,一日便可以印出三百张纸,而且还可以改进,若是增加机器的数目,每日可以印出百本书籍。”
许平的脸上挂着兴奋,续道:“还有世子所要求的铅活字,我们暂时没有尝试出具体的比例,但是找到了一位来自杭州的师傅,善于制作铜活字。”
“我们直接买下了那间印刷工坊,目前使用的就是铜活字。”
听到这话,朱悟净俯下身,贴着看向金属活字组成的板,在一众大字之中,找到了一枚比较小的金属活字。
他伸出手,取下这枚活字,而后眯起眼睛,仔细地看了又看,而后无语道:“这就是铅活字。”
许平:“?”
朱悟净喃喃自语道:“我真傻,早该想到会这样,最早的铅本就伴随着铜,早在锑又伴随着锡,这个时代哪里专门的铅工匠,都是铜匠兼任的。”
事实上,铅活字在中华明代就有人尝试,在朝鲜《文献撮录》有“范铅为字”印《通鉴纲目》的记载,且有版本传世。
当时使用铅活字印小字,用铜印大字,且流传下的古籍,也确实在永乐、宣德年间。
换言之,永乐年间已经可以制作铅活字,只是没有广泛扩散出去,毕竟是师傅们吃饭的手艺。
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壁垒。
果然,想要只靠一人完成科技的推进,是不可能的。
光是一个铅和铜在这个时代的名字、产地,以及这个时代匠人会什么技术,就可以难倒自己。
想要真的传播科学思想,只有一条路可走。
朱悟净放下金属活字。
“你也辛苦了,多试一试这台活字印刷机,若是可以定型,记录下仪器的具体数据,然后按照定式,多做几台,并让那位铜匠传授制造这种活字的方法,你们再组织人手,多做尝试。”
“这……”许平有些为难:“殿下,这可是吃饭的活计,不会轻传的。”
朱悟净道:“我会用三百两白银买下这项技术,同时给他一个名额,允许他的儿子或者家中子侄入我道观作行童,学习识字和算术,以及一些阐教的法门,学业完成后,允许他还俗,以此改为民户。”
许平皱着眉头,说道:“工匠见识短浅,恐不会接受世子好意。”
“那你就和他说清利害!”
“我明白了。”
许平立刻会意。
朱悟净凝视着许平的目光方才收回。
“钱不准少那位师傅的!”
想要改变什么,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不存在温情脉脉。
“作出成型的活字印刷工坊后,我打算大量印刷书籍。”朱悟净话锋一转,说起接下来的计划:“活字印刷的质量虽然比不上雕版印刷,但也比誊写印刷好上许多。”
“我打算印刷大量的农书,将其以低廉的价格卖出去,无论是村民,还是小吏,都无所谓。”
“至于质量问题,我想他们不会在意。”
“活字印刷机不印圣人的文章,不印大儒的教化,也不印老子、释迦的经文,我们只印百姓会用到知识的实用书籍。”
现代书籍印刷业除了技术带来的革新,还是一位前苏联印刷从业者带来的革新,他发现当时下层民众和上层权贵看的书完全不一样。
相比起权贵所阅读的书籍,下层民众对于书籍的要求很低,他们不在乎有没有精美的插话、不在乎封面是否精致、不在乎排版是否密集,更不在乎油墨是否不沾手……
这位前苏联同志改变了印刷业,直接导致当时的红色阵营各个国家的人,都能用十分便宜的价格购买图书。
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些国家的人民依然可以用十分低廉的价格买到各种知识书籍。
朱悟净改进印刷术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上层的士大夫,而是为了下层的百姓。
其实朱悟净有时也会觉得奇怪,为何以前看过的历史文中,作者总是会毫不吝啬地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力量,但是往往不会在劳动人民中传播科学思想,而是在儒生中宣扬科学,和这些儒教门徒高强度辩经。
“到了最后,还是农村包围城市吗?”
朱悟净忍不住自嘲地苦笑。
除了这个办法,他真的想不出其他打倒儒家构建出的封建礼教,这个树立在百姓心中的高耸城墙的方法。
朱悟净怀着莫名的心情,拾起一份报纸,缓缓走出报社。
今天也和昨日一样,他会沿着街道贩卖报纸,在市集中心,在茶馆里,在金陵城微不足道的角落,对着那些不识字的人们,读出报纸上的内容。
是的,就和之前一样。
朱悟净向前走去,除他之外,还有许多小贩和报童或是背着袋子,或是背着包裹,准备今日的卖报。
清晨的阳光自树叶的缝隙间洒落,停在了道士的头上,似是一圈光环,久久不愿离去。
咚咚!
马蹄声忽然响起,道路的尽头,身穿蟒袍的威武男子骑着骏马而来。
“儿子,你快和我一起见你皇爷爷!”
朱高煦一把拎起朱悟净,驾驭着战马向皇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