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散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0章 平社稷海内乾坤定,和仙凡人间气象新。

刘代出兵伐楚颇为顺利,有具区泽蛟族和宋国供奉修士暗中护送,莫说什么危急局势,甚至连一次不利行军的阴雨天气都未曾遇到。

当下的宋国,对于山上手段在战场上使用的分寸,把握得可谓是炉火纯青。第一大忌,也是唯一的忌讳,就是修士不可滥造杀孽;除此以外,无论是利用山上手段来行军赶路,还是以术法神通改变天时地利,只要不至于搞得战场满目疮痍,天道不会轻易惩戒,其他仙门则更是懒得理睬。

故而楚国的半壁江山,只坚持了不足半年时间,就彻底并入大宋版图之内了。

刘代班师回朝,一统九泽洲中部的庆功宴连开三日,却并非是不愿继续开下去,而是宋国有了更让全天下为之震动之事。

宋皇赵烨禅让,刘代成为宋国新君。

刘代是在自己被几个旧时部将、七手八脚地围簇着穿上一身黄袍后,才得知此事。他原本还想劝劝父皇赵烨莫要如此行事,毕竟赵烨自小从军习武,历来身体康健,且此时尚不到古稀之年,是断然没有退位让贤的理由的。

况且自己虽然是赵烨独女的夫婿,但到底算不得正统宗室,如此匆忙登基,只怕是会引起朝野震动,还是应当等自己的儿子年岁再长些,直接即位最为稳妥。

然而赵烨显然没有给刘代任何退路。宋国群臣和百姓见到诏书的时候,可不比刘代更晚。

那他刘代还能如何,只好在登基大典前夕,与杨风一起喝“闷酒”,他同杨风问道:“杨兄啊,你我当初相遇之时,代不过军中一无名小卒,那时一座蒙山就能将我阻挡住,让我连去前方战场一搏名利的胆气都生不出,又哪里敢想半点今日之光景。

所幸当初遇上了杨兄你,方才让代有机会崭露头角,且从此为父皇所赏识。故而在代心中,代能有今时今日,唯杨兄你可居首功。杨兄,这一杯酒我敬你。”

言罢,刘代双手持杯起身一拜,方才一饮而尽。

杨风却对此不以为意,今夜任谁都该为刘代这个,即将登临大位的新君好好道贺,但他杨风却不得不为刘代泼泼冷水,扫扫兴致。

杨风开口问道:“容小臣僭越,提前称呼一声陛下。”

刘代闻言,又见杨风神情肃穆,便知对方是有正事同自己嘱托,便放下酒杯,端坐于杨风对面,好似学堂里刚刚开蒙,此刻正在等待先生授课的童生一般。

杨风有意让两人对坐良久,却偏偏一言不发。自然不是折腾刘代这个新君,而是他得看看刘代此时到底有无得意忘形,是否还能静下心来。

终于,杨风在不经意间淡淡开口问道:“敢问陛下当下是何心情?”

刘代也不犹豫,依照心中感受直接开口答道:“诚惶诚恐。”

杨风点点头,又问道:“何故如此,且与我详细说说。”

“以父皇的脾性,一旦退位,是当真会万事不管的。我以往在杨兄你的授意下,虽然做了不少随时即位、以防不测的准备。但如今事到临头,却发现再多准备也是不够的。许多朝臣我都只知姓名,不知品性出身,今后如何相与、如何善用,都很难抉择;

宋国方经战事,又要连开大典,无论先前如何大胜而归,到底还是过于劳民伤财的。往后如何封赏有功,抚恤伤亡,以及如何恢复耕种生产,轻徭薄赋利好于民生,此又是一难;

且卫、越、楚三国旧时之藩镇,以及许多临近小国,虽然名义上归顺于我大宋,然其中不乏有狼子野心之辈,我登基以后,短时间内必然国朝不稳,需得警惕这些人生事。如此种种还有太多,杨兄一定要比我想得更透彻全面。故而杨兄也一定明白,任旁人如何想这皇位有无限风光,我却只觉得会时刻如坐针毡。”

杨风不置可否,继续道:“陛下好像并没有找到根源呐。”

