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小结
随着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和医嘱并不多。但是在进行方审核时要注意,对使用抗菌药物而又没有感染诊断的处方或者医嘱,要严格按照“非手术预防用药指征”进行用药适宜性审核。相对而言,手术预防用药的“合理用药”标准更为清晰,对于“手术或者侵入性操作”的处方或医嘱的审核,对照预防用药指征进行用药适宜性审核。一般Ⅱ、Ⅲ类切口手术有预防用药指征,而清洁切口手术一般无须预防用药,只有在手术涉及重要器官,或者手术中有人工植入物,或者手术时间长、范围大、感染风险高,或者患者个体有感染发生高危因素,例如高龄(高于70岁)、低龄(小于2岁)、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发生感染的风险高,清洁切口手术才有预防用药指征。此外,重点审核开始用药的时机是不是在术前30~60分钟,即最佳的预防用药时机,以产生最佳的预防效果。最后就是对整个预防用药方案进行审核,包括药物遴选要符合《指导原则》推荐、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应符合说明书要求。溶媒总容量,宜在30分钟内可以滴注完毕,若药物的配伍需要更大量的溶媒稀释时,应提前到术前1~2小时开始滴注。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也要符合预防用药的目的,选择最佳途径。基于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因此,应在手术结束后24~48小时内停药,延长给药时间并不能提高预防效果,相反会制造耐药的高危因素,使继发感染的治疗更为棘手。
(吴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