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童年回忆录
作者:ws木头人
昨晚梦到我又考了第一名,依然是父母眼中的乖宝宝,老师眼里的三好学生,同学们眼中的尖子生。
不论是语文课本里的生字、拼音和声调,还是让部分同学们搞不懂的加减乘除计算法式,我都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答案和解答。
每每听到老师的表扬,以及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总会掩饰不住开心的嘴角上扬!
正当我享受在众目仰望的时候,闹钟响了,我也被闹钟吵醒了。
原来是今天倒大班忘记了关闹铃,空荡荡的宿舍里只有空调在呼呼的吹个不停。
梦已去,我已醒。
往事竟在不堪回首中,那会儿还没有手机跟游戏,村里条件好的人,顶多有个电话和21英寸的大彩电。
即便到了现在,我也没想明白房顶上那天线上的铝线靠什么原理接收信号,达到和电视机同步的各种画面。
那会,可别小看这个电话,那可是这四邻八舍唯一的好坏讯息输出、入的“根据地电台”。
放学的第一件事,我们就是三、五个组团,在学校门口的老槐树下、村后头的大院前下或是村西头的旺同学家。
每每写完作业,我们都能开心地好好玩耍一番。
让我们80、90后最熟悉的就是男生和女生都会玩的“当子”(,石子堆里挑出来的五个圆形状石子,从第一关一直到第十关,一玩就是一整天。)
男生们最爱的“噌琉璃蛋”(玻璃的下脚料和回收的废旧碎玻璃烧制而成的原形琉璃球,当琉璃球在发生碰撞的时候都会发出“噌”的响声,它也正因此得名!)
琉璃球的玩法也有好多种,谁和谁玩的也都各不相同,不论人多人少,规律只要是从画的起点线“白色或红色的道子”开始,随时都可以加入其中。
噌琉璃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大部分人都喜欢用食指或中指发力,也有极其少数的人会选择用拇指发力,这种打法一般都是“很菜”的没准头,一旦有准头就是上演一记“飞球!”
还有一种就是在土地上挖三个小土窑,游戏的规则是从起点线的时候开始,按照①、②、③的顺序依次进入土窑。
只要你能顺利进入土窑,还可以继续下一步,要是没进去,那就轮到下一个人了,有点像今天的打台球形式。
再有一种就是挑地型,在土地上换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地块,玩者们每人各放一个琉璃球为地垫,从起点线出发,凡是长方形地块里打出来的琉璃球为已有。
这种玩法一般都是视为“赌要”的,也是输的最快的模式。
过礼拜天我赢了一上午的琉璃球,被两个不太友好的小伙伴挑的地型,只能进不能出的地型一下子坑掉十几个。
输红眼的我在只剩最后一个琉璃球的时候,见好就收,换个玩法又继续,最后只赢回几个。
事后,看到他们两个分球时的喜悦和传出的奸笑声,我仍然历历在目,也正因如此我和他们至今再没有过任何交集!
以上几种琉璃球又分为玩和赌两种形式。
玩的模式就是兜里通常只有一或两个,输完给对手们再重新开始的假要;赌的模式就是兜里有好几个一旦打的有准头就是成自己的真要。
“纸飞机”和“叠四角”,也是我们男生们想当年最爱玩的游戏了,每天偷偷的撕掉作业本上的一张干净纸叠成普通或“燕子”型的“纸飞机。”
下课后,开始比赛谁的“纸飞机”飞的高飞的久,大我们几届的高年级都在玩赌要,而我们这一年级的小学生纯粹玩。
再有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刮风天,每每遇到刮风的时候,就会格外兴奋,学校瓦房屋顶上会刮下来好多“纸飞机,”到时候谁“抢”到手里就算谁的!
别看我们抢的快,有时候也会被大年级的学生欺负,毕竟那飞的高、飞得久“纸飞机”又没有写名字。
那时候的日子普遍过得清贫,零花钱也都是一毛、两毛的要,我们这些小学生是村里小卖部的“常客”!
虽然空空的口袋里拿不出钱来买东西,但每天下课都不知道会去小卖铺转几次。
每天上学最幸福的就是吃过饭的中午,嘬上一个冰糕就上一根辣条,是格外的美好!
最热闹的还是礼拜天,从礼拜五开始就可以放肆地撇下书包,喊着、笑着、打闹着,村里没有路灯的土街小巷,依然阻止不了我们的疯跑。
我呆呆望着床板,仿佛又见到了儿时的自己,那会还兴抽“三分之一”考试,三年级往后我学习的荣耀战绩也随之消失。
四年级那年换了个严厉的老师,隔壁邻居家的韩某人溜级从别的学校转了过来,我们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同学。
由于房连房的原因,不论上、下学我们天天在一起,有句话说的不错:你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还得看你和什么人在一起!”
每天下学的第一件事就是书包一扔,作业一合,量账、偷电报、嬉笑、追逐打闹、跳地涯、用纸被片点火…
总之,不等新闻联播后的两级电视演完,就是不写,半夜里钻在被窝,边哭边写,玩的时候有多嚣张,这个时候就有多怂。
不得不说小时候的作业布置的是真多,好几个新本子都得写一大半呢!
那会不同现在,写不完作业的学生除了会被老师用竹棍打手外,还会中午放学丢学校写作业,中午写不完就晚上写,当然!这还不包括新布置的作业。
每个礼拜天都是醉狂的王,每个礼拜一都是背着肿得像面包一样的手掌回家,不但不会被同情,还会换来一顿活该的埋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每如此!无从改变!
这也导致我们那个年龄段的所有人,至今和老师没有任何师恩师德的交集可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