刘代仔细思索一阵,觉得杨风此言在理,自己所想大多只是当下难处之表象,尚未触及根本,然他心中有无数杂如乱麻的忧愁思虑,也确实难以找到一条线将其串起。

杨风见刘代距离答案还有一丝距离,便开口提示道:“陛下似乎已经全然把自己放到这个位子上了,反而忘记了自己先是谁,后是谁。”

刘代先是皱眉,而后便忽而心中通达起来,他开口道:“杨兄的意思是,当下这些难处,既有我今日刘代之难,也有明日宋君之难,不可轻易混淆。”

杨风点头道:“若是旁人登基,定然会把守住手中权柄和座下龙椅看做第一要事,因而我或许还可免去这一番口舌,但既然是陛下您登临大位,我却不得不提醒,凡事都需分个轻重缓急。

陛下这大位来得光明正大,先前两位君王,陛下也都曾经尽心侍奉过,故而心中无愧,便会在维持威严,整肃异心一事上有所松懈,反而先去急宋君乃至宋国黎民百姓之所急。然陛下一旦分心他顾,未必不会让某些有心人阴谋得逞。”

刘代道:“多谢杨兄提醒,明日之后,我定然是先要坐稳这个位置,再去谈其他事。只是此事应当如何起手呢,总不能坐等对方出招。”

杨风心中早有定计,此刻只需说与刘代听就是了。只听他开口道:“首重之事,自该是尽快携太子而拜宗庙,以正视听。陛下虽非宋姓,然陛下之一双子女却都是随母族而姓,即便如今陛下您坐了大位,今后终将是会恢复于宋氏的。

而后便是要缓行封赏,只是安抚亲信即可。陛下当作势拉拢朝中本来权贵,而对旧时提携的臣属暂作冷落,如此自然会引得一些不满,只要陛下与心腹们配合得默契些,不愁那些心怀二意之人不主动上钩。到时候,还望陛下莫要太过心怀仁义才好。

三则是……”

说至此处,刘代笑着接话道:“大赦天下,省徭役、轻赋税、得民心。”

杨风道:“剪除弊患,收拢人心,这是历代新君都必须做的。陛下切记,唯有坐稳大位之后,方才好做到励精图治。”

刘代登基之日,他方才登上皇城内之祭坛最高处,忽而正东方向,距离宋国足有千里之外,异象顿生。

宋国举国臣民都遥遥可见,好似有漫天游龙托举着一道金光直入云霄。

还不待刘代从祭坛上下来,便有急报入京。

竟然是具区泽方向,有一块石碑忽然出世,其上铭刻有八个大字:真龙天子代天巡狩。

顿时宋国京城一片哗然,新皇刘代登临大位,居然引得如此祥瑞之兆!

好一个真龙天子!

这般异象,自然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此前宋国京城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操持庆典时,龙宫秘境内,“夔兴海”则再一次步入了族中密库。

在魏金丹和那位丹灵的指引下,“夔兴海”首次触碰到了,这块太古本族神兽在世时,所铭刻的石碑。

依照那丹灵的感应,其中道韵浓稠玄妙,绝非一般的合道机缘,便是圣人见了都得心动。魏金丹和“夔兴海”自然看不出深浅,但既然丹灵吩咐,却也唯能照做,尝试去沟通并接纳那石碑之内的道韵。

然而这块石碑乃是上古真龙之布置,刚一感应到“夔兴海”元神内的异样,便好似逃命一般金光大闪,立刻遁出了龙宫洞天。

龙宫洞天内无数蛟族发觉族中至宝平白飞出秘境,都是齐齐追赶而出,方才有了宋国众人所见到的异象。

魏金丹和那丹灵也是措手不及,那为魏金丹所控制的“夔兴海”则是开口道:“这块石碑已经发现我被种下了驭龙术。”

魏金丹第一反应自然是逃命,但那丹灵沉思一阵,却淡然道:“此事乃是天意彰显的必然经过,无需担心。夔兴海,去跟上你的族人吧。”

