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开团”全朝臣(一)求追读
看着有些拘谨,不敢坐下的赵誉一家人。
原本赵誉与沈敏都以为搭救自己的郎君最多让雷大郎打包几个包子让自己带走。
实在没想到这么郎君会要请自己一家穿着麻衣的人同桌享用吃食。。
李重润含笑对赵盈静道:“店家快要将热腾腾、香喷喷的包子端来了,小娘子可是要吃完再走。”
赵盈静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位长得十分好看的大哥一脸和善对自己问话,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李重润打了个哈哈。“赵郎君,可是在意在下有不周到的地方!”
赵誉知道李重润是指将自己娘子扶起这一件事。
“不…不敢…”
李重润没有再与赵誉对话,而是冲蒸笼旁的雷大郎督促道:“店家,在下要的肉包子还需多久。”
“马上…好了。”雷大郎的声音带着惶恐与无奈。
赵誉见此,只得行了个叉手礼,带着妻女坐下。
“不知郎君贵姓,他日在下去何处寻郎君,以报今日之情。”赵誉很是礼貌的问道,他也知道,今日大概率能带着妻子怀中包袱的钱南下,暂时不必还欠雷大郎的两千多钱。
李重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劣等茶叶泡出来,有些苦涩的茶水,故作不在意的答道。
“在下姓沈。”
见对方没有透露自己的名与字,以及是何处的人,赵誉也没有追问。
毕竟对方是一名举人,况且对方先前透露也来自余杭,那是为了让雷大郎有所顾忌。
毕竟这个时代很讲究乡义,但不代表人家会透露其姓名住址。
以防自己借用对方的名头做事。
走南闯北的他见过不少这样的人。
雷大郎将十个飘着香气的包子端了上来。
然后回到蒸笼旁,准备用油纸再打包二十个。
李重润看着坐在母亲大腿上,眼睛发亮,但没有父母允许,只能目不转睛盯着包子,小手不时想伸出手去哪的赵盈静。
抬了一下右手示意道:“请用,不然凉。”
“谢郎君。”赵誉夫妻同时答道。
“谢阿兄。”赵盈静一边答谢一边伸手去抓。
“慢点,小心烫。”沈敏看着着急将包子往嘴里塞的女儿,低声劝道。
不时拿起茶水送至女儿嘴巴,命令她喝一下茶水,生怕她噎到。
李重润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一幕,没有去打扰似乎很久没有享用过如此“大餐”的一家子。
风卷残云后,桌面被清理干净。
雷大郎也将用油纸打包好的包子拿了上来。
赵誉见状一脸感激的带着妻女起身,对李重润行礼拜谢。
“不必如此,快些起来。”一边说一边离开椅子,伸手将赵誉虚扶而起。
赵誉带着妻子转身对雷大郎行了一礼:“所欠的银钱,待到了余杭,有了余钱,定托人送还。”
雷大朗拉着一张比哭还难看的笑脸,他知道赵誉家最近发生了何事。
李重润端下身,给赵盈静擦了擦嘴角的油渍:“饿了要吃饱哦。”
赵盈静重重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她看着抬起一只手做了个静音手势,一手将五颗银裸子放进自己怀里的俊俏阿兄很是不解。
但她还是遵循俊俏阿兄的意愿,没有出声。
这一幕落在正对着他们的雷大郎眼里,但雷大郎选择了沉默。
抬起双手不断挥动着对对赵氏夫妇慌忙道:“不...不...不...你们安心在余杭安家便好。”
赵誉知道这是雷大郎介于一名举人的威压才说的话。
转身对着李重润又是深深一礼后,带着妻女往南边方向的长夏门走去。
检验了路引,出了城门,知晓那是银子的赵盈静将小脑袋凑近父亲的耳旁,低声说道:“阿爷,阿兄给了我五个银裸子。”
赵誉瞳孔猛的收缩:“盈静,你说...什么...”
他的妻子同样听到了女儿的话语,充满不可置信。
待女儿从怀里取出,生怕被他人看见从而遭人觊觎的赵誉一把接过银裸子藏进怀里。
暗下一个决心,到了余杭便打听一名年纪在二十岁左右,沈姓,今年进京参加科举的举人老爷。
但也只是打探清楚,并不打算上门打扰,也不会去用其名号,以防连累沈郎君。
......
辰时末。
洛阳城,南市。
一座三层茶楼三楼。
李重润望着已经营业,陆陆续续有人进出的‘望云院’,结了账往昨日进入望云院的侧门走去。
刚踏进门便看见昨日那名伙计。
伙计笑着脸迎了上来。
“郎君,今日想看些什么。”
李重润随意扔了十钱给伙计,伙计噔噔噔的跑去交钱,又小跑回李重润身边。
李重润一边走一边问道:“昨日京艺堂的表演甚是精彩,只是可惜最后关头花旦似乎身体不大舒服,不知今日是否还上演。”
如昨日侧着身引李重润入内的伙计连声应道:“有、有、有,昨日是花旦太累了,现已经休息好,想必今日的演出不会扰了郎君雅兴。”
“好,一个二楼雅间,茶点与昨日一样。”
“好咧,小的先前安排。”说便兴冲冲小跑先走一步。
......
洛阳城,皇宫。
御书房门前。
徐有功站在廊下。
双手摆放在腹前,微躬着身的高力士从御书房里小步走了出来,对徐有功道:“徐公,陛下请您入内觐见。”
“有劳了高内侍传话。”放在以前,从不攀附他人的徐有功压根不会搭理一个传话的内侍。
但昨夜因李重润的劝导,认为李重润说得很在理的一句话是“以目前的形式而言,徐公若得初为陛下身边大监的高力士相助,无论作何事,都会顺利些。”
徐有功自知那是自己效忠之人发展所需,虽违背自己意愿,但想到这是为了李唐江山,又知如今举步维艰,便决定遵命行事。
高力士一时间愣在原地,不知如何回答,在他的心目中,这位九卿之一的徐公可从未如此客气的对一名内侍说过话。
不,别说说话了,就连好眼色都不曾听闻有过。
他顿感受宠若惊,他刚想回一句“应该的”才发现自己短暂失神间,徐公已经入了御书房。
这...徐公不会心生介怀吧...不...徐公不是那样的人。
高力士思绪电转间,决定下一次替徐公传话要陈词恳切些,反应也绝不如此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