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开国史全2册(修订本)](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03/49665403/b_49665403.jpg)
自序
阎崇年
我于《清朝开国史》之研究与撰著,要从六十年前说起。1963年,我在确定研究清史之后,依据白寿彝先生治学要从根源入手的教导,思索清史树木之根、清史江河之源。清史研究的根源在关外,清朝开国的历史,就是清朝二百九十六年历史的根源。
明确清史根源,探索清开国史,从哪里下手呢?从史料入手。清史的资料,以中国皇朝史来说,既是史料最多的,也是资料最杂的。经我粗算,研究清史的基本资料,直接或间接、汉文或满文、文献或档案、完整或碎片等,当有千种之夥、万卷之多。在这六十年间,我的大部精力,花在搜寻、阅读、摘抄、考证、分析、筛选和运用史料的过程之中。岁数大了,见的多了,我认为研究清朝开国史,除一般史料——考古文物、史志典籍、碑刻拓片、文集笔记、谱牒家乘、研究论著等外,应抓住最基本史料,这就是“一档、二史、三实录”。
所谓“一档”,就是满文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满文档案有二百多万件(套),但就清朝开国史的研究而言,满文档案主要是以无圈点满文为主的满文档案,名《无圈点档》即《旧满洲档》或《满文原档》,仅存世一部,现藏台北。到乾隆朝,鉴于这批无圈点满文档案,有散乱、污渍、虫噬、残损的现象,且多人已不能或不能准确识读老满文,即无圈点满文档案,乾隆帝命朝臣将上述老满文档案,加以整理、修补、装裱、装订而成册帙;并用加圈点满文重抄数部,其中一部存皇宫内阁大库满本堂、一部存盛京崇谟阁等,这就是后来通称的《满文老档》。这些满文原始档案,尘封内廷,难以查阅。清朝亡民国兴,这批档案才逐渐为学人所知所见所译所用。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东洋文库组织神田信夫、松村润、石桥秀雄等学者专家用日文译注,以《满文老档译注》为书名,分成七册出版,是为《满文老档译注》东洋文库本。笔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应邀到东洋文库讲学,蒙神田信夫教授奉赠一部。尔后,中国满文专家,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本《满文老档》为底本,将其译注,分成两册,199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为《满文老档译注》中华书局本。而其孤本无圈点满文原档,在台北以《旧满洲档》为书名,于1969年,分成十册,精装出版。1992年,笔者去台北进行学术交流,承蒙秦孝仪院长,赠送一部。而后,2006年,又将《旧满洲档》整理补疏,由冯明珠院长主编,以《满文原档》为书名,分成10册,精装出版。笔者又有幸,蒙冯明珠教授赠送一部。《满文老档》译注本,影响较大的,一部是《满文老档译注》(七册),于1955~1963年在东京,日本东洋文库译注出版;另一部两册,于199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还有一部是内阁藏本《满文老档》(20册),包括满文、汉译文,2009年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还有其他,另文介绍。这是清初历史唯一保存下来的、用满文书写的编年体的清朝开国历史。
上述《满文原档》及其整理成的有圈点满文重抄本,在清朝属宫廷密档,一般人不能入目。辛亥之后,逐渐开放。现在已经可以公开阅览和研究。
所谓“二史”,一是《明史》,现在通行的是中华书局校注本,约五百余万字,分二十八册,1974年出版;另一是《清史稿》,现在通行的是中华书局标点本,约八百八十余万字,分四十八册,1976~197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史学传统,多是后朝修前朝史书。纂修《明史》和《清史稿》,都利用了大量档案、传包等,且体例独具一格,所以“修了新清史后《清史稿》就不用看了”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所谓“三实录”,一是《明实录》,二是《清实录》,三是《李朝实录》。这三部书,在清朝一般人也是看不到的,就是在民国时期一般人仍是如此。今人有幸,能看到全套精印的明朝、清朝和朝鲜李朝的三部实录,为研究明清历史提供了极大的史料之便。且有条件的学者,“一档”“二史”“三实录”可以在书房插架,信手查阅,极为方便。
学术研究,是个过程。我从1963年入手学习和研究清朝开国史,到1983年,由北京出版社雕梓《努尔哈赤传》,是第一部研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学术专著,从而打下清朝开国史研究之门,也打下全清史研究的学术基础。时过十年,到1993年,经补充修改的《努尔哈赤传》,以《天命汗》为书名,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又经过十年的积累与打磨,应朱诚如先生主编《清朝通史》之邀约,而撰写清太祖朝史和清太宗朝史,两卷书,百万字,在2003年,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再经过十年摔打,已有大些进步,由中华书局建议我在以往基础上,著作《清朝开国史》,百余万字,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地球又公转了十圈,值《阎崇年文集》出版的机会,对《清朝开国史》加以修订补充,而成《清朝开国史》(修订本),2023年,由华文出版社问世。屈指一算,清朝开国史研究,从起点到此次,整整一个花甲,历时六十年矣!
我六十年来,用心用力研究清朝开国历史,坚守主线,不敢旁骛,跨越障碍,谢绝诱惑,取舍得宜,日新求新。可以说,我是有幸之人,生逢有幸之时,学逢有幸之地,遇上有幸之友,出版有幸之书——《清朝开国史》(修订本),谨致深躬,大谢至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