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章 兵势无常
简单休整一二,补充物资补给,陆北他们得不到充足的休整。
现在他们要与时间赛跑,以时间换取空间,转战各处寻找战机。
太平川区委的同志极大缓解队伍的压力,他们召集数个村屯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在日伪军的监视下挤出为数不多的生活物资,粮食、棉衣、棉鞋、盐、油等副食品。
马爬犁在夜色的雪地中来来回回,心向抗联的当地老百姓组成农会,将各种物资送给抗联队伍,收留因为战斗受伤和非战斗受伤的战士,将他们带回家中休养。
如金水洼子那样的‘顺民村’是例外,他们已经被驯服成忠于侵略者的家犬。
第六军参谋长冯志刚不断催促部队行军,依靠为数不多的敌军情报,指挥留守团在日伪军腹地周转腾挪,敌人不仅仅是武装到牙齿的日伪军,还有极度苛刻的生存环境。
四辆马爬犁在前方开路,马爬犁上装载有所需作战物资。
其余第六军指战员纵列并肩前行,蹚着膝盖深的积雪,钻向日伪军布防空虚的地带,将他们撩拨到欲火焚身。
冯志刚特意让陆北和他并列而行,想征求更多建议,他对于战争法则的学习似乎永无止境,想更多知道关于南方的同志如何在百万白军中进行斗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喘着粗大的热气,陆北说道:“游击战术分为数个战法,其主要战法是袭击,依据袭击对象、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分为袭击战、伏击战、破击战、袭扰战等。
在运动中寻找敌军破绽,现在我们已经充分调动敌人兵力,算是解除日伪军此次冬季大讨伐的四面八方水桶阵,敌军从点、线、面集结兵力,意图将我军歼灭在平原地带。
如何从夹缝中寻找机会,这很考验指挥员的临战意识。同时我们要加大对于敌军的情报搜集工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兵力攻其虚弱一点,不断一口一口吃掉对方。”
冯志刚点点头:“现在的条件对于我军很有利,以孤军调动日伪军主力,在来回运动中寻找战机,这点是正确的。
以往我军对于游击战术的了解并不深刻,这次反讨伐作战积累了相当充足的经验,是一件好事,在日后的反讨伐作战中也有了对应手段。”
“咱们或许也只能用这样一次。”
“我认同,敌军也是现代军队,对于战争的学习性不会比我们弱,而且我认为此次战术能成功的关键原因,是因为敌军兵力无法形成压倒性优势,在点、线、面布防上有缺陷。
若是下一次敌军加派兵力,在点、线、面布防上形成充足守备力量,再以精锐部队为进攻,盾与矛兼顾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对我们施以压倒式讨伐。”
冯志刚继续说:“《孙子兵法》有云:兵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孙圣人厉害,可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
若作战顺利,日军下一次进攻肯定会加倍用兵,他们也看孙圣人的兵书。”
陆北也十分认可:“等日军回过头总结失败,必然会发大兵而至。”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
陆北肚子里那点初级军事指挥学知识都快被冯志刚掏干净,幸好粗简易懂极为适合抗联现有条件的游击战术足够用。
不仅如此,在休息时,陆北还要负责向干部们解释,游击不是逃跑,是寻找合适时机,再由干部们向战士们宣传,消除战士们的心理压力。
战士们不懂,为什么在极少作战的情况下,上级领导为何对于此次反讨伐作战的形势颇为乐观。
并不是多战斗几次,打几次惨烈战斗,斗争形势才能得到有效扭转。
兵势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只存在于敌我双方指挥官的脑海中。
······
向东沿着松花江而行,众人来到一片山坡地。
队伍停下,就地隐蔽。
拿着望远镜,陆北看见松花江上有一座桥,从桥上过去便抵达佳木斯。
那座大桥碍眼的很,不止陆北这样觉得,冯志刚也是觉得很碍眼。而守卫大桥的敌军并不多,只有寥寥十几人把守桥头两侧,蹲坐在沙袋工事后烤火取暖。
“炸了这座桥,怕是日军陆军部都要骂娘。”陆北喘着白雾说。
冯志刚扭头看了眼他:“这样最好,炸掉这座桥,日军必然丢下一切防备之心,疯狂向我军扑来。”
“不好吧?”团长张传福说。
陆北说:“团长,那我们不进攻?”
“不!”团长张传福掷地有声道:“炸掉算什么,等一辆火车过去,连同火车一起炸掉最好。”
军参谋长冯志刚摇摇头:“等不了火车来,别忘了咱们后面可是有大批日伪军正在搜索,不能因小失大。各连队干部碰个头,布置进攻任务。”
“是!”
“各连队干部来一下,分配作战任务。”
面对桥头上守卫的一个分队日军,不过寥寥十几人,用不着几百号人跟他们玩命儿。火力最为充足且最为精锐的青年连和炮兵队负责进攻,其余部队继续向北迂回穿插。
冯志刚将指挥权交给张传福,由他率领两支最为精锐的连队负责进攻,留下为数不多的炸药,冯志刚带领其他部队北上。
“迫击炮组,重机枪组架设射击阵地,掩护步兵冲锋。炮兵队从左侧进攻,青年连负责正面进攻,夺取桥头阵地后就地组织防御。
爆破组从冰面进攻,炸毁桥梁支柱。”
王贵说:“是!”
陆北:“明白。”
拍了两下陆北的肩膀,张传福意味深长地说:“陆连长,把在大松屯的三三制战术给我露一手,我这次要好好瞧一瞧,这三三制到底是啥样。”
“是!”陆北应了声。
迫击炮组架设好迫击炮,布置炮兵阵地,青年连的重机枪组也架设好重机枪阵地,为进攻提供火力支援。
“目标东南方向桥头阵地,目测距离一千米,风向北风,设置射击诸元。”
“射击诸元调整完毕!”
张传福趴在雪地中,静静等待步兵往桥头上靠过去,等发起进攻。
喘着粗气,陆北率领炮兵队沿着松花江北岸而行,八百米、五百米,直至四百米后,在寒风中站岗的日军哨兵发现意图不轨的抗联战士。
不用多想,瞧见面前以进攻队形推进的众人,日军哨兵也不傻,知道这年头敢袭击桥梁的只有抗联。
‘砰——!’
一声三八式步枪的点射声响起,战斗开始。
趴在雪地中的张传福听见枪响,向炮手熊云大喊:“开炮!”
“高爆榴弹,一发装填。”
“装填完毕!”装填手喊道。
熊云半蹲在地:“放!”
‘咻——嘭!’
榴弹在雪地里炸开,气浪掀起雪花飞舞,距离桥头日军工事仅有二十几米远,熊云作为炮兵越来越专业。伴随榴弹落下,千米之远的重机枪也开火,七点七毫米子弹朝向日军阵地射击。
曳光弹弹道清晰可见,为射手调整弹道提供条件,将桥头日军阵地打的抬不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