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我的风华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东北的冬》

“你的声音”

“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逝......”

李谷一甜美的声音一出,云楠一猛子扎进柔美婉转歌词里,他慢慢闭上眼睛,前世的回忆像是一张张老照片慢慢的划过。

这首歌其实相当复杂,灵活运用了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一众乐器,赋予听觉全新的冲击与享受,被称为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后世的影响力依旧很大。

彼时,文艺领域是面临突破传统、探索新方向的关键时刻。

《乡恋》以现代音乐技法与传统民族韵味的精妙融合,挑战了相对单一、严肃的时代主流音乐审美。

在80年代,这就是正八经儿的靡靡之音。

大姑娘小伙子一听一个大红脸。

随着83年春晚舞台上的亮相,它才迅速风靡全国,也可以看出老百姓内心对多元文艺的渴望。

更是掀起了内地以民族风格为基础的流行音乐浪潮。

民族的就是全世界的!

对于云楠这种在21世界吃惯了细糠的人确实没什么太深的感触,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它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疯狂的吸取着音乐赋予的无限魅力。

“要不我也写首歌曲?”云楠微微一笑。

音乐从本质上来讲没有技术革新与进步,后世作品之所以没有出现在这个时代,根本原因是人们对音乐审美的不同。

随便拿出一首20年后的热歌,真不见得能掀起什么巨浪来。

就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击中大家的爽点了。

“试试看吧,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整好了还能小赚一笔。

抄哪...不对,致敬哪首呢?”

合计半天,云楠啪的一拍桌子,“现在是民族歌曲当道,我必须玩点不一样的”。

“我要证明我来过。”

翻过一页纸,刷刷刷《东北的冬》五个大字跃然纸上。

“东北的冬刮西北风”

“半夜三更总雪打灯”

“大棉裤它最抗风啊”

......

这首是典型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歌曲,配上羊仔高亢且具穿透力的声线以及完美的真假音转换,可以说是激情四射,生动的唱出了东北冬天独特的景象和生活场景。

同时杂糅了多种东北小调风格的滑音,道出了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更蕴含着东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最是能让质朴的东北人产生共鸣,云楠选这首歌也有取巧的心理。

讨大爷大妈欢心还有个错?

火不火不敢说,但是朗朗上口的歌词绝对能洗脑东北的大爷大妈们。

唯一的遗憾就是羊仔还太小,也不知道他在哪裤裆卡门槛玩呢?

写歌词没费什么力,倒是谱曲勾勾抹抹弄了半天。

编写云楠是把好手,不过对于谱曲这一块只能算是停留在高中课本《音乐鉴赏》这个层次。

好在这首曲子不算太难。

今年的华语音乐圈并不消停,崔建与刘园创建了“七合板”乐队,发行了中国摇滚乐界的第一张专辑。

第二天一早,云楠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又看了眼身边不知道几点回来,还在蒙头大睡的云建功,匆忙跑到了外屋地。

“呜~哗啦啦”,开闸后,云楠没由来的一阵舒爽,惨白的脸上了一丝红晕。

可能是昨晚熬了大夜,他低头看着尿盆。

嗯,有点上火。

“水花”四溅,他不得不叉开大步,马步扎的四平八稳。

没办法平房就这条件,早上还得靠人去倒尿盆。

满了,麻烦死了。

他刚弯下腰,这酸爽劲儿上头啊。

怎么办?总不能让李嘉丽去吧。

我多孝顺一人儿。

于是他眼睛开始不安分的瞟向睡的正香的云建功。

建功啊,该到你小子建功的时候了,云楠坏笑。

他心里一个劲儿忏悔自己的不道德,但冰冷的手却不听使唤的钻进被窝里。

“1、2、3......”

“嗷!凉啊!”

