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气感和祖灵庇佑
侯燕兵的话说的没有错,大乾用屠刀证明什么道义,什么礼义廉耻,在侵略者的屠刀下都是虚的。
当【强取胜过苦耕】成为共识的时候,当侵略者的屠刀不在锋利的时候,这个世道终究要乱起来。
叹了口气的王蛟没有心思和侯燕兵接着灌输思想,只是苦涩的和侯燕兵指点这个白溪观是类似于西方兄弟会,以及某位首付“湖畔大学”的组织。
接着王蛟就立马跑过去开始干活,也只有这种重体力的劳动,才能让王蛟短时间忘记现实之中的屈辱。
侯燕兵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一句话戳中了王蛟的死穴,让这个一直表现的足够理智的“准姐夫”破防,一时之间也不好意思下去找祖父。
索性这孩子就是在王蛟居住的这个前王家祠堂,现在的王家道观之中闲逛。
这个道观面积不算是太大,两进的院子,前面是王蛟给王家祖宗边的神位,没有啥看头,院子后面是的私宅他这个小孩倒是没有多少顾及。
不过王蛟手头上的事情不少,从早忙到晚上,隐私的东西倒是没有多少,也就是桌岸上摆放着那一本闲暇时间用“瘦蛟道人”笔名写的洪荒流小说还是在不断的删改。
这年头不比写网文,要想把书排版印刷一定得精益求精,所以王蛟对这本书的推敲删改不是一般的多。
因为和王较拜访过刘集镇的大小家族,再加上“瘦蛟道人”这基本上指名道姓的笔名,侯燕兵当然是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王蛟。
王蛟的文笔虽然一般,但是架不住这设定可是就连互联网都冲刷不掉的经典之作,想想跑到宝岛上的一贯道甚至把这玩意搞出新教派就知道有多经典。
侯燕兵本人虽然年幼,但是作为大家之后,哪怕没有开始修炼都要先把一些宗教修士基本知识夯实,这里面自然是少不了华夏大地上无数的神话传说。
对于这些传说侯燕兵也看出来其中有不少互相矛盾的地方,但是就和国内大部分修士一样,他也是仅仅保留着这份疑惑。
而王蛟的小说中洪荒设定,虽然有不少地方都和各地的神话传说设定不同,但是通篇读下来却是有着一种畅快,一种能够把所有神话传说都大致上说的通的畅快感。
明明年幼,却偏偏要被祖父早早的要求精通人情世故,更早的成为合格的分家家主。
侯燕兵就和历史上的海瑞一般(早年丧父,母亲见到海瑞玩耍就让他读书),从小经历重重压力却偏偏要成长为一个稳重的人。
但是——他到底是个孩子,所以仅仅是在和王较的交流中,这孩子都会表现出诸多“幼稚”、“冲动”的地方。
就是这样,他祖父侯光明更是要侯燕兵在外人家人面前表现出少年老成,孩子的幼稚只能是他躲在房间里面自己看书的时候表现。
但是他到底只是个孩子,工具书看不下去,年表也没有兴趣,各种传承也枯燥无味,唯独只剩下对故事书的兴趣。
而侯光明那能看不出孩子的逆反心态?
见到他侯燕兵能够把情绪收敛到书上就够了,总比在沉默中爆发或者变态要好的多。
如今这设定畅快,逻辑通畅的洪荒流小说通读下来,侯燕兵却是已经隐隐有了一丝畅快。
王蛟在山腰上正对着石头发力,压根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是在山下的王家畈中,侯光明已经有所感应的望着山上:
“我感觉我那好孙子似乎是有什么事情,就先不聊了,上去看看吧。”
侯光明的话落下去,王魁笑着说道:“那就一起上去看看你家那孙子有啥好事发生。”
王魁一边说着话一边朝着老伴蓝氏递过去一个眼色,想要知道山上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王魁眼睛递过去,却是见到老伴满眼嫉妒的看着山上。
得,不用多想就知道这侯家是赶上啥机缘了。
可这机缘为啥会出现在王家畈的后山上,怎么就没有被自家子弟获得?
王魁心中也是有点对王蛟的不满,但是面色上依旧是跟侯光明谈笑风生,只不过话语中带着些酸溜溜的味道。
王蛟对着石头很是发泄了一番无能狂怒之后,这才是后知后觉的感受到了自家道观之中的动静。
这动静都不用王蛟多分辨,马上就是有了答案:
“有人在我家道观之中感应到了气感?”
王蛟懵逼是很正常,那地方最可能感应气感的就是侯燕兵,那小子有灵根有资质有家底,也就是缺乏一个契机而已。
但是我那道观之中有啥契机?
王蛟来不及细想,丢下洋镐之后就朝着道观冲去,自行感应气感的没有一个前途差的。
但是自行感应气感可未必是好事,尤其是身边没有长辈庇护的情况下,谁也说不好会不会有居心叵测的牛鬼蛇神会对侯燕兵动手。
这小子要是死在他家,那后续的一切筹谋都是幻想!
当王蛟飞奔到道观前的时候,就能看到在道观门口聚集着一帮影影绰绰的存在,心中更是一惊。
第一次感应气感的时候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设防,很容易被各路牛鬼蛇神夺舍!
当王蛟冲到门槛上去的时候,却是很惊讶的看着那些影影绰绰的人影不像是在窥视观内的情况,反倒是像在保护观内一般。
仔细看看其中的身影,有贩夫走卒也有文人地主,各个看上去没有多少关联,但是都是对观内相当关心的时不时回头看。
“祖灵庇佑?”王蛟对袁家上辈子也了解过一点,虽然自称是汝南袁氏之后,但是一直在项城一带开荒种地(太平年间豫州平原上有荒地?),一直到袁世凯的曾祖一代才开始发迹。
袁世凯高祖袁九芝,袁志恭独子,是乡间私塾教师,为人【谦和忍让】,【开荒拓田300亩】,有四子。
看过之前描述的都知道,在农业社会弄来田地有多难,这“谦和忍让”就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