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式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前言 母亲的力量

几乎每个孩子都被大人问过这样一个经典的问题:“你长大了准备做些什么?”相较于以往,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回答都类似于“我想要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新东西”。

无论是新时代的医生和律师,还是专业运动员和流行歌手,抑或是创办自己的企业,或创立某个社会组织,这些人都在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崭新的东西。在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但可行,还令人无比向往。一项又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无论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还是创业的黄金年代——抑或这两者之后,进入职场的人,都会这样讲:

“我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想要自行规划我的人生。”“我想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想要创办一家公司。”

如今聪明的孩子大多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能够打破重重藩篱最终功成名就的自主创业人士。他们想要成为那种不需要找工作的独立个体,因为他们想要自己创业。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但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野心”可谓既“有志气”又不切实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难道就意味着“同朋友合伙开一家小众设计公司”或者“靠打电子游戏为生”?(剧透警告:可能两者皆有。)父母有足够的理由宣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马克·扎克伯格。选择一条安全且清晰的职业道路不是更好吗?比如,攻读一个有助于你在一家知名公司——甚至是脸书——找到工作的学位。

也许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创业者或自由工作者那充满风险与不确定的人生的——也很少有人能熬过来。但对某些孩子来说,这却是他们通往成功、满足、成长和人生幸福的理想之路。无论他们注定要成为未来的扎克伯格,或者开一家小型本地公司,从事表演艺术,抑或创办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这些都是艰难的道路。

你或许并不知晓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被这样充满挑战的道路所吸引——那种凭借自己的双手开启一项事业的自由感和兴奋感。但你还是可以去了解很多东西,然后从现在起开始行动,帮助孩子挖掘自身潜能,培养他们的特长。通过本书,你将了解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成长动力,了解你应该扮演何种角色。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又是无关紧要的?

即便我的两个儿子都是非常有进取心的创业人士,他们对自己人生感到非常满足,但有些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去问他们。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我丈夫和我完全看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会怎样——毫无头绪。

现在回过头看,我由衷地希望当时的自己能够阅读一些真实的人生故事:那些对社会卓有贡献的人是如何长大的——不单单是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还有那些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更容易企及的对象,正如本书里谈及的那些人。如此一来,我丈夫和我便会了解到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朝着什么方向去发展,追求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就父母而言,对最重要的事情——孩子的成长——一无所知,着实令人伤透脑筋。

所以,我们有疑虑和恐惧也很正常。这个世界发展变化得太快,我们如何确保孩子未来能够取得成功,并且收获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呢?正是因为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存在,我们才想要稳扎稳打。

金钱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和其他人聊起创业或自由职业这类事时,“钱”这个可怕的字眼儿总是避无可避。我发现人们对金钱有两个普遍的误解。

第一是担心孩子一旦把时间都花在追求自己的爱好上面,可能没办法赚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每当父母看到孩子全然沉迷于某件事情当中,例如创作音乐、打电子游戏、拆东西、拼乐高或者某项运动,就觉得自己有责任给这些活动设定一个限度,担心它们占据孩子太多时间和注意力,继而导致他们会忽视更重要的追求,长大之后无法谋生。

抑或,父母会强迫念大学的子女学习某类特定的课程,必须完成大学的学业,或者继续深造,即便子女对他们的建议毫无兴趣。

我并不反对获取学术和专业学位——我丈夫和我都有学士学位,并且这很有用。但倘若这些东西同你孩子的兴趣爱好毫不相关,抑或待在学校只为了拿一张学位证或建立人脉以帮助自己获得一个高薪职位的话,那么念书真的只是浪费时间。只要你真的热衷于某件事,且愿意付出辛勤努力,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谋生之道,在该领域是否取得相应的文凭并不重要。

进一步来说,远离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会让他们更开心。并且我一直相信,无论做任何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的话,便无法取得成功;而对于不喜欢的事情,没有人会孜孜不倦地投入其中。

加州奥海撒切尔中学(Thacher School)的校长迈克尔·穆里根(Michael Mulligan)引用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许多千禧一代之所以感到抑郁,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只为在父母为其选择的事业领域取得成功。他写道:“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事实上,我们都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是这样的话,至少让我们把时间花在重要的,或者我们关心的事情上。”

有关金钱的第二个误解是,它是工作的驱动力。我并不这么认为。正相反,与我交谈过的每一个人都坚持称他们之所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是为了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或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改变这个世界。就算你对此不以为然,也很难想象会有人心甘情愿、打起十二分精神忍受一天18小时不间断的融资焦虑,还要时刻关注变幻莫测的市场情形,只为搏那风险性极高,且(在最好的情况下)等待许久才能赚到的第一桶金。

杜克大学商学院(Duke Business School)的院长比尔·博尔丁(Bill Boulding)指出,未来的领袖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赚钱。他们寻找的是“关心他人的人,将他人的成功视为自己成功的助力,有使命感并且希望改变世界的人”。