嗷的一嗓子,云建功蹿了起来。

火气也跟着窜了起来。

“你有病啊”,屋子里冷气打转转,他忙用被子裹了起来。

“昨晚上干啥去了?”,云楠眼神犀利。

“没...没干啥,再说轮的着你管嘛。”

上周云建功跑去耍钱,让云楠抓个正着,还给他用鞋底子来了一场爱的教育。

当然主要原因是云楠刚重生,气不顺,活该这小子倒霉。

昨晚云建功应该是后半夜回来的,不用想肯定又去耍了,有了这个把柄,云楠有恃无恐。

“你是在跟我说话吗”,云楠笑眯眯的点了一支烟。

“那个......”,云建功眼神闪躲,“我昨晚可没赌啊。”

“我说你去赌了吗?”,云楠鄙视看了一眼。

云建功这心智只能上小孩哥那桌。

“二哥...有话好说,大家过年图个热闹,摸两把,不算赌。”

“啊,你这样说的话,我就告诉妈了。”

“哥,咱就别给妈添堵了......”

“也行”,云楠朝着外屋地撇了撇嘴,“倒了去。”

“好的”,云建功咬着牙说道,他抄起件棉袄极不情愿的端起尿盆。

出了屋,他看着旱厕中间那细长条口子碎碎念。

“靠,又让老二给我拿一把。”

“倒霉,手湿了!”

“大爷的,又崩脚丫子上了。”

......

早上,李嘉丽刚把粥端上桌,云建业捂着耳朵推门进屋,眼镜罩了一层雾气。

“三九天儿要冻死个人,真冷!”

“老大,你怎么赶个大早儿回来了,快坐下吃饭。”

由于全球变暖,后世东北很多地方几乎都不下雪。但80年代可不这样,那才叫个冷!

住过平房的会有体会,每年都会有几次大雪封门,然后一家人齐上阵,房顶、院子、大门外开始扫雪。

紧接着就是学校停课,单位雪休,一大家子其乐融融,那个时候才叫有东北味捏。

云建业忙喝了一口热粥,暖了暖身子。

“妈,昨天下午我去局里找葛大军副局长提了咱家老二工作的事,领导同意了。这不才赶大早儿回来告诉你们一声。”

云建业调到电影公司也是葛副局长提拔的,再加上云楠的工作这事,葛副局长算是云家的贵人了。

李嘉丽满眼欣慰的看着云建业,不愧是我的好大儿,能给家里办事了。

“那也不用这么着急吧,你从宿舍骑过来得半个多小时,多冷啊!”

“迟者生变,领导既然同意了,我想等会儿就带着老二去上班,到时候单位想反悔不也开不了口嘛!”

“也对,早办完早省心。”

“对了,老大,你们电影公司是国营还是集体?”

“国营,文化局直属,怎么了,妈?”

李嘉丽满脸骄傲,是老云家种儿。

那可是国营企业的正科级干部,说出去都给老家长脸。如果是集体的,哪怕是个科长也得另当别论。

她看着挂在墙上云父的黑白照片,激动地差点给抠下来。

“妈,你哭啥?”

云建业一脸懵逼。

云楠二脸懵逼。

云建功睡的懵逼。

“呜~我算是对得起你们爸了,三个孩子拉扯大了,老大当官了,老二工作了,我去见死鬼也不怕他数落我了。”

屋子里气氛有点“鬼”异。

“妈,大过年的,唠这嗑干啥。”

“你就该吃吃该喝喝,别总念叨我爸,让他老人家搁那头儿消停会吧。”

云建业的话是真管用,李嘉丽抹了一把眼泪,转身又开始翻箱倒柜的找东西。

织了几年没舍得穿的大红围脖给套上了,抠了点蛤蜊油在手上抹了又抹。

蛤蜊油擦手的,油纸包装,下面一行小子:梦娜日用化学品厂。

“妈,你干啥去。”

“我串门去,别管了”,李嘉丽看了哥俩一眼,有点不耐烦。

两人四目相对,一脸茫然。

紧接着院子里传来话音儿。

“他三嫂,我家老大,就是建业,提干了,国营科长。”

“这孩子平时就是低调,我就教育他,人不能忘本。”

“以后看电影找我就行,不要钱,随便看。”

东院的胖大婶,皮肤蜡黄,颧骨突出,三角眼,眉梢耷拉,蓬头垢面的端着一盆酸菜。

“哼!”

她白了李嘉丽一眼,“砰”的一声将门摔上。

“大哥,你得有点心理准备啊。”

“嗯?”

“光咱们这条胡同36户人家,100多口子人,要是算上这片平房区,估计能包场了。”

云建业老脸一红,放下筷子,“老二快点吃,我去门口擦擦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