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大明遗憾](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75/53379875/b_53379875.jpg)
第4章 龙鳞暗涌
洪武元年八月廿三,吴淞江入海口。
陈远站在新筑的鹰嘴堰上,咸涩的海风卷着《水经注》的书页猎猎作响。三丈高的潮头撞向铸铁闸门,震得脚下花岗岩微微发颤。他俯身将青田石印按在镇海石兽额间,石缝里突然渗出暗红的铁锈,顺着“周氏藏锋“的印文蜿蜒成血泪。
“大人,闸基在渗水!“工房主事嘶哑的喊声混着铜锣声传来。陈远疾步跃下闸台,官靴陷进腥臭的淤泥里——本该灌注三合土的闸基缝隙间,赫然涌出浑浊的赤水,细看竟是掺着朱砂的糯米浆。
“取洛阳铲来!“陈远扯开渗水处的封泥。铁铲探入三寸便撞上硬物,挖出的却不是条石,而是半截生锈的铁蒺藜,倒刺上还勾着片褪色的织锦,隐约可见“大周“二字。
围观民夫中响起骚动。老石匠突然跪地叩首:“这是张王的水底阵啊!动不得!当年沉了三百童男童女才镇住海眼...“话音未落,闸基深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丈量旗上的朱砂符咒无风自燃。
陈远攥紧东宫密令,火漆印在掌心烙出龙纹。三日前朱标加急送来的《海防舆图》上,此处标注的明明是前朝盐场,怎会藏着张士诚的祭江遗址?他忽然想起江心捞起的玄鸟金珠,寒意顺着脊梁窜上来。
“调卫所兵封江!“陈远斩断燃烧的旗绳,“闸基下埋着前朝火器,速请神机营的火器匠人来!“
夜色如墨时,十二盏孔明灯悬在闸口。陈远借着飘摇的灯光俯视舆图,发现新筑的七里石塘竟暗合北斗七星阵。王焕举着罗盘惊呼:“大人!磁针乱转,这地下有铁器大阵!“
突然地面剧震,鹰嘴堰西侧裂开五尺沟壑。陈远拽着麻绳坠入地缝,犀角避水珠在胸前灼如炭火。腐臭的沼气中,三十六尊青铜炮管森然林立,炮身缠着浸油的麻绳,引线汇聚处立着方青石碑——“至正二十三年,周氏助张王破朱于此“。
“好个周氏,原来从龙之功有两家!“陈远冷笑,指尖拂过碑文裂痕。这分明是新凿的痕迹,定是有人要借古阵陷害周家。他掰断半截引线藏入袖中,突然听见头顶传来异响。
“大人小心!“王焕的弩箭擦着陈远发髻射入黑暗,惨叫声中,个黑衣人坠入地缝,腰间玉牌刻着振翅玄鸟。陈远翻过尸体,发现他怀中油纸包里裹着燕地特产的肉苁蓉,根须间粘着未燃尽的火折子。
五更天,府衙地窖灯火通明。陈远将玄鸟玉牌浸入醋缸,隐纹渐显:“燕王府典军所“。他舀起勺掺白垩的漕粮,忽然笑出声——这些“官粮“袋角都印着蓟州军仓的火漆。
“好一招一石三鸟。“陈远在《均平赋役疏》上重重圈出“漕运“二字。燕王要借江南乱局扩充军粮,周家想毁堤保田,中书省那头怕是还有人等着看他陈远掉脑袋。
次日卯时,吴淞江畔竖起百口铁锅。陈远当着万千灾民将“官粮“倒入沸水,白垩在滚水中凝成糊状。“这就是朝廷拨给诸位的救命粮!“他舀起一勺石灰浆,“本官今日当众立誓,此类蠹虫不除,陈远永不还朝!“
人群死寂片刻,突然爆发出哭嚎。老农用锄头砸开周家粮行的门板,陈年霉米如瀑布倾泻。混在人群中的燕王府细作刚要煽动,却被卫所兵弩箭穿透脚踝——箭头裹着东宫特批的捕盗文书。
当夜,陈远在江神庙摆下鸿门宴。八姓乡老战战兢兢入席时,见神案上供着玄鸟玉牌与霹雳炮残骸。陈远挥刀斩断庙中百年古藤,汁液竟如血水淌满《鱼鳞图册》:“诸公可认得此物?“
“血...血藤!“赵氏族长瘫坐在地,“这是张士诚祭江时绑童男童女的妖藤!“
“不错。“陈远踢开藤根,露出埋着的十二口陶瓮,每口瓮中都塞着具幼童骸骨,“但这藤根缠着的,可是诸公祖坟的界碑!“他展开地契副本,各家祖产竟都压在古祭坛上。
乡老们面如死灰。陈远焚尽地契,将灰烬撒入江中:“本官已奏请圣上,江神庙更名镇海祠,殉难童子入忠烈祠享万世香火。“他端起血藤汁一饮而尽,“至于诸公——“目光扫过瑟瑟发抖的老人们,“是要当张士诚的殉葬品,还是大明的新功臣?“
三日后,鹰嘴堰下掘出三千斤精铁。陈远亲自抡锤砸碎最后一座镇水铜牛,在铸炮场的通红铁水里,看见了应天城的方向。王焕捧着《工部营造则例》来请示时,发现江神庙遗址上立起了新碑,碑文是太子朱标亲书的十六个字: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民心如铁国运如江“
暴雨再临那日,八百里加急送来了户部新令。陈远在闸口焚毁的,却是中书省签发的《加征漕粮疏》。灰烬随风卷入江心时,他听见老船夫在雾中哼唱新词:
“洪武刀砍连环扣哎,燕尾剪破洞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