聚焦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在为写作本书查找资料和做采访的过程中,我对于“创新型人才”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就本书的写作目的而言,创新型人才可以指代所有那些开启某项事业并将脑海里的一个想法化作现实以及将满腔热情转化为实际项目的人们。所以在我看来,创新型人才并非仅仅是营利性企业的创始人,还应涵盖那些成立非营利性组织和公益组织继而改变了世界的人。创新型人才是那些自行组建制作团队的演员们,是自行组建乐队,寻找经理、发行人和代理商的一群音乐人,是致力于创建更美好的世界的活动家。

你如何知晓自己的孩子具有创造力?答案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一些迹象可以遵循:

· 你儿子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可同某些课外活动比起来,他就是对上课提不起兴趣。

· 你女儿更喜欢拆电脑、画画、唱歌、用乐高积木搭建村庄或贩售女童子军饼干,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

· 你的孩子热衷于发号施令和做组织工作(无论是组织活动还是组织人)。

· 你女儿经常会问为什么事情非得要这么做,并且总是会想出新的做事方法。

· 与其花1个小时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你儿子更愿意花10个小时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就算他在做作业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但在面对喜欢的东西时,他会给予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投入度。

· 你孩子热衷于卖东西或做些小生意。

· 你孩子热爱运动或其他形式的竞争。就算你不相信早餐桌旁边坐着一位未来能改变世界的人,结果可能还是会令你大吃一惊。本书提及的大多数人在年幼时并未表现出未来会成为成功者的特质,而这也是你一定要为孩子创造更多机会的另一个理由。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要等到长大一些之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总的来说,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做父母的很难真正甩手不管。确保他的努力有所回报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鼓励,且有助于他建立自信,并在未来取得成功吗?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可能事与愿违(详见原则二)。难道不应该敦促他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吗?也大可不必(详见原则三)。

所以说,你会影响孩子未来成为怎样的人吗?在采访了60多位事业蒸蒸日上的成功人士和/或他们的母亲后,我发现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是的,你的确有这样的影响力,只不过或许并非以你所期待的那种形式表现。

万变不离其宗:相信你的孩子

在同这些成功人士及他们的母亲交谈时,我开始思考他们告诉我的种种,我意识到一个统领“培养一名创新型人才的九条原则”的“总纲”,即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而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天赋,培养并给予支持。

秘诀就是这么简单,但想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顺利度过许多微小却重要的时刻并不容易。这意味着你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让他们知晓,你相信他们在自己热衷的领域能够取得成功。我相信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快乐,能够有所成就。但很多孩子实际上并不快乐,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掘。他们所做的是家长觉得能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事,或者更进一步说,是家长认为孩子会感到快乐的事。

所以,我们这里要探讨的不是如何去爱你的孩子或者希望他们得到幸福,我相信大多数父母在这些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也并非多么渴望帮助孩子取得成功。重点在于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让他们知晓,你相信他们在自己热衷的领域能够取得成功。

这是培养一名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坚定不移地相信孩子的能力,并有意识地支持孩子培养这些能力。这听着简单,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

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家长都应该引导他对自身能力感到骄傲、自信、无所畏惧,引导他产生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但后来我发现,这些特质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具备这些特质,你的孩子未必能够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但倘若缺乏这些特质,更是绝无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孩子具备创新精神,你需要做的事可能看上去和平常给予孩子支持并无二致。但前者所需的方法和态度,或许同你熟知的那些教育子女的方针略有出入,而这便是本书的切入点所在。

隐藏于一切背后的秘密:母亲的力量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选取了一位母亲的视角,而非社会学家、学者、心理学家或家庭治疗师等,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位母亲。我试图寻找并分享许许多多家庭的故事,去发掘和提炼有助于培养一群自信和充满创意的年轻人走上自己独特道路的教育方式。

如今,年轻人想要做一番事业几乎没什么限制。过去20年间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想要创业,不一定非要找一间办公室,拥有员工、律师和会计或专业的投资建议,只需满足以下三点:

1.一个好的想法。

2.十足的自信。

3.充满激情、夜以继日地工作。

事实上,可能还需要第四点,那就是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能够像后文中所提及的那样提供支持。

本书将讲述许许多多的母亲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如何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子女:这些孩子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甚至他们所选择的道路可能起初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光明的前途可言。

当然,请不要误解我的话。父亲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很多成功人士都坦言他们的父亲、祖父母和继父母等对其成长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总结的这些原则适用于任何立志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孩子的父母。然而,在我的调研中,相较于父亲或其他人,母亲才是真正的秘密之所在,她们培养了孩子在面对风险时的自信和忍耐力,这无疑是一名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应具备的两种重要特质。

那么,我又是如何聚焦到母亲这一群体的?这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开始于我同一群已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年轻人的会面——大多数都是通过我的大儿子艾略特认识的,艾略特为各行各业的青年领袖们创办了巅峰系列论坛(Summit Series)。每当同这些优秀的年轻人会面时,我都会问他们几个同样的问题:

你是如何成长为现在的自己的?是什么令你如此自信,并愿意为你的事业全力以赴?你受谁的影响最深?

