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古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故宫博物院

京派营造

“京派”建筑,是庄严肃穆的规范之作,一砖一瓦皆有礼数。这里的“京派”建筑可不仅是北京的建筑,而是以北京建筑为代表的一个营造系统,辐射至整个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的建筑风貌统称。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决定了京派建筑独一无二的风貌。

京派建筑可以说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

首先,优渥的地理自然优势,是农耕文明生发的基础,更是一国都城营建的先决条件。北京三面环山,地势平坦,易于防守,是一张修建都城最优质的白纸,可以将中国理想的城市模式蓝图充分伸展。

京派建筑也可以称为官派建筑。从布局到朝向,从形制到结构,京派建筑谨守官方颁布的规矩——“礼”,其中最能体现这种“礼”的,便是如中国象棋盘一样的城市布局,以及在棋盘上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也就是本书中不断提及的“轴线合院式”的代表性建筑。在明朝时,四合院开始出现明确分为宫室、王府、官员、庶民四个等级,各个级别必须按规定建房。后来,还在门、房、屋顶等建筑部位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各个级别如不遵守这个规矩,则会被以僭越逾制之名治罪。

在众多四合院中,级别最高的“宫室”级四合院建筑,毫无疑问是旧时的皇宫“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宫”。故宫是由多个四合院沿一条中轴线对称分布,完美地按“礼”集成的一个院落建筑群。

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看似形态不一,却严格遵守着相同的规矩。北京四合院的标准布局按照南北轴线对称,由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四座房屋围合一个庭院而成。四合院以“进”为单位,有一个庭院则成为一进,有两个就称为两进,以此类推,可以有三进、四进、五进甚至十几进。除了可沿中轴线纵向伸展外,四合院还可以向东西方横向拓展,称为“跨”,比如东跨院或者西跨院。

四合院不只是建筑的一种布局、一个标准的营造单元,还是一个家族的代名词。正房位于中轴线上,通常是长辈的起居室,两侧是耳房和厢房,供晚辈使用。家族的大小不同,可通过四合院的“进”与“跨”来延伸与扩展。四合院就像一桌大餐,正房是主菜,耳房和厢房是各种配菜,而庭院就像是一个餐桌,把所有的美味摆放在一起,人们会按照礼数落座就餐,充分地体现了长幼有礼、尊卑有序的风貌特征。其实,从皇宫到王府,从寺庙到民宅,都是各式“四合院”建筑群,不论是几进的大户人家,还是一进的民居小院,都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版的故宫,其区别也就是一桌菜品的丰盛程度不同而已,处处体现出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平衡与规矩的和谐风貌。

当然,贵为一国之都,在规矩的基础之上,京派建筑也集合了南北的建筑精髓。因此,在建筑的布局、造型、色彩、材质、工艺的各个方面,京派建筑犹如一道“满汉全席”,既传承了“鲁派菜系”的礼仪与厚重,还广纳百川,吸收了南北各派建筑的营造技巧与智慧,由此成为中国建筑营造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