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足踝外科总论
第一节 足踝外科发展史
足踝外科是一门新的临床学科,主要是诊断和治疗足踝部各种疾病,包括畸形、创伤、骨病、感染、疼痛等。在西方,足踝外科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已逐渐成为较为规范的医学学科。在中国,足踝外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历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仍有较多的空缺需要填补。
在西方,足踝外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科。既有通过正规医学培养、隶属于骨科的足踝骨科医师(MD)所从事的足踝外科,又有足病医学院毕业的足病医师(DPM)所从事的足踝外科。足踝外科在骨科中分科相对较晚,然而,关于足踝疾病治疗的历史记载却要追溯到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
时至近代,足踝外科在西方取得较快发展,开始由两个途径向前迈进,并最终逐渐交叉。传统足病医学逐渐以区域化组织的形式出现,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养和治疗体系,且不断取得公众和医学界的认可。隶属于骨科的足踝外科也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得到快速的发展。
一、近代西方足踝外科概述
1.传统足病医学的发展
最初主要是治疗足部皮肤疾病,如鸡眼、足部囊肿、趾甲疾病等。17世纪,法国开始出现医学分科。1714年出版的皮肤病学教科书有一章是关于手足疾病的描述,其中提到疣和鸡眼。法国医师Rousseot首先分科从事足病治疗,他于1755年出版了第一本足病专业书籍名为《足部鸡眼论文》。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关于足病治疗技术的论文在著名杂志《柳叶刀》上发表。在美国,John于1843年建立了第一家手足病诊所。
2.骨科足踝外科的发展
在18世纪后,骨科得到了较快发展,足踝外科虽然还蕴含于传统骨科,但已不断有足踝部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被报道。1756年Pott最早对踝关节骨折做了较好的描述,因此踝关节骨折早期也被称为Pott骨折。18世纪,Dupuytren骨折、Maisonneuve骨折、Lisfranc损伤、Syme截肢等相继被介绍。
在19世纪中期以后,足踝外科逐渐从传统骨科中分离出来,不断有新技术、新方法被提出和报道,极大地推动了足踝外科的发展。足踝外科疾病的治疗技术逐渐走向规范化。1887年Davies-Colley首先报道了僵硬,Bonney和Macnab于1952年首先报道了跖骨闭合楔形截骨来治疗此病。1836年Gernet首先报道了
外翻的治疗方法,之后Chevron手术、Akin手术、Scarf手术、Lapidus手术等逐渐被报道和改良。对于足踝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不断有各种关节融合术提出和改良,如Keller手术、Hoffman成形术、DuVries成形术、Kidner手术、Siffert手术等各种单关节和多关节融合术被报道。胫后肌腱功能不全、腓骨肌腱及跟腱损伤、足踝部骨与关节创伤的修复方法及手术指征也在不断被提出和完善。
(1)足踝外科组织的发展:
在近代世界范围内,欧美国家的足踝外科发展较快,国内及国际化组织成立也相对较早。源于足病医学的足踝外科协会较之源于正规骨科的足踝外科协会出现相对较早,两种组织在内部组成上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1)世界性足踝外科组织:
第一个世界性足病医学组织是成立于1947年的国际足病医师联盟,由26个足病协会组成,成员来自6大洲25个国家。1958年国际足病外科医学会(CIP)成立。1979年国际足踝协会成立,旨在发展足踝外科研究与教育。1999年国际联邦足踝外科协会在三年一届的CIP大会上于日本京都宣布成立,其成员组织包括亚洲足踝外科协会、欧洲足踝外科协会、北美洲足踝外科协会和南美洲足踝外科协会,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在四大洲轮流举行,旨在促进国际足踝外科交流和学科发展。
2)主要区域性足踝外科组织:
1895年,一些足病医师在纽约成立了纽约足病协会。1912年,美国手足病医师协会成立,即美国足病医学会的前身。欧洲手足病医师协会成立于1912年,但直到1945年5个英国手足病组织并入后才开始正规运作,目前其成员主要来自英联邦国家。美国足病外科医师协会成立于1942年,旨在促进足踝外科科研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协会成员由足病医学院毕业的足病医师组成。1993年欧洲两个主要的足踝外科组织成立,欧洲联邦足踝外科协会(CIP欧洲分会为其前身)和欧洲足踝外科医师协会。1998年欧洲足踝协会在德国科隆成立。2009年亚太足踝外科协会在中国重庆成立,并举办第一届学术年会。
(2)足踝外科的主要杂志:
西方国家的足踝外科专业杂志多由区域性足踝外科协会主办。既有传统足病医学组织,也有正规骨科的足踝外科组织,但在杂志内容上已经没有明显的分界。主要的杂志有17本,其中SCI收录杂志有5本: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为最早的足踝医学杂志,创刊于1907年,是美国足病医学会的官方杂志。Journal of Foot Ankle Surgery为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主办的官方杂志。Foot and Ankle Clinics属于北美临床系列杂志之一,文章以综述为主。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由欧洲手足病医师协会和澳大利亚足病委员会主办。Foot and Ankle International是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官方杂志。
二、中国足踝外科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足踝外科起步较晚,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医学前辈们开始尝试对足踝外科疾病的治疗。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足踝外科疾病都由传统的外科医师或骨科医师治疗。直到70年代后期,足踝外科才在国内逐渐兴起,并成为独立的分支从外科或骨科中分离出来。有越来越多的医师及医学生开始走上足踝外科的道路,逐渐有足踝外科专业书籍出版或被翻译,也不断有足踝外科相关基础研究或临床试验报道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特别是近二十年,中国足踝外科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
1992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成立足踝外科学组,陈宝兴教授任首届组长。同年,毛宾尧教授的《足外科》出版,是我国首部足踝外科学专著,之后王正义教授主编的《足踝外科学》和《足踝外科手术学》对我国足踝外科的起步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国内医学同仁对足踝外科的兴趣。其间及之后不断有高质量的足踝专著相继问世。2012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在全国成立了5个“全国足踝外科医师培训中心”,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近几年来,通过我国的足踝专家们的不断努力,现阶段,我国的足踝外科在某些领域和地区已经初步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整体来看,我国足踝外科仍处于普及与发展阶段。当前我国足踝外科领域存在着两个不平衡:一是全国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二是各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
我国人口众多,足踝疾病患者的总人数也自然非常庞大,然而诊治医师多未经过专业训练,诊治措施也不够完善和规范,这就直接导致很多疾病在初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给患者留下长久甚至终身的痛苦。因此,在目前国内医学人才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制定各种诊疗、操作技术,供广大医师规范执行,不断缩短地区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国际国内交流,全面引进发达国家现代足踝外科的理念与技术以促进我国足踝外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