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湖北中医药文化优势
湖北是炎帝神农和“药圣”李时珍的故乡,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医药文化和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早在几千年前,相传炎帝神农氏为了解植物的药性,尝遍百草,如在《淮南子·修务训》中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为世人所熟知,其发生地为湖北随州和神农架。明代蕲州(今蕲春县)的李时珍更是众人皆晓,他从35岁开始便走访各地名医,寻访各地民间药方,在全面研究800余种中医药文献的基础上,历时近三十载,完成了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的本草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湖北省罗田人万密斋,在儿、妇、麻、痘诸科享有盛名,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我国明清两代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李时珍、万密斋以及与同时并称为“鄂东四大名医”的杨际泰、庞安时等,共同铸就了湖北省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为湖北省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武汉九省通衢的发达水陆交通,以及便利的商业条件吸引了全国各地中药商贾。明末崇祯年间,河南怀庆府的一些药农带着药材来武汉保寿桥一带销售,开始出现了最早的汉口中药材交易市场,逐渐形成了“怀帮”“汉帮”“浙帮”等不同“帮口”,药材销售的“道地”文化在此逐步形成。至清代末期,汉口销售全国不同产地药材的药材行已达28家,年贸易额达白银三百余万两,生意繁荣的景象可见一斑,也成就了“汉口药帮巷”的辉煌历史。深厚的中药文化和商业基础催生了湖北省早期中药工业的萌芽,建立了最早工商合一的中医药工业企业——叶开泰药店,创立了一批中华老字号工业品牌,如马应龙(1582)、刘天保(1861)、金同仁(1889)、陈太乙(1922)、初开堂(1939)等,在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