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行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惊蛰 惊蛰的抉择

2012年,惊蛰刚过,西北风依旧裹挟着黄土,在西北大地的沟沟壑壑间肆虐。赵家沟,这个深陷于黄土塬中的小村落,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岁月的侵蚀下愈发显得破败而沧桑。

赵大河站在自家窑洞前,望着那片被风沙笼罩的贫瘠土地,眉头紧锁。窑洞的墙壁上,糊着的报纸在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家庭的困窘。

“大河,上头又来人说搬迁的事儿了,咱到底咋办啊?”妻子翠兰从窑洞里走出来,手里拿着破旧的笤帚,脸上满是忧虑。

赵大河沉默良久,狠狠地吸了一口旱烟,缓缓吐出一团烟雾:“祖祖辈辈都在这住,说搬就搬,哪那么容易。”

正说着,村长带着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走进了院子。村长扯着嗓子喊道:“大河,这几位是县里来的同志,专门跟你讲讲易地搬迁的政策。”

一位年轻的干部微笑着走上前,递给赵大河一份宣传资料:“大叔,易地搬迁是国家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好政策。新的安置点交通便利,有学校、医院,孩子上学方便,咱们看病也不愁。”

赵大河翻看着资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同志,我知道这是好事,可这窑洞是俺们老赵家几代人的根,离开了这儿,心里空落落的。”

干部耐心解释道:“大叔,我理解您的心情。但是您看看,在这儿靠天吃饭,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到了新地方,有产业扶持,您可以打工或者搞养殖,收入肯定比现在高。”

翠兰在一旁也忍不住说道:“大河,要不咱就搬吧,为了孩子,也得试试。”

赵大河没有回应,目光望向远处那几孔废弃的窑洞,思绪飘回到了小时候。那时,赵家沟虽然穷,但邻里和睦,孩子们在塬上嬉笑玩耍,充满了生机。如今,年轻人都陆续离开了,村子越来越冷清,可那份对故土的眷恋,岂是轻易能割舍的?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深圳,阳光炽热而浓烈。林小满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富士康电子厂的流水线上忙碌着。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重复着单调的动作。

林小满负责检查手机屏幕的瑕疵,眼睛紧紧盯着传送带上的产品,一刻也不敢松懈。她旁边的工友悄声说道:“听说厂里要搞‘百万机器人计划’,以后好多活儿都让机器人干了,咱怕是要失业咯。”

林小满心里一紧,手中的动作慢了半拍。她想起自己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挣点钱,给家里减轻负担。如果真的丢了工作,该怎么办?

下班后,林小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狭小的宿舍里,挤满了高低床,姐妹们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聊天。林小满坐在床边,打开一本关于工业技术的书,她知道,想要不被淘汰,就得努力学习新东西。

而在赣南的一个小山村里,陈冬青正对着自家果园里挂满枝头的脐橙发愁。他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回到家乡,成立了脐橙电商合作社,本以为能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却没想到问题接踵而至。

“冬青,这网上卖脐橙真能行不?咋感觉没多少人买啊?”一位果农大爷忧心忡忡地问道。

陈冬青安慰道:“大爷,刚开始肯定不容易,咱们得慢慢来。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只要把品质做好,肯定能打开销路。”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不久后,村里传出了“假蜂蜜事件”,一些不良商家打着本地特产的旗号售卖假货,导致整个地区的农产品信誉受损,陈冬青的脐橙电商业务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订单量急剧下降,仓库里堆满了滞销的脐橙,果农们的脸上满是焦虑和失望。

在城市的另一头,老旧小区里,吴秀兰正忙着调解一场激烈的争吵。社区计划给老旧楼房加装电梯,这本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却引发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矛盾。

“装什么电梯,浪费钱!我们年轻人爬几层楼算啥,那些老头老太太就不该住这么高。”一个年轻人气呼呼地说道。

“你们年轻人不懂,我们年纪大了,爬楼梯太费劲。这电梯要是不装,以后出门都成问题。”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激动地反驳道。

吴秀兰夹在中间,忙不迭地劝道:“大家都别吵了,加装电梯是为了让咱们生活更方便,咱们得好好商量,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

环保局科员周明远此时正奔波在调查一起环境污染案件的路上。雾霾像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城市。他和同事们在各个污染企业间穿梭,收集证据,却屡屡碰壁。

“这些企业太狡猾了,数据造假,设备偷排,想要拿到确凿证据太难了。”同事抱怨道。

周明远皱着眉头:“不管有多难,我们都不能放弃。这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

在这个惊蛰的时节,赵大河、林小满、陈冬青、吴秀兰和周明远,这五个身处不同地方、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各自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他们的命运,如同五条交错的丝线,在时代的洪流中开始缓缓交织在一起,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在这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时代里,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