他们的回答其实大同小异:“如果没有我母亲,我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她信赖我,对我的兴趣爱好给予全力支持。我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她功不可没。”

我备受震撼,也大为感慨。我很清楚,其他少年和青年的母亲们即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毫无头绪,也必定如这些成功者的母亲一般爱她们的孩子。所以,我决定采访一下这些成功者的母亲,看看她们到底做了哪些正确的事,我想应该会发现一些重要的东西。

我撒了一张大网:选择了几十个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各异的年轻男女,虽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获得了成功,但他们的种族、社会经济背景、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家庭结构各不相同。在采访了一位又一位母亲之后,我愈发清楚地意识到,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成长方式,但在一些关键方面他们所接受的教导却是相同的。

我惊奇地发现,所有这些成功人士的母亲,她们彼此各不相识,也谈不上有共同的背景,甚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她们都遵循了本书中提及的这九条原则(或其中大多数)。在采访过程中,它们逐一显现,并愈渐清晰。我必须将这些发现分享出来,所以我决定写这本书。为了给本书做调研,我采访了许多成功人士或他们的母亲,有时候两者兼有。受访的创业者当中一半是男性,一半是女性;他们背景迥异,各自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家境富裕,有的人生活拮据。有的人来自大家庭,有的人来自三口之家,有的人则来自混合家庭。他们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与小村镇,有各自的种族背景和宗教信仰。有的人父母仍在婚姻关系当中,有的人父母已经离异,有的人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有的人父母已经过世。

以下是你将会在本书中遇到的一些人:

· 迈克尔·查森(Michael Chasen)的母亲经常听朋友说起,让孩子花那么多时间在玩电脑上根本就是在浪费生命。几年后,迈克尔利用自己的电脑技术创立毕博(Blackboard)公司,随后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

· 亚历克西斯·琼斯(Alexis Jones)小时候喜欢表演和讲故事。原本可能只是童年的一种消遣,但她却表现出了异常认真的态度。最终,她创办了“我就是那个女孩”(I AM THA T GIRL)大型在线社区。如今,她是妇女运动和千禧一代的国际意见领袖。

· 朱浩伟(Jon Chu)在高中时不仅喜欢看视频,还亲自拍摄和制作。他说服自己的老师允许他提交自己的视频作品代替论文。如今,他是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

· 本尼·布兰科(Benny Blanco)的母亲经常听幼儿园的老师抱怨,本尼在读书会上根本坐不住。而到了高中,他朋友又嘲笑他参加说唱比赛根本是在浪费时间。是的,他的确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如今,他已成为全美顶尖的作曲人之一,有20首冠军榜单作品。

· 佩奇·麦考斯基(Paige Mycoskie)小时候痴迷于艺术,梦想着某一天能够自己设计服装。生日的时候,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各给了她100美元当作生日礼物,她用这笔钱买了一台缝纫机,搬回老家之后就开始缝制衣服。如今,她创办的Aviator Nation公司已有5家店铺。

· 罗伯特·斯蒂芬斯(Robert Stephens)小时候喜欢修理东西,他的父母本该惋惜孩子的天赋都用在了职业技能而非专业工作上;但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兴趣爱好,他后来创办了“极客小分队”(Geek Squad)。

· 凯文·普兰克(Kevin Plank)的母亲经常对他说:“这个世界没有棘手的问题,只有尚未找到的解决办法。”在大学打橄榄球时,他厌倦了每次一出汗自己的棉质T恤就会湿透,于是,他找到了一种更好的面料,并创办了安德玛(Under Armour)服装品牌。

你是否注意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刚开始为写作本书采访成功人士及其母亲的时候,我以为我很清楚自己会找到怎样的答案,但后来我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惊讶于在培养一名优秀的年轻人的过程当中,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以及什么无关紧要。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所有这些成功人士,无论背景有多大差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如此相似。这些清晰的线索共同构建起了你即将要阅读到的九条原则,你和你的孩子都将从中受益。

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你的孩子培养成为一名成功人士,而是让你了解到,让孩子沿着你为他们选择的道路前行无疑会扼杀他们的成就感;在阅读了这些故事之后,你会发现,想让你的孩子拥有他们真正想要的人生,帮他们获得个人成就感是多么重要。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励你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自己,无论这是一条广阔、笔直、清晰的大道,还是一条蜿蜒曲折、充满意外的独特小径,不要阻碍任何一种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具备创新精神,并且热衷于探索旁人鲜少踏足的道路,本书将指导你如何培养这份热情。当孩子跟随自己的热情、追寻自己的目标时,当他们无所畏惧地做出充满成就感的抉择时,你要学会给予他们支持。对于你即将踏上的旅程,我感到激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