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结果导读(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白细胞分类计数

什么是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粒细胞)和无粒两大类。根据颗粒的嗜色性不同,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检验中,又将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之和称为中值细胞或中间细胞。

白细胞分类计数即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对各类白细胞进行分别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为定量测定,其检测结果以×109/L(×109/)%(百分比)表示。

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的生物参考区间是多少?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绝对值(#)、白细胞分类百分数(%)生物参考区间见表2-1、表2-2

表2-1 白细胞计数三分群参考区间

表2-2 白细胞计数五分类参考区间

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

新生儿和婴儿在一定时期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会较高,这种情况属正常生理变化。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比例的改变往往与一些疾病有关系。

(1)中性粒细胞检测异常

增多:见于急性细菌感染或局部化脓性炎症、中毒、急性出血(尤以严重内脏出血更明显)、急性溶血和手术后、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疾病。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粟粒性肺结核等)及药物(磺胺类、肿瘤化疗药等)中毒与放射线损伤、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休克、高度恶病质、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还提示患者抵抗力差。

(2)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异常

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传染病、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霍奇金病等。

减少:患伤寒、副伤寒、大叶性肺炎、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长期应用肾上腺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情况下都可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嗜碱性粒细胞检测异常

嗜碱性粒细胞相对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瘤、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脾切除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癌转移和铅中毒、铋中毒等。

(4)淋巴细胞检测异常

增多: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的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症。淋巴细胞绝对增多可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传染病(如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等)。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和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时也可出现淋巴细胞绝对增多。

减少:主要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细胞免疫缺陷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等治疗和长期接触放射线也会出现淋巴细胞减少。此外,多种疾病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5)单核细胞检测异常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以及许多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也可出现单核细胞增多。