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那么好看:《庄子》有哲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庄子是谁?

你有没有听过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出生在战国时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想象力比诗仙李白还要惊人,“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几千里大的鱼,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是辩论王者,在那个没事就要PK论点、组织辩论赛的时代,这位幽默的先生用一个个小故事,把当时的权贵和智者们批得体无完肤;他是当时的故事大王,不喜欢讲大道理,而是给你讲困惑的河神、梦中的蝴蝶、骄傲的井底之蛙……用一个个新鲜奇特的小故事,把深邃奇妙的哲思说明白。他与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先哲,共同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群星璀璨的百家争鸣。说到这里,你也许猜到了,他就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

说到庄子,通常会说到老庄哲学。“老庄”不是对庄子的尊称,并非“老人家庄子”的意思。和“孔孟之道”中的“孔孟”是孔子和孟子的合称一样,“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庄哲学,或者说道家,是他们共同创立的学派。

老子写下了《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又汲取了《易经》中的智慧,再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对世界的种种奇思妙想,写出了既奇幻浪漫又有趣有智慧的《庄子》。

老子原名李耳/老聃(dān),孔子原名孔丘,庄子的原名又是什么呢?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告诉我们,这位了不起的先生叫庄周。庄周和孔丘、老子,都是当时的思想巨人,影响了很多人。于是,当时的人们便用“子”来尊称他们。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人,老子和庄子则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只是,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在自己离世后,他们的思想会照耀整个中国,在两千年的中国思想史中放光动地,成为两大主流。你只要了解了他们,就深刻地了解了中国;了解了汉朝为什么要尊崇儒家学派,唐朝又为何奉道教为国教;明白了古代那么多读书人为什么不为了钱去当官,而是努力地想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想要为这世界的美好做些什么;也能明白为什么还有一群读书人,会辞官归田、寄情田园,陶渊明又为何会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老子、孔子、庄子这三位巨星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他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一百多年。孔子之后儒家的第二位代表人物孟子,则比他大几岁,是个三岁的孩童。

庄子和孔子一样,也当过官,不过官不大。据《史记》记载,庄子曾经当过漆园吏,是一个管理漆园的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官虽小,洒脱的庄子也无所谓,他本来就不爱当官,不像积极入世的孔子一样,心心念念地想要出仕,去拯救礼崩乐坏、混乱不堪的天下。在这一点上,他和孔子截然不同。庄子甚至放话说,他可不想当官,只想当一只大乌龟。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惊讶了?肯定在拼命摇头,谁想做乌龟啊,又丑又慢,又脏又笨,看起来什么本领都没有,不要不要。唉,我们的庄子先生就想做一只乌龟,而且这只乌龟不在广阔的大海里,不在宁静的湖泊里,而是在臭臭的泥塘里。天啊,不是说庄子先生很有智慧,很有境界吗?他这是怎么想的?

答案啊,就在《庄子·秋水》里。

有一天,庄子在河边钓鱼,忽然来了两个衣着讲究的人,原来是楚国的两位高官受楚王之命,想请庄子去做官。那楚王打算给庄子多大的官呢?

“庄子先生,楚王希望劳烦您管理楚国全境政务。”楚国大臣说。

这话说得真讲究,要庄子管理楚国全境,这是邀请他做楚国国相啊。面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庄子会不会心动?就算不想接受,他也该客客气气起身,说句谢谢厚爱吧?没想到,有个性的庄子自始至终都在钓鱼,连头也没回。

两位大臣有点摸不着头脑,问:“庄子先生,请问您意下如何?到底愿不愿意呢?”

“二位别急啊!”庄子一边钓鱼,一边不急不忙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足足活了三千岁。楚王想用它的龟壳占卜,就下令把乌龟杀了,取下龟壳用锦缎包好,再装进漂亮的竹匣子里,珍藏在尊贵的宗庙之上。请问二位,可有此事?”

楚国大臣听了十分高兴:“看来庄子先生很了解楚国的事,那您一定愿意来楚国做官吧?”

庄子呵呵一笑,看着泥塘,悠悠地问出一个问题。“二位,假如你们是那只乌龟,你们是愿意被人杀了,龟壳被拿去珍藏在尊贵的宗庙里,还是曳尾涂中,宁愿活在烂泥塘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

“我愿活在烂泥塘里。”一换位思考,两位大臣异口同声地说。

两个选择,一个是死后的尊贵,一个是活着的自由。庄子为什么这么问呢?两位大臣还没想明白,就听庄子来了个总结:“好了,这也是我的选择,所以你们走吧。我就喜欢像大乌龟那样,摇着尾巴在泥塘里游来游去。”

就这样,庄子干脆利落地拒绝了楚王的邀请,选择了继续做隐士的自由人生。

啊,庄子这样选,会不会只是一时冲动,以后会后悔呢?

当然不是!庄子对自由的追求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

在《庄子·秋水》的另一个小故事《惠子相梁》中,他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惠子相梁》记载的是庄子和他朋友惠子的事。惠子名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善于辩论,是名家学派的重要学者。所谓名家,有点类似今天的逻辑学家。惠子是庄子的老朋友,在梁国做宰相。梁国,也就是当时的魏国,魏国的都城叫大梁,所以用梁来称呼魏国。

庄子打算去梁国看望老朋友惠子,惠子身边的人听说此事,私底下议论纷纷:“这个庄子,又聪明又有名声,他来魏国,怕是打算替代您的宰相之位吧?”

谗言佞(nìng)语不好分辨,惠子越想越怕,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下令将国都搜查了几天几夜,想威慑庄子,别打自己官位的主意。聪明的庄子得知此事,做何反应呢?

他当然还是来到了梁国,只是一见惠子,就坐下慢悠悠地说:“老朋友,来来来,我给你讲个故事。”

惠子心中打鼓,暗自想:“你不是要来夺我官位吗,讲哪门子故事?”