这石碑方一现世,此地蛟族就得了大长老法旨,将之送去宋国京城,当做刘代登基之贺礼。

蛟族将这份天地间独一份的祥瑞之兆送至宋国时,九泽洲大半宗门却都已经齐聚在此。

宋国得了蛟族馈赠的石碑,双方自然就算是缔结了天道盟约,然而天道册封青龙神兽的异象却并未就此降下。

大概是因为,天道在等着一把剑的到来。

中洲。

李诀忽而心生感应,立刻起身扶摇直上,飞于青云之巅。

他祭出虬须剑于身前悬停,剑端直指九泽洲方向。

李诀明白,只是天道册封青龙神兽已经正式开始,而自己身前之虬须剑,也应当参与其中。

于是李诀以仙力于剑身上写下一道敕令,又将作为齐氏信物的玉佩悬于剑尾,好借此寻到齐萱之方位。

李诀仔细感应了九泽洲方位,右手掐剑诀遥遥一指,虬须剑瞬间化作腾云驾雾的青龙虚影,裹挟了相当分量的中洲气运,直向着宋国京城而去。

虬须剑携带中洲气运离去,中洲各仙门自不会坐视不管。然一座宏伟宫殿忽而自中洲上空显现,大殿正门自行开启,一阵森森剑气从中飞掠而出,下一瞬,便已融入虬须剑之中。

这是人族圣殿第一次现世,且极有可能是其中最大的一份机缘——齐祖之剑道传承,就此为人所得,离开了圣殿。

中洲齐氏剑仙发觉老祖剑道传承现世,且已经主动寄身于李诀之剑内,便纷纷仗剑而起,为那化作龙形的虬须剑护道。

齐圳难得露出这般凝重神色,他一人立于龙首之上,持剑在手中,傲视整个中洲。

其余齐氏剑仙,不论境界高低,也尽皆御剑在这龙影四周,彼此间结作名为开天的太古剑阵。

此阵为齐祖所创,没有太多高明之处,唯有一点让太古各族永世难忘——只攻不守,先以伤换死,后以命换命。

这般剑阵自齐祖陨落,齐钊隐世,齐族没落之后,尚且是头一次出现于五洲九天之内。

无边锋芒倾泻,中洲妖族尽皆战栗,先前还欲要出手阻止虬须剑的中洲仙宗,也纷纷退避。原本这般就不是寻常大能可以抵挡的,何况有齐祖传承出世,若是再给齐氏逼出个继承剑道之人,那岂不是万事皆休?

齐氏剑仙一路护送虬须剑至中洲边境,方才撤了剑阵,各自化作流光回返。

有剑阵余威加持的虬须剑威势难挡,速度更是惊人,只是片刻便横穿中洲和九泽洲之间的汪洋。此时这片浩瀚海域之中,更是横亘着一道数十丈宽、且望不到尽头的断面直达海底,南北两侧之海水尽皆被分割开来,好似被拦腰斩断。

若是有人在九天高处,俯瞰这一剑跨海,想必定然能回想起太古时候,齐祖挥剑开天裂地之景象吧。

齐圳来到李诀身边,皱眉同他问道:“九泽洲神兽出世,为何晚了这么久,而且还能在别洲闹这么大的动静?”

李诀也是沉思许久,方才想明白其中关键,他开口答道:“大概是因为,九泽洲人皇与仙家缘法颇深,故而天机有变,册封神兽一事,就不再刻意区分人族仙凡。最后之结果,大概是神兽庇佑凡人,仙人执掌神兽吧。”

齐圳道:“那岂不是和中洲一样么,我看中洲的勾陈,也被这些仙人折腾得够惨。”

李诀苦笑道:“主动降下的天意,和人族逆天而行,到底是有些不同的。”

九泽洲宋国京城,宋国天子刘代与群臣站于祭坛之上,遥望自东海而来的这一头气势磅礴的巨龙。

具区泽蛟族与九泽洲人族仙家,分作两方,各自悬停于宋国京城上方。

这化作龙影而来的虬须剑,自然是寻着齐萱而来的。

然而接剑之人,却并非齐萱,而是立于齐萱身后的刘瑶。

因为自齐萱出生以来,所有长辈都曾与她说过一事:不可用剑。

刘瑶接过虬须剑,在齐萱的护持下,才堪堪稳住身形。

直到此时,齐聚于此的仙人、凡人、神兽,方才各自感应到一份被李诀书于虬须剑剑身上的天意——神兽为引,仙凡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