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追溯
轿车沿着道路一路向南行驶,驶过了白教堂路,最终停在了一处略显冷清的建筑跟前。
隔着一条街就是景点,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偶尔还会有走错路的游客误打误撞来到这附近,但很快便会意识到方向不对,转身离去。
往前追溯几十年,在二战时期,这里曾作为盟军仓库,出于军事战略需要,当时的防护设施建造得极为严实。
如今,这里成为了专门探讨牛顿血脉之谜的研究所。
通过虹膜扫描、指纹识别以及声音验证的多重生物识别的安保程序后,伯兰终于进入了其中。
刚一进门,一股浓郁的化学药品味道便扑鼻而来。
转头望去,有人正在尝试伪造牛顿文物。
不过,这并非是为了蓄意编造虚假内容,正如他之前对瑞姬娜教授所言,他们是为了探寻真相。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东西都是伪造的,只是造假技术太过精湛,以至于我们一直未能察觉。”
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假设,而这一想法也迅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毕竟相较于验证牛顿是否为明朝人这一复杂难题,验证文物是否为假货,似乎要简单许多。
正在操控仪器是专业的人员,曾经经手过上百件文物的造假。
“进展怎么样。”
伯兰看着台上摆放的两件文物,一件是复制品,另一件也是复制品,只不过其中一件是刚刚完成的新品。
他端详了许久,才略带迟疑地指着右边那件说道:
“这件是新做的吧?”
“居然被你看出来了,看来我这手艺生疏了。”对方笑着回应。
“时间太短了,试剂的效果还未完全消散,再放置一段时间,估计就很难分辨出来了。”
“是啊,时间,这就是关键所在,想要造假,获取逼真的材料并非难事,但时间留下的痕迹却难以伪造,你说,那些人究竟是怎么做到让几百年的文物看起来和真的一模一样呢?”
伯兰纠正道:“它们只是存在造假的可能性,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这些文物都是真品,我们可不能搞错了研究方向。”
“那你说会不会是几百年前就被埋进去的呢?造假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以前的人也会这么做。”
“那这样和真的有什么区别?一个和牛顿亲密接触的‘人’,然后目的就是为了造假,还让人们几百年没被发现?这个故事同样离奇。”
“反正也不差这一种可能了。”对方摆了摆手。
伯兰没有多说什么,对方是坚定的造假论支持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他可以持有这样的看法,但不能局限于此。
继续往建筑内部走去,进入到新的区域。
这里,有人正在进行“情景模拟”。
模拟的内容是,假定某明朝皇子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乘船一路穿越印度洋,而后登陆陆地,或是经由红海,或是绕过好望角,一路辗转前往欧洲。
在假定为真的情况下,有这么一个人会远渡大洋,那么他们就需要找到这人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
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复原工作,涉及的地域范围极广,可获取的信息却少之又少,因此目前进展十分缓慢。
伯兰仅仅看了一会儿,便不再过多关注。
继续深入,来到了建筑的最深处。
这里与外界的隔绝更为彻底,多重防护措施使得此处密不透风。
专业人员们正在对牛顿相关文物展开多层次的研究。
其中,一个青铜质地的仪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物件。
“浑天仪。”
伯兰字正腔圆的念出了它的中文名字。
一旁的资料显示,经过X射线荧光光谱验证,铅同位素分析等诸多办法之后,确定这是一件原产于古代中国的文物。
同时,上面有在海水中被长期侵蚀过的痕迹,与多年前在大西洋打捞起来的船只内的文物拥有相同的特征。
证据指向性可谓是非常明确了。
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与之同期存在的其他文物。
如此庞大的一件器物,不太可能单独出现,与之相配的物件想必还散落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
与文物研究工作同步进行的,还有对那个神秘人物的调查。
他们不知道对方是谁,但这么做必然有他的目的。
同时,这件事必然和其本人息息相关。
这表明对方不仅知晓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还有改变世界对历史认知的想法。
这是根据目前人们的反应而得出的结果,将人们的认知更改为他们所制定的那般。
历史,将由他们书写。
这恐怕就是其深层次的目的。
“这确实会对国家稳定造成影响。”
伯兰自语道,就像有人告诉他,英国的历史是假的,一切都是虚构的。
仅仅是这么想着,就有些毛骨悚然。
只是,对方必然还掌握着其它的历史真相。
一个拥有如此庞大能量的个体或组织,肯定不会只保留一项证据。
一旦牛顿事件有了结果,很可能会有新的内容浮出水面,掀起更大的波澜。
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以免像这次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时太过匆忙。
当然。
如果有下一次,可能也不是英国了。
世界这么大,历史这么多,总不能就他们历史这么离奇。
房间里,键盘敲击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
“太快了。”有人忽然说道。
“什么太快了。”
“从视频出现,到新文物被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根据这个趋势推测,应该就有新的文物被发现了。”
说话者指着一张曲线图,这张图清晰地展示了事态发展的趋势。
在度过初期的热潮后,新的变化正以一种悄无声息却又迅猛的速度蔓延开来。
很快——不对,应该说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他们建立的模型已经跟不上事情发展的速度了。。
“国内监测结果如何?”
“暂未发现新情况。”
而就在第二天清晨。
叮咚的提示声在室内响起。
“新证据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