“南方有一种鸟叫鹓[1](yuānchú),你听说过吗?”庄子问。

“没有……”惠子十分迷惑,这庄子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鹓啊,它能飞得很远,如果它从南海起飞,能一直飞到遥远的北海。”庄子绘声绘色地说,“但鹓特别挑剔,它只在梧桐树上歇息,那些柳树、杨树、松树统统不行,因为都不够漂亮。鹓如果饿了,只吃竹子的果实,因为其他食物都不够干净。鹓如果渴了,只喝清爽纯净的泉水,因为河水湖水什么的可太难喝了。”

惠子听得入迷,这鹓可真是特别,然后呢?

“然后啊,”庄子接着说,“这地上有只猫头鹰,刚找到一只腐烂的死老鼠,它把死老鼠像宝贝一样按在爪下。抬头瞥见头顶的鹓飞过,猛然一惊,盯着鹓说道:‘你你你,是不是要来抢我的老鼠?!’它惊恐地按着老鼠,对着天空大喝了一声。”

惠子听得津津有味,就见庄子嗤笑了一声,说道:“老朋友啊,你是不是担心我来了,会跟你抢宰相的位置?你这官位,在我眼中不过是一只死老鼠。”

惠子面红耳赤,原来他看重的功名利禄,在庄子眼中不但一文不值,甚至还有些许嫌弃。

你是不是会奇怪,做大官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庄子避之不及,非要坚持做隐士呢?

庄子见梁惠王的故事,可能就是答案吧。

有一次,庄子去见梁惠王。他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上面打满了补丁。走着走着,鞋带断了,他还弯腰系了下鞋带。梁惠王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不禁困惑地问道:“先生怎么这么颓废潦倒啊?”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国君面前这般破衣烂衫、颓废潦倒,简直太丢脸了。可庄子一点也不这样想,反而一板一眼地纠正道:“我这是没钱,可不是颓废潦倒。如果有抱负却无法施展,精神上才会颓废潦倒。我现在只是衣服破烂,这只是因为没钱而已。”你发现了吗?庄子将精神的贫穷和物质的贫穷区别开来,他认为一个人穿金戴银还是衣衫褴褛,并不能代表他的内在精神。

接着,看问题透彻的庄子开始分析原因:“大王,您不是问我为什么会穿成这破衣烂衫的样子吗?那是因为我没有遇到好的时代啊。”善于用故事讲道理的庄子,开始给梁惠王举例:“您见过灵巧腾跃的猿猴吗?它们如果遇到楠树、樟树等高大的树木,就会在枝丫之间腾空跳跃,就像森林中的王者。就连后羿和逢蒙这样的神射手,也不能轻易射中它们。但它们如果遇到的是柘树、棘树等乱七八糟的灌木,就只会行动谨慎、战战兢兢。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好,它们就不能施展自己的本领了。”

庄子这是拿猿猴类比自己这样的读书人,纵然富有才华和本领,但环境恶劣,时代黑暗,便无法施展抱负。用故事论证完观点,庄子接着总结道:“现在这个时代,君主昏庸,乱象丛生,想要读书人不颓废潦倒,不悲观失望,怎么可能呢?就连比干那样充满智慧、才能的大臣,都不得不用剖心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啊!”

都说庄子是个跳出世间的隐士,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心中也有热血。只是因为他对这世界看得通透,才有了与孔子不同的人生选择。孔子的选择也好,庄子的选择也罢,选择无所谓对错,关键看他们各自的人生追求罢了。庄子所在的战国时期,是个战火纷飞的乱世。国与国之间纷争不断,政变时发,做官虽然拥有权力,却也十分危险。一旦遇到昏君当道,施行暴政,一不小心就像比干一样性命难保。做隐士远离朝政,意味着一种自我保全。

更重要的是,在庄子看来,这些功名利禄就像糖衣炮弹一样,会消磨我们的意志,阻碍我们去实现志向和理想。人如果沉迷于追逐功名,便会丧失真正的逍遥和自在。而自在逍遥,正是庄子毕生的精神追求,也是《庄子》中最理想的生命境界。

只有淡泊名利,方可拥抱自由。庄子的选择,背后是他智慧的人生态度。无独有偶,三国名臣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告诉儿子诸葛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淡泊名利,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才能更加明确自己远大的志向。只有守住内心的安宁平静,才能到达更为高远的生命境界。

以淡泊宁静的心志,实现真正的自由,这是庄子智慧的精髓。这种智慧让庄子在诱惑中保持清醒,不为名利所困,在乱世中做一只开开心心玩泥巴的大乌龟。这种智慧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同样有启发意义。在追求志向、实现梦想的路途中,当我们遇到各种诱惑时,要跟庄子和诸葛亮一样,具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放下眼前小小的好处,去看更远大、更美好的未来,才能充分地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生。

知识拓展

除了生的时候追求自由,死的时候庄子也是自由洒脱的,与俗人不同。古人看重死亡,讲究入土为安,家有余力的还要讲究厚葬。但有个性的庄子偏不如此。

据《庄子·列御寇》记载,庄子快死了,弟子想要厚葬他。洒脱的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是给我陪葬的玉璧珠宝,万物是葬礼上的礼物。我的葬礼还不够齐备吗?为什么要刻意地厚葬呢?”弟子哀愁地说:“我们害怕乌鸦和老鹰吃掉您的尸体啊。”庄子幽默地回答道:“在土地之上,被乌鸦、老鹰吃;埋到土地之下,被蝼蛄(lóugū)、蚂蚁吃。夺了乌鸦、老鹰的食物给蝼蛄、蚂蚁,多么偏心啊。”

注释:

[1]和凤凰一样,